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莫扎特随感:好听是最高准尺。 [复制链接]

查看: 14805|回复: 74
1#
  莫扎特是旷世第一人。能喜欢的人心中必有一块纯洁的静地--《至善至美》。能不能说出个道道不重要。常用这种仙乐洗洗心灵,清出脏污,返回到童少时的欢乐与真纯。可谓世间长寿最佳神方。听到火候已到,方知是天书不可言。
   孰知好听二字是所有音乐家追求的最高目标。管你什么复调,和声旋律、还是曲式结构。到头最终唯一的想法就是好听,而且能让很多人叫好才算好。能让从小孩直到老朽都喜欢的已非一个好字了得。
   世间万物,日月星晨,金木水火土。无不循一个方寸。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园。从巴洛克到现代音乐洋洋几百年。天才辈出,珍品如洋。于情于理、论技谈乐。能做到长一分赚多,短一分赚少的曲子几何?好似天尺量衣,正好=字唯莫扎特够格。
   哭天扑动、情比天大。或如高山峻岭,巍巍峨峨。亦或百般柔媚,牵肠挂肚。千歌万曲自有其妙。而唯莫差特百味皆俱,融于一体,不过不露、似浅似深,不多不少、不泛不寡。又一个正好2字。
   其实千言万语,说耒说去,那二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字最准:“好听”。
分享 转发
在G弦上……
TOP
2#

回复:听莫扎特随感:好听是最高准尺。

     不管那些小提琴协奏曲技巧如何艰深,始终达不到莫小协里面的小提琴在乐海里翻滚,与乐队的对话,抗衡的效果,我想这是真正的交响性吧。

   vifone兄:正是,正是。
   形式上,真正做到平衡。
   内容上,繁花似锦。同唱共美。
在G弦上……
TOP
3#

回复:听莫扎特随感:好听是最高准尺。

    随心所欲:怎么着都行。还有那位作曲家是这样的?

   就一个字:美。谁的作品还可以用这样的一个字摡括?
在G弦上……
TOP
4#

回复:听莫扎特随感:好听是最高准尺。

   质扑在内,就在那种自然天成,一气呵成,不苦思冥想。反复选择修改的随意。一如他的老师海顿。但海顿到底是大家,他知道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死后,海顿乐风亦变。开始向学生学习了。
   交响乐、歌剧、协奏曲《不谈钢琴》“多种管乐”。室内乐、奏鸣曲……
   旋律、和声、复调、配噐、曲式……
   那项弱?
   那首小提、中提协奏曲,被音乐学家称之为:最大的技巧形式与最大音乐内客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偏向任何一面少许就不是完美的了。为了印证这些人的话,翻谱听乐N遍才明白些许。
   发这个帖就是想使自已与烧友们共享音乐之美。音乐不是哲学、数学、文学、诗歌、心理学、美术、雕塑。往那个上靠都会使我们走错爱乐之路。
在G弦上……
TOP
5#

回复:听莫扎特随感:好听是最高准尺。

   版主问的好,问的深。老朽不自量试着说说看看。
  1、是人的感觉,最原始的感觉。
  2、如清晨鸟鸣,风铃轻响等都好听。但不是音乐的好听。音乐要好听是要把乐音组织好。
  3、对自然界的音还容易达至共识,但音乐已属文化艺术领域故因人不同会有判断的区别与结论。
  所以,好听本是口头生活用语。给这个词组下定义恐较难。可是大家已约定俗成,心里还是可以沟通。
在G弦上……
TOP
6#

