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索尔蒂临终前的马勒五听后… [复制链接]

1#
迪卡编号4758525的CD是指挥大师索尔蒂大师的绝笔,这个录音使人感慨万千。本来索尔蒂是独具一格的马勒专家,他的马勒同伯恩斯坦大喜大恸的马勒很不同。虽伯氏马勒极具感染力,但笔者更喜欢索氏棒下的马勒。他把握的更内敛更具理性。                                                                “马五”在马勒所有的作品中具有一个极特殊的位置。这首交响乐从结构上是接近传统形式的五乐章交响曲,没有了一贯的人声加入。是马勒哲学,马勒美学价值及马勒独特语言完全成熟的一部分水岭式作品。笔者最喜欢的马勒就是这部第五及那部与中国唐诗有关的《大地之歌》。                                                                                                                              马勒的交响乐其实始终都围绕“生与死”这一主题。这一永恒的命题一直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如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名言,是生存还是毁灭。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命题今后还会一直围绕着人类。马勒用尽毕生之精力用交响乐去探究生死。                                                 尽管笔者喜欢马勒那特殊的管弦乐色彩,但却偶尔听之,那重如铅块的感觉如压心头,没有坚强的神经很易让人心情忧郁。当然这是本人之感受,笔者还是更愿听贝多芬有关的乐段,如三、五、九中的慢板,贝多芬的葬礼也同样沉甸甸,但总让人肃穆,听到深处总想起立敬礼。那种崇高感由然而生。马勒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开篇时那夺命的小号让你浑身一擞,如掉万丈冰洞。而且在整个乐章总是恰倒好处时小号又吹起那刺入骨髓的主题。到是马勒在“大地之歌”末乐章那弦乐齐奏同样令人有生离死别之感,那阴森森的大锣每敲一下都让你心惊肉跳。但确实很美很美。结束句时女中音惜惜不舍,难离尘世,但也不冰不冷,反使人更珍惜生之光阴。                                                                                      好在马五的慢乐章给了我们又一音乐史上的经典抒情篇章,抒情到深不可测。只有贝多芬、勃拉姆斯及莫扎特的几篇慢板可与之相齐。在艺术领域也只有音乐这一艺术才可以达到这样抒情之高度。马五的结束也许是他音乐中不多见令人振作,阳光乍露的音乐。                                   把索尔蒂这个生命最后一年的马五同别的版本比较,我们惊异的感到,这个录音那般柔情似水,柔到使人疑问,这是马勒吗?联想到索尔蒂与迪卡合作的50年的最后一次录音,联想到大师几个月后与我们永别的事实,一股别样之情由然而生。正是人将亡其言必善也。
最后编辑万众 最后编辑于 2008-09-25 15:22:01
分享 转发
在G弦上……
TOP
2#

回复:索尔蒂临终前的马勒五听后…

   江兄,是迪卡去年才发行出版的纪念环保装,一盒5张。在我的音响上表现不及迪卡高价,但比小双张一点不差。演奏的自认为很古典,火气全然没有,很美。
在G弦上……
TOP
3#

回复:索尔蒂临终前的马勒五听后…

    GJ兄,你应该给提点意见。其实,我觉的那才有价值。不知我那些个人感觉离不离谱。抑或有点意义?
  这是真话,不是客套虚伪。因为意见可能对,也可对不上。关健在会不会听。一句话写个反对,一句赞同。得不到什么。
  你讲的是去年发行的纪念索尔蒂套装中那个马五?你指的整体感是指什么?力度分配、各乐章的速度按排?或者是乐队的平衡……
在G弦上……
TOP
4#

