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美文欣赏: [复制链接]

查看: 3405|回复: 20
1#
ZT:在大雨的夜裡          ( 文.Woyte)
又是一個迷濛的雨夜。
  曾經,在下著一場大雨的週末深夜裡,我起身靜靜聽著鋼琴清脆晶瑩的聲音與雨滴敲打在屋簷的二重奏。一個人在午夜子時與街燈的朦朧白光輕舞,我和我的圓舞曲,是蕭邦的圓舞曲,是Dinu Lipatti彈奏的蕭邦圓舞曲,我的最愛。

  退伍後,幸運地馬上找到工作,離家北上,在台北市努力奮鬥。搬家前,看著房間櫃子一張張的CD,雖然想貪心地全部搬上台北,勢必得挑出一些荒島唱片。一千元有找的Dinu Lipatti那套5張CD,就跟我一起去當魯賓遜了。

  雖然,對台北市不算陌生,畢竟這是我從小出生並住了十年的城市。然而,睽違多年,一切早已不再熟悉。重新認識環境,致力在工作上,時間一點一滴地流逝。有趣的是,剛開始租房子的時候,因緣際會就在合江街上,而那一帶是小時候我曾經住過的地方。育航幼稚園,長春國小都曾有我的足跡。出社會的第一步跟小時候開始比較有些記憶的地方居然隱約重疊。

  想家是難免的。尤其開始踏入社會後,看父母的角度也不相同了。以前總是不缺零用錢,母親總是要給幾個孩子最好的;現在自己獨立生活,寄錢回家,房租、水電費、油錢、三餐...種種開銷支出,總在月底的時候要當上幾天的月光族。才真正明白我的父母當年是如何胼手胝足,犧牲了青春年華換來三個孩子的成長茁壯。只能說,我真的是很幸福的孩子!

  工作也算順利,雖然並不是自己最喜歡的,只是恰好退伍的時候碰上的,也盡力試著去接受它。因此,免不了常常在理想與現實間拔河。

  如今,我仍舊忘不了那一年盛夏的週末午夜。室友深夜未歸,想必與朋友正狂歡著。忽地,一陣傾盆大雨,被雨聲驚醒的我再也不能成眠。凌晨1:30,斗室沒有開燈,只有一盞路燈映著合江街多年來幾乎沒變的街道,小小的,房子舊舊的。粗密的雨絲落在一樓的屋簷上,沒有行人,沒人行車,只有我一個人怔怔地望著窗外。

  寂寞就這樣襲上我心坎底。

  好想聽蕭邦,卻不想聽他的「雨滴」前奏曲,總不能每次下雨都聽這首曲子吧。拿起了Lipatti彈奏的圓舞曲。我是熟悉的,已經不止一次讓Lipatti如歌唱般地彈琴給我聽,這是我第一次在這樣的夜裡聽他唱歌。

  彷彿聞到了桂花香,一絲絲的甜味飄浮在滿室空氣中。又像一朵潔淨無瑕,害羞的小白花,安靜的綻放在小溪旁,輕輕地自在歌唱。你只想偷偷的看它,不要去驚擾它,讓它輕盈地隨風搖曳生姿。

  如果我會彈琴,那該有多好?可是就算我會彈琴,能彈得如此美妙嗎?還是靜靜的聽吧。去感受這趟難得的心靈之旅。我是自己的列車長。

  蕭邦短短39歲的生命裡面寫下了20首以上的圓舞曲;Dinu Lipatti在只有33歲的人生中彈奏了14首蕭邦的圓舞曲,他最後在貝桑松的獨奏會也彈了這些作品。如果他沒有英年早逝,現年也83歲了。倘若他知道50年前他的琴聲溫暖了當年聽雨的,還有現今坐在電腦前的這位將近而立的年輕小伙子,想必非常窩心。

  現在,我也有魯賓斯坦同曲的錄音,只是那一夜Lipatti的琴聲已經無法替代了。之後,每當下雨天,總是想聽聽鋼琴清亮的,如水晶球般剔透的聲音。因為曾在下著一場大雨的週末深夜裡...

  我反覆聽著Lipatti彈著第四軌。思念油然而生,淚水悄悄滑落。

  蕭邦降A大調第9號圓舞曲,1835年,在蕭邦25歲時寫下了它。也有人喚它做「離別」圓舞曲。

  這是很久之後我才知道的。

註:Dinu Lipatti,EMI,CZS 7 67163 2,mono,5CDs,科藝百代代理
最后编辑gan
分享 转发
TOP
2#

想念的季節( 文.Woyte)
妳有沒有這樣的感覺?那樣的旋律響起就能夠感傷地心痛、落淚,彷彿一顆心緊緊地糾在一起,壓的胸口好悶好疼,無法自己?
  曾經,我愛過一位女孩。在我19歲的冬天,失去了那段刻骨銘心的初戀後,曾以為這輩子再也無法愛上任何人了。於是我遠離了城市,把自己拋向遙遠的歐洲大陸,參加學校暑假的遊學團。沒想到,那卻是永遠的39天,屬於1992年的7月,而仲夏夜之夢正準備上演...

