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热爱生活,热爱音乐,那四百年古堡曾带给我的惊喜 [复制链接]

1#
“像这样拉琴,这个人活不长”,这句话是著名大提琴家JANOS STACKER在列车上听音乐广播的时候发出的感慨,作为一名当时很有名气大提琴高手,现在我们称谓CELLO 泰斗级人物听到了英国女大提琴手JAQUELINE DU PRE的表现后,不得不发出如此感慨,而当时他还不知道拉琴者是何人。可是他听出了这用生命拉出的琴声。这样的透支心力表现无疑让DU PRE英年早逝,而前后能拉琴留下录音的时候不超过十年,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英国出生的她有时候表现出英式的淑女形象,而有时候却又有如吉卜赛女郎般洒脱。 帕尔曼先生的太太在回忆她和杜普蕾在一起的时候,说起一件很小的事情。有一天一起出门,下雨了,当许多人在为雨点打湿头发烦恼的时候,杜普蕾则快乐的像个孩子,仰面迎接这大自然的雨滴。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发生后,我们都可换一面来看,就可能不同。我曾经写过古典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只要能够有心情听音乐,这个世界就依然美好。

记得三年前生活在法国小城,晚上肯定没有繁华的上海这般灿烂,曾经有朋友问我是否会枯燥,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我丝毫没觉得枯燥。小城有文艺复兴式样的博物馆,常常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乒乓,园艺培训,舞蹈学习,语言文化的课程已经把人们的日程排满。只要你愿意,总有许多可作的事情。我有时候什么都不做,走在河边也很好。在卢瓦河谷地区的小城都有个城堡,据说是当年法国人请达芬奇来设计的,所以沿水而建的城堡成为这一地区的特色,当地人成做CHADEAU D’EAU(水的城堡)。我在的小城叫LAVAL,距离诺曼第也不远。城中心就有一个古堡,历史可以追溯上四百年,也是本城旅游景点了。而周末这四百年的古堡就成了大家听音乐会的地方,一次经过那里,看见石头墙上贴着一张告示,上述原籍本城的两位女大提琴家在晚上有演奏德沃夏克的大提琴作品,并且还有原创作品。票价十块欧元而我用自己的原学生证还能享受对折的优惠。何乐而不为呢!
周末的晚上我早早的来到古堡,环顾听音环境,很简易的几十把折叠椅子,有父母带着孩子一家来的,有情侣,都着装很休闲(我原以为会正装出席)。来的孩子们很有礼貌,没人高声叫喊,手舞足蹈,想起每次在上海音乐厅有些不识相的父母带着富有多动症的小孩无限制的干扰着周围人欣赏音乐,我就有掐死他们的想法。

两位本地女大提琴师没有过多的话语,坐下就拉。这时候才感觉原来宗教音乐为啥感人,就听音环境而言,没有比古堡教堂之类的地方更好的了。从那第一个音符跳出来的时刻起,整个琴腔的声音丝丝透入心田,我仿佛沐浴在这琴声中。那一刹那,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没有了工作的烦恼,没有了任何杂念,就是那一股脑儿的宁静。天籁,天籁,那绕梁三日的琴声在回家的路上还在耳边回荡。我是沿河回的家,那静夜流淌的河水声音似乎是另外一种伴奏,让我久久不能平静。那一晚上拉的什么我都忘了,没有忘记的是当时周围爱音乐的人们,他们尊重音乐的态度,演奏者的投入。想必都爱着自己的生活吧。

