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保真:保,还是不保,这是个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 47252|回复: 236
1#
副标题:保,怎么保法?!

我一直不明白一个问题:当专业监听音响界已经全方位转入了主动式小型中近距离监听喇叭时代,而价格已经降到了15000RMB(MACKIE,JBL等主力型号)之内的时候,民用高保真这块依然还在那里抱着自己的动不动就10万RMB的价格自得其乐.

就算拿目前专业监听音响的老大,GENELEC的最好的主动式喇叭看,价格不过是30万RMB. 而这是公房+喇叭的价格.还不要说省略了关键的喇叭线.烧友们未必都拿30万去买器材,但是至少广告我们看得不少:今天的30万,只能算是民用喇叭的'上等偏下'价格,不要说还要买公房.现在CES里的一线民用喇叭都在9万美元左右.

专业器材比民用器材贵的理智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

那么任何一个有正常逻辑的人,都难免要问: 录音混音都是专业器材为参考做的,民用器材反而说它更保真.这是什么逻辑?

说实话,在经过了一番自己的思考和实际观察之后,我只能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民用HIFI(HIEND)之所以存在,而且将继续存在,就是因为中产阶级是最容易被愚弄的消费阶级.这会改变吗? 不会. 因为DISTINTION这个社会阶层心理是很奥妙的,而高消费产品商们早就研究透了.女人对衣服的关系,我想可以做成一本很厚的心理教材.

翻开民用音响的专门杂志,你读过三篇以上的评论文章,就是会觉得它们都毫无意义. 因为他们不客观,只主观. 或者说他们也想客观,但不行.他们评论器材,虽然列出搭配器材,但是他们无法客观说明搭配器材和被评论器材之间的关系.因此他们无法证明他们获得的印象是完全来自于被评论器材.但是依然有人爱看,是因为这是一种令人兴奋的阅读活动.但和音响本身没什么关系了.

在收入颇丰,玩音响中自得其乐的烧友们,我恭喜他们.因为他们有一个爱好,人可以时刻颠覆自己,折腾自己,这是难能可贵的一种娱乐活动.除了有时侯看到他们陷入神经衰弱的边缘为他们担心外,我也祝愿他们一直这样自得其乐下去.

至于对于想知道真相,并且不畏惧真相,要回答手里的15000RMB能买到最'高保真'的公房+喇叭的问题的朋友,我告诉你:不要在民用范围里看了,直接买专业小型监听主动喇叭就好了.

主动喇叭是70年代末开始出现的.当时被动喇叭有两个问题不能解决:
一,公房和喇叭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优化.公房总是被过度设计,因为设计者不知道要面对怎样的喇叭,而反之亦然.双重过度设计极大浪费了经济资源.量身定做是方向.
二,从技术上来说,分频器的设计最理想的方案就是电子主动分频,然后分公房驱动各个单元.

双公房主动式喇叭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好方案.还额外赠送了一个优点:省略掉了喇叭线这个讨厌的家伙.而技术优化的结果使制造材料成本降低.特别是公房的成本,因为量身定做,很一般的公房材料就可以使一个单元获得理想的频响.

GENELEC那个时候推出主动式监听喇叭,奠定了它在行业里的龙头基础.但是同时期,MERIDIAN也推出了民用型号,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发烧友们的承认.这就是两个市场的心理区别.(MERIDIAN一直到今天,凭借它在民用音响里的地位,也不能使大家接受主动喇叭.而我佩服MERIDIAN,因为他们依然在研究和推出主动喇叭,而且在说明书里都详细说明了被动喇叭+公房的弱点.这实际上和他们的利益是冲突的.因为主动喇叭不可能获得足够的市场来弥补他们在公房上的损失.)

直到今天,双公房主动式喇叭已经被基本上所有专业人士公认为大势所趋,而且随着单元的材料科学使造价更便宜,目前录音专业里的讨论话题早就不再是主动VS被动,而是那对'主大监听'音箱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的问题.很多录音室现在都直接用小型主动喇叭作为他们唯一的监听系统了.


