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喜欢蒙古音乐的烧友,来聊聊… [复制链接]

查看: 23861|回复: 120
1#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大部分中国人都是通过这首歌知道内蒙这地方,知道蒙古人。诚然,这首只用了6123四个音符的创作歌曲可以说是蒙古民族的族歌了。还有就是马头琴。其实这首歌与这件乐器真是代表了蒙古族的精神。辽阔深远的大草原总会使人胸襟开阔,你到这里也会变的开朗直率。就象我到了江逝呆上三二月也精巧细腻起来。这就是自然对人的塑造。
       马头琴则代表着蒙古族的另一面个性。深沉、苍劲\。这件乐器发出的带沙哑的音色拉起了长调。常使你感到一种悠远的历史感,和说不出的苦难惆悵。《马头琴的录音常把沙粒感给去掉,失去了那种味道》。
       南方人把蒙古诗化了,其实你在腾格尔的歌中完全可以体会到现在蒙古人深层的种种无奈,在“天堂”“我的兴安岭”苍鹰。等歌中,追逝消失的草原,痛惜那自由的游牧生活。抒情的细语往往过渡为声撕力竭的呼嚎。
      有二个人把蒙古音乐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一是辛沪光,《原内蒙歌午团作曲家,现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她的嗄达梅林交响曲在东欧比国内影响都大。充分表现了蒙古人英雄气质及蒙古民族宽阔深沉的性格《和俄罗斯的音乐有相同气质但又完全不同》。慢乐章苦难沉重的旋律亦很感人。二是腾格尔。人们总以流行歌手耒称谓腾格尔。其实我更愿意称他为艺术歌曲作曲家,只不过他的音乐有强烈的流行元素而已。不信你唱唱他的歌,看容易不?他最好的二首歌:古老的歌、父亲与我。《个人观点,联合国八选的蒙古音乐选曲》。常常使自已心动不已。古老的歌运用了转调手法《大调转小调》简直是绝笔。而父亲与我讲述的父子二代人的男性情感,具有普遍的人性意义。深沉的口语化旋律似唱似述又极具蒙族音乐特性。
       李娜演唱的许多蒙族民歌也是非常动人的,一个汉族歌手把蒙古民歌唱到内心深处,没有非常的感悟力是断然不能的。德德玛是蒙古音乐的代表人之一,她的歌声唱出了一个美好的阳光明媚的蒙古。
      想说的太多太多,还是和喜欢蒙古音乐的朋友们一起说吧。
分享 转发
在G弦上……
TOP
2#

回复:喜欢蒙古音乐的烧友,来聊聊…

  可惜蒙古音乐录音不少,好的不多。我自已尚满意的是蒙古青年合唱团的一张演唱专集。中唱录制发行片号ccd-96/645。《录音很好》。台湾风潮录制的四十独白腾格尔TCD-5022。最近听说有天、地、人《腾格尔》不知好否?
   公牛弟一定来草原一趟。到蒙古包里边啃手扒羊边喝酒,那些肯本不懂乐谱的蒙古青年男女一唱长调…啊,望着蓝天晚霞。操!什么都忘了呀。纯净呀。
    最令人多年不解的是,越编远的蒙古人唱的越好,天然一个美声加民族唱法。男子都象大提琴,胸腔共鸣特大,女的都象中提或英国管厚亮园润,穿透力扱强。
在G弦上……
TOP
3#

回复:喜欢蒙古音乐的烧友,来聊聊…

   大师回去讲过吧。我还记的我和他骑一个骆驼。他望着一望无际的荒漠长长感叹:啊!啊……那照片还在相集中…唉一晃十三年又没了呀……啊,人生似荒漠。
在G弦上……
TOP
4#

回复:喜欢蒙古音乐的烧友,来聊聊…

   施兄整个一个大洋古俱然知道马头琴家齐宝力高。蒙古民族很让人敬佩,倒不是成吉思汗的伟业。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牧区来的男女老少。而且他们天生乐感好。记的小时候,每年七月十五,喇嘛庙前跳鬼节,那种欢乐,呀呀呀!东方文化的神秘、市俗的热闹。真是纯情的欢乐。晚上,月光皎洁,一大群蒙族夹杂着我们汉人,拉马头琴四胡喝长调短调数来宝,奶茶奶饹酥饼边吃边喝酒一直唱到天将亮。
在G弦上……
TOP
5#

