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M和DHM [复制链接]

1#
HM和DHM是二家不同的公司,为了争夺商标使用权,还打了很长时间的官司。如今,HM发行了30张CD的50周年纪念套装,DHM也发行了50张CD的50周年纪念套装。很有趣!都值得购买,特别是HM的30CD套装。

进来关注HM的朋友多了,有关二家公司的渊源和恩怨,转二段文字给朋友们参考一下:


一、关于HM

Harmonia Mundi(H.M.)是我最喜爱最尊敬的少数几个厂牌之一,比起DG、DECCA、EMI、PHILIPS等这些商业化的大公司来说,H.M.在大陆的知名度不高,一般发烧友甚至可能从未听说过,但H.M.在国外可是响当当的古典品牌,也是当今最权威的音乐杂志《留声机》经常给予高度评价的少数的几个厂牌(也都是小型公司)之一。录音素质之高,艺术家、团体之优秀,制作之精致,我就不说了,大家看下面的介绍。打个比方:好比服装,上面那些商业化大公司出的东西多数象是服装工厂流水线上出来的高级成衣,不错,但谈不上品位;H.M.出的东西象是名师手下制作的高级时装,不但好,而且好得有品位。
    
Harmonia Mundi
阿摩尼亚‧梦地

稀世音乐的拓荒者
法国Harmonia Mundi阿摩尼亚‧梦地唱片公司


以古典意趣向现代风情挑战发掘令人拍案称奇的稀世乐曲

Harmonia Mundi公司于1958年由贝纳德‧古塔兹在法国创立,成立至今,一直是发掘稀有乐曲的先趋者。

  Harmonia Mundi录制的曲目,最初都是由管风琴音乐所组成,亦由于皮耶‧荷夏博士的拓荒精神及贡献,才使得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管风琴不致被遗忘。因木头材质的独特性,不只恢复了真实音色,也使当时的乐音重现。而以最少的录音器材与两人小组,荷夏博士游遍欧陆,寻夫古老的管风琴,而逐步完成Harmonia Mundi录音曲目中,最俱一致性的部份音乐的录制曲目,若累积到一百首时,毫无疑问地称得上是最完整且史无前例的制作。

  这项发掘古老管风琴的创举,不只是Harmonia Mundi事业奠基的开始,同时亦为日后录音曲目树下方针。而三十年前的爱乐者与音乐家虽不重视木制乐器,但Harmonia Mundi却秉持着唤起与增进人们对这乐器的认知与事实来出版唱片,在当时可说开路先锋。同时,Harmonia Mundi除了开发原有的稀有乐曲外,并在指挥家皮耶‧布烈兹、狄亚哥‧托克豪森、诺农、葛罗伯卡尔与贝里欧等人的曲子。亦因对木制乐器与谐和声音的喜爱,Harmonia Mundi己录制现今巴洛克音乐中最重要且受人尊崇的曲目,所说Harmonia Mundi所出版的音乐曲目,真是包罗万象,令人惊叹称奇。

  Harmonia Mundi除了独树一格的出版风格外,其录音技术亦令人瞩目。主要便在于其一贯作风,不只做为音乐的拓荒者,且注重品质,以维持产品的一定水准。另外,Harmonia Mundi在经销自己的产品之外,亦代理其它法国厂牌及国外厂牌的经销权,并在伦敦、洛杉矶、海德堡、巴塞隆纳设立分公司,积极拓展其业务以出版更令人叹为观止的音乐。做为一爱乐者,实在不能忽视Harmonia Mundi在音乐史上的重要贡献。

阿莱城的和谐世界

  H.M.商标上有一个螺,您知道那是什么螺吗?这种螺也叫鹦鹉螺,不过英文是Ammonite。它的表面有像菊花般的波纹,所以又称菊石。Patrick Lemanski说这种螺的化石在阿莱城经常可以发现,它的造形很和谐,所以取它当作H.M(和谐的世界)的精神象征。