  姊姊花裡面,妹妹總是一條牛仔褲,一襲便衣,一頭直又長的秀髮,明亮的雙眼透露著她的主人擁有清晰的思維。而清秀的臉龐配上如陽光般地笑靨,總是忍不住想多看她一眼。同時,她的開朗大方,活潑獨立,逐漸讓我意識了她的存在。

  一群年輕人在一起總是熱切地聊天談心,因此對於她的印象慢慢地完整清晰。她排行老二,很喜歡kitty貓,自小學習古典鋼琴,也學過長笛,最愛聽周華建的歌。從小到大一直是班上前三名,大學聯考只填了四個志願,全是同一科系,很清楚自己的未來要如何規劃,知道自己要什麼。當時只是覺得,怎麼會有這麼優秀的女生活生生地出現在我眼前?

  縱使我徜徉在英國劍橋、瑞士琉森湖、奧地利薩爾茲堡、法國巴黎、義大利威尼斯等地的異國山水風光之美,偶爾還是會因為失戀而悶悶不樂。雖然我注意了女孩的存在,心底的陰影仍然揮之不去。不過,每次上課只要她坐在我隔壁,我便開始很不自然,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她?或許只有大家在一起玩橋牌的時候,我才能稍微自在一些。

  回國的班機上,彼此又深聊了許久,依依不捨的離情悄悄地昇起。才發現原來彼此都有過敏體質,也被氣喘所苦,當時我的心裡有種觸電的感覺:這世上原來也有人跟我一樣有著同樣的毛病,真奇妙!應該要多認識她一些!只是,那時我依然將這種感覺當做是旅行途中產生的浪漫幻想,以及失戀後引起的移情作用。但是,我清楚這個朋友是交定了!

  兩個月後,我20歲的生日那天晚上,姊妹兩人在電話裡大聲為我唱著生日快樂歌,後來還收到她們親手製作相當別緻的生日卡,讓我獲得莫大的驚喜,她們帶給我這輩子最難忘的生日禮物。我知道這個朋友不能少了...

  我畢業,入伍;她畢業、就業,彼此的聯繫不曾中斷,那些日子以來的互動讓我當年不確定的感覺逐漸清晰,那不再是移情作用,而是真的喜歡她了。只是,她身邊一直有位很好的人伴著她,伴著歲月滋生的情愫只能一直深藏心底。退伍前得知她因為氣胸動了手術,趁著休假趕到台中去探望這位老朋友。久別重逢,自然有聊不完的話題。慢慢注意到她談起她自高二起認識的男朋友,臉上都是愉悅的笑容,洋溢著幸福的光輝。提到兩人相遇的經過,還有他的種種,以及曾經分手如今再續前緣的點點滴滴,一位戀愛中的女子在我眼前活靈活現。後來,她提議想去百貨公司逛逛,邀請我做模特兒,想為她男朋友買件冬衣。看著她喜孜孜地挑選一件件的外套,我的心情不停向下沉淪,我深知自己是沒有希望了。

  後來,她送我坐車。在往高雄的國光號上,這些年來的過往,點點滴滴全數湧上心頭。漆黑的夜裡,只有孤獨與絕望與我為伴。車子飛馳在高速公路上,已碎了的心一點一滴地散落隨後,滿是閃爍著晶瑩的淚光。

  當我買了布拉姆斯這套三重奏全集,聽了令人感傷的法國號三重奏慢板樂章後,最後那首作品編號114的A小調豎笛三重奏第一樂章一開始的大提琴哀痛的旋律響起,整個人胸口一緊,立刻愣在當場!雖然那只是短短九秒的獨奏,布拉姆斯卻傳神地勾勒出當時我的心痛!滾燙的淚水依稀還貼在我的胸口,咬著牙按著已經發疼發痛的心,試著不讓自己哭出聲!即使這樣,情緒仍然久久不能平復,無法自己,卻不能讓她知道,深怕這難得的友誼會因此灰飛煙滅。真情難尋,告白難得,我依然沒有對她做出真情告白,選擇了暗戀。

  想起了我的啟蒙書「音樂靈藥」當中的一篇文章:「陷入不可能有結果的苦戀之中時----布拉姆斯會給你援手」。我知道布拉姆斯對克拉拉舒曼一輩子深情不移,當然布拉姆斯也曾喜歡過別人,但是克拉拉舒曼卻是一直深駐在他內心深處的人。別看布拉姆斯的外貌胖胖的,留著大鬍子,一副不修邊幅的模樣,他的柔情與深情可是全部寫在音樂裡面!只要耐心並細心地揭開那樸拙內斂的外表,妳會很驚訝於布拉姆斯內心深處的柔軟!

