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麗 君 的 一 生
1953/1/29 生於台灣雲林縣。
1960 舉家遷往台北縣蘆洲定居,就讀蘆洲國立小學。
1963 參加台灣中華電台舉辦的黃梅調歌曲比賽,以一曲《訪英台》榮獲冠軍。
1966 參加金馬獎唱片公司舉辦的歌唱比賽,以一曲《採紅菱》奪魁。
1967 加盟宇宙唱片公司開始灌錄唱片。
正式在台北歌廳及東方飯店駐唱,開始演唱生涯。
1969 演唱中國電視公司開播連續劇《晶晶》主題曲,風靡全台灣。
參加台視「群星會」節目演出,並灌錄唱片。
應新加坡總統夫人游莎芙之邀,赴新加坡作慈善事業演出。
1970 主演第一部電影「謝謝總經理」,並隨片南下登台,反應熱烈。
隨凱聲綜合藝術團首度赴香港登台演唱。
膺選香港「白花油義賣慈善皇后」,是最年輕的小皇后。
1971 首次參加台視「天涯常念舊時情」電視劇演出。
開始在東南亞巡迴演唱。
再度當選香港「白花油義賣慈善皇后」。
1972 當選香港十大最受歡迎的歌星。
與張沖合演電影「歌迷小姐」。
1973 與日本寶麗多唱片簽約,赴日接受專業歌唱訓練。
1974 三月推出首張日本專輯唱片,受到各方囑目。
七月推出第二張日本日本專輯唱片《空港》,獲得歌唱大賽「新人賞」、「電視賞」、「銀賞」等榮耀。
當選日本一九七四年度「最佳新人歌星賞」。
1975 榮獲日本第十八屆歌唱大賞。
榮獲日本「新宿歌謠祭」新人賞。
簽約加盟香港寶麗金唱片,推出《島國情歌》第一集。
1976 日本專輯唱片排行全日本唱片總銷售第十九名。首次在香港利舞台,舉行大型個人演唱會。
1977 在台視錄製「鄧麗君專輯」。
榮獲日本電視放送賞。
1978 在香港舉辦第二次個人演唱會。
《東京夜景》一曲在日本榮獲「正頑張中」賞。
1979 因護照風波轉赴美國定居,並修讀語文。
首次在美、加地區舉辦個人演唱會。
1980 在美國紐約林肯中心登台,創下華人歌星在當地演唱先例。
在美國洛杉磯「The Music Centre of Los Angeles」登台演唱,為首位中國歌星在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地點演出。
赴金門參加「君在前哨」勞軍活動。
榮獲金鐘獎最佳女歌星獎。
首張粵語專輯《誓不兩立》,甫上市即成為白金唱片。
歌聲傳遍大陸,掀起一陣
「小鄧」熱潮。
1981 巡迴東南亞演出。
在香港連辦七場演唱會,創下個人演唱會場次最多紀錄。
返台參加高雄中正紀念堂「何日君再來」勞軍活動。
榮獲新聞局頒發「愛國藝人獎」。
在香港連獲五張白金唱片,刷新香港歷屆金唱片紀錄。
1982 在台視錄影「千言萬語」個人專輯。
在香港灣仔伊館舉辦個人演唱會。
年底赴拉斯維加斯凱撒皇宮舉辦個人演唱會,亦為該地首位簽約演唱的華籍歌手。
1983 歌唱事業邁入第十五年,寶麗金唱片推出《鄧麗君演唱會ENCORE》專輯。
巡迴東南亞演唱。
在香港舉辦個人演唱會,推出第二張粵語唱片《漫步人生路》。
推出以唐詩宋詞為主題的《淡淡幽情》專輯。
1984 在台北中華體育館舉辦「從歌十五年之十億個掌聲」演唱會。
日語專輯《償還》一曲榮獲日本有線電視大賞。
1985 《愛人》一曲再獲日本有線電視放送大賞,並蟬聯十四週點唱流行榜冠軍記錄。
1986 參加台灣「與君同樂」勞軍活動。
《韶光流逝》一曲再獲日本有線電視大賞。
1987 在台灣推出《我只在乎你》專輯。
1988 名作詞家慎芝女士逝世,返國吊唁。
1989 在香港參加《民主歌聲獻中華》活動,追悼大陸六四天安門事件。
1990 父親因病逝世。
參加香港「星光熠熠耀保良」晚會,為保良局籌款。
1991 淡出演藝事業在法國澄清謠傳自日本的死訊。
赴香港參加亞視的「愛心獻華東」節目。
1992 推出《難忘的TERESA TENG》專輯。
1993 參加台中華視的「永遠的情人」晚間會。
1994 參加華視慶祝陸軍官校七十週年所舉辦「永遠的黃埔」晚會,為最後一次公開表演。
1995/5/8 在泰國清邁因氣喘猝逝,
享年四十二歲。
2001 忘不了─鄧麗君《最後錄音》。
鄧麗君的一生
鄧麗君本名鄧麗筠(Teng Li yun),1953年1月29日生於台灣的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 家中排行第四,有兄長三人,弟一人。父親鄧樞是名退休軍人,母親趙素桂原是公務員, 後身兼鄧麗君的監護人與經紀人,隨鄧麗君跑遍東南亞、日本、歐洲和美加。
鄧麗君稚齡時就已經展露了她美妙的歌喉,在六年的小學生涯裏,經常代表學校參加國語演講比賽, 並得到全台北縣國小組第一名,亦經常在校內的表演活動中演唱歌曲,展露了表演的才華; 也因此獲得了某軍中文工團的音樂老師青睞,經常抽空教導鄧麗君樂理的知識, 也因此啟蒙了鄧麗君在音樂上的基礎。
1963年在她讀初中時,她參加了中華廣播電台舉辦之歌唱比賽,以一曲黃梅調“訪英台”得了冠軍。 後來參加了金馬獎唱片公司舉辦之歌唱比賽,再以一曲“採紅菱”獲得冠軍,那時她才十五歲。 從此開展了她的歌唱事業。
