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一张CD的故事 [复制链接]

查看: 1341|回复: 1
1#
CD唱片开发源自胶木唱片技术,胶木唱片之前一直是唱片工业非常畅销的产品,CD唱片要想横空出世首先必须挑战胶木唱片市场。

罗·奥藤斯(Luo Ottens)是当时飞利浦公司音响技术部门的负责人,他理性地分析市场,他认为:CD产品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尺寸的大小,只要解决了尺寸问题,就将获得成功。因为资金有限,当时研究CD是一个很小的团队,奥藤斯没有直接加入到这个团队。

但是,奥藤斯的想法对日后CD开发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他意识到:灌制在CD上的音乐,演奏时间必须控制在大约1小时,新的音频圆盘的直径应该大约10厘米,以便消费者携带。

从1979年8月开始,索尼和飞利浦的研发小组、物理学家和音响工程师分别到位于东京和埃因霍恩的对方实验室学习。这是一次被称为“带有竞争性质”的学习,这场具历史意义的合作对索尼和飞利浦研发小组的专家们来说,是一次技术竞技。

飞利浦负责开发了大部分激光技术,索尼则负责数字编码,确保盘片的内容能平滑、正确地播放。

“大部分决定都在第二年才逐渐确定下来,例如盘片尺寸等等。”光盘的尺寸是如何制定的呢?“实际上是为了完整地装下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贝九’时长为74分钟,最终的CD光盘容量、尺寸和时间规格与它息息相关。”彼埃特·克莱默告诉记者,经过冗长的会议,才最终制定了相关的标准。最初的存储容量设计是一小时的音频内容,这样的话,CD的直径11.5厘米就足够了。后来,音频内容的容量被扩展到74分钟。

1980年6月,数字音频光盘协会通过了飞利浦和索尼提交的红皮书——包括所有CD和CD-ROM标准所需的技术规范。

在CD研发之旅中,在核心技术团队之外,还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著名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

1981年春天,柏林爱乐乐团的指挥家卡拉扬成为第一个在飞利浦被允许聆听CD的“局外人”,他立即被这种新载体的音质打动,在那年4月萨尔斯堡音乐节期间,卡拉扬告诉观众说,“这是一个能够同煤油灯到电灯的伟大发明相媲美的技术飞跃”。

1982年8月17日,德国汉诺威郊外一个工厂的生产线上,CD诞生了。第一批CD内容包括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理查·斯特劳斯的《阿尔卑斯交响曲》。

到了1983年1月,在飞利浦新总裁500天推广CD计划即将结束时候,CD的销量就已经达到了50万张。

1985年是CD开始取得巨大成功的一年,新格式的CD唱片销量首次超过了100万张。

一经问世CD就获得了巨大成功,25年后的今天,告老还乡的彼埃特·克莱默深知,尽管不可能在一夜间消失,但CD已经时日无多。

“现在的男孩女孩们口袋里装的是MP3等小玩意儿,CD也已经快要退休了,MP3和其他便携式设备最终肯定会取代CD。”彼埃特·克莱默说,“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我们无法想象在今后的某一天,计算机以及娱乐产业同样会选择数码光盘来存储不断扩容的电脑程序及电影。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第一张CD的故事

为了对付D版, 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 于1994年开始在全球推广IFPI码,96年后强制执行.

附:ifpi码,原称SID码(Source Identification Code)

是IFPI组织(即国际唱片工业协会,英文全名为“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Phonographic Industry”)制定的编码方式:

通过对激光数码储存片注塑模具定模镜面板规定位置进行蚀刻的方式,压制在激光数码储存片表面的一组四位数编码,一般认为这是对付盗版目前最有效的物理方式之一.

通过这组四位数编码可以准确识别压盘生产线.如: 15** 荷兰, 50**美国, 09** 香港, 83**日本 等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