  當年我接觸古典音樂是因為失戀,只想單純地提昇自己讓自己更好;如今,布拉姆斯這首A小調豎笛三重奏撫慰了再次為愛受傷的我。1891年3月,布拉姆斯遇見了理查。慕爾菲德(Richard Muhlfeld)這位出色的豎笛家。那年夏天,布拉姆斯在伊雪爾完成了這首哀傷的A小調豎笛三重奏下,安慰了他孤寂的一生,也讓他重新攤開了譜紙,繼續寫下他的一首首晚秋黃昏之歌。若布拉姆斯地下有知,明瞭當初曾經安慰了他寂寥人生的音樂,百年過後也安撫了一位青年苦澀的心,想必他一定很欣慰!

  我退伍、就業;她離職、出國深造、當地就業,彼此的聯繫仍舊維繫不斷。得知她因為學業需要跑遍世界,俄國、芬蘭都有她的足跡,看著她一步步堅定地朝著自己的理想前進,我明白自己的世界將和她越來越遠。再看著她自科羅拉多州、巴黎、聖安東尼奧市、赫爾辛基寄來的明信片、耶誕卡、信柬,我清楚她真的當我是好朋友,而我也很珍惜這樣難得的友誼。學生時代認識的朋友,的確比較長久,這是我真切的體認。

  約莫三年前,她在明信片上淡淡地告訴我,相伴她青春十年的感情結束了,因為空間時間的距離,使得往日不再。讓我再次想起那篇布拉姆斯的文章的第一段:「愛情就像一葉小舟,隨風飄盪;當你希望向東去時,它往往逕西而來。似乎沒有人能很確實地掌握愛情。」

  去年初,她毅然辭職回國,為家園貢獻一己之力;去年中,我遠行加拿大探望許久不見的么弟。人在北國,心因而變得清明。多年前自認感覺是旅行途中產生的浪漫幻想,以及失戀後引起的移情作用,經過歲月的粹鍊,早已明白那是心動的感覺,真確地愛上了!就在當地的醫院裡,決定寫一封長長的真情告白,一傾多年的思慕。內心彷彿清亮了起來。

  只是,回國後,她告訴我她要結婚了!新郎就是他!十一年的感情終究難以割捨。我知道她一直愛著她先生,因為我一直難忘當年她臉上的光芒,那是兩人相愛的印記。看著她誠心地邀請我參加她的大喜之日,再看著喜帖裡她貼心的親筆信函寫著因為我的告白,彼此不用被複雜的男女情感弄得尷尬彆扭,可以做個一輩子的好朋友,這次我不再心痛,決定參加婚禮並衷心地為她祝福。我第一個抵達現場為的是給她驚喜,看著她身著白紗的幸福模樣,我想默默地祝她幸福是我唯一能做的事。

  想念的季節在深秋,那是妳的生日前夕,祝妳幸福快樂。

  獻給我一輩子的好友

註:Johannes Brahms,Trio in A minor,op.114,for piano,clarinet and cello,Philips 438 365 2(Philips 巧裝2CD 系列,為布拉姆斯三重奏全集)
TOP
3#

咖啡三部曲( 文.Woyte)

咖啡三部曲之一 ~ 詼諧幽默的巴哈


--------------------------------------------------------------------------------

  時值寒冬,來一杯暖暖香香的咖啡,是件很愜意的事。想針對咖啡,挑幾張CD,說說它們的故事,與大家分享溫暖的心情。

  一般對巴哈的印象,認為他的音樂是莊嚴神聖的。對上帝有著肅穆的虔誠,似乎看不見他輕鬆的一面。其實,巴哈也有柔軟的一面。就像他一首很有名的世俗清唱劇當中,「咖啡」(Coffee Cantata),BWV211,我看見了歡愉的巴哈。

  跟這張CD結緣,是自兩年多前的「藝術欣賞交流圖書館」之會友生活俱樂部裡外借出來。那時,經常借一些平常比較少接觸的曲子,拓展自己的音樂視野。這首「咖啡」清唱劇,就是引領我進入巴哈清唱劇世界的小舟。後來,就去唱片行把它買了下來,好好地反覆聆聽。

  雖然語言的隔閡讓我聽不出唱些什麼,然而,在我未看歌詞翻譯之前,第四軌女高音出場的詠嘆調就深深吸引了我,即使我只有聽得懂coffee,coffee!因為我感受到了俏皮任性的女主角熱情忘我地歌頌著咖啡濃郁的芳香,令人上癮!