在程剛先生的介紹下,l967年鄧麗君在台北國之賓歌廳,開始跟吳靜嫻、姚穌容、 美黛等作開場的演唱。其後她在東方飯店餐廳、夜巴黎歌廳、台北歌廳及麗聲歌廳等演唱。 而最受人注意的是她參加了中國電視公司第一部電視劇“晶晶”及後參演電影“謝謝總經理” 和在香港拍攝的“歌迷小姐”,從此聲名大噪。
她第一次踏足香港時是1970年來港義賣白花油,以全場最佳成績而獲選為“白花油義賣慈善皇后”。 翌年再度膺選,為香港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後隨凱聲綜合藝術團赴港作登台演唱,反應熱烈。 1974年至1987年期間,她前後在東南亞、香港、日本、美國等舉行了多次的個人演唱會。 其中以鄧麗君15週年演唱會、東京演唱會及拉斯維加斯演唱會等,最為人津津樂道。
1973年在她歌唱事業正濃時,她得到鍾惟庚先生的鼓勵,毅然地放棄在東南亞已有之成就, 與日本簽訂五年之專屬合約,赴日接受專業之歌唱訓練。1974年以一曲“空港”獲得新人獎, 這一個獎對她是非常重要,一來肯定了她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再者撫平當初放棄學業而選擇演藝的遺憾, 開創了日本歌唱事業。其後之日文歌曲有“愛人”、“償還”、“韶光流逝”等,獲獎無數。 而她在歌唱最輝煌時期,取得了“全日本有線大賞三連霸”,之優秀成績。
鄧麗君1979年因護照風波轉赴美國停居,那段時間她反而因禍得福,能夠洗盡鉛華, 重溫樸實的學生生活,努力修讀語文,並接觸到如常人般的自由空氣。想不到十年後,在香港參加 “民主歌聲獻中華”為追求自由理想的人仕獻唱一曲。
她在1991開始淡出演藝事業,旅居法國、泰國之間,過著屬於自己理想寧靜而恬淡的生活, 衹是偶爾錄製唱片或出席一些慈善節目。1995年5月8日在泰國清邁因氣喘猝逝,享年42歲。 而她優美的歌聲和甜蜜的笑靨,將永遠地烙在于千萬萬歌迷的心裡。
幼年時期 ( 1953 - 1966 )
1953年1月29日,鄧麗君誕生於台灣省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的三合院中,排行第四, 上面有三個哥哥,是父母親唯一的女兒,在鄧媽媽生下鄧麗君前, 原本鄰居有一位膝下無子的太太已經與鄧媽媽商量好,如果鄧媽媽再生下男孩,就送給那位鄰居當養子, 不料生下來卻是一個女兒身,鄧麗君的出生為鄧家上下帶來一片歡樂聲, 已育有三子的鄧爸爸年屆四十,中年得女,讓他領略到“有女萬事足”的滋味。
該為新到來的女兒取名字了,鄧爸爸軍中的袍澤提議,仿傚宋郢有一位不讓鬚眉當上宰相的奇女子 “孟麗君”,決定為女兒取名為“鄧麗筠”,至於以後“鄧麗君”一名的由來,則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將 “筠”,念為“君”,所以日後為了念讀方便順口,在踏入歌壇後,即乾脆以“鄧麗君”為藝名, 哪知小小“鄧麗君”,這三個字,日後卻響徹整個華人世界。
說起鄧麗君的家境,並不富裕,鄧爸爸在軍中服務,剛到台灣時常隨部隊四處遷徙,居無定所, 過著清苦的日子。1952年落腳在雲林縣褒忠鄉租房子居住,隔年鄧麗君出世,鄧爸爸從部隊退役, 舉家又搬到台東的池上,並在軍營營區附近開麵攤,全家人一起幫忙做生意。1954年, 鄧麗君的弟弟鄧長禧出生,鄧家又搬到屏東市的眷材,在這裡,小鄧麗君展開她的童年時光。
屏東眷村的附近有條小河,鄧麗君的兄弟都很喜歡到河邊玩耍, 五歲時的鄧麗君很喜歡跟著哥哥們出去玩,但是三位哥哥嫌她年紀小需要照顧,是個小麻煩, 都不讓她跟。自一次三位哥哥玩得忘了時間,回家被嚴肅的鄧爸爸罰跪, 小小年紀的鄧麗君看見哥哥們被罰跪,於是也跟著大家跪下,鄧爸爸看見這一幕,心疼小女兒, 也因為她的友愛之心,鄧爸爸就讓大家都起來免跪了。從此以後哥哥們出去玩都願意帶著妹妹, 因為鄧麗君可成了哥哥們的“護身符”。
鄧麗君常常到鄰居一位乾媽家裡玩耍,特別喜歡隨著乾媽家的收音機墦放著的音樂哼哼唱唱, 鄧麗君的記性特別好,聽的歌曲總是過耳不忘,並喜歡在家入面前表演,換來掌聲。
鄧麗君住的屏東很熱,似乎永遠沒有冬天,於是鄧麗君常跟著哥哥跑老遠去愉採別人的蓮霧, 楊桃,回家偷偷的洗,偷偷的吃,怕被爸媽看到。
有一次,鄧麗君跟著哥哥們又去偷採番石榴了,結果鄧麗君一不小心踩到了玻璃, 頓時腳丫子上流滿了血,顧不得辛苦採到的果實,哥哥抱著鄧麗君死命地衝回家,結果, 挨了好幾針破傷風針,還被狠狽地罵了一頓,從此以後,鄧麗君再也不敢做壞事了,到了長大以後, 腳底的疤還在呢。
當時,常常有歌仔戲表演團到鄧麗君家附近演出,鄧麗君非常喜歡那些晶晶亮亮的古裝,演完走了, 日子就開始無聊起來,於是鄧麗君和隔壁鄰居的孩子一起扮戲,各自準備自己的服裝道具, 以鞋油的盒子當麥克風,至於頭上的珠寶,則以紅紅的扶桑花代替,小腦袋上夾滿了花, 衣服就穿上爸爸的大襯衫,再搭條毛巾,也勉強湊合了。就這樣,鄧麗君經常以此自娛, 唱一些不知道唱些什麼的歌仔戲,偶爾莫名其妙地感動起來,抽抽噎噎地哭個不停, 還自認為是「苦旦」名角。