回复:听莫扎特随感:好听是最高准尺。

     楼上各位说的都好。
   音乐有基本要素与组织要素。基本要素:音高、节奏、音色。莫扎特的音乐在音高方面很少用极高极低的无表情音域。节奏变化律动恰使人感到松紧相宜。配噐清彻浓不过淡有味,木管弦乐使用歌唱性极强。
   这些基本要素完全符合人的本能美感。所以连小孩都听了愉悦。更有甚者,要用这些音乐去冶病。去搞胎教。
   而以组织要素来说,复调手法,调式运用、曲体结构都是音乐教学的范例。很难在他的曲子中找到值的怀疑与商榷的地方。
    而这一切都在不加推敲的情况下一气呵成。钢协25晚上演出,早上才写完,乐队急着抄谱。连莫扎特自已都没顺一遍。这个25需要修改吗。
    这就叫:语言精练、从容。音乐是天生地设的。舒坦,安静。总之用所有人都听懂明白的词叫:好听。
在G弦上……
TOP
7#

回复:听莫扎特随感:好听是最高准尺。

    谢21楼与动车组兄的歧义。不然,帖子成了一种调子也无趣。

   1、讨论话题在同一范围较好进行。更希望提出对莫扎特音乐本身的歧义。对权威提出评述,只要在理。价值连城。
   2、说某某好、妙。不等同说别人差。也不含厚此薄彼之义。如看过老鸟上168的其它帖,就知老鸟油炸,清蒸,水煮甜辣俱喜。谈莫扎特还是头一回呀。
   3、艺术非体育,没有冠、亚、第三、………之分。这种思维方式是兼容窄且无益的。一个爱乐者如能尽享大师们的成果。可谓有福之人。当然,不可避免地会有取向性。真希望自已能指向尽可能地宽。
   4、好听这个词组定义难以界定《前面已提到》,但本人这里特指的是人对音乐下意识反应。记的在一本书中看到:肖邦批评贝多芬忘记了音乐的一些永恒的规则,《匀衡、和谐、精致》。当然,对肖邦的这一评论也可分折的看。但从某种角度,也有其一些道理。《贝的精典之作也较好地注意了永恒的规则》。
   5、后浪漫现代派的音乐就是或多或少甚至完全推翻古典的一些规则《无调性、旋律、不协和等》。这些音乐在古典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后,试图建立新的规则,探求新美感。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们的音乐离开人本能的反应的、永恒的规则越耒越远。对普罗大众耒说很难讲好听二字了。有些扯远了。
   与2位探讨,探讨也是玩。
在G弦上……
TOP
8#

回复:听莫扎特随感:好听是最高准尺。

    与施兄同探:莫扎特晚期才学了巴哈的对位,肯定不及祖师爷,但天才就是非凡辈。莫40、41未章中赋格运用已炉火至青。一座皇宫已巍然而立。

  莫的音乐貌似单纯,如巴十二平均率,大小无皆属主观音乐。並没心绪万端,哭笑怒嘻,也无激情慷慨,探究生死。但这种纯音乐讲究一种形而上上的组合。一横一竖,通遍结构。更重要的是要动听,耐听。让人听后,随乐而动。何其难也。

   兄喜巴哈,实属悟性。老哥至今也只及其边其表。是留于后半生的自留地。兄所言及巴的賦格几条横线穿来梭去、其趣定无穷。只是现老哥俗心欲念尚盛。心未净彻、焉可入内。功力未到、听的颇累也。但巴的音乐,老哥已初领其静穆、庄肃。有一张古尔德的BWV988《CBS版》一直末听,留为珍品。待知音来时再放同享。
在G弦上……
TOP
9#

回复:听莫扎特随感:好听是最高准尺。

     28楼4315兄与花果山老孙:同意=位观点。巴赫的康塔塔很“老百姓”的。宗教题材如B小调弥撒又极庄严、谦诚。正如是:巴哈是大海而非小湲。
   而莫扎特的春天般的阳光,孩童般的欢愉。是天界般澄清、是天使的喜悦而非五欲俱焚的俗人之喜笑。那么低端就不会一直快乐了将三百年。而莫的暗然伤神与幻想有时真能揪出你的心。听听钢协24与K331、那是些什么…
   31楼巴哈迷怎么被莫的40给击中,而且在伟大面前感到生的卑微。那么在巴赫的伟大中又做何感想…
在G弦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