回复:索尔蒂临终前的马勒五听后…

   10楼的弟兄说的不错。索尔蒂这个老头很低调。而且一辈子也无太多故事与轶事。可他却是与卡拉杨、伯思斯坦齐名的二十世纪三大全能指挥大师之一。老实人不客易吸引起公众的眼球。可在业界却是赫赫有威。他在五十年代就在迪卡与金牌录音大师威尔金森录制了瓦格那尼伯龙根全集而一举震惊世界。他录音制品多的很,是瓦格那、马勒的权威专家之一。
   这三位大师都是音象制品的多产者,所以他三人名气也大。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现代社会知名度等同于价值的新理念。
    当然,实力还是放在明处的。卡拉扬把德奥的风格推演到了帝王的极致。伯恩斯坦的激情与跌宕,而索尔蒂把热情与优美把握在完整的结构内。似在那二位的中间。而且他是美国与欧州都有份。而卡主欧州,伯主美国。你说这老头也够神乎的了。
    这个老头一生巨顺,临死的早上还精精神神煮咖啡,看要出版的自传的小样。感觉有点累,坐下歇着就走了。去见照顾了他一生的上帝。你说这老头才真是又6又8。
在G弦上……
TOP
5#

回复:索尔蒂临终前的马勒五听后…

   12楼兄,你那张我没听过。我想应该很不错。索与芝加哥相伴一生,肯定默契。又是现场录制。我最喜欢现场的唱片,没人乱动手脚。有的连掌声一齐录进。在好的中大系统中播放,真还有那么个现场的意思。
在G弦上……
TOP
6#

回复:索尔蒂临终前的马勒五听后…

     17楼的弟兄,俺不敢当前辈。但自已发的帖,和你交流一下。以俺经验,音乐万不可当文学或绘画或别的什么角度去听。这个第一乐章是阴沉的、大概属葬礼之类的。主题帖里已经说了不少。如果一定要找出是表达的什么。那么,任何音乐用语言都说不清。包括一首小民歌如东方红。如果你说那是毛主席。但在钢协黄河的音乐中出现在高潮处,那是毛主席突然出现了吗?音乐是语言之外的人的又一套感觉的艺术。可以联想或借用同感之类去说说而已。
在G弦上……
TOP
7#

回复:索尔蒂临终前的马勒五听后…

   术卫二兄,你这几句俺举双手赞同。正是这个事大大降低了马作品的精神高度。在别的大师如巴哈《马太》莫的《安魂》及贝的一些葬礼等作品中,那些个生死都是极有崇高及尊严感的。同理,对柴的悲愴也感到缺乏庄严与崇高,只是诉说过于个人化之苦、之愤。感到有些遗憾。连杜甫都讲:安的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呢。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马的音乐的独特与创新一面的价值。由其是在音乐的语言及音乐领域扩展方面。同柴一样,柴的那些多不胜数的天才旋律将使他的名字如盘石般坐在音乐的大师行列。
   这些个想必你也不否认,或者,老朽认识感觉有误。讨论深八下去,才有得的。
在G弦上……
TOP
8#

回复:索尔蒂临终前的马勒五听后…

   回20搂兄,还不会上图,抱歉。主题帖里有唱片编号、是迪卡去年发行的纪念盒装。
  我从十几年前就喜欢马的大地之歌。有cD、DG原牌录象带。马勒在大地之歌中对死亡、人的离世已抱着一种无痛无苦的幻觉。还是没有升华哟。
  喜欢他极具独特个性的语言,他的小提和贝司写的太美了。音区恰在这二种乐噐最有魅力的位置。小号、园号、竖琴的应用也是独一分儿的。大地之中,人声和乐队的协作、写的同样出色,谁也不压谁。
在G弦上……
TOP
9#

回复:索尔蒂临终前的马勒五听后…

   广东的朋友都谦和,有点象内蒙人。不过在古代一南一北都是蛮人。
  也许大家都知道,有个小趣闻是索尔蒂是唯一得英女皇封爵及勋章的指挥。这老头是世界公民哩。这些对听乐关系不大,有兴趣的朋友好好感觉一下这几位指挥的风格、气质倒是正路。
在G弦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