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复制链接]

查看: 8824|回复: 60
1#
看过一年前的一个关于巴哈世俗康达达的帖子,二十五页长。很震憾这种执着。佩服江月兄、这是专栏学者做的工作呀。还能称你为发烧友吗。
  这些年听音乐,巴哈的东西总是让我困惑。如果从这些作品中往出挖贝多芬及之后那些音乐的内含。总是搭不上茬。
   自从反复阅读了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及伯恩斯坦的书之后,开始有滋有味的听巴哈了。那是一种建筑之美,音的流动线条的趣味。
  但真正的感觉是九九年去西藏后才找到的。宗教,真正的宗教信仰。什么是信仰?我们有吗?我说的是渗透每个细胞、神径、灵魂的下意识宗教信仰。
   如果没有,或者只是理性的推断上帝的存在。或者强制自已去感受信仰。都不可能在巴哈的音乐中真正感受到巴哈的哲学、巴哈的虔诚。那种对上苍的敬仰与敬畏,甚至是跪着的恐惧。
   去西藏吧,那里还有巴哈式的人,只是不会作曲。但有一颗巴哈的心。·
    
分享 转发
在G弦上……
TOP
2#

回复: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能够为一种心中的喜悦,期盼。自觉自愿,没有功利、绝少计较的做一件事,就值的敬佩。江月兄,值的呀。
  去西藏吧,喜欢古典音乐的烧友们。不管在何时,只要你抓住一次机会就可受用一生。
      西藏之行我的回忆:一下飞机,我就有些呆住了,这是地球上的地方吗?为什么天空那么高深,那是什么样的蓝?目击之远处是唐古拉群山峰的雪顶,一座连着一座,婉延到无限之远…阳光是那样刺眼,一切都澄静的不象我们的那个世界。心一下吊起来了,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景观。说真的我有点害怕,不由自主的向下机的人群靠过去,而这群人《三百左右,空客430》此刻突然少的可怜。这是一种恐惧,在神秘的天地之中的颤栗。
   走之前我带了二盘CD,是莫扎特的安魂曲及贝多芬的九。在从机场到拉蕯的途中《《要一小时》我忽然想到这CD时,我觉的和眼前的一切是乎不能很充分的对号,不够的,远不够的。博大、崇高是对上号,但没有恐惧啊。
在G弦上……
TOP
3#

回复: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垂钩的兄的感受真切的很。青海地貌人文与内蒙西部近似,都是藏传佛教的地盘。这些地方己市俗化多多了,不似拉蕯那般神奇。
   继续游记一小段。
   到旅店后,是广播局招待所,二层楼。拉蕯当年高楼甚少。对口单位来接待的说,下午晚上只能休息。千万干万。没想到这搂里居然有几个国家的游客,三三二二的黄头发,蓝眼晴。
   有缘的很,居然在走廊抽烟时,和一个奥地利的汉学家聊起来。他说,来的外国人多数是带着问题来的。我问,大概什么类型问题?宗教、人类学为主。他答。因他的国籍,我问了莫扎特。出乎意料的是:他说,很轻松的音乐,听的少。多数是P0P。我不自觉的啊了一声。话不投机半句多,脑门开始鼓胀起来,我知道,高原反应开始了…
在G弦上……
TOP
4#

回复: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到底是内蒙人也属高原人,第二天一早,那头疼不知不觉中已消失了。拉萨的早晨还是那般神秘,只是光线稍柔和了。天边有几抹彩云,太阳还没出来。我们一行乘早来到了藏民朝圣之处:大召寺。
  又一次的惊呆:
  在万赖俱寂的中,大召寺庙宇顶上金色的大小祥物统统闪烁着金光。寺前广场上有上干人伫立,这群藏民老人儿童、男女老幼静静地一点声响都没有,静的出奇。忽然,大家象有人暗中指挥,霍地全体五体投地。须臾,涮地齐齐站立。,叩拜不止……身边是一位十六七的小姑娘和满脸皱纹弯腰的老太太。她们那眼里不管是水汪汪或枯井那般都透着安祥、崇敬的神情。一老一少认真地一遍又一遍起来,又匍匐下去。
   看着看着,此情此景,我的心跳快了,喉头有东西发堵。这是怎么回事?十六岁那年在天安门前一群群红卫兵哭喊时的画面又在脑中闪过。自已在人群中被挤的东倒西歪。可我还是看到了大大的满脸红光的毛泽东。眼前的这情景却是那么安静…
  终于,职业带来的习惯冒出来,是心里冒出来的。那是长长的一个音,在G弦上,g弦上的咏叹调。是它,我拉过多少遍。但没一遍象此刻那么深情虔诚,
   巴哈,是巴哈。我豁然开朗,巴哈是德国农民吗?是的,但他也象身边的这群人,都是普通人。但又完全与我们不同哪。
在G弦上……
TOP
5#