  喜欢古典音乐的人应该都会听过比才的「阿莱城姑娘」,我一直幻想着这个自耶苏基督诞生以前就已经建城的小城在失到访时,还会保持着比才那时的模样。喜欢精致古典音乐的人也一定曾经买过Harmonia Mundi的唱片,从他们的封面、曲目、录音效果看来,我也幻着他们的公司看起应该是很有格调的。失的意思是:我从来没有到过位于法国南部的阿莱城,虽然离它不算远的尼斯、坎城、摩纳哥我都去过;我也没有拜访过H.M.这家唱片公司,虽然我听它的唱片已经听了近二十年。
朴素、精致的文化环境

  当H.M.的出口部经理Patrick Lemanski在阿莱城(Arles,S不发音)的小车站接我上车,驱车经过市区时,我敢打赌从比才的持代到现在,阿莱城除了以汽车取代马车之外,其它的变化一定不大。因为我所看到的道路,各式建筑,甚至桥梁都是古风尤在。难怪这个才三、四万人的小镇会是法国南部重要的观光城市;也难怪会离市区约二十分钟的车程外就斗一个国内机场。从这里搭机到巴黎约一个钟头多一点点。如果搭一般火车到马赛(约四十分钟),再从马赛转搭TGV高速火车到巴黎(约四小时)。就是因为阿莱城保存古风,宁静和平、到处充满人文气息,而且对外交通又很便捷。当灰,还有各式费用也比较低。所以,从60年代初,H.M.就从巴黎迁,到阿莱城。

  在阿莱城没有所谓塞车问题,Patrick Lemanski载着我,约十来分钟就转入一条法国梧桐夹道挺立的乡间「大道」。道路的尽头就是几栋以淡黄色石材砌成的农庄式建筑。这就是H.M.公司?我怀疑的问Patrick Lemanski。没错!这就是H.M.。Patrick Lemanski说他以前在巴黎的汤姆森公司上班,第一次来应征时也像我一样,站在外面怀疑这是一家唱片公司的总部。

  一家年营业额达到二亿八千多万法郎的唱片司会选择这栋建于1855年的农庄作为总部,这家公司的老板必然有其与众不同之处。果然我见到H.M.的老板Bernard Coutaz(念库塔兹)他今年已经72岁,从1958年创立公司开始,就不曾停过唱片出版的工作。由于他有一个重要的会议要开,无法与我共进午餐,所以请他的太太与Patrick Lemanski相部。等我们餐毕回到他的办公室,他恰好独自吃三明治。拍拍身上的碎屑,就与我谈了起来。38年来,他就是这样的工作着。从最早他替Temoignage Chretien(Christian Witness的意思)宗教杂志写文章,到创立公司、早期自己背着录音机跑遍法国录制管风琴音乐,到今天他已经拥有250个雇员、六家海外公司、25家直营复合式唱片书占(马上又要增加五家),他一直坚持着制作高品质的唱片、不媚俗,以及不被大公司并购的原则。

追求精致风格

  对于H.M.的运作,我一直觉得很有意思:他们的唱片封套几乎从一开始到现在就没有改变设计风格;他们的录音曲目也一直以较早期、罕见、精致为主;他们的录音效果一直都有很高的水准。我以这个问题就教于Bernard Coutaz,间他是否这是个个人风格影响,而是他唯一追求高品质的唱片。因为追求高品质的目标一直都不变,所以他们的唱片风格从一开始到现在,也保持着很好的一致性。

  我再问他是否尹为他一直掌控着这家公司,所以一切的运作都能按照他的意思去做,也才能够有今天这种独特的风格。他想了一下,还是摇摇头。他说很早以前公司内的各部门就已经独立运作了。财务、制伯、销售与出版部门各有主管,海外分公司(美国)也在制作唱片。所有的人都是在奉行公司「追求高品质」的宗旬,他只是负责这家公司,而不是掌控所有的部门。

