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新发烧唱片在线试听:ABC唱片《殷承宗:柴可夫斯基-四季》 [复制链接]

1#
虽然老柴的钢琴独奏《四季》显然没有维瓦尔第的弦乐《四季》那么出名、热门,但论旋律的优美、浪漫、细腻却是不遑多让的。
我国著名的钢琴大师殷承宗是是第二届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的第二名,也曾经担任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的评委主席,我相信由他来演绎老柴的《四季》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ABC唱片刚刚推出由殷承宗亲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录制的《四季》,采用SACD制式录音、发行,现在我们听到的就是其中最出名的《六月-船歌》。

[upload=jpg]Upload/20049101443492363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49101444883572.jpg[/upload]
最后编辑eric
分享 转发
TOP
2#

这里有关于《老柴:四季》的版本讨论: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47032&ntypeid=11
TOP
3#

          谢谢e版主上传了这首最迷人的音乐!能够再次聆听真是万分激动!

虽然四季我已有了很多版本,经过这次e版的热情推荐和聆听,感觉很好,我已决定一定买来收藏!听着这首曲子,我此刻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心境太美了!!!
TOP
4#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  




  选自附有“十二种性格的小品”这一副题的钢琴曲集,共十二首,创作于 1875 -1876年,这是应《小说家》杂志的约稿所作的十二首“乐配诗”作品。它用音乐描写了一年十二个月中每个月的性格,并配以专作的诗歌,音乐合称“四季”。其中以第六首和第十一首最为著名。


试听的为第六首


  第六首“六月”为一首船歌,g小调。 诗作者是普勒席杰夫。描写夏天泛舟嬉戏的情景。一般说来,船歌都是以6/8拍为多,惟这一首乐曲的主部却是4/4拍。音乐采用了旋律小调的形式,用平稳的节拍表现出俄罗斯平底船均匀滑行的节奏,悠长的旋律则象一首俄罗斯民歌那样带有淡淡忧郁的表情,刻划出辽阔国土上的人民宽厚,深沉而诚挚的性格
TOP
5#

喜欢
再买一张
TOP
6#

关于《四季》:转贴自一个朋友的日记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副题为“性格描绘十二幅”。作于1876年。应友人主办的文艺月刊副刊而作,全曲由十二首附有标题的独立小曲组成。每首小曲与月刊逐月发表的十二首诗篇相呼应。这些诗篇又与十二个月的季节特点相关联,故乐曲以“四季”为名。其中第六首《船歌》和第十一首《雪橇》最为流行,第三首《云雀之歌》及第十二首《圣诞节》也常单独演奏。
1、《壁炉边》January—At the Fire Side
不太快,用琶音造成幻想气氛。阴沉忧郁的旋律和徐缓单调的节奏把人们带进孤寂愁苦的寒冬之夜。

“在那宁静安逸的角落,已经笼罩着朦胧的夜色,壁炉里的微火即将熄灭,蜡烛里的微光还在摇曳闪烁……”——普希金

2、《狂欢节》February—Carnival
三段体,俄罗斯舞曲节奏的主题。欢快的节奏和跳跃的旋律,带有纯朴明快的双拍子舞曲特征,表现了狂欢节欢腾热烈的气氛。

“在欢腾的狂欢节,酒筵多么丰盛……”——普·维亚杰姆斯基

3、《云雀之歌》March—Song of the Lark
旋律轻捷灵巧,展现云雀欢唱的春日情景。

“鲜花在田野上随风摇晃,到处一片明媚的阳光。春日的云雀在尽情鸣啭,蔚蓝的天空回荡着动听的歌唱……”——阿·马伊科夫

4、《松雪草》April—Snow Drop
节奏自在,情绪柔和。表现初春的憧憬和梦幻。

“淡青、鲜嫩的松雪草啊!初春残雪偎在你身旁。……往昔的忧愁苦恼,只剩下最后几滴泪珠儿还在流淌,来日的幸福,将给你带来新颖的幻想……”——阿·马伊科夫

5、《白夜》May—White Nights
主部是充满甜美幽静之情的琶音,中部变成游戏似的快板。旋律起伏委婉,温存柔润,带有较强的歌唱性,充满悉尼真挚的颂叹之情。