  等到我看了歌詞,女主角Liesgen(女高音),是如此歌詠著咖啡:「喔,咖啡的滋味是這麼的甜美!即使情人的一千個吻也比不上。就算上好的紅酒也沒有它香醇。想要討我歡心的男人啊,只要獻上咖啡!」一登場,巴哈給了Liesgen鮮明的個性。

  當然,稍早登場的父親Schlendrian(男高音)也唱出了為人父的煩惱。為了任性的寶貝女兒的嗜咖啡如命,苦口婆心,傷透了腦筋。將她禁足,或者不給她買新衣裳,甚至於不讓她嫁人。而很有個性的Liesgen的回答永遠都是「Fine,Just let me have my coffee!」聽著這一對父女的應答,非常有意思,既輕鬆愉快又俏皮,很難想像巴哈也有如此快樂的一面。

  曲子最終是以合唱結束的:「貓兒不放棄抓鼠。年輕的女孩依然愛喝咖啡。母親愛喝,連祖母都愛喝!又有誰能忍心責備那些做女兒的呢?」

  清唱劇倒不是真如譯名所指般地「清唱」,它還是有樂團的伴奏。曲子大部份以大合唱開始,中間會有宣敘調、詠嘆調,重唱穿插其中,最後以合唱結束。巴哈大約寫了三百多首清唱劇,現存有二百二十多首。大部份是為了傳福音,讚美神,信仰,教會禮拜而創作。少部份是因為誕辰,祝賀朋友,婚禮等日常生活而創作。例如最有名的兩首清唱劇,「咖啡」、「農夫」。

  有空為自己泡一杯香醇的咖啡,聽著Liesgen熱情歌詠著咖啡迷人的芳香,相信今年冬天的咖啡味道會很不一樣!

註1:這是美國DORIAN的錄音,由響韻唱片代理,編號為DOR 90199。它的封面設計很棒,一幅農夫們彷彿慶豐收,歡樂的跳舞的圖畫,點出了曲子歡樂愉悅的氣氛。
註2:如今,「藝術欣賞交流圖書館」已不再有CD外借的服務,原址也變成了餐廳。該會館已改為網路形式,仍舊有著美育錄音課程的外借。

 

 

咖啡三部曲之二 ~ 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


--------------------------------------------------------------------------------

  「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當年孫越先生為麥斯威爾咖啡所拍的廣告,如今已經是大家朗朗上口的一句話。在當時,同樣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廣告的背景音樂,真好聽!溫厚的大提琴音色,窩心的旋律,彷彿與咖啡的香醇相輔相成,覺得更好喝。

  等到開始接觸古典音樂之後,才明白原來當年讓我念念不忘的曲子就是鮑凱里尼(Luigi Boccherini)的降B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當中的第一樂章,Allegro moderato,活潑快樂的中板。

  鮑凱里尼(1743~1805)是位大提琴演奏家,也創作了相當多量的大提琴作品。現在比較著名的就是這首降B大調大提琴協奏曲。而他還有一首耳熟能詳的曲子是小步舞曲(Menuetto),三分多鐘的精緻小品,其實這是他原先所創作的E大調弦樂五重奏當中的一段,旋律都很悅耳動聽。

  現在我手上這張杜普蕾詮釋的這首降B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版本是後來才買的。EMI重新以新的技術處理並自當年高價位上市改為如今的中價版,相當划算。一直很欣賞杜普蕾在艾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中,那一股熱力四射,也充滿著絕望與哀戚的演奏,撼動我心。因此,我想聽聽她要怎麼來說鮑凱里尼的這段故事。彷彿一位好心熱情的女主人極力邀請你到家裏坐坐,談天說地好不暢快!

  其實自古典時期開始,大提琴協奏曲才開始有了發展,海頓、鮑凱里尼都為它譜寫了幾首大提琴協奏曲。尤其是鮑凱里尼寫了十一首!只是他的光芒都被同時期早他六年出生的海頓給遮掩了。如今只剩下這首第九號降B大調大提琴協奏曲較被人知。而且這首協奏曲還是在1895年一位德國大提琴家與作曲家Friedrich Grutzmacher經過改編修訂後,才有今天的面貌,否則鮑凱里尼的這首溫暖的協奏曲就要埋葬在音樂史的大樹底下。

  DG,EMI都可算是百歲人瑞級的公司。各自擁有豐富的錄音資源。97年底,DG以「大花版」之名陸續精挑細選了一百二十張經典中的經典,以新的「原像位元處理」錄音技術,再版上市。當時的EMI未見太大動作,只有挑選了六十多張大部份為先前EMI Reference系列的錄音,重新換上中文側標說明,為「世紀之音」系列。而Decca也有了類似的「留聲經典」系列。