由於鄧媽媽喜歡看電影,當時黃梅調的梁祝電影盛行一時,鄧媽媽常帶著鄧麗君去看了好幾次, 鄧麗君初試啼聲的黃梅調歌曲,就是在這種耳濡目染下學會的,此外,鄧媽媽自己也喜歡哼唱一些小調, 深深地影響著鄧麗君。慢慢地,鄧麗君開始展現她在歌唱方面的才華,在鄰居之間頗有一點小名氣, 有一次,有一家租車行的老闆和鄧麗君打交道,只要鄧麗君唱一首歌給他聽, 就可以免費租借腳踏車來騎,不限時間,鄧麗君臨場不怯,屢次讓車行老闆聽得很滿意, 而借鄧麗君騎腳踏車,這可說是小小的鄧麗君第一太的“商業演出”。
1959年,6歲的鄧麗君,舉家遷往台北縣的蘆洲,便開始她在蘆洲國小的求學生涯,因為家境清寒, 學校附近適逢空軍的“93康樂隊”駐紮,鄧爸的昔日袍友李成清先生正好在康樂隊內拉二胡, 知道鄧麗君歌唱得不錯,於是帶她在課餘時隨著康樂隊到處勞軍表演,賺取微薄的酬勞, 對於家裡不無小補,鄧麗君第一次的登台表演,便是在“93康樂隊”,而李成清也成了她的 “啟蒙老師”,常拉二胡指導鄧麗君唱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 鄧麗君和一群小朋友參加了中國廣播公司紫薇小姐所主持的節目「與你共渡週末”,並且客串了一首歌。
鄧麗君在小學一二年級時,也曾參加蘆洲僑大先修班的校內晚會演出, 之後校內各類晚會活動皆可見到她上台高歌,而鄧麗君年紀雖小,在每個場合唱歌時, 台下的觀眾皆為之驚嘆,當時鄧麗君的歌唱實力很明顯地超越了她的年齡。
雖然唱歌方面展露出天份,但在蘆洲國小讀書時,鄧麗君的成績中等,國語還不錯,但算數比較差, 總是不及格,連帶著鄧麗君也自卑起來,覺得自己笨,但在音樂課上卻是如魚得水, 無奈一星期才兩堂,課本上每一首歌鄧麗君三兩下就會了,可是老師偏偏每次都只教一首, 讓鄧麗君覺得好無聊。不過在校內的各種遊藝會,晚會,鄧麗君總是風頭人物,特別是在五年級時, 有一次被學校推派參加縣立演講比賽,鄧媽媽著急得不得了,因為今天當選,明天就要上台, 連演講稿都沒著落,沒想到鄧麗君倒很有自信,說“放心,我沒問題”,結果第二天, 小鄧麗君居然在台上侃侃而談,誰也不知道她為什麼說得這麼好?硬是拿了一個冠軍回來。 這一點表現在她日後的歌唱聲涯中,鄧麗君對於歌詞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擁有超越一般人的記憶力。
鄧麗君對唱歌的興趣如此地濃厚,於是鄧爸爸每天清晨, 都用腳踏東載鄧麗君到不還處的小坷邊去練聲音,迎著朝陽,鄧麗君一遍又一遍的唱,唱腔愈來愈成熟, 聲線愈來愈美。 終於在1963年8月,鄧麗君得知中華電視台舉辦了個黃梅調歌唱比賽, 便興致勃勃地央求鄧媽媽替她報了名,沒想到初試啼聲,居然打敗了當時同時參賽, 年紀和經驗都比鄧麗君大很多的楊燕,金陵等人,鄧麗君奪冠的曲目是“訪英台”, 出自當紅風靡港台的影星凌波主演的電影“梁祝”,一鳴驚人。
1965年,鄧麗君進入私立的金陵女中念書,同時利用課餘時間報名參加正聲歌唱訓練班, 以三個月時間學習歌唱技巧,並以優異成績畢業。
經過訓練後的鄧麗君,於1966年再接再厲,參加金馬唱片公司舉辦的歌唱大賽, 以一曲“採紅菱”奪冠,更逐漸打開鄧麗君的名氣。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台北東方歌廳的老闆聽到了鄧麗君的歌聲, 希望鄧麗君能在課後於歌廳裡客串一下,得到鄧媽媽的同意後,鄧麗君開始了在東方歌廳二樓的表演, 常常與一位叫皖君的女孩搭檔,反串演出古裝劇“鳳還巢”,梁祝裡的“草橋結拜”, “十八相送”等,十分受到歡迎,每唱完一曲安可聲不斷,之後第一酒店,夜巴黎歌廳, 七重天歌廳陸續開張,紛紛要請鄧麗君演唱,由於鄧麗君年紀小歌喉佳,受到客人熱烈歡迎, 鄧麗君在每個歌廳都很吃香,薪水也不斷增高,卻引起部份歌星的眼紅和排擠,緣自於鄧麗君年紀輕輕, 風頭卻凌駕她們之上,但在現實中“鄧麗君”三個字確實是票房的保證,只要能聘請到她, 就不愁生意不上門,鄧麗君巡迴於各大歌廳中演唱,名氣愈來愈響亮,由於她眉清目秀, 有一雙大大的眼睛和圓圖的臉,加上年紀小,逐漸獲得“娃娃歌后”的稱號, 還是鄧麗君步入歌壇後的第一個外號。
1967年,宇宙唱片公司發掘了鄧麗君,為她灌綠第一張黑膠唱片,也就是鄧麗君之歌第一集 “鳳陽花鼓”。
可惜的是,歌唱事業和學業逐漸產生了衝突,由於勤跑歌廳,鄧麗君在學業上一落千丈, 校方注意到這件事,並表示要鄧麗君放棄歌唱,於是父親帶著鄧麗君與校方理論, 最後決定讓讀到初二的鄧麗君休學,專心在歌唱事業上發展,當時鄧麗君只有14歲, 依依不捨地走出了校門。
終於鄧麗君躍上了熒光幕,加入台灣電視公司歌唱節目“群星會”的演出,第一次上重視台唱歌, 鄧麗君非常緊張,竟然把歌詞給唱錯了。
相較於其他歌星,鄧麗君很少濃妝豔抹,在眾多歌星中,一張臉非常清淡素雅, 展現出獨有而清新的氣質。
