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终于获得理想的听音室 [复制链接]

查看: 95267|回复: 127
1#
[attachimg]117673[/attachimg][attachimg]117674[/attachimg][attachimg]116455[/attachimg][attachimg]116456[/attachimg][attachimg]116457[/attachimg]听音室的改造终于完成了,效果大增,

介绍下我的系统:
喇叭:丹拿的1.3SE
功放:3008A (机器经过彻底的磨改),单端甲类50瓦,MINIWATT12AX7 ,VAVLOE80CC 2A3 ,805最后功率输出
转盘:sony X5000,升级了陶瓷压盘和陶瓷顶盖。
解码:WADIA 的次旗舰 25。
线材:FEVER的喇叭线,自制的铜银合金信号线,数码线,全套古河的电源线
脚架:自制,大理石灌石英沙,每个重100斤。
欢迎上海的发烧友来寒舍交流指导,
MSN:sl750915@hotmail.com
a.jpg (, 下载次数:12)

jpg(2009/4/14 16:09:28 上传)

a.jpg

b.jpg (, 下载次数:9)

jpg(2009/4/14 16:09:28 上传)

b.jpg

最后编辑沈摄影师 最后编辑于 2009-04-14 16:09:27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终于获得理想的听音室

没有独立的听音室要出好声难啊。
TOP
3#

回复: 终于获得理想的听音室

再发个功放的图片
最后编辑沈摄影师 最后编辑于 2008-11-04 17:48:47
TOP
4#

回复:终于获得理想的听音室

在整个系统的调试和建筑声学的改造方面得到了很多热心朋友的意见和建议,包括FEVER 老师的喇叭线也功不可没。再次表示对大家的感谢。
TOP
5#

回复: 终于获得理想的听音室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08-11-5 9:39:00 发表
我很 ,问下LZ升陶瓷压盘和陶瓷顶盖是如何搞出来的?
哦,关于sony x5000,这部机器我要多说2句,其实厂家制作这部机器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让发烧友当转盘使用,所以后面数码输出的端子是一应惧全,平衡,光纤,RCA同轴。我现在用RCA同轴端子,而且被我换成美国CMC高级货色,里面用Cardas的银线连接焊在线路板上。既然当作转盘使用,sony为这部机器的转盘部分可谓动了很大脑筋,光压盘就有3个规格:原配的是黄铜,还有合金镀铑的,最高级的就是陶瓷的压镇,后2种压镇我通过朋友从香港购得,非常少见。这三个规格都是sony原配的,非第三方生产。陶瓷由于阻尼特性最好,虽然分量不重,但是抗谐振能力强,我比较下来,比前两种压镇在整个声音的细致度,和高音的延伸,泛音上明显的好,细节丰富细腻。黄铜的音色较为粗糙,高音荤暗无光泽。,陶瓷盖板的作用我觉得可能是防止外来杂光对激光头检索信号的干扰。原配是玻璃的。虽然很好看,但并不合理。不过这个压镇价格可不便宜哦。而且不太容易买到。
TOP
6#