现在介绍一下实际的测试. 我专门为了这个贴子去了家专业调音台的店.那里不主要卖监听喇叭,喇叭是用来展示的.听了MAKIE HR624和JBL LSR4300.之所以选这两个,除了它们是目前口碑最好的之外,还因为它们都公开自己的频响曲线(插一句好笑的事情:我一直不明白民用被动喇叭的频响线怎么测出来的.用的是那个行业标准的公房? 如果喇叭厂都有一个自己的标准公房技术,为什么他们不直接把它造到喇叭里去,而要烧友们配来配去那么折腾?!).其他同类喇叭这么做的不多.它们的售价都在15000RMB之内,但已经都算是比较贵的同类产品了.它们都是电子分频双公房,功能上,除了都可以调节基本的低音高音外,JBL多一个室内自动EQ(插上话筒全自动调节)和空间调节软件.这是目前为止,最智能的同类产品.但是不要忘记:MAKIE的型号是1996年推出的,也是奠定整个小型主动监听音箱江山的划时代作品(那时候GENELEC不注重小监听喇叭).而JBL是去年才推出的新产品.如果声音质量相似,JBL就是现在最值得你去听的喇叭,没有第二选择.
那么,声音是否一样呢? 我的结论是:是的. 我是说声音是一致的,如果AB盲听我根本听不出区别(试听时没有使用JBL的智能EQ.).也就是说这是高保真,大家频响曲线一样平,声音就一样.大家是朝同一个方向走的.而众位看官:民用发烧产品,大家是朝几个方向走的? 有没有背道而驰的?差别是高低之分,还是方向之差?

那么,声音和民用产品比起来如何呢? 我可以说:你在15000RMB后面加一个零,或者两个零,事实上我认为加多少零,你在民用范围内根本找不到这么高保真(注意不是好听)的公房+喇叭系统.这里我得列出我听过的最贵的民用器材: 在一个销售商朋友家里听的GOLDMUND第一代CD机(型号我没看,反正是拉盖的,九十年代的产品,好象当年GOLDMUND只有这一个型号的CD机.顺便说一句:GOLDMIND是法国的.为什么搬到瑞士? 因为MADE IN SWISS可以卖更多钱)+GOLDMUND同时期的前后级公房+CABASSE(大陆可能很少见)的大眼睛.线材是VDH的.我觉得声音根本不能比,不是一回事.小监听喇叭让我钻进CD里面,发烧器材我听到的是所谓的'发烧器材'声,尽管很甜美精致.价格呢?高文的价格大家清楚,CABASSE的大眼睛不算喇叭里的贵价,但也要13万RMB.

在真正高保真的声音里,没有味道,没有色彩,没有速度,没有品位.没有胆石之分,没有棉铝之差,没有纯银纯碳之别,有的只是真实.

录音室里大主监听喇叭制造商们日子越来越不好过,GENELEC这样的厂都开始大力推动小监听.对于我来说,这是很好的事情.因为我知道了真正的高保真声音‎已经如此便宜得到.而且,我也不必费尽心机去看那些'搭配'了.更加不必费心去如履薄冰地尝试音箱线了.我只需要一个音源就好了. MERIDIAN已经把DAC也加到音箱里去了,这点我不赞成,因为数字音乐的格式还远没成熟.而GENELEC这样的专业厂家,都开始把产品用IPOD一起展示.这又要让很多'纯音派'烧友们感到难堪了. 顺便说一句:你可能还要怀疑小监听喇叭的动态能力.如果您有MATRIX 三的话,拿出来欣赏一下.然后思考一下:这个电影声音后期用的就是MACKIE HR624系统.


很奇怪的一个现象是:以前烧友们只讨论怎样好听,七十年代之后越来越讲究逼真.结果逼真出比专业器材贵很多的器材,而烧友们仍不满足,仍在而随便搭配一下,就知道不仅道路不同,方向也不同,还不要提起那著名的胆石之争.稍微想一下就明白这不是高保真.这是各抒己见.而高保真只有一个终点,一个方向,一条道路.

所以,民用音响行业当然可以很好地存在,但是我建议他们以后别动不动就拿'高保真'说事,这是属于专业音箱的特权.民用产品,应该舍弃客观,强调主观.在主动小监听已经做到这么低价格的时候,为了细分市场,增加收入,应该着重研究各自的声音美化艺术作卖点,应该破高保真,主张个性.而真正走高保真道路的比如说MERIDIAN,价格太高了.人家一万五五RMB可以做到的,你要30万.