奔波在一場又一場的登台演唱中,站在高高的舞台上,歌唱在四面八方投射而來的鎂光燈下, 被掌聲所環繞著的鄧麗君,無疑是光采而奪目的,她一步一步地向上走, 竟走到了華人歌壇中最高的位置,儘管如此,在鄧麗君的內心深處中,說沒有遺憾是騙人的, 這也成為她日後努力充實自己的動力,在鄧麗君的一生中,沒有說過一句驕傲的話,因為她經歷過苦澀, 探知成功絕非僥倖,走過鄧麗君的童年,「與歌為伍」應該是她的寫照。
少女時代 ( 1967 - 1975 )
鄧麗君第一次拍電影是在1969年,為慶祝鄧麗君唱片銷售創下佳績, 東家宇宙唱片公司為鄧麗君拍了一部慶功電影「謝謝總經理」,由鄧麗君擔任女主角,男主角為楊洋, 兩人合作愉快,鄧麗君在電影中演唱了多首歌曲。
像其他的少女一樣,鄧麗君喜歡吃零食,而且不分甜酸苦辣均喜好,她說,吃零食就好像人生, 應該樣樣嘗試。
1969年10月鄧麗君在高雄香檳廳登台,南部的歌迷似乎對鄧麗君特別關愛,每逢她在任何場地登台, 必然客滿,香檳廳平日生意清淡,鄧麗君來了,情況自又不同,所以許多歌廳或夜總會的老闆, 隨時都歡迎鄧麗君南下登台。
談起在歌廳唱歌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鄧麗君想起剛入行的時候: 「當然已經有很多比我紅很多倍的大牌,如果那些歌廳的老闆請不夠大牌歌星,我就有機會唱, 要是他找夠了人,當然不要我啦,有一次一個老闆很客氣的和我說,你休息一下好了,有場的時候, 我們再通知妳,就是這樣,我明白怎麼回事,一陣委屈湧上來,在後台就哭了。
鄧麗君可說愈來愈受矚目,1969年10月11日台灣史上第一齣連續劇「晶晶」在中視上演, 主題曲「晶晶」為鄧麗君所演唱,選擇鄧麗君演唱的原因是因為「晶晶」是描述一個孤女尋母的故事, 而鄧麗君年齡較輕,符合少女的條件,在灌錄「晶晶」時,鄧麗君一開始唱著唱著竟然笑了出來, 於是製作人將「晶晶」的故事告訴鄧麗君,鄧麗君聽了之後受到感動便進入狀況, 果然將「晶晶」唱得淒楚動人,而風靡全台灣。並獲邀主持「每日一星」節目,在節目中演唱, 非常成功,被譽為「天才女歌手」。
雖然鄧麗君歌唱得不同凡響,她的兄弟們對鄧麗君唱歌有什麼看法呢?當時, 鄧麗君的小弟常取笑她:「妳唱的歌是世界上最難聽的!」惹得鄧麗君啼笑皆非,但是, 她依然非常喜愛這個「不是知音」的弟弟,而對於她的三位哥哥,她的批評是: 「沒有一個音樂細胞!」,因為他們這些大男生從來不去她歌廳捧她的場的緣故也。
「我三個哥哥和一個弟弟都喜歡唱歌,但他們沒有一個唱得過我,所以他們就嫉妒了,」 鄧麗君這樣說。
1970年初期的鄧麗君,喜歡梳當時最流行的少女阿哥哥頭,穿少女阿哥哥裝,仔細看鄧麗君, 她總是笑笑的,碰到人無論是認識或不認識,她總會點一下頭,笑一笑,而這種笑,並不作做, 她笑得坦然,大家也接受得舒服,年輕的鄧麗君也喜歡開玩笑,有一次中國電視公司「每日一星」 外景隊在台灣大學拍外景時,一群台大學生圍著鄧麗君,要求合影留念,在拍照完了後, 鄧麗君擺出一付老大姐的姿態問:「你們是什麼系的?」, 哪曉得這些學生早就知道鄧麗君又想捉弄人了,異口同聲的說:「我們是動物系的, 最喜歡研究像妳這樣的美麗動物。」這一句話嚇得鄧麗君一伸舌頭,掉頭就跑得遠遠的。
鄧麗君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主要基於她的一舉一動,無不表現出青年人的朝氣, 且不只是外型上看起來是純美天真活潑的玉女,連她的談吐也那麼斯文雅淡,在群星中自創一格, 尤其是年輕的男女中學生,更為她著迷。鄧麗君走紅了之後,便很少出門逛街, 怕的是引起歌迷的注意,因此閒著的時候,她常幫媽媽做點家事,或是關在自己的小房間裡,看小說, 聽唱片。
1971年2月到1972年的8月,鄧麗君都在東南亞巡迴演唱,包括香港,新加坡, 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地。
少女時期的鄧麗君,對瓊瑤和嚴沁的小說非常欣賞,尤其是瓊瑤的「窗外」及「庭院深深」 這兩部小說更令她著了迷。
1973年1月18日鄧麗君率領「麗君綜合藝術團」作全台灣環島公演,因為天氣不佳導致觀眾大減, 這是鄧麗君演唱生涯中唯一的一次挫折,自此以後,鄧麗君的演唱從來沒有失敗過。
眾所週知,鄧麗君能講的一口流俐的英文,其實她的英文底子,是這樣來的。1973年1月, 鄧麗君考取台北士林美國學校插班生,修讀英文,鄧麗君表示,那時候剛巧由南部演唱回家, 她家的隔壁住的是美國學校的教務長,告訴她美國學校正在收插班生,問她是否有意再求學? 於是經過考試,鄧麗君竟然被錄取了,成了美國學校的一位特別學生(可以不必參加點名〕, 鄧麗君非常滿意又高興她又做了學生,她說做學生是她嚮往已久的事,因為她離開學校已經有七年之久。
鄧麗君一開始進入美國學校的時候穿得很漂亮,同學都竊竊私語,罵她有什麼了不起,做學生穿得那麼講究。 從此鄧麗君不敢再穿漂亮衣服 上學校去,她穿得土里土氣, 變成了全美國學校最土的一 位學生。