“多么美妙的夜晚,幸福笼罩着一切,谢谢你,夜半亲爱的故乡!从冰冻的王国,从风雪的王国,你的五月飞奔而来,她是多么新鲜清爽!”——阿·费特

6、《船歌》June—Barcarolle
三部曲式,匀称而略有起伏的伴奏如同微波荡漾,舒缓的第一部分主题温和中略带忧郁,使人仿佛看到初夏夜晚的河面上孤寂的小船轻轻地向着远方飘荡。

“走到岸边——那里的波浪啊,将涌来亲吻你的双脚,神秘而忧郁的星辰,将在我们头上闪耀。”——阿·普列谢耶夫

7、《割草人之歌》July—Song of the Reapers
民歌旋律,查尔塔斯舞曲风格。

“肩膀动起来呦!手臂回起来呦!让晌午的熏风,迎面吹过来呦!”——阿·柯里佐夫

8、《收获》August—Harvest
带回旋感的主题犹如一首舞曲,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之情。

“家家户户收秋粮,高高的裸麦倒在地上,成捆的麦子垛成山,夜半牛车搬运忙。”——阿·柯里佐夫

9、《狩猎之歌》September—The Hunting
三部曲式,适中的快板。中间部主题带有进行曲的特点,使人联想到在晨雾缭绕的原野上踏着碎步前进的马队。

“出发时刻号角响,成群猎犬已整装,晨光初照齐上马,骏马奔跳欲沱江。”——普希金

10、《秋之歌》October—Autumn Song
如歌的行板。悠缓缠绵的旋律,蕴含着悲秋的哀伤之情。

“晚秋之园凋零凄凉,枯黄落叶随风飘荡……”——阿·托尔斯泰

11、《雪橇》November—Troika
《平》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主题由中庸的快板和五声音调组成,质朴而宽广,使人联想到车夫哼唱着俄罗斯民歌,赶着三套马车在茫茫雪原上奔驰的情景。中间部主题较为活跃,带有歌曲和舞曲的双重特点。在小二度倚音装饰下,生动的模仿了马车铃铛的声响。这一旋律在铃铛声中盘旋跳跃,使乐曲充满生气。

“别在忧愁地向大道上看,也别匆忙地把马车追赶。快让那些悒郁和苦恼,永远从你心头消散。”——尼·涅克拉索夫

12、《圣诞节》December—Christmas
圆舞曲式。栩栩如生的描绘了诗歌中姑娘诙谐的形象。

“圣诞佳节夜晚,姑娘快把命算。脱下脚下靴子,扔在大门之前。”——柴科夫斯基
TOP
7#

以下是论坛网友好友贝多芬对作品的听感:
老柴的六月听感;

记得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有那磨清净的一天,一人独自坐在沙发上第一次聆听着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当乐曲到了六月时,音乐响起,忽然感觉有一股散发着清泉般的甜美的旋律,慢慢的飘到了我的心里,它那充满了俄罗斯情调的旋律,一直在我心中飘荡,乐曲时而沉静,徐徐涣涣,悠然自得,充满了大自然的抚媚和多情。一阵激昂的旋律,热情奔放,与前形成鲜明对比,似乎描写了人们瞬间火热的情感,好似那恋人们相吻相拥时的场面,既浪漫又美妙。当乐曲又恢复了那平静而浪漫的曲调,似乎告诉我们美好的生活又在继续。乐曲反复出现的主题非常的缓慢而优美,就象甘纯的美酒一样,慢慢的在你心中流淌,进入你的血液,最后使你迷醉其中,而无法自拔。甚至乐曲结素,你也无法摆脱那酒醉般的带着梦幻的意境。那旋律久久在耳边回响---------,还沉浸在那诗一般美妙的画面。
第一遍听完 ,这首曲子竟然使我产生如此遐想,甚感惊叹!
接着又重复听了第二遍,三遍,四遍,五遍。除了上述情感以外,不知为伸磨,乐曲虽然描写的标题是六月,可我竟然产生了这样一个永恒的景色与画面。随着音乐的展开,好似看到在俄罗斯深秋的一片宽广的白桦林中,我和夫人一起徜徉在其间的林间小径上,傍晚深秋的阳光,温暖的照射在我们身上,我们都穿着白色的休闲衣裳,夫人的脖间上系着红红的沙巾,被晚风吹浮着,飘逸而美丽。晚风徐徐吹来,漫步在林间,此时只有鸟儿的啼鸣,和树叶哗哗作响,还有我们喃喃的情语。飘落的树叶,撒满林间,金黄色的一片,在阳光的照射下尽显着一种华丽和抚媚,此时,此情,此景,似乎已经凝固。只剩下的是我们徐徐向前行进的脚步,我们依偎着,融化在这美景中。此时听到,看到的只有脚步声,和一对恋人的情影。
也许是太晚了,也许是凉风的吹习,寒冷忽然唤醒了我们回家念头,这时才知道我们已经走的很远很远了,已经是该停下,回家的时候了!就在这时,联想突然结素,忽然醒来,但不知道音乐伸磨时候已经结素,但那幅美丽的景色依然在脑海里闪现-----。过了很久,每当六月一旦响起,我总是联想到那幅景色,一直到现在,---------。