  待DG「大花版」出滿一百張之際,EMI終於寶劍出鞘!其實在二次大戰前後,EMI擁有許多重量級簽約藝人,如克倫培勒、福特萬格勒、卡拉揚、費雪迪斯考、舒瓦茲柯芙等人,還有一位重量級製作家Walter Legg。因此當「世紀原音」(Great Recordings of the Century,GROC)推出,並與「大花版」同樣仿LP的封面,一樣採中價位上市,相同標榜著新的錄音技術,ART技術重新數位處理。(好幾張Refences系列,如Pablo Casals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Dinu Lipatti的蕭邦圓舞曲,都以此技術重新數位處理)只能說愛樂者有福了。再加上去年底,Decca終於也推出了Legends,「傳奇再現」系列,如同DG與EMI的方式,較特別的是封面左上角有個錄音年代的戳記,而目前也有了二十張上市。這三個系列都還會有發行,新的一年開始,愛樂人有福了。

  一件有趣的事,市面上這首協奏曲經常與海頓的兩首大提琴協奏曲收錄一在一起。其實這三首作品都是古典時期很重要的大提琴協奏曲。

  每一次聽著鮑凱里尼這首降B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我總覺得好像是夜歸人所期盼的那一盞燈,溫暖在心頭。當然,朋友,如果這時候來杯咖啡,與好朋友分享它吧。Enjoy your coffee!

註:CD編號:EMI 7243 5 66948 2,「世紀原音」系列之7(科藝百代)

 


咖啡三部曲之三 ~ 如果在冬夜裏,一個人和一杯咖啡


--------------------------------------------------------------------------------

  陸續寫了咖啡三部曲。第一杯是愉悅的,歌詠咖啡濃郁芳香的咖啡;第二杯是要跟好朋友一同分享的咖啡;現在,這最後一杯,則是留給自己,靜思回想的咖啡...

  多年前,開始聽古典音樂之後,上書店總喜歡到音樂區瞧瞧有什麼新書,好書可看可買。就有這麼一天,萬象圖書的「音樂河」讓我愛不釋卷。雖然,它並不是介紹古典音樂的書,對於非主流的音樂著墨甚多。然而,這是我完全陌生的領域,也成為我帶它回家的念頭。音樂,其實沒有界限,抱著一顆開放的心去欣賞,意外的收獲往往就在其中。因為它,另外的一條音樂河流緩緩流進我心中音樂的海洋,拓展了我的視界。

  「看過麥斯威爾的廣告嗎?時鐘,咖啡的色澤,柔緩的運鏡都在中提琴低抑的「悲歌」中凝塑出一種永恆的味覺和聽覺...」,書中這篇「中提琴的化身」裡面的這一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期盼。期盼著用心來感受那樣的音樂。

  終於在據說是ECM片藏比較豐富的光華商場的學友唱片中找到了它---Elegies(悲歌)。封面設計一如ECM簡約、內斂、不浮誇的風格,或許只是單純地為了讓音樂自己說說話吧。

  自從接觸古典音樂之後,對於悲歌情有獨鍾。個人以為那是直指心深處,柔軟卻也哀愁的聲音,更助己完全面對真實的自我,整理自己紛亂不安的靈魂。

  因為那張CD,開始進入中提琴獨特的世界。有些典雅,還有憂鬱,也不乏內斂沉穩的氣質,與清亮的小提琴,敦厚的大提琴,自成一格。這讓我想起了小學時代在國樂團練習合奏時,有一次中胡獨奏的樂段,獨有的憂傷,低調,哀怨的音色,深深撼動了我。在東西方的樂器世界裏,中提琴與中胡都是比較不被注意的。然而,它們開口說話的時候,沒有人能不去聽它們在說什麼。

  雖然書上並未明白指出廣告是採用哪一首樂曲,在聆聽完整張專輯之後,個人印象最深,也最喜愛的曲子是第四軌的葛拉茲諾夫(AlexanderGlazunov)的作品第四十四號,悲歌(Elegie,op。44)。當然,主奏中提琴的美國女中提琴家Kim Kashkashian冷靜、沉穩、抒情的音色,讓我日後陸續開始蒐集她的錄音。

  我感受到一幅畫面:柔和的鵝黃色燈光,一張發黃的舊相片,冬夜裏,一個人和一杯冷了沒有滋味的咖啡,無情的歲月漸漸消逝,坐著回首往事,沉思冥想...或許這就是那首廣告所採用的音樂吧。

  這個假設是到了後來買了一張「俄羅斯中提琴」(BIS CD-358,上揚),它的中文側標上清楚註明「G小調悲歌」麥斯威爾典藏咖啡廣告配樂,才證實我的假設無誤。也才知道這是葛拉茲諾夫於1893年完成的珠玉小品。