最后,这篇东西可能会引起很多朋友的不同意.所以我再提醒一下:您就当笑话看看.
最后编辑非音响发烧友
分享 转发
TOP
2#

富盛 在 2007-2-24 2:14:04 发表的内容
楼主的耳朵连MAKIE HR624和JBL LSR4300都分辨不来就......真是笑话了。
顺带问一下:MATRIX 三的后期在哪儿制作?居然用624?不是吓唬我吧。


是的, 所以您就当笑话看就好了.

另外,更正一下, 不是HR624,是我记错了,是HR626, 是624的镜象版. 连接在这里:http://www.mackie.com/artists/index.html?id=388&y=2003
TOP
3#

是小弟原创的.
不过我担心这东西写得比较冲, 因为是有感而发,带着感情写的.可能会伤害部分烧友们的感情,甚至触及到某些商家的利益. 从而引起不理智的讨论,这是我最吃不消的.上海话叫做搞七捻三.
所以再重申一次:
一,我不是发烧友, 我只收藏点CD.
二,我不是专业的, 干的也不是读的专业.不过因为机遇,我很小就认识专业制作人,去他和他朋友的录音室玩过. 对专业器材了解比较多.似乎当你看到一个东西怎样生产出来之后,你会对它比较没有神秘感.
三,写这个是因为真的有感一些善良,对美很有追求的烧友们,对他们的一些自我折腾有点看不过去.精神可嘉之外,说实话我觉得他们不仅缺乏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缺乏理性.
四:我最欢迎的讨论是理性的讨论.我最喜欢的人被正确地纠正.
TOP
4#

同志们发言很踊跃, 一些意见我读了受益匪浅.以后还要更加努力, 以与时俱进.
我来稍微总结一下,大家就可以让这个贴子沉下去了:
唯美派玩的就是乐在其中, 每个人都玩搭配,来调出自己最中意的声音. 幸福!
唯真派多注意一下主动小监听, 多一个选择多一条路. 也很幸福!
所以,你好,我也好!
TOP
5#

ray_ji 在 2007-2-27 9:17:39 发表的内容
烧友们经常说"终于找到了我要的声音!"

烧友们所要的声音一定不是最保真的声音. 因为每个人的喜好和听力都不一样. 所以最多一个人要的声音是高保真.

这就好比你用眼睛观察找到了颜色最好的显示器. 但你用校色仪重新把这台显示器校正标准后, 会发现参数跟校正之前不一样. 那说明你喜欢的不是标准的, 只是主观标准.


讨论的核心问题不是你可不可以有主观喜好,而是客观标准是否存在. 显然客观标准存在, 而民用器材标榜自己'高保真',就是误导.
最后编辑非音响发烧友
TOP
6#

昨天走在路上, 突然感到烧友们真是最可爱的人. 因为他们用心思, 花时间地追求和讨论美. 和这些人们讨论,是很开心的.

但是我要指出的是:我的情绪,不是针对烧友们的,而是厂家们. 民用器材特别是喇叭, 有几家是突出自己产品的'美丽的失真'的个性的? 大家看到的广告词,大多数都是'极小的失真','没有任何染色',' 原音重现'吧? 被动喇叭先天就和高保真没什么缘分. MERIDIAN已经说得很详细明白了.事实上,我是反这种近似误导的商业行为.

而烧友们追求'美丽的失真', 我是极端赞成和羡慕的. 因为我自己不追求这个,但是听过几个朋友弄出来的声音确实很'腐朽',我也很喜欢. 但是我的意思是:大家要玩,要自己玩,不要被厂商们玩.
最后编辑非音响发烧友
TOP
7#

恒韵 在 2007-2-27 12:08:28 发表的内容
非音响发烧友 在 2007-2-27 1:49:40 发表的内容
昨天走在路上, 突然感到烧友们真是最可爱的人. 因为他们用心思, 花时间地追求和讨论美. 和这些人们讨论,是很开心的.

