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诉诸于听觉的艺术,是用时间音符来做表现载体的,转瞬即逝,虽然可以用曲线、频谱等手段来记录这种信号,进一步对音质做出分析,但很多情况下,大多数网友还是习惯于用文字性的描述来揣摩音质,但就像一杯水的味道一样,如果不亲自尝一下,别人给你描绘的如何精彩,自己终究是不会体会到其中妙处的,音质这种抽象的东西就必须要用自己的耳朵收验一下,才能体会到其具体感受,从而判断声音的优劣。 音质这种抽象的东西就像水的滋味一样需要亲自品味才能体会到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古人在描摹声音上也算是费尽了心机,他们一般都用类比模拟甚至通感的手段去形容声音:“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唐·白居易《琵琶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李贺《李凭箜篌引》)等传世名句就是典型,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非常的明显,除了作者自己之外,其他人只能靠“想象”去感受音质,才气纵横如太白者,面对古琴激越悠远的声音,也只能用“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之类的类比用典和“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之类的心理烘托类文字来形容(唐·李白《听蜀僧濬弹琴》),可见古人在描摹声音上有着很多有益的尝试,但仍然不能穷其妙。古人在描摹声音上有着很多有益的尝试但仍然不能穷其妙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笔者也经常为准确的将听感转换成文字犯难,因为面对那些丰富又有些抽象的听觉感受,文字的表现力会显得非常苍白。音质这种主观性极强的东西靠文字来准确描摹是不可能的,大量的听感只能是一种参考,想全面了解一款音箱的音质,只有自己亲自聆听品味之后,才能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但问题又出现了,大多数的人对什么是好的音质并没有系统的了解,一般都停留在一个感性的阶段,达不到“金耳朵”的水平,所以经常有网友咨询笔者,有没有一种快速有效的聆听技巧,可以很快的鉴别出一款箱子的音质呢?答案是肯定的! 鉴别音质的6字要诀 台湾著名的音响大师刘汉盛曾经给广大的入门发烧友写过一篇《耳听为凭,什么才是好声?》的文章,通过他自己20多年“阅机无数”的经验指出:虽然每个人的听音口味会有很大的不同,但只要掌握了以下“三错三对”的6字要诀就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聆听感受购买音响,而不必在乎别人杂七杂八的建议。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