  咖啡,神奇的飲品。自中古世紀流傳到歐洲之後,深深改變了歐陸人的生活,也開始發展出一套文化。雖然,我沒有習慣喝咖啡,獨鍾清淡的白開水,然而,濃濃的咖啡香的確誘人。寒冷的冬夜裏,一杯熱騰騰的咖啡,一首沉澱思緒的好音樂,其實,獨處,沒什麼好孤單的。回首過去,眺望將來,與自己共舞。

註:Elegies,ECM 1316/827 744-2,十月影視代理
TOP
4#

gan 在 2005-3-29 18:08:10 发表的内容
溫厚的春之聲  ( 文.Woyte)

室內樂一直是我的最愛。那份閒情、優雅、寧靜、沒有拘束的感覺,讓我樂在其中。而且,室內樂往往是通達作曲家內心最深最柔軟的地方。甚至於曾經想過,再重新找位老師,好好的把荒廢多年早已生疏的大提琴練一練,雖然那早已是小學時代誤打誤撞進了國樂團的事情了。然後,找幾位會彈鋼琴,拉小提琴的朋友,一起練習曲子,享受室內樂的歡樂。
  那一年夏天,鳳凰花開之際,騎車摔傷了腿。同學們升學的升學,入伍的入伍,只有我的生命彷彿暫時停了下來。還好,因為找到了一本我的音樂啟蒙書,「音樂靈藥」,養傷的日子不再單調。而因為古典音樂的滋養灌溉,音樂小樹苗開始發芽茁壯,逐漸長成一棵大樹,在多年以後的今天。

  仍舊記得書上這麼寫的:『趕走睡蟲,試試春之奏鳴曲!無論什麼季節,早晨眼睛剛睜開時,最想聽的大概是描寫春天的音樂。例如,謳歌春的來臨所帶來的喜悅的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第五號「春」;或者,約翰.史特勞斯的華爾滋「春之聲」等。貝多芬的第六號交響曲「田園」也不錯。』

  我好想在春天的旋律裡醒來,開始我的一天。

  那時候,剛聽古典音樂,什麼都新鮮,什麼都想買來聽聽看。看了那篇文章介紹,找到了附錄所推薦的版本:大衛歐伊斯特拉夫/歐伯林 Philips。看著CD的封面,David Oistrakh胖胖的身軀,寬寬的臉頰,好像爺爺般慈祥和藹。

  第一樂章開始,第一個感覺,David Oistrakh的小提琴聲音好溫暖,很敦厚。整個樂章讓我感到很舒服、自在,非常怡然自得,沉醉在音樂裡。而且在這個樂章剛開始的部份,Lev Oborin的鋼琴就像春風吹過樹稍。兩人悠遊自在,流暢的一搭一唱,充滿著默契,怎麼聽都不會膩。真的讓我在春天的旋律裡醒來,開始我的一天。貝多芬原來也這麼抒情!當下,就想多瞭解貝多芬這些小提琴奏鳴曲。

  這麼抒情開朗的貝多芬,卻在完成這首奏鳴曲之後的隔年,耳朵發病了。那是1802年。之後我才明白,貝多芬寫了10首小提琴奏鳴曲,不光只有我的CD所收錄的「春」與「克羅采」。好奇心就來了,其他八首又是怎麼樣的風格呢?

  雖然,腳傷是好了,可是我仍然不敢做激烈運動,加上申請延役獲准,日子便顯得漫長,常常悶得慌。還好有古典音樂做我的好朋友。就這樣走上長長一段路去家裡附近的尚音唱片行,一來復健,流流汗做運動,二來在唱片行謀殺時間,看看有什麼CD,還有翻翻店裡的原廠目錄,來個eye shopping。

  其實,一開始聽古典音樂就習慣自己翻原廠目錄找片子,如此才有找尋的樂趣(也是因為我的時間太多)。後來,找片的速度比店員還快!

  翻了Philips的目錄,的確有David Oistrakh與Lev Oborin的全集錄音!「Wonderful!」我卻開始擔心了,因為全集的錄音在當時的高雄市不常見,還算冷門吧!能看到的一套套CD都是歌劇,偶爾有個貝多芬交響曲全集就不錯了,更別論其他的協奏曲、奏鳴曲的錄音。連當時東西很多的尚音也沒有。

  算幸運吧!在雜誌上看到一家當時位於屏東市民享街的樂音唱片行的介紹,專營古典,而且老闆堅持理想,在高雄市默默耕耘了13年,從台北南下高雄,開拓這片音樂的荒蕪地,即使連連虧損數年,為了看見音樂種子發芽生根茁壯,黃老闆依然苦撐了下來。(如今已搬到了新田路上)

  眼睛為之一亮!心想,說不定就是那裡喔。反正離家近,再慢慢走過去找找。走進店內,悅耳的音樂滿室馨香,聽得出是好音響,東西也不少。最令我讚嘆的是滿櫃成套的CD,除了歌劇之外,巴爾托克、蕭士塔高維契弦樂四重奏全集、西貝流士、德佛札克、布拉姆斯的交響曲全集等等許多當時市面上不常見的錄音,雖然比一般店多個五、六十元。儘管當時的我沒有收入,但是我覺得這麼豐富的片藏,老闆與老闆娘的專業素養,還是很值得!

