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是胆中之王,还是英雄气短>>———阿理公司金伟杰... [复制链接]

1#
      发此帖是希望论坛更活跃一些,金大侠的观点只是其个人的见解,未必完全有道理,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胆迷对300B情有独钟了
                                                                               -----杨维中-----


       如果有人听了我的805,就会把300B当垃圾给扔了。这就像当初的12AX7,一只德律风根的同型号管它要卖到八九百块钱一只,美国的RCA也要三四百块钱,大家一哄而上都在凑热闹。而且12AX7的代表作是它的马兰士7,由此该管被大家公认为是一只胆味很浓的电子管。
       但是我认为在当今这个年代,12AX7已是昨日黄花早就应该退出历史舞台,因为它根本就不适合拿来做Hi-Fi。电路实践和仪器测试证明,12AX7的高频端最多只能去到7000Hz,不要说SACD或DVD-audio,就是CD它也难以适应(CD频响为20-20KHz),因为过10KHz的高音12AX7根本就放不出来。那为什么在马兰士7的时代还行呢?因为那时还是LP的天下,而它的频响不算太高。
       我在香港的《音响技术》上发表这一个观点后,有很多人包括”大草”都打来电话质疑。我自己在装配前级和柴尔放大交叉平衡倒相电路中,发现凡是采用12AX7后频响总是上不去,我起初还以为是自己用的电子管有问题,结果用全新的大盾、RCA、德律风根也都不行,惨剧依然发生。事实是不容反驳的,12AX7它就只能到7000Hz而且还是正弦波,有一些管甚至连7000都打不住,我说7000还是高估它了。既然这样为什么又有不少人坚持认为12AX7能达到很高的频响呢?是因为它在电路中靠的大环路负反馈,而负反馈可以展宽频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闭环响应。
       但是一个管子本质不好而只能靠外围电路来施救,那终归是不行的。这就像一个女人长得很难看,如果只能靠涂脂抹粉和整容来赢得男人欢喜的话,那肯定不是真正的美,也不是长久之计。众所周知,放大电路施加了负反馈会降低信号的速度,尽管它具有阻尼好和失真度低等优点,但其致命的缺点是瞬态响应会变得很差,所以现在就连一些晶体管放大器也不加负反馈了。因为加了负反馈会使得放大器的速度变缓、变慢,形象的比喻就好像不加负反馈是一杯清茶,加了负反馈则变成了一碗大米粥,发粘了。
       由此以来,如果有人喜欢一个脉冲、、一个脉冲的那种电石雷光的声音效果,它就会显得速度很慢,尤其是对于那种低音喇叭声音较浑的音箱来说,这是一大缺陷。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电子管机加了负反馈胆味更浓了。确实,它唱歌还行,慢悠悠的似乎很好听,但是你听动态稍微大一点的音乐就不中了。其实,施加了负反馈是在掩盖电子管本身的缺陷,所以还不能说它是个绝好的东西。关于这方面的探讨,科宝公司的刘振华先生和我也有相同认识。
       好了,现在回头再来说说300B。300B这个管风糜世界很多年了,其音色确实很美而在电子管中被诩为“胆中之王”。但我只能说它很美,而称不上绝伦。300B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且不说它功率小而推什么音箱不好听,就低频这一块我就没有听到过哪一家的300B胆机,能把低频真正做好的。为什么呢?因为从仪器上我们可以看到,300B在满功率输出时低频从50Hz便开始急剧地往下衰减,所以要想把300B的低频做好实在不是亠件很容易的事。我在《300B大集合》一文中便阐述过这种观点,应该说在中国我是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一些作者在写相关文章时,也将我的这一观点列入其中。
       单端甲类机,特别是直热管单端甲类机,要想满功率输出的话,其对推动信号的要求会很高。300B的栅负压都是六七十伏以上,因此要求满功率输出其交流的峰峰值起码是其根号2倍,也就是说要有100多伏到200伏的推动电压才能让300B达到满功率输出。但实际上,就算你的推动级做得再大300B的低频还是不行,因为我们知道单端甲类的驱动电压过高也会出问题。特别是300B,它就会产生栅流,一旦产生栅流后就不能正常工作,所以针对300B这一特性,我们常用的方式就是施以交连变压器。其原理为:对直流而言该栅流相当于对地短路,而对交流则呈现较大的感抗,这是最理想的工作状态。可惜的是,我在国内所能见到的交连变压器几乎一个好的都没有,就连那些如雷灌耳的老古董扼流圈,用仪器来测试频响也还是不够。
       那么怎么办呢?像我的805单瑞,它的输出功率我可以做到每声道50W,解决它的栅流问题我采用了扼流圈,由于是自耦的形式,因此在制作上要容易的多。有很多人认为805的声音有一点粗,但他们如果听过我的805就不会持有这一偏见,它同样具有300B的细腻,又不失推挽机的力度。客观而言,用300B来听人声还是挺不错的,但它的声底有点薄,而所谓声音的厚与薄主要取决于低频,低频上不去听起来就必然会觉得薄,这是很客观的道理。这一点,很像我们使用的音调控制器,你衰减了它的高音实际上就等于提升了低音。