  Bernard Coutaz先生外表非常可亲,也很乐于交谈,不过问来问去大部分的答案都回到「追求高品质」的身上。对他而言,这个宗旨无比重要。不过,对于采访者而言,好象陷入无从发挥的窘境。所以,我们谈些别的吧!我们都知道,?现在拥有美国、英国、荷兰、西班牙、德国比利时等国外司。其中美国与英国子公司都早在1982年就已经成立。最近几年,美国子公司制作发行了许多畅销唱片,像Anonymous(佚名四人组)在台湾也非常受欢迎,Patrick Lemanski说这个四人组的声音被誉为「来自天国的声音」,更是目前H.M.最畅销的团体之一,每张唱片的出货量都超过十万张。而Nicholas McGegan也是美国子公司力捧的艺人。

  说到德国子公司,许多人会把它与Deutsche Harmonia Mundi搞混。这家公司目前被BMG买下,归属其旗下。有关的故事是这样的:在H.M.公司开始发行唱片时,有一位德国朋友名叫Rudolphe Ruby他在自己的俱乐部里经销H.M.唱片。后来,他自己制作唱片,并请Bernard Coutaz在法国替他发行。所以他希望以Deutsche Harmonia Mundi名字发行。就这样,Bernard Coutaz同意他以Deutsche Harmonia Mundi的商标发行而自己则用Harmonia Mundi France的商标。多年来这种情况一直相安无事。几年前,Deutsche Harmonia Mundi卖给了BMG,这才开始产生问题。由于Deutsche Harmonia Mundi并不是H.M.的子公司,但是又用了H.M.的名字,所以Bernard Coutaz希望能够取消这个商标。为了这件事,二造诉诸法庭。最后,Deutsche Harmonia Mundi这个商标名字还是属于BMG。所以,如果您在台湾看到Deutsche Harmonia Mundi竟然是由BMG发行,请不必惊讶,这是二家不同的公司。

管风琴录音发迹

  在H.M.的目录上,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管风的录音。对于台湾乐迷而言,管风琴是很冷门的音乐,一般人顶多买个几张就足矣。然而,对于H.M.而言,这却是他们发迹的录音。当年Bernard Coutaz背着录音器材,足迹踏遍欧洲录下了各种不同历史价值的管风琴声音。今天,这些管风琴录音成了珍贵的有声历史。为什么当初会从管风音乐开始呢?一方面当时乏资金,一个人(顶多太太跟着)一架录音机费很省。另一方面Bernard Coutaz有感当时(60年代)人们早已忽略美好的管风琴的声音,他想唤起人们对管风琴的回忆,所以才以管风琴录音为初期主力。

  H.M.的第二个早期主力是发掘了假声男高(Counter Tenor)Alfred Deller当年Bernard Coutaz是在Avignon这个地方发掘到他的。从那时开始Alfred Deller成了H.M.的台柱,也成了全世界最著名的假声高音。一宜到1979年去逝为止Alfred Deller一直与H.M.维持专属关系,虽然已经去世17年,Patrick Lemanski说他所录下的五十多张唱片到现在还一直在出货。

  管风琴与Alfred Deller为H.M.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可惜这二样音乐对于台湾的乐迷而言有点阳春白雪。反而,H.M.有二个特殊的演奏团体长期以来在台湾一直畅销,那就是以演奏「愚人节」(La Fete de L`Ane)闻名的Clemencic Consort,以及以「La Folia」闻名的Greorio Paniagua。当我向Patrick Lemanski问起这二个团体时,Patrick Lemanski说他们早已不替H.M.录音,如果要问有关他们的事情,最好的人选就是Coutaz太太,因为当夫她完全参与唱片的制作与录音(其实她到目前还是参与制怍)。