回到上海这喧闹的城市,三年来经历了许多事情,我也数次去音乐会试图找回那幸福的感觉,这种努力当然是徒劳的。当然不是因为听到的音乐不好,而是听音的环境,听的作品,这些不可复制的东西不可能再现。只有在自己的小窝里面,放上一张自己喜爱的黑胶唱片,让我躲开这尘嚣。一样是周末,在贝多芬的皇帝钢琴协奏曲中的第二章节,在JAQUELINE DU PRE & DANIEL BAREBOIM合作的海顿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中,我终于找到了那久违的宁静和幸福感。 傅雷先生说过,“如果说贝多芬的作品带给我们的是勇气,那么莫扎特带给我们的就是信心”而他的儿子傅聪先生回忆杜普蕾的时候,说过:I love her tremendously, I miss her terrible.
建议爱音乐的人都去听一听那用生命拉出的琴声吧,你会更加热爱生活,爱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我们会用勇气与信心更好的面对这飞速的时空列车给我们带来的困惑与无奈。
ewfront.jpg (, 下载次数:10)

jpg(2009/4/26 10:12:39 上传)

ewfront.jpg

Yong @ chateau.jpg (, 下载次数:6)

jpg(2009/4/26 23:36:27 上传)

Yong @ chateau.jpg

chateau laval.jpg (, 下载次数:7)

jpg(2009/4/26 23:36:27 上传)

chateau laval.jpg

最后编辑古典黑胶38度 最后编辑于 2009-04-26 23:36:27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5/1 22:14:49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4# mzl 的帖子

严重同意,上次在我边上的夫妇居然还在演奏期间喂小孩吃东西(零食),吐在地上。。。。。要不是在演奏的时候,我早就上去骂人了。。。
TOP
3#

回复 3# shenming 的帖子

3楼的,我已经上传了,看看吧,还有一张合影,显得我比较苍老。。。。。。
TOP
4#

回复 7# shenming 的帖子

香榭里舍大街的确很一般,当然在巴黎有许多很不错的地方,德国也有许多小镇很迷人。去过马克思的故乡小镇,很安静。
TOP
5#

呵呵,那就期待你的新贴。
TOP
6#

回复 16# 老榆树 的帖子


小镇的名字在文中出现过,hehe,LAVAL,(拉瓦勒,我自己翻译的名字)。在法国的中北部,距离巴黎坐高速列车90分钟,在巴黎去雷恩的路上,只停此一站。。。。你可以上网去找,加拿大有一个同名小镇,据说是四百年前法国移民过去的时候起同样的名,现在两个小镇还在作文化交流!
TOP
7#

谢谢兄弟们捧场!
TOP
8#

原帖由 maninov 于 2009-4-27 18:27:00 发表
我一直以为我老想掐死小孩子很邪恶……现在我知道邪恶的人有很多……


下次大家一起来掐,,,,
TOP
9#

原帖由 老榆树 于 2009-4-29 21:40:00 发表
法国中北部我也到过许多小镇,但最美的还是南部小镇.楼主再开新贴,我就跟吧!美图共赏.

有必要和老榆树交流一下,我当年留学的第一站是GRENOBLE,算是靠近南部的城市,所以常去蓝色海岸
普罗枉斯,也拍了N多照片,下次也一起开贴吧
TOP
10#

原帖由 alma 于 2009-4-27 19:25:00 发表
"想起每次在上海音乐厅有些不识相的父母带着富有多动症的小孩无限制的干扰着周围人欣赏音乐,我就有掐死他们的想法。"

不满无奈,我已习惯。最近倒是看到学生模样的年轻人组成一个5重奏在恒隆里边演奏古典乐。商业化的产物。

学生们出来商业演出已经很普遍了,很少有人潜心作音乐而不受利诱,1500元就能请到四重奏拉上口水曲子四个小时,没有意义,但是有许多人爱附庸风雅的,这个社会就是如此,去听听朗朗的东西,大概就是琴房里面闷得太久了,除了作秀之外,就算技巧可以了,对作品的理解差的不是一点点。同样的作品,同样年龄的欧洲小女生都演奏的比他要好得多,更不要说他那翻白眼的德性了,就是个唱片公司推出的快餐而已。
TOP
11#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4-30 19:42:00 发表
再给黑胶凑个热闹,德国小镇魏茨拉——歌德爱上绿蒂的地方。“村”口的砖红色教堂,看着就让人心里暖和。

还你个“教堂“,嘿嘿,实际是我那个小城的博物馆门,呵呵,继续上图。
laval musee.JPG (, 下载次数:2)

jpg(2009/4/30 19:55:04 上传)

laval musee.JPG

TOP
12#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5-1 10:32:00 发表
还你一个,看跟你的像不像?