但是我要指出的是:我的情绪,不是针对烧友们的,而是厂家们. 民用器材特别是喇叭, 有几家是突出自己产品的'美丽的失真'的个性的? 大家看到的广告词,大多数都是'极小的失真','没有任何染色',' 原音重现'吧? 被动喇叭先天就和高保真没什么缘分. MERIDIAN已经说得很详细明白了.事实上,我是反这种近似误导的商业行为.

而烧友们追求'美丽的失真', 我是极端赞成和羡慕的. 因为我自己不追求这个,但是听过几个朋友弄出来的声音确实很'腐朽',我也很喜欢. 但是我的意思是:大家要玩,要自己玩,不要被厂商们玩.


                                                                                                                  呵呵!主动式喇叭的可"玩"性就不如被动性喇叭那么好玩了!


那也不一定......毕竟还有个东西叫DAC, 而前级就更不必说了.....
TOP
8#

g_tou好器材不怕多 在 2007-2-28 20:12:31 发表的内容
楼主,“在真正高保真的声音里,没有味道,没有色彩,没有速度,没有品位.没有胆石之分,没有棉铝之差,没有纯银纯碳之别,有的只是真实”
今天略看了一眼,小弟说两句。上面的话有部分不妥,没有品味的声音,没有色彩和情感,没有抑扬顿挫,请问这样的高保真有什么意义?
就拿现场说好了,一场音乐会算不算高保真?相对奇才来说。如果算的话,没有以上的元素,有谁会听呢?即使是录音,制作人也要有一个再加工的过程,为的就是让音乐更有品味、情感。没了这个,制作人为什么要去制作?为什么还有录音师的级别之分。
老兄的后半部分我倒还赞同,楼主探究高保真真谛的做法小弟赞同,毕竟这也是发烧的乐趣之一。


不好意思,小弟的意思是:没有味道之别,依此类推.  但是:仅限你追求高保真.
而很多朋友提到的'艺术之真'或者说'美丽的失真'当然是一种很必要的人文因素. 比如说我们的书法, 没有这种失真就不成为艺术了. 也有朋友说我和稀泥,其实我并没有.我是真的觉得人文的失真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 很简单说, 兄提到的录音师的等级--我认为说等级不妥,我只觉得有类别--就是来自于他们对'现场'声音的处理哲学不同.小弟我经验浅薄,但是对自己很喜欢的录音师的录音基本上是可以盲听出来的: MIKE CLEMENTS(EMI), JAMES LOCK(DECCA), STRAUSS(PHILIPS)等等.
TOP
9#

我发现在这里跟贴的朋友心里都很明白. 他们都承认了主动小监听的保真度无与伦比, 他们异口同声表示自己是玩个性. 我支持你们!

但是我还是纳闷: 卖天价或者不卖天价的器材商们, 他们的广告里不都是以高保真来标榜自己产品的吗? 从来没有看到过他们表白自己的'美丽的失真'和'个性的声音'.

下面谈谈恶劣的噱头.

很好玩的事情是: 全频和号角居然也有人称赞他们的优点是' 失真低'. 前者是双公房技术成熟前的一个妥协, 高频的表现只能当作玩笑, 而后者的问题正好倒过来. 这两种喇叭最终都是用分频器的. 不知道和一般喇叭的差异又在那里.当然, 要听腐朽的声音, 还非它们莫属.但是它们和高保真是没有关系的.

点音源有时侯也会成噱头,殊不知这完全不必要.因为最基本的计算就可以让几个发音源的AXIS集中在一点. 任何一个基本过关的音箱都是点音源. 为什么还要抱住那几个贵得要命的单元不放手?!

接下来还有一种全方位喇叭的闹剧. 有厂商居然说乐器就是全方位发音的. 不是故意就是白痴.耳机之所以保真度第一就是因为彻底灭绝了二次折射. 二次折射在听音室里就是最大的污染.音场的所有空间信息都在录音里了. 二次折射只有使这个信息更加模糊. 有人居然居心叵测说加重它们会使'音场更宽广'. 所以,相信乐器'全方位', 喇叭也要全方位才好的逻辑,  只能让我想起中国过去, 有人是真的相信'吃什么补什么'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