鄧麗君說,這只是剛開始 的時候,沒多久大夥處熟了, 誰也不把我當歌星,我只是同 學中的一份子而已,我不願讓 同學們認為我很特別,我總是 故意使自己變得跟她們一樣。
談起打扮化妝,鄧麗君講 了一個笑話,有一天和母親上 街,她走在前面,聽到旁邊有 人在叫「鄧麗君」,她轉身走 開,沒有聽到他們在說什麼, 事後,鄧媽媽告訴她:「他們 剛剛在說鄧麗君本人怎麼那麼 醜呀?」 母親怪她上街 也不打扮一下,鄧麗君說: 「奇怪了,我醜不醜是自己的,何必為了別 人說聲漂亮而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這樣 累都累死了。
在一篇報紙的訪問中,鄧麗君透露了 與父母間的互動,問及鄧媽媽如何教育鄧麗 君,成為一位乖巧的女孩兒?鄧媽媽說: 「也沒什麼,我只是教她自己辨認是非善 惡,從來不強迫她做她不願做的事。」鄧 麗君則說:「爸媽是大人,他們的看法當然 比我高明,而且傷腦筋的事都由爸媽作主, 我不就可以輕鬆多了嗎?」
1975到1976年鄧麗君幾乎都在東南 亞演唱,所到之處無不轟動,風靡了所有群 眾,是什麼令鄧麗君有這樣強的吸引力?清 純的外型,嬌美的嗓子,優雅的台風,都會 是她魅力的來源,但更主要的,是因為聽眾可以在她的歌聲中捕捉到「美」,這種使人 恰情悅性的「美感」,正是很多時代曲最缺 乏的一種原意,因此,大家對鄧麗君都接受 了,並且感覺到,她是一位將時代歌曲美化 了的女歌手。
每一首交到她手裡由她唱出的 歌曲,無論歌本身的水準是高是低,但她總 是那麼誠懇,那麼投入的去唱,無論是輕快 的歌或抒情的歌,都可以或深或淺地讓人感 受到愉快的美感,違種修養,就不是很多時 代歌星所能具有的。
日本演唱生涯 ( 1973 - 1990 )
1973年左右,台灣的歐陽菲 菲和香港的陳美齡在日本歌壇走紅, 並拿下唱片大賞, 於是日本寶麗多唱片公司對亞洲歌星 表現出興趣,派 出星探希望在香 港,物色到一位 較有青春氣息, 而略帶稚氣輪廓 的女歌星,但他 們找了三個月, 尋遍全港所有歌 廳,夜總會希望 找到一位清新的面孔,還是找不到符合條 件者。忽然有一天他們發現了,在東方歌 劇院裏,發現了一位唱歌的年輕少女,稚 氣未脫的臉型,眉宇間流露著青春氣息,這種縈繞在他們腦海中的偶像,忽然在眼 前出現了。禁不住驚喜,星探馬上把寶麗 多公司在香港的負責人鄭東漢找來,他也 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高興,急不及待的打聽 這位出色的少女歌星是誰?一問之下,這 位少女就是鄧麗君,於是寶麗多和鄧麗君 簽下了約,鄧麗君即將站在日本的舞台上。
1974年3月1日鄧麗君正式踏上日本,在機場舉行了一場歡迎會。鄧麗君在 日本推出的第一張唱片是「無論今宵或明 宵」,當時寶麗多公司有意將鄧麗君塑造 為陳美齡一樣的偶像派歌星,「無論今宵 或明宵」曲風活潑流暢,鄧麗君穿著超短 迷你裙配合著「偶像型」的手勢在台上演唱 著,然而這種矯揉造作的偶像派演唱風格 並不適合鄧麗君,這一張唱片在流行排行 榜上是七十五名,售出唱片七萬餘張,成 績並不理想。
剛到日本時,寶麗多公司招待鄧麗君 和鄧媽媽住大飯店,可惜飯店雖大,總覺 得不習慣,尤其是吃的問題,住不到一個 月,已經瘦了好幾磅。後來公司當局也發 現了這個大問題,見鄧麗君瘦了那麼多, 住不慣飯店,也吃不 慣日本菜,馬上替她 們租房子,房子是鄧 麗君和鄧媽媽自己找 的,公司說再貴也沒 關係,只要她們住得 舒服,最後,鄧麗君 在東京原宿找到了一 個地方,位於明治通 和表參道十字界路口 占美大廈四 樓後座。那 裡房租貴, 一個月差不 多五千港 幣,就這樣,鄧媽媽就可以每天燒幾樣鄧 麗君愛吃的小菜,飲食一正常,身體精神 也跟著好起來了,而且樓上住了山東籍的 華僑,鄧媽媽常常和他們一起去買菜,沒 事就上他們家聊天。1974年6月5日推出 第二張個人唱片「空港」,一堆出隨即進入 流行榜的第41名,而且節節上升,不到一 個月就擠入前15名內,在短短三星期內, 已經售出了二十萬張,總銷售量破七十萬 張以上。
在日本,鄧麗君一個星期裡有六天是 屬於公司,剩下一天才是自己的,每天的 時間填得滿滿,要上電視電台,還要到處 演唱和灌唱片。鄧麗君在日本的造型和以 往有些差別,除了她臉龐不變之外,她的 髮型,服裝都是經人悉心設計的,她的新 面貌是溫柔嫻淑,純潔高貴,更是清新活 潑的清純玉女形象。
1974年10月17日鄧麗君參加第七回 新宿音樂祭,於新宿厚生年金會館舉行, 由富士電視台舉辦,鄧麗君總計得到評審 的585票獲獲得「銀賞」,日本歌壇每年都 會定期舉辦各種「音樂祭」。
1974年11月19日鄧麗君以「空港」獲 得全日本第十六回唱片大賞「新人賞」,鄧 麗君和另外五個歌星自七百人中脫穎而 出,演唱「空港」時泣不成聲。
每年日本歌壇大概會出現一千位新 人,經過唱片大賞挑選出五,六位後,就 要靠自己的努力,通常過幾年以後,只有’ 一兩人會留在歌壇。在日本歌壇中的競爭 激烈由此可知。