回复: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我相信,人人心中有佛性,不同的是所处的环境和时代。
  完全同意。时事造英雄。环境造就人,这话真是不假。我们无法回到那时那景。只能用音乐去清涤我们欲望包裹的心。让佛性多些回到我们的身。
   不知江兄喜爱宗教学问否,这方面老纳也颇感兴趣。主要是基督教与佛教。不喜欢道教,阴气太重,除老子外别无发展。但也象你那样,停留在理性,当成哲学。
在G弦上……
TOP
6#

回复: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佛教从传八中国后,有了很多很多分支。大的分黄、红二派。我从幼时接触多是红派-即藏传佛教。弘一法师象黄派,是否是唐僧取回真经,从唐代在中原发展而成的。二派有大不同。红派的学府在我家乡-五当召《完全依布达拉宫建,》。
     至于黄派我只知道强调自我修行。如那句名言:我佛自在心中。或圣言:阿弥陀佛。也去过五台山二次。感觉不象红派那么神圣。
    说到底,老朽科学教育已入骨,只是从文化角度看宗教。更多是注意对人性、艺术的巨大影响。
在G弦上……
TOP
7#

回复: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这问题这里谈,太慢了,话也接不上茬。施兄有句话大概是:科学与艺术是人类对自已不了解而产生。宗教也是人类对世界恐惧而生。宗教问题又是从古自今人类一大难道。人类战争根源之一。令人不解的是印度的佛教早已衰败。印度对世界,由其对东方产生过根本意义的影响。
    江月兄的言语中,己满露佛性了。
    道教做为一种宗教实不敢苟同。但老子可是全世界研究的经典哪。那短短五干言,同样是更多源头呢。无和有,0与1,数码世界。易经全世界也有多少学者下苦功呢。
     我也联想,世界除爱因斯坦外,今人超越古人的能几何。爱的宇宙模式也是老子说的那个世界。同理,巴哈的音乐,也有同一性。没有十二平均率,那有十二音序列。
    胡侃一通。不如有机会咖啡馆侃的神乎。
在G弦上……
TOP
8#

回复: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对不起,昨天电脑连接出故障,刚通,没陪你侃。
    欲望问题也是大难道,现代人欲望太多太强了,但所有宗教并不灭绝人欲,还的吃、生存、繁珩后代。只是强调节、简。
    宗教之间的战争,是意识之争、认同之争。也是人性之一恶也。你否定我,不认同我,我就和你争。动植物没有此恶。大自然和谐的很呢。
在G弦上……
TOP
9#

回复:看江月谈巴哈有感。

     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一大支柱。如果对此所知甚少,很难去3解西方艺术,更遑谈音乐这颗明珠。这绝非危言耸听。
   生与死《无和有0与1》都是科学、宗教、艺术及综合它们的哲学的最终课题。人生意义也都以此为从发点和终点。这在音乐经典中多不胜举。为此听马勒大地之歌末乐章时常想:尽管人生美好,依依难离,但还是温暖含笑地归于无为上。
   上帝是概念还是实在?我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做为自然之子决不可枉为。人定胜天肯定错。人应该有敬畏之心很重要,这也是音乐圣览告诉我们的。
   316的感受年青时自已亦相似。但年令渐大后感觉变了。丛林法则《达尔文主义》是一种说法,一种理论。而非真理。这种理论以人之眼观大干世界有狭獈之赚。以利已的视角看待生存。《西方教育中也是把之当一家之说而已》。谁生谁死是斗不来的。自然灾难时谁优谁劣?地震海啸死去的更象概率起作用,而非优劣。
316听巴哈的方式很赞同。因为音乐之父的巨大遗产中已提供了多种可能,没必要把灰色的理论当成教条耒约束自已的音乐享受。
   大干世界,园园融融。此生彼灭皆归于佛《道、上帝》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哈哈,玩了一通文字。
在G弦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