  像鄉巴佬一般地欣賞著一套套從沒看過的CD,赫然發現我要找的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這不打緊,旁邊還站了一套帕爾曼與阿胥肯納吉的同曲全集錄音!「踏破鐵鞋無覓處」,不但手拿一雙,腳底還可以再穿一雙。1560元,4CDs,寶山在前,軟囊卻羞澀,雖然是典雅的紙盒包裝,平均一張390元,卻讓我天人交戰。畢業後未入伍,腳傷剛好還沒打工,全靠零用錢過日子,想買CD,也是滾石149。何況是這麼貴的一套CD!

  結果慾望大軍一舉攻破理智的城門。先請老闆留下它,再回家拗老媽,千求萬求,因為我知道錯過這次,下次就不知道要找到何時。而且我真的很喜歡David Oistrakh的詮釋。那筆錢讓我花得很值得,真的太棒了,室內樂的演奏當如是。

  愛子心切!不過,那也是我最後一次求老媽。因為,後來全靠一己之力,不當伸手族。

  F大調,跟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同調。1801年,貝多芬完成了生平第二十四首作品,也是他的第五號小提琴奏鳴曲「春」。這並不是貝多芬自己題上去的,而是後人起的名字。其實,只要聆聽第一樂章之後,說它在描寫春天,我想也不會感到奇怪吧。

  聆聽David Oistrakh與Lev Oborin的這套貝多芬全集小提琴奏鳴曲錄音,給了我美好的感受,難忘的室內樂之旅。它真的值得收藏與反覆聆賞。現在,我的架上已經有了好多成套成套的CD,想起當時努力尋找的心情。

  愛樂不悔

註:Beethoven,the sonatas for piano and violin,Philips 412 570-2 環球音樂 piano:Lev Oborin violin:David Oistakh
[upload=jpg]Upload/200532918192979333.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32918194230103.jpg[/upload]
TOP
5#

爱乐不悔啊!!
TOP
6#

溫厚的春之聲  ( 文.Woyte)

室內樂一直是我的最愛。那份閒情、優雅、寧靜、沒有拘束的感覺,讓我樂在其中。而且,室內樂往往是通達作曲家內心最深最柔軟的地方。甚至於曾經想過,再重新找位老師,好好的把荒廢多年早已生疏的大提琴練一練,雖然那早已是小學時代誤打誤撞進了國樂團的事情了。然後,找幾位會彈鋼琴,拉小提琴的朋友,一起練習曲子,享受室內樂的歡樂。
  那一年夏天,鳳凰花開之際,騎車摔傷了腿。同學們升學的升學,入伍的入伍,只有我的生命彷彿暫時停了下來。還好,因為找到了一本我的音樂啟蒙書,「音樂靈藥」,養傷的日子不再單調。而因為古典音樂的滋養灌溉,音樂小樹苗開始發芽茁壯,逐漸長成一棵大樹,在多年以後的今天。

  仍舊記得書上這麼寫的:『趕走睡蟲,試試春之奏鳴曲!無論什麼季節,早晨眼睛剛睜開時,最想聽的大概是描寫春天的音樂。例如,謳歌春的來臨所帶來的喜悅的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第五號「春」;或者,約翰.史特勞斯的華爾滋「春之聲」等。貝多芬的第六號交響曲「田園」也不錯。』

  我好想在春天的旋律裡醒來,開始我的一天。

  那時候,剛聽古典音樂,什麼都新鮮,什麼都想買來聽聽看。看了那篇文章介紹,找到了附錄所推薦的版本:大衛歐伊斯特拉夫/歐伯林 Philips。看著CD的封面,David Oistrakh胖胖的身軀,寬寬的臉頰,好像爺爺般慈祥和藹。

  第一樂章開始,第一個感覺,David Oistrakh的小提琴聲音好溫暖,很敦厚。整個樂章讓我感到很舒服、自在,非常怡然自得,沉醉在音樂裡。而且在這個樂章剛開始的部份,Lev Oborin的鋼琴就像春風吹過樹稍。兩人悠遊自在,流暢的一搭一唱,充滿著默契,怎麼聽都不會膩。真的讓我在春天的旋律裡醒來,開始我的一天。貝多芬原來也這麼抒情!當下,就想多瞭解貝多芬這些小提琴奏鳴曲。

  這麼抒情開朗的貝多芬,卻在完成這首奏鳴曲之後的隔年,耳朵發病了。那是1802年。之後我才明白,貝多芬寫了10首小提琴奏鳴曲,不光只有我的CD所收錄的「春」與「克羅采」。好奇心就來了,其他八首又是怎麼樣的風格呢?