       一些厂家喜欢摸仿名机电路不加思索地搞,但我的胆机第一级却用5极管,因为5极管的声底比较厚。而当时300B“白马王子”的线路第一级放大用的就是5级管WE310,但现在大家都在热衷于采用3极管,又是稳压,又是并联,又是采取措施什么的,搞得很复杂,但声底要比采用5极管差了一大截。所以这种创新没有考虑到发烧理念,这就像大厨炒菜要讲究个搭配,用什么佐料?什么配方?是不是名厨?是不是真正经验丰富的发烧友?是不是真正的金耳朵又有决策权?这才是最主要的东西。也就是说,一般以纯盈利为目的厂家是很难搞出好声音的。
       一般300B的声底都很薄,为什么有人讲2A3比300B的低频冲击力还要强,别忘了2A3才3W多的功率啊,就是因为它低频的声底比较厚实而且很好侍候。当然,如果有人对300B就像对3/5A一样,可以容忍它没有低频又没有高频而就爱听它的中频,那我就不好多说什么了。但我以为针对300B除非采取特殊的手段,否则按大家现在的线路去装,我就没有听到过一台真正好声的300B。
       所以你说300B怎么怎么样,在我看来不过是中国人热衷于赶一种潮流。有些电子管厂家在技术指标上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在调音方面、搭配用料方面却未必很懂行。这就像一个人适合找个什么女人来做老婆一样,天底下的女人倒是太多了,但是她能否跟你心心相印,能不能夫唱妻和具有默契感的,就只有你和她心里最清楚了。玩音响也是同样的一个道理,300B这个管适合用什么线材、什么电容,都是有讲究的。如果你再用声底薄的电容,薄的、精细的线,甚至纯银细线,那就更没办法听了。
       我为什么要用805?因为这只管有它的特点。第一、805价钱便宜;第二、中国的制造生产量比较多;第三、805这只管在中国制造技术最成熟而且最稳定性好。记得我以前曾写过一篇《青山不老–805传奇》的文章,详细阐述过805这只电子管的特点。我认为它做得好的话,声音绝对要超过所谓的”胆王”845和211(我至所以不提813的原因,是因为813是一只4极管,而现在公认受推崇的的靓声管都是3极管,4极管起码在失真特性上就已经逊色于3极管)为什么这么讲?因为现在市面上原厂的美制西电845实在太少,真正找到一只原厂845其价格又很贵,而且既使是原厂管也不一定就个个都好。
       现在中国制造的845和211可以说都是仿造国外开模具造着做的,外现屏极可以做得一模一样,但是声音上还有差距。为什么呢?因为它的灯丝﹙即阴极﹚上有一层涂料,一旦送电加热后就放射电子然后用栅极予以控制,但是作为发射电子的关键是配料,在这一点上国产电子管目前还没有掌握核心的配方资料,只能照葫芦画瓢。比如说将807阴极的配料用到805上等等,它最后出来的声音当然是不一样的。
       这种现象在300B上也能得到证实,原装的WE西电300B的声音要比现在不管谁开发出来的葫芦型、茄子型都好听。但国产805却不同,因为这只电子管有一段政治上的传奇色彩,805管在当年文革中曾作为当时向毛主席、党中央献礼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从而受到上海、杭州、北京各地电子管厂的积极响应而作为技术攻关的首要大事,一些被关在牛棚里的电子管技术权威被委以重任而受宠若惊,因此805在制造技术工艺和材料选配上因祸得福而十分成熟。
       国产805、807电子管的成熟也和早期得以前苏联专家的技术帮助有关,当时针对805曾专门组织过班子研究、制造、改良,技术工艺资料很全,所以中国805的制造巳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地步。而且805是一只音频专用管,不像211、845都是原来专用于发射的。此外,805的工作性能也很稳定,中国农村早期人民公社广播站的扩音机里普遍采用的也全都是805管。
       其实,像以前的一些美国老古董管如445、741等等,那声音现在来听仍然是一流的。一些人以为我老金又在以偏慨全,非也!当你听了那些管以后会觉得别的管子都没味道了。但像829B这样的管子为什么现在基本没有人再去做了呢?就是因为它虽然速度很快,但听起来整个就是个晶体管味,发烧友玩胆机就是要有胆的味道,一丁点胆味都没有那就莫不如去玩晶体管机。胆石之争这么多年了,胆机的好声早已被发烧友认同及推崇,如果胆机放出来的声音跟晶体管机没什么两样,那还叫什么胆机呢




200741120953481.jpg (, 下载次数:281)

jpg(2007/10/13 21:20:39 上传)

200741120953481.jpg

B.jpg (, 下载次数:277)

jpg(2007/10/13 21:20:39 上传)

B.jpg

最后编辑ywz.wh 最后编辑于 2007-10-13 21:26:16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