回复: 终于获得理想的听音室

原帖由 SUPERBASS 于 2008-11-4 20:01:00 发表
说说空间处理心得呀
其实因为房间不大,只有14 M2,房间的长宽比是:3x4.7米,还算比较理想,不过因为是个独立的空间,所以处理起来也并不复杂,装修的时候特意从火表拉了3路6平方的专线。一路给功放,一路给转盘,一路给解码。并全部用美标高级插座,我个人是反对用拖线板和电源滤波器的。然后听音室墙面用高密度板间隔5cm贴上。地面是木地板加地毯。这些基本处理完后,我遵循的原则是,前软后硬加扩散,两边对称扩散。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个人觉得是喇叭后面不能放扩散板,而是挂厚重的全棉窗帘。这样可以让音场深邃,人声口型大小合适。两个侧墙各放高度为1。3米的扩散板,从前墙角放到听音位置左右。喇叭后面的2个墙角放置了很多厚海绵塞在扩散板的间隔里。听音位置后面做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大型书橱,既吸音又有一定的扩散作用。因为地上铺了地毯,所以房间顶部基本未做处理,我的建议是尽量不要做石膏掉顶。这点很关键。两个侧墙我的经验是一定要结构对称,放cd架子或者书橱也不错,比放扩散板更加美观实用,主要是放在喇叭和听音位置之间的第一反射点的地方,面积要大,从上到下都做,深度在20cm左右。最后就是喇叭的摆位,我是按照1/3摆位法,再做适当的前后调整。这个方法适用大多数场合。能获得较为平衡的音色,音场较为宽阔深邃。还有3点也很重要,第一:听音室里不要装带整流器的日光灯,这点往往被很多人忽视了,对高频是有一定影响的,整流器还有噪音。装射灯和钨丝灯都是不错的选择,既好看又幽雅。第二:听音室尽量安装双层玻璃窗,门用厚重的铁门加橡胶密封框,做到在房间里能清晰的听到手表的滴答声为最理想。降低了环境噪音等于相对的提高了器材的信噪比,能听到更多的细节。第三:房间里尽量不要有空腔的装修结构,当然,为了吸收低频而专门制作的多孔薄板吸声装置不算。其他类似书橱的玻璃门啊,cd柜的玻璃门什么的尽量卸掉,石膏掉顶,等内部为空腔结构会产生一个共振频率污染音质,相当于一个被动式的喇叭单元了。房间里的装饰尽量以软材料为主。
          一套系统要出好声,包括听音室的布置装修等等,牵涉到太多的方面,我在此也是粗略的谈谈,都是我的个人经验,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指正。欢迎交流:13901969624
sl750915@hotmail.com
TOP
7#

回复:终于获得理想的听音室

和大口径比,还是有差距的,这个也没办法,你要6.5寸单元有12寸噶松弛,是不现实的,但是丹拿的喇叭你不能小看,他家6.5 寸的单元可以有8寸单元的轻松度,已经很不容易了。1.3SE推好了,低频是排山倒海的,气势如宏的,在25平方米内声音密度和低频的量感绝对没任何问题。再大房间我不敢说,但是房间大有个好处:低频的响应更加平坦,低频的共振点更加多,不会忽然衰减和突起,小房间就是这个问题,由于低频波长都比较长,100HZ就需要4.3米了。小房间处理好低频其他都ok了。
何兄:我前阵子在闭门装修啊,自己刷涂料,漆墙头,弄了我灰头土脸的,折腾了1个多礼拜,主要是张大师和小朱说我房间有驻波和嗡声,一狠心,把傍边装饰空心石膏板全部拆掉,窗子也再从新做。再拉专线,太麻烦了,不过搞好了效果显著,张大师居然还说现在声音太清楚,似乎分析力过分高了,哈哈。
C3这个怪物太吓人了,不管什么功放上去都象低音单元没接喇叭线一般,基本是大象屁股推不动。
TOP
8#

回复: 终于获得理想的听音室

原帖由 audio 于 2008-11-5 14:05:00 发表
原帖由 沈摄影师 于 2008-11-5 11:24:00 发表
陶瓷盖板的作用我觉得可能是防止外来杂光对激光头检索信号的干扰。原配是玻璃的。虽然很好看,但并不合理。不过这个压镇价格可不便宜哦。



原配是玻璃的,用布盖之,如何?
用布盖也可以,但是对散热不好,还有陶瓷的顶盖有一定抑制机器震动的作用,陶瓷的阻尼特性很好,但是加工难度很大。
TOP
9#

回复: 终于获得理想的听音室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8-11-5 19:55:00 发表
如果在公房上做文章, 强调点低频, 同时完全满足它对电流的索求. 能不能搞好C3?
我这个功放,文章已经做到极点了,磨得不能再磨了,连前级电路都做了全面的修改,所有的环节都做到位了。不要说推1.3SE,我几个朋友推sp100  ,丹拿的C2, B&W的老款801,都轻松自如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