欧洲倒是真的可以教堂看到吐,太多了。
TOP
13#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5-1 10:32:00 发表
还你一个,看跟你的像不像?

上一张04年在萨尔斯堡,莫扎特故乡拍的,当时好像小镇在装修,呵呵
mozart Salzburg.jpg (, 下载次数:4)

jpg(2009/5/1 21:31:20 上传)

mozart Salzburg.jpg

最后编辑古典黑胶38度 最后编辑于 2009-05-01 21:31:20
TOP
14#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5-1 22:37:00 发表
再还你一个头像。

头像么,哈哈,比不过你们,没想过要拍这个,不过这个是我抵法第三天拍的,自己没有料到住的这个城市格勒诺布尔居然是柏辽兹的故乡,一看他身上满是鸽子,^_^,后来我还喂过这些鸽子呢。另外提一句,小城还是红与黑的作者故居所在地。法语老师带我去参观过。
Berlioz Structure.jpg (, 下载次数:3)

jpg(2009/5/3 8:12:44 上传)

Berlioz Structure.jpg

最后编辑古典黑胶38度 最后编辑于 2009-05-03 08:12:43
TOP
15#

羡慕啊,羡慕,去过肖邦墓!我在巴黎待了那么久都没去,浪费啊。。。

原帖由 yangmetal 于 2009-5-2 19:07:00 发表
顶下好文,与lz同感,但也没办法,文化上的,人家演出是社交,是节日,要盛装,起码要庄重。咱文化里是戏,是要叫好的,怎么能一样

附一张巴黎肖邦墓
最后编辑古典黑胶38度 最后编辑于 2009-05-03 08:42:14
TOP
16#

加个出生在小国,成名于慕尼黑的作曲家

原帖由 古典黑胶38度 于 2009-5-3 8:10:00 发表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5-1 22:37:00 发表
再还你一个头像。

头像么,哈哈,比不过你们,没想过要拍这个,不过这个是我抵法第三天拍的,自己没有料到住的这个城市格勒诺布尔居然是柏辽兹的故乡,一看他身上满是鸽子,^_^,后来我还喂过这些鸽子呢。另外提一句,小城还是红与黑的作者故居所在地。法语老师带我去参观过。
TOP
17#

加个出生在小国列支敦实敦,成名于慕尼黑的作曲家

原帖由 古典黑胶38度 于 2009-5-3 8:10:00 发表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5-1 22:37:00 发表
再还你一个头像。

头像么,哈哈,比不过你们,没想过要拍这个,不过这个是我抵法第三天拍的,自己没有料到住的这个城市格勒诺布尔居然是柏辽兹的故乡,一看他身上满是鸽子,^_^,后来我还喂过这些鸽子呢。另外提一句,小城还是红与黑的作者故居所在地。法语老师带我去参观过。
小国列敦士敦 (15).JPG (, 下载次数:3)

jpg(2009/5/6 18:20:05 上传)

小国列敦士敦 (15).JPG

最后编辑古典黑胶38度 最后编辑于 2009-05-06 18:21:25
TOP
18#

Josef Gabriel Rheinberger  
守衛本土音樂的Josef Gabriel Rheinberger

Josef Gabriel Rheinberger是一位守衛列支敦士登本土音樂的人, 也是那個年代最偉大的音樂家。1839年3月17日他出生於瓦杜茲, 從事宗教工作。1901年11月25日死於慕尼黑,埋葬於他的妻子 FranziskavonHoffnaass的墓地旁邊。 他的妻子早年獲得由瓦杜茲Josef Rheinberger 文化保存團體賞賜的田園,從事農業生產工作。 Josef Gabriel Rheinberger出生的地方,現在是列支敦士登的 音樂學校。 他的一些紀念物品現在放置在是位於**行政大型附近的 教區的教堂。
TOP
19#

原帖由 阿岗 于 2009-5-7 21:14:00 发表
好文。。。。。。。。继续

谢谢鼓励!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