鄧麗君存台灣時所唱的華語歌不少是 翻譯自日本歌曲的,所以旋律和風格方面 都可說相當熟悉,只是唱日本歌時,初期 舌頭一直轉不過來,而且發音也不夠準 確,這種情形一直過了半年才糾正及習慣 過來。
1975年年中,鄧麗君在日本剪了短 髮,剛到日本時,寶麗多公司希望她能夠 把頭髮留長,留的像陳美齡一樣,而且也 給她建議,希望她穿一些有袖子,有領子 的衣服。
結果呢,長頭髮留了一陣子,自己愈 看愈膩,偷偷去剪了下來,剪完頭髮上電 視,公司當局看到,發現樣子梃俏,也就 沒出聲,鄧麗君覺得,在日本唱歌以後, 對她的影響很大,在以前,唱歌對她來說 只有一個唱字,站在台上心裡還有幾分害 怕呢,感情和外型上都不敢太過份,但自 到過日本,才曉得「表演」是怎麼回事,她 學會了放開和盡情,對於她來說,正是跨 入另一個階段。
日本歌壇中有所謂的「五十圈」,也就 是日本全國每週之唱片銷量統計前五十 名,能進入50名內會被登載 在全國報紙與大雜誌上, 1976到1977年 間鄧麗君每張唱片在日本都進入了五十 圈,也是一個歌星是否受歡迎的指標。
除此之外,鄧麗君的美腿也很受歡 迎,鄧麗君剛到日本發展時,就有報紙雜 誌對鄧麗君的一雙修直美腿大書晴書,稱 為「腳線美」,穿上四吋的高跟鞋後,更是 顛倒眾生,但開始的時候,鄧麗君都是穿 著曳地的長裙演唱,很少讓人看見她的美 腿。
1976年,鄧麗君偶爾穿了一次中國式 旗袍上電視,兩側開著高叉,一截玉腿半 掩半露,結果意外獲得熱烈好評和極佳的 印象,她本來都不知道的,後來看到歌迷 來信,都要索取她穿旗袍的照片,更有歌 迷在信中,寫詩歌頌她的美腿,使鄧麗君 受寵若驚。「我從未想過,我的腿部具有 如此魅力。」鄧麗君說:“我在日本唱歌, 十分不利,因為和我差不多外型及歌路的 女歌星不少,故公司為我設計穿著旗袍的 形象而已。
從此她乾脆都以旗袍亮相。鄧 麗君說:「日本人讚美我的腿漂亮,我說 因為臉蛋不好看嘛,只好穿開高叉的旗袍 轉移大家的注意力啦。」
日本的鄧麗君歌迷年紀為十幾歲至四 十五歲之間,她走的是清純,抒情的路 線,在還不通日文時,她在唱歌及灌唱片 時,真是趣味良多,鄧麗君說:「我的注 音符號,國字,英文音像,羅馬拼昔全 部用上了,整個歌譜滿滿是註解,光是唸 都很吃力,還得配合音樂唱出來,況且歌 詞的內涵,感情都得瞭解,再揣摩出表 情,動作來,好辛苦!」幸好,日本流 行那種固定的打歌風氣,鄧麗君往往在 三、四個月間,都反覆 地唱同一首歌,即使往 不同的電視公司也是一 樣,所以在學歌方面並 不算太吃力,但馬不停 蹄地四處宣傳,演唱, 接受訪問,卻比在香港 和台灣時還累得多。 雖然如此,鄧麗君 說:“日本歌壇環境很健 全也很單純,歌星只要 專心一意把歌唱好,其它一概不必煩惱, 而且還可以經常看到國際知名藝人的歌舞 表演,以及日本全國性的職業與非職業的 歌唱競賽,作為自己學習改進的借鏡」。
直到1977年為止,鄧麗君一共在日本 出了八張大唱片,十二張小唱片,每張唱 片都能擠入前三十名流行排行,在日本歌 壇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日本我平均一 個月作一次個人演唱會。」,鄧麗君說, 每一次個人演唱會長達一個小時四十五分 鐘,每次節目安排三十五首歌曲,包括中 英日三種歌曲,每排一次全新的節目,她 大概要花上三個月的時間來準備,光在最 後一個月背歌詞,就把她累壞了。而「何 日君再來」,「淚的小雨」,「高山青」是 鄧麗君在日本開個人演唱會或擔任特別來 賓時常唱的三首中國歌曲,因為往往她要 教在場的日本歌迷或合作一起登台的日本 歌手唱幾句中國歌,簡單的便易教易學, 著名的山口百惠、梓道代和男歌手澤田研 二等,都跟鄧麗君學中國歌。平時,鄧麗 君是忙得團團轉,甚少有空間的,但經常 在演唱時或出電視節目前碰在一起,鄧麗 君和一些日本歌手也變成熟稔的好朋友, 比如山口百惠和森進一,她口中的山口百 惠很嫵媚可愛,非常聰明,也最喜歡學中 國話,而森進一則是和她同公司的同事, 人很好。
日本觀眾的藝術道德也很高,所以往 往在她自己的個人演唱會結束時總會被觀 眾的熱烈掌聲所感動而泣。
一個月只有四天休假的鄧麗君,總是 在休假日睡到下午兩三點鐘,然後帶著媽 媽開著白色小金龜車去買東西或看電影。
1977年,鄧麗君在日本的人氣仍然不 衰,四月發行的新碟「故鄉往何處」排入流 行榜四十四位,以經常表演和「社會知名 度」來說,她列入全國「藝能人」包括影視 歌三界的前一百名之內,唱片常保持在30 萬張以上,這都表示鄧麗君的不墜。
在日本有許多追鄧麗君追到發痴的日 本歌迷,鄧麗君說有時真的被他們感動, 好像有幾個「永遠坐頭排聽家」,凡是鄧麗 君的演唱會,總在她面前出現,必定買了 第一排的位子,痴痴地望著鄧麗君,無論 風吹雨打,定時出現。
「他們大概由廿歲到卅來歲,大部份是 男士,最初他們是各不相干的分別坐在頭 排各人位子上的,後來見到有幾個竟坐在 一起談話了,顯然他們也互相認識上 啦。」,鄧麗君說:「對於他們這樣擁戴我 只是感動,並不是說會真的動了感情,他 們亦沒有辦法和我認識來往,我也不知道 他們這樣著迷是痛苦還是快樂,只好每在 演唱時,和他們目光接觸時,便結他們微 笑的點頭招呼,也算是我的報答了吧?」 鄧麗君見到他們便覺得很親切,因為每次 開小演唱會,閉著眼睛也知道,前排一定 是這幾個忠實歌迷了。