疯狂的「La Folia」

  得到这个讯息,我哪会轻易放过于是要求与Coutaz太太见面请教。Coutaz太太看起来比老公还要年轻,说话清晰,动作俐落。可惜问女人年龄是大忌,否则我真想问她今年几岁。我们都知道在唱片的最后一段,有人在说话的声音,也有剪草机的声音。最特别的是有摩托车去而复方的声音。这些声音构成了很好的音响效果。到底这是么回事呢?提到这个问题,Coutaz太太也感到有趣。她回忆说当初Gregorio Paniaqua(念葛里哥赫欧‧帕尼阿瓜这个西班牙姓是面包与水的意思)提出要录这张唱片,就是想表现「La Folia」(疯狂、疯疯癫癫)这个字的本意。所以,虽然音乐旋律取自La Folia原曲(韦瓦第也有这个曲子),但是内中他自己加了很多幽默的素材。最后一段其实是临时起意的。当时在教堂录音,远处有人在剪草,突然又有人骑摩托车去而复返。这些不该有的声音都被录下来。当时录音师Francois Pontefract觉得将来这些声音放进唱片中应该会更有趣。所以在剪辑时就把这些杂音都安排进了。 音乐有趣,这张唱片封套也很有意思。原是哥雅画的狗头。我问Coutaz太太这是谁的设计。她笑得很开心,说这是她设计的(当初的封面大部份都是她的手笔)。当初她在画廊看到这张原画时,感到印象深刻。原作尺吋很大,画面就与唱片封套一样。那个小小探出来的狗头在画中充说满说不出来的感觉,不知道狗心里在想些什么?当时Coutaz太太觉得这幅画的感觉与这张唱片的音乐很接近,所以就用了它。没想到竟成了经典之作。

  Gregorio Paniaqua是个充满智巧的音乐家,而Rene Clemencic(赫内‧克莱曼西克或克莱曼奇奇,他是奥地利人)呢?他是考据古乐专家。Coutaz太太说他所录的整套古乐版「布兰诗歌」、「愚人节」、「古匈牙利舞曲」、「古希腊音乐」等 音乐都是从原稿中去考证,然后自己写下完整的录音用乐谱,再正式录音的。在录「古希腊音乐」时,他甚至先到博物馆考据那些古希腊乐器,然后自己把所有的乐器做出来,再去录音。虽然态度是那么严谨,不过H.M.还是会在唱片说明中指明这只是考据,并不一定原来的音乐就是那样。

捕捉自然的声音

  台湾的音响迷一定对于二位杰出的音乐家与录音师Jean-Francois Pontefract的年龄感到兴趣,当然我也有兴趣。Coutaz太太想了一下,说那些都是70、80年代的录音,Gregorio Paniaqua现在大概约50岁左右,Rene Clemencic则现年约60岁左右。至录音师Jean-Francois Pontefract,Coutaz太太说现在大约45-48岁。这真令我惊讶。换句话说,当年他们合作录下这些杰出作品时,都还只是轻、壮年而已。Coutaz太太抿着嘴想了一下,说当时差不多就是那么年轻。

  当初是怎么录音的还记得吗?我这样问Coutaz太太。她回答当然记得。每次,他们都会因为不同的乐团、不同的音乐形式而找不同的录音地点与使用不同的麦克风。不变的是:他们都使用二支麦克风。至于麦克风厂牌,则多数使用Neumann、Shoeps与B&K等。她回忆说用二支麦克风录音最重要的就是找适当的录音场所及将麦克风摆在最适当的位置上。而Jean-Francois Pontefract对声音的感觉很敏锐,所以能够捕捉到很自然的声音。

  现在这几位在做些什么呢?Coutaz太太说因为已经很久没有联络,所以她不十分确定。不过她记得Gregorio Paniaqua现在不玩古乐而改,玩电子、计算机音乐,而Rene Clemencic则还在指挥,他甚至指挥己洛克时代的歌剧。录音师Jean-Francois Pontefract呢?Coutaz太太好象没有回答,因为我的记忆与记事本内都没有记载。

  每个时代有其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需求,在那个年代,H.M.录下许多奇特的曲目。与之相较,目前的H.M.所录的曲目则比较「正式」些,不过仍然保持其精致的一贯格调。这种精致的气氛其实与他们的农庄内部气氛相当一致,在这个H.M.总部的农庄中,米黄色的石材是唯一的建材。Coutaz太太的办公室非常的大而有气氛。一对白色蛋形喇叭加上超低音,配上法国Audiophile牌的扩大机,在那么高那么大的石材空间中,我听到了教堂般非常甜美细致的美声。原来,Coutaz太太就是用这套系统来鉴听他们的唱片。我问她这对分音器露在外面的喇叭是什么牌子,她说是Ammonite牌子的工程师替她做的,没有牌子。看来,法国音响也是卧虎藏龙。