回复:喜欢蒙古音乐的烧友,来聊聊…

    蒙古天籁那张碟听过,确实是个好女高音,长调唱的悠扬空灵,很有个性,是张好碟。一点不足是电子效果太明显了。还有一张是鄂尔多斯出去的歌手所唱:拉起你的手。也很好,是中音。也是台子上合成的东西。
在G弦上……
TOP
6#

回复:喜欢蒙古音乐的烧友,来聊聊…

       吉祥如意弟是年轻小伙吧。字里行间透着二个字:青春。让我猜猜,不象内蒙人吧。但对蒙古音乐很喜欢口吔。
     前些年出过一些蒙古民歌的卡带。有些好的民歌,未加电子作料。有蒙族歌手自已唱的,也有象李那等歌手唱的。很原汁原味。伴奏多是几件民族乐器。有一首是母羊难产时,接羔人的接生歌,曲调委婉凄楚,饱含深情。接产人边唱边帮母羊,听牧区的牧民说,他们一直要唱到羊羔生下来或母羊难产死去才停。那歌是催人泪下的。天地间的爱,大莫过母亲。包括母羊。这民歌就是千百年来人与动物与自然共育出的。
在G弦上……
TOP
7#

回复:喜欢蒙古音乐的烧友,来聊聊…

      这么多朋友喜欢蒙古音乐,真有点预料之外。蒙古音乐较之藏族音乐显的更丰富、较维吾尔也更深沉。《藏乐强调高、维乐强调乐》
  蒙古音乐中,以长调最迷人。长调似节奏自由,其实不然,长一点散了,短一点急促了。闭目静听,悠远宽广的哼唱中美好、追忆、伤悲、欢乐起伏跌荡尽在其中。
   但最令人感动的还是西部鄂尔多斯长调中那种深埋的苦难。在莫日拫的长调中有这种东西,德德玛的民歌中也常常流露。在腾格尔的歌中更成了感人至深的抗争。就是那首到处传唱的“蒙古人”的抒情赞美歌,你如果唱的欢乐纯情,那味就变大了。
   呼麦这种蒙族独有的唱法,人们更多的是以新奇技艺的角度来看的。其实那也是干百年来,大漠朔风的造化,咏唱伴着啸叫的摸拟。
   真希望朋友们能发现几盘录制自然,真正体现蒙古音乐的唱片。
在G弦上……
TOP
8#

回复:喜欢蒙古音乐的烧友,来聊聊…

    垂钓弟,我估计这168里我年令最大《58岁吔》。想想有点不好意思呢!汉斯立克做为西方音乐美学的重要流派,几乎是主流。因此,你要提高自已的音乐认知能力,必须用这种思维去武装自已,书很薄吧?慢慢看。过二年你再慢慢看。
    你想想,巴哈的音乐除了形式还真的有什么。对音乐象对文学一样是最大误区。音乐的趣味和价值就是对音符的组织。《牛津词典中音乐的定义》。
    这本书,和这种音乐最本质的讨论很抽象,很理论,很严肃。开帖子没人感兴趣,说不准还招人厌。何必呢。大多数还是来玩,开心吧。
在G弦上……
TOP
9#

回复:喜欢蒙古音乐的烧友,来聊聊…

      我觉的你已基本摸住这把脉了。你说音乐形式论沾边但不完全对。反对汉斯立克的人主要攻击汉的用语之一。有句名言叫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形式还是内容?
   我特同意把音乐比喻成筐。作曲家编制了一个筐《曲谱》。所有人都往里塞自已的东西。当然你得有东西塞,这个筐也是有许多特质的。你把人生人世的无奈,战争灾难能塞进”走西口”里嘛。走西口这个筐太小,太专指了。所以大师的室内乐,其筐是大的很几百年多少人都塞的进去。
   汉当时其实主要反对泛情论,由其是浪漫派后期已发展到实人发呕的程度。《到现在仍不喜欢瓦格那》。这一美学理论也促使人们重新评价古典派以前如巴哈的音乐价值。同时也对现代派音乐有指导作用。
  所有艺术门类如美术、文学、戏剧等都在朝音乐的抽象性,多义性不确定性发展、靠拢。
在G弦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