鄧麗君又透露,其中有一兩個「有辦 法」的男歌迷,是經輾轉由公司介紹給她認 識的,由於鄧麗君沒有考慮要和日本男士交 往,所以堅決保持距離,交情就非常淡,但 其中有一位卻是只要能為鄧麗君母女服務就 心中快樂,也不管鄧麗君的反應如何了,此 人是在一家航空公司做高級職員的,常義務 為鄧麗君攜帶衣服,此人經常在鄧麗君演唱 會中的前排出現,也常送她小禮物,他每日 都先知道台灣的大新聞和溫度,天氣凍,於 是每天必有一通電話打到鄧麗君在原宿的家 裡,報告台灣當日新聞和台北天氣,鄧麗君 便把他稱作「鄉情大使」,他也認識渡邊公 司一些經理級人員,於是鄧麗君就和他做了 朋友,但正式介紹那天,他連老婆孩子也帶 了來一起進晚餐,這時她才知道,他是一等 一最標準的鄧麗君歌迷,單純的只眷戀她的 歌聲,絕對無任何其他目的,而且在他的影 響下,全家都變成鄧麗君的歌迷。
熱情的日本歌迷最喜歡送禮物給鄧麗 君,往往一場演唱會下來,就帶會十幾二十 把的玫瑰鮮花,她捨不得丟,都轉送給鄰 居。或將娃娃,熊貓等小禮物裝箱以海運寄 回來,給哥哥的三個小孩當玩具,鄧麗君住 在東京澀谷明治神宮前六下目,那是一處頗 為幽靜的高級住宅區,兩旁有露天咖啡座, 在東京有「日本香榭麗舍」之稱,附近地區 又名「小巴黎」,旁邊就是高級服裝商店 區,她有空時,除了陪鄧媽媽逛街,上百貨 公司購物外,便躲往家裡,看書練歌,生活 恬靜而有規律。飲食方面,鄧麗君最愛吃日 本的生魚片,尤其是愛吃夾生魚的壽司。
1977年6月鄧麗君接受訪問,談及她 的唱腔,鄧麗君表示,去了日本之後,她在 音色上面稍有改變,以前她的音調比較高, 帶有童音,但現今則較 低且自然,這可能是磨 練多了,使音色更趨沉 穩,鄧麗君在日本每次公開演唱 時,一定有一首是中文歌,原來 這是渡邊公司和她簽約的合約中 所規定,她也十分樂意塑造目己 一個標準中國女歌星的形象,因 此不惜在服裝上花下重資,特地 由台灣訂製中國長旗袍作為演唱 服裝,這樣站出來便給人一個真 真正正如假包換中國女孩子的感 覺。
日本電視台的歌唱節目,和 台灣有些什麼不同?鄧麗君說: 「日本電視的歌唱節目很少錄影, 大多是現場播出,所以他們一分 一秒都計算得十分精確,所以絕 不能遲到,更不能拖延,所以上 他們的節目都好緊張。
鄧麗君說: 「雖然這樣,最重要 的是報酬高和競爭 性強,相信世界上 再沒有一個地方歌 唱者有如此熱烈和 尖銳競爭了,要競 爭向上,要保持成 就,便要不斷努力 提高,自這激勵不 墜的機會,亦是我 沒有放棄還留在此 的原因。」
香港歌唱生涯 ( 1970 - 1983 )
鄧麗君第一次到香港是在1969年12 月27日,赴香港參加工展會,為華僑日報 所發起之「助學救貧運動」,義賣白花油, 以全場最高成績獲選為「白花油皇后」,這 是鄧麗君第一次到香港,自此以後,香港 成為她最喜歡的地方之一。
70年代香港工展會所舉行的義賣,由 每一位影歌星負責義賣一種產品,義賣的 成績端看義賣者受歡迎的程度所決定,鄧 麗君於1969年以16 歲之齡奪得義賣的冠 軍,成為香港歷年義賣史上最年輕的小皇 后。
1970年7月31日隨「凱聲綜合藝術團」 50餘人再赴香港登臺演出,鄧麗君為整個 綜藝團的台柱。此時的鄧麗君己經風靡港 九,名氣僅次於盈淚歌后姚蘇蓉。
鄧麗君隨「凱聲」到香港後,留給人們 的印象是非常好的,她還是個十八歲的女 孩子,保有這個年齡的純真無邪,樣子不 屬於冶豔,卻是極為秀美,至於酬勞,大 約唱一場下來一場有一千多元,可是鄧麗 君說,她第一次踏上舞台的時候,只拿到 五瑰錢台幣,算是來回的交通費,但是當 時我只要能站拄台上演唱,就很滿足了7。
同時鄧麗君在香港也拍了一部電影 「歌迷小姐」,女主角為鄧麗君,男主角為 張沖,並邀請十餘位歌星在電影中客串演 唱,主題曲「迷人的小姐」由百代公司灌成 唱片,鄧麗君在片中飾演愛唱歌的活潑少 女「叮噹」,張沖飾演大歌星「藍雲」,藍 雲在聽了叮噹的歌之後大為讚賞,決定將 她培養為一位出眾的女歌星。
又要拍電影背台詞又要唱歌,鄧麗君 偶爾也會忘記歌詞,在香港的這一段時間 中,鄧麗君在演唱高山青時,第一次改了 歌詞,改成「阿里山的姑娘沒有一個漂 亮,只有我鄧麗君最漂亮」,談到歌詞, 鄧麗君說:「唱歌也有唱歌的麻煩,遇到 忘記歌詞的時候,那才難為情呢!」,「歡 樂今宵」是一首鄧麗君經常要唱的歌兒, 詞兒背得滾瓜爛熟,可是有一次當她唱這 一首歌的時候,卻把歌詞部份忘記了。
「怎麼辦呢?」鄧麗君說:“我靈機一 動,便把麥克風塞給聽眾,表示我是請聽 眾代唱,這樣,我相信聽眾不會知道是我 自己唱不出來」。
鄧麗君唱歌有一個習慣,她喜歡在歌 曲的過門,或者在吐字之尾加一聲“噫”, 很輕,很野,也很有青春氣息。鄧麗君在 東南亞打出名氣後,在香港每晚從夜總會 出來,不少歌迷爭著請她簽名和索取照 片,連平日逛街也受到歌迷層層包圍,鄧 麗君因此大感不便,於是想出一個妙計, 乾脆易妝出街,果然瞞過了不少歌迷, 鄧麗君因此認為得計,頗對人炫耀其易容 有術,化妝得宜。
