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真正的“无损压缩”吗? [复制链接]

查看: 6032|回复: 30
1#
就是说ape、flac等等这些东西,解压回去和原来的wav文件是一模一样、一个字节都不差的吗?
手里有些老碟状态堪忧,应该考虑备份的问题了。
最后编辑allen1225 最后编辑于 2008-09-21 14:49:48
分享 转发
风雨中抱紧自由
TOP
2#

回复: 有真正的“无损压缩”吗?

原帖由 CJ御姐控 于 2008-9-21 15:06:00 发表
备份总比不备份要好!

但别想100%还原音质了!!!

这个我相信能做到,而且根本不难。既然原媒体上的信息可以100%完全复制,就是说信息在复制中没有任何丢失,那声音在理论上就能达到一致,尤其是将来采用数字播放器(比如以硬盘为存储介质)之后。
像LP这样的模拟存储就是倾全世界之力也决不可能完全复制,而CD这种数字媒体就算是一般个人用户也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到完全复制,这就是模拟和数字存储的区别!就像一个word文档,就算在不同电脑之间copy一千次,也不可能丢掉一两个字,只要复制的过程没有报错。
风雨中抱紧自由
TOP
3#

回复:有真正的“无损压缩”吗?

eac就是修正的这个问题,不同时间不同光驱用eac抓取的音轨,只要抓取结果都是100%,那这两次抓到的文件就是一模一样的,都是原CD信息的精确复制。
最后编辑allen1225 最后编辑于 2008-09-21 16:18:56
风雨中抱紧自由
TOP
4#

回复:有真正的“无损压缩”吗?

自己找到答案了,猴子就是无损压缩。

A digital recording (such as a CD) encoded to Monkey’s Audio format can later be decompressed into an identical copy of the original audio data. (en.wikipedia.org)

谢谢各位。
风雨中抱紧自由
TOP
5#

回复: 有真正的“无损压缩”吗?

原帖由 scfan 于 2008-9-21 22:58:00 发表

但从CD抓轨到WAV文件,是一个模拟转数字的过程,不可能不出现损失。


对这句不以为然,对楼上的文章也保留意见。
任何存储媒体在物理层面上当然都是“模拟”的,这一点CD和LP一样。所不同的是存储的信息有没有经过数字编码,这才是CD和LP的本质区别。
CD上面的信息是经过数字编码之后再写上去的,因此CD信息的读取和从硬盘上读取文件没什么区别,从CD抓取到WAV的过程本质上和从硬盘上拷贝文件也没有不同。只不过音频CD的设计规范里没有校验措施,所以复制的过程可能因为物理特性的影响而不完全准确。但从电脑硬盘上读取文件同样会受到物理特性的干扰,只是因为电脑的文件系统内置有校验机制比如CRC,能够纠正一定范围内的偏差,所以电脑上的文件复制是精确无误的。
而EAC的出现就等于是给CD的读取也补上了校验措施。它是对每个单元的数据读取两次,如果两次的结果一致就继续,不一致就反复读取,直到两次得到的数据相同为止。所以EAC的复制也可以做到精确无误(至少是99%以上的精确)。两次犯同样的错误?嗯,这可能性倒也不算小,大约十万分之一吧。
当然,用EAC抓轨和播放器播放有不同的要求。抓轨要求的是尽可能精确,而消耗时间可以不考虑;而播放器的播放必须是实时的,在实时读取的前提下越精确越好。所以尽管CD能够精确复制,但高档转盘还是有它存在的意义。但它的效力肯定比不上高档LP唱机。对LP来说好的唱机可能带来的是从60到90的提升,而高档CD转盘充其量不过是96到99的区别。不过我也没用过好转盘,上面这个只是理论上的推测,有异议朋友可以用您的盲听测试的听感来否定我。
总之EAC的复制即便用最保守的保守到离谱程度的估计也能达到98~99%的精确,多数情况下达到99%以上是没有问题的,这个结果对人耳尤其是我这种木耳来说就可以认为是完美的复制。
风雨中抱紧自由
TOP
6#

回复:有真正的“无损压缩”吗?

再补充一点,物理信号的读取永远会有偏差,但如果这个信号是经过数字编码的,那么再经过数字解码得到的数据就会和编码之前的原始数据一模一样。
打个比方,就像写在纸上的一篇文字,日积月累之中纸可能会泛黄,墨迹可能变淡,就是说它的物理特性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只要没有重大的意外损伤,比如滴上了一个墨点,那么这些物理变化并不妨碍你阅读纸上的文字,你读到的文字和当初写上去的是完全一样丝毫不差的。
最后编辑allen1225 最后编辑于 2008-09-22 14:39:28
风雨中抱紧自由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