  雖然,腳傷是好了,可是我仍然不敢做激烈運動,加上申請延役獲准,日子便顯得漫長,常常悶得慌。還好有古典音樂做我的好朋友。就這樣走上長長一段路去家裡附近的尚音唱片行,一來復健,流流汗做運動,二來在唱片行謀殺時間,看看有什麼CD,還有翻翻店裡的原廠目錄,來個eye shopping。

  其實,一開始聽古典音樂就習慣自己翻原廠目錄找片子,如此才有找尋的樂趣(也是因為我的時間太多)。後來,找片的速度比店員還快!

  翻了Philips的目錄,的確有David Oistrakh與Lev Oborin的全集錄音!「Wonderful!」我卻開始擔心了,因為全集的錄音在當時的高雄市不常見,還算冷門吧!能看到的一套套CD都是歌劇,偶爾有個貝多芬交響曲全集就不錯了,更別論其他的協奏曲、奏鳴曲的錄音。連當時東西很多的尚音也沒有。

  算幸運吧!在雜誌上看到一家當時位於屏東市民享街的樂音唱片行的介紹,專營古典,而且老闆堅持理想,在高雄市默默耕耘了13年,從台北南下高雄,開拓這片音樂的荒蕪地,即使連連虧損數年,為了看見音樂種子發芽生根茁壯,黃老闆依然苦撐了下來。(如今已搬到了新田路上)

  眼睛為之一亮!心想,說不定就是那裡喔。反正離家近,再慢慢走過去找找。走進店內,悅耳的音樂滿室馨香,聽得出是好音響,東西也不少。最令我讚嘆的是滿櫃成套的CD,除了歌劇之外,巴爾托克、蕭士塔高維契弦樂四重奏全集、西貝流士、德佛札克、布拉姆斯的交響曲全集等等許多當時市面上不常見的錄音,雖然比一般店多個五、六十元。儘管當時的我沒有收入,但是我覺得這麼豐富的片藏,老闆與老闆娘的專業素養,還是很值得!

  像鄉巴佬一般地欣賞著一套套從沒看過的CD,赫然發現我要找的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這不打緊,旁邊還站了一套帕爾曼與阿胥肯納吉的同曲全集錄音!「踏破鐵鞋無覓處」,不但手拿一雙,腳底還可以再穿一雙。1560元,4CDs,寶山在前,軟囊卻羞澀,雖然是典雅的紙盒包裝,平均一張390元,卻讓我天人交戰。畢業後未入伍,腳傷剛好還沒打工,全靠零用錢過日子,想買CD,也是滾石149。何況是這麼貴的一套CD!

  結果慾望大軍一舉攻破理智的城門。先請老闆留下它,再回家拗老媽,千求萬求,因為我知道錯過這次,下次就不知道要找到何時。而且我真的很喜歡David Oistrakh的詮釋。那筆錢讓我花得很值得,真的太棒了,室內樂的演奏當如是。

  愛子心切!不過,那也是我最後一次求老媽。因為,後來全靠一己之力,不當伸手族。

  F大調,跟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同調。1801年,貝多芬完成了生平第二十四首作品,也是他的第五號小提琴奏鳴曲「春」。這並不是貝多芬自己題上去的,而是後人起的名字。其實,只要聆聽第一樂章之後,說它在描寫春天,我想也不會感到奇怪吧。

  聆聽David Oistrakh與Lev Oborin的這套貝多芬全集小提琴奏鳴曲錄音,給了我美好的感受,難忘的室內樂之旅。它真的值得收藏與反覆聆賞。現在,我的架上已經有了好多成套成套的CD,想起當時努力尋找的心情。

  愛樂不悔

註:Beethoven,the sonatas for piano and violin,Philips 412 570-2 環球音樂 piano:Lev Oborin violin:David Oistakh
TOP
7#

“好想聽蕭邦,卻不想聽他的「雨滴」前奏曲,總不能每次下雨都聽這首曲子吧。拿起了Lipatti彈奏的圓舞曲。我是熟悉的,已經不止一次讓Lipatti如歌唱般地彈琴給我聽,這是我第一次在這樣的夜裡聽他唱歌。

  彷彿聞到了桂花香,一絲絲的甜味飄浮在滿室空氣中。又像一朵潔淨無瑕,害羞的小白花,安靜的綻放在小溪旁,輕輕地自在歌唱。你只想偷偷的看它,不要去驚擾它,讓它輕盈地隨風搖曳生姿。”
这一段写得多美妙!
TOP
8#

多谢shinelb兄贴图,我在看到这篇文章后不久,就很幸运地买到了这套大卫和奥伯林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真的很棒!!
TOP
9#

收藏
TOP
10#

谢谢分享!!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