1971年11月27日,香港青年報對鄧 麗君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有下列之分析:
字正腔圓,不論哪一首歌,當她唱 出來的時候,很自然地就聽出她在 唱什麼,每一句都唱得分明嘹亮, 一點兒也不含糊,這就是她與其他 歌星不同的地方,其他歌星唱歌 時,你總要拿歌詞來對對,才明白 他在唱什麼,而且唱歌時的運氣也 很重票,鄧麗君這方面也頗為成 功。
音亮夠宏,音幅夠寬,也夠深厚, 換句話說,絕不單薄。
許多歌星的通病,就是唱歌時得個 「平」字,因此,往往唱不出那首 歌的韻味來,鄧麗君就很不同,她 很注意每一首歌的靈魂所在,應該 唱高音的部份,就唱高音,應該唱 低音時,就唱低音,所謂抑揚頓 挫,聽的人就不會覺得它俗。
音色很美。鄧麗君之歌,老年人聽 了,笑口長開,中年人聽了,解悶 消愁,青年人聽了,甜甜蜜蜜,小 朋友聽了,蹦蹦跳跳。
1972年1月鄧麗君參加香港工展會義 賣白花油,再度榮獲慈善皇后,可見她的 魅力扶搖直上。
在香港,沒有一個新聞界的朋友對鄧 羼君有惡感,因為遣位小姑娘,見了人總是甜甜的,還遠地便跟人打招呼,和記者 約貝面訪問也絕對不暹到,她的觀策綠也 是很好,登台演唱都很乖巧,穫得許多歌 迷棒場,每當鄧麗君出場的時候,總是先 向觀眾先行個見面禮,聲聲親愛的叔叔, 伯伯,嬸嬸,哥哥,姐姐,你們大家好! 聽起來是多熟落,親切,惹人好感,為人 平易,又有禮貌,既不高傲,又不逞強, 表現得不卑不亢,深得人們的喜愛。不只 做人如此,鄧麗君唱歌時也愛講笑話娛樂 觀眾。歌星要在一個場子中突顯自己,真 的要花一點腦筋,不是人家這樣我也這樣 就可以名成利就的。鄧麗君之所以紅遍半 邊天,理由其實很簡單––她懂得製造氣 氛,這便是特色。
直到1973年底,國語時代曲在香港已 經開始走下坡,但鄧麗君仍是最具號召力 的一個人。
鄧麗君第一次在香港舉辦大型演唱會 是在1976年3月27日,於香港利舞臺 (LeeTheater)開個人三場演唱會,邀請 日本二十人大樂隊伴奏及本鄉直樹為中間 串場之特別來賓,兩人在日本時已合作過 多次,鄧麗君在中間還獨自吹奏了一段 「橫簧」,是在日本學的,只學了兩個月而已。
1977年3月26日香港舉行「第一屆金 唱片獎」頒獎典禮,鄧麗君以「島國之情歌 第二集––今夜想起你/淚的小雨」獲獎, 成為台灣歌星唯一獲獎之人。
談起鄧麗君的偶像,她表示最欣賞羅 拔列福,覺得他很有男子氣概,長得非常 迷人,演技還在其次,至於心目中合適的 對象的條件,鄧麗君表示,(1﹞要彼此投 綠。(2)長得高一點,不要太矮。(3)最 好是工程師,看起來穩重一點。(4﹞懂得 音樂,否則她真是「對牛彈琴」。
某次在香港接受訪問,鄧麗君表示如 果不唱歌的話,她不會結婚的,而會先唸 書,每次出國演唱,鄧麗君的皮箱裡一定 裝了兩三本英文文法的書,每晚臨睡前她 一定要溫習一番。她看英語電影比任何人 都用心,因為她把看電影當成上課,所以 凡是好的英語片她都不會錯過。
在1978年的一個訪問中,鄧麗君說: 「我是最近這一年才開始聽自己的歌,聽聽 覺得還過得去,以前呀,我根本不聽自己 的歌,我不敢聽,覺得自己不知唱的是什 麼東西,那個感覺糟透了,我不在家的時 候,媽媽常放我的錄音帶聽,只要我收工 一進門,第一件事便是奔去扭掉它!真 的,我以前從來不聽自己的歌。」
1980年12月18日鄧麗君在香港推出 第一張個人粵語唱片「勢不兩立」,主題歌 曲為電視劇「勢不兩立」之主題曲「風霜伴 我行」,上市不久便成為白金唱片。由於 受到空前的歡迎,鄧麗君於1981年4月在 香港「利舞薹」作七日九場之個人演唱會, 創下個人演唱會場次最多之記錄,兩日內 便被搶購一空。
再接再厲, 1982年1月8日至n日鄧 麗君於香港灣仔伊莉莎白體育館展開演唱 會,8日的首場是慈善演出,總共五場,反 應非常熱烈,寶麗金公司將當日盛況修輯 灌成雙唱片集,上市不久即成為白金唱 片。
由於前次鄧麗君之粵語專輯大受歡 迎,旋即於1983年3月推出第二張粵語個 人唱片大碟「漫步人生路」。據香港統計, 從鄧麗君出道以來到1983年4月為止,鄧 麗君已經在台港發行了109張唱片。1983 年5月21日香港寶麗金總裁鄭東漢頒獎給 鄧麗君,鄧麗君自1975年加入寶麗金以 來,唱片銷售超過500萬張創下紀錄,且 尚不包括日本之唱片在內。
鄧麗君演唱生涯中最盛大的一場演唱 會於1983年12月29日舉行,在香港「紅 勘體育館」舉行十五週年紀念巡迴演唱 會,反應熱烈,由四場追加至六場,演唱 會創四項新紀錄,總計觀眾達10萬人。
左宏元談鄧麗君錄音試聽中...............
http://www.iwant-music.com/cht/current/playme.asp?clip=pr_004_03.a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