Harmonia Mundi阿摩尼亚‧梦地的精神

  对了,在结束本文之前,我还有二件事要告诉读者。第一件:H.M.发音念「阿摩尼亚‧梦地」,而不是「哈摩尼亚‧梦地」。第二件:H.M.商标有一个螺,您知道那是什么螺吗?这种螺也叫鹦鹉螺,不过英文是Ammonite它的表面像菊花般的波纹,所以又称菊石。Patrick Lemanski说这种螺的化石在阿莱城经常可以发现,它的造型很和谐,所以Bernard Coutaz取它当作H.M.(和谐的世界)的商标。在H.M.的会谐厅中,就摆着一个很大的Ammonite做为他们的精神象征。

二、关于DHM

Deutsche harmonia mundi德国的唱片公司,该公司的出版特色用其负责人卢比的话说是:"我们并不局限于音乐史上的特定时代,而是希望为中世纪到现代的音乐历程树立划时代的里程碑".该公司的成立与1958年成立的法国harmonia mundi(简称hm)公司有着密切关系.在hm成立后不久,德国人卢比代销hm的唱片.后来,卢比自己也出版唱片并还让hm也代销他的产品,同时还向hm公司的老板提出让其也使用hm商标,并竟获爽快的同意.哪知十几年后,按德国法律,只有德国的这家公司才有权使用hm商标,法国的hm公司在无奈之中与卢比商定:德国的改名为"德意志hm",即deutsche harmonia mundi(简称DHM);而法国的hm则名为hm法兰西,即Harmonia mundi France.在DHM被BMG收购之前,"hm法兰西"极想买下,但因财力不敌的BMG未果.DHM在唱片上最大的成就是对古乐的出版.为录制地道的古乐,DHM于1962年专门成立了Collegium Aureum(黄金协会合奏团),1968年成立了演唱声乐作品的Pro Cantione Antiqua声乐团,1972年又成立了La Petite Bande等乐团.这些演奏(唱)团为其录音了大量有关马肖(G.de.Machaut)、拉索(Lassus)、蒙特威尔第、亨德尔、巴赫、拉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音乐以及德国古老的牧歌、舞曲,英国中世纪的圣诞音乐等.另外,DHM还与The consort of Musicke(英国的乐团),Schola Cantorum Basiliensis(简称SCB乐团)以及西德广播局(WDR)合作录制了不少唱片,并由此产生出了"SCB系列"与"WDR系列".在DHM的乐团中,"黄金协会合奏团"因其成立最早,且团里拥有雷翁哈特(G.Leonhardt,大键琴家)、迈尔(F.Maier,小提琴家)、毕斯玛(A.Bylsma,在提琴家)等名家,所以录制的唱片一直倍受好评.为此,日本BMG专门将该团LP时代的名盘转制成CD,以"2 for 1系列"发行,使这些珍贵的录音又得以新生.harmonia mundi意约为"宇宙和声"或"世界和谐",mundi一词暂时没见着原词,但从拉丁语的mundus(宇宙、世界),mundiger(支撑宇宙的);西班牙语的mundial(世界的),mundo(世界、天下)以及英语的mundane(宇宙的)等与其近似的单词判断其含义应是"宇宙"或"世界"相关.

最后编辑古罗马 最后编辑于 2009-01-12 01:58:09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1/16 13:37:27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我很久以前曾注册过,但忘了密码,后来重新注册,现在这个ID也算是以前那个ID的马甲吧。不过原来的ID是什么我也忘了。因为这样,我就成了伪君子?朋友你肯定误会了!
TOP
3#

ls的朋友,不要侮辱我,可以吗?我不是hugke。你的判断出了很大的错误,全错了。这个帖子是我在这个论坛潜水一年多后发出的第一帖。别回复了,你在扫人家的兴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