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蔡琴<<老歌>>,很多发烧友和喜欢台湾早期流行音乐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这张由台湾飞碟企业于上世纪80年代(1985年)发行的唱片,不知不觉已经陪我们走过了22个春秋.在这22年中<<老歌>>被一版再版,早已成为试音天碟.石头做为一位喜欢蔡姐十几年的琴迷,也经常被问起在繁多的版本中如何选择?今天石头特别从自己多年的收藏中精心挑选出四个版本的蔡琴<<老歌>>做一番比较.和大家一起在2007年寒冷的12月,重温22年来始终温暖如初的美丽感动!
四版蔡琴<<老歌>>如下 :
1.1996年 日本24K金碟版
2.2001年 日本天龙24K金碟版
3.2002年 日本JVC XRCD版
4.2005年 日本24K金碟版
试音器材如下:
SPARK 15A HDCD机
森海塞尔 HD650 动圈耳机
森海塞尔德国官方指定HD650御用耳放:
LEHMANN BLACK CUBE LINEAR
试音歌曲:<<痴痴的等>>
1.1996年 日本24K金碟版
带上耳机按下播放键.耳边传来<<痴痴的等>>曲中的钢琴声,让人万分惊叹的是没有觉察到杂音.按理说<<老歌>>是模拟录音,存在着后天很难抹去的母带本底噪音.而石头在这张96版中没有听到令人不舒服的沙沙声.仅在曲与曲的间隔处有微弱的沙沙声.可见日本的录音师在96年对<<老歌>>的母版进行了很严格的降噪处理和录音电平的衰减.换来了相对安静与详和的聆听环境,并在较低录音电平下追求对细小声音的再现.由于没有杂音的干扰,曲首的钢琴声显得清晰而透明,而蔡姐的歌声也变得充满了柔顺的质感,仿佛一条绢绢细流,不急不徐从容自得.但是电平的衰减也带来了弊端,就是整体听感上音场不够开阔,头中效应十分明显.好像是在一处狭小的空间内聆听蔡姐的演唱,歌声总是局限在耳机的前方很难体会到声音扩散弥漫所带来的立体感.
2.2001年 日本天龙24K金碟版
天龙版一开声,便表现出与96版完全不同的风格.曲首的钢琴声很明显被放大了,并伴随着在96版上很难觉察到的沙沙杂音声.看来天龙的录音师走的是提高录音电平,以获得较大动态范围的路线.令人赞叹的是钢琴声并不是从开始便被突然的强化,而是有几秒钟从小到大渐进式的放大.录音电平的提高使头中效应得到了很明显的改善,仿佛听者面前有数台钢琴一起演奏,蔡姐歌喉的中低音能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果说96版是清澈透明的小溪,01天龙版则是水面宽阔的大河.模拟录音温暖的音色,开阔的音场在天龙版中得到了很好的演绎.
3.2002年 日本JVC XRCD版
XRCD版和天龙版一样,也是采用提高录音电平的方法.一开声便可听出,钢琴声是被整体放大的,和天龙版的渐进式放大有着很明显的区别.所以XR版的录音电平应该比天龙版的还要高一些,这样使得音场变得更加开阔,钢琴的演奏声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包围感,而且突显了良好的空间层次感.但过高的录音电平使得母版中的沙沙杂音也被明显放大了,好像变得挥之不去.伴随着经过K2处理后浓重的低频,使得XR版和天龙版相比少了一些温暖和通透的感觉.
4.2005年 日本24K金碟版
确切的说这是一张德国重新制版然后日本24K纯金压片的版本.经过德国录音师的处理后<<老歌>>可以说是彻底焕发了青春.虽然同样采用了提高录音电平的做法,但是德国录音师在提高整体录音电平时,很明显的对母带中本底噪音进行了一定的抑制处理.使得钢琴声比以上三个版本都更加真实且铿锵有力,而杂音的干扰又与天龙版十分接近,完全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之内,非常讨好人的耳朵.头中效应已经荡然无存,听者如同位于房间的中央被数十台钢琴同时演奏的声音所环绕.声场横向的空间层次感和纵向的幽远感极其优秀.在HD650的演绎下,蔡姐的中音歌喉极具肉感,仿佛歌声已不是从口中发出,而是从内心唱出一样.低频兼具XR版的下潜力度同时又多了一份天龙版的弹性.一曲<<痴痴的等>>听完,石头被感动的几乎要落泪.可以说这张05年的24K金碟版,将欧洲高超的制版技术和日本优秀的压片生产技术珠联璧合,完美的发挥出了蔡琴<<老歌>>模拟录音的所有优点.石头迷恋蔡姐十几年,听过和收藏的<<老歌>>版本也有七八种之多,但是只有这张05年的日本金碟版给人换骨脱胎的惊艳之感,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人声发烧天碟.
四个版本中给石头印象最深的是96版和05版.如果喜欢清新明快的风格就选择96版.喜欢深厚一些的风格就选择05版.而这四个版本在音质上的区别,是随着制版、录音和压片技术的进步而体现出来的,所以这四个版本也代表了蔡琴<<老歌>>在录音等方面最值得收藏的几个版本.
以上便是石头对蔡琴<<老歌>>四个版本的试音比较.由于试音器材和个人欣赏角度的不同,可能和大家的感觉有些出入.欢迎和我一起交流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