我无法解释,为伸磨我把老柴的六月竟然联想到了深秋的十月。我又到音乐里去寻找,但总是找不到别的感觉。在我心中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老柴音乐的魅力,他太迷人了。

这是我对老柴的六月的内心感受,说来可能让人见笑!但的确他的六月在我心中永远是那磨美好! 感谢老柴和他的四季“六月”。


这里有更多的讨论: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49073&ntypeid=11
TOP
8#

四哥!有货吗?
TOP
9#

承宗演绎“人生四季”——纪念五十年传奇的艺术生涯  



                

两年前的4月22日,当中国当代钢琴大师、黄河钢琴协奏曲主创者、首演者殷承宗从波士顿开启他的五十年艺术生涯巡演,在乔丹音乐厅举行的首场独奏会引起了轰动,当天一票难求,不仅是乔丹厅的观众席爆满,而且也创下了这个演奏厅的特例,五十余个座位临时加到了演奏舞台上。
今年的4月14日,应波士顿中国表演艺术协会的邀请,殷承宗将再度波士顿之行,此番他将再现俄罗斯与中国,二个中国,二种文化所凝聚着的一个同样的音乐主题—四季。
在这个早春的日子里,在他即将来波士顿之际,殷承宗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讲述了他对柴可夫斯基“四季”钢琴套曲的理解,回顾了他对中国“四季”古典改编创作的感受,以及他近两年来的演出经历,本报将以专版的形式和篇幅,从本周开始向读者们做系列介绍。
荣登今年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大赛评委主席
今年对殷承宗来说是重要而繁忙的一年。他是今年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大赛评委会主席,他的骄傲不仅仅是他成为大赛评委会主席的第一个外国人(以前皆为俄国人担任主席),同时让他激动不已的是,这场比赛将在他美丽的家乡厦门举行。他激动地对本报记者说,差不多四十年前,当我在第二届柴可夫斯基比赛获奖后,就一直梦想着什么时候能在我们的国家,在我美丽的家乡厦门,也能举办这样的音乐盛会。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是世界青少年最大的音乐比赛,我们很不容易地申请到了由中国主办。
国际柴可夫斯基音乐比赛,是当今世界上水平最高最具有影响力的音乐大赛之一,它不同于其他的单项比赛,因此被誉为音乐界的“奥运会”。国际柴可夫斯基青少年比赛,则是当今国际上水平最高、最具有影响力的音乐界“小奥运会”。此一国际大赛是1990年在莫斯科举行纪念柴可夫斯基诞辰150周年庆祝活动时,由历届柴可夫斯基比赛获奖者组成的柴可夫斯基明星协会所创办。旨在全球发掘和培养青少年音乐人才,使他们走向国际乐坛。首届比赛92年在莫斯科举行,第二届95年在日本仙台,第三届97年在圣彼得堡,第四届比赛将于2002年10月下旬在中国厦门举行。他介绍说“这次虽然不是成年人的比赛,但对正在起跑,一切都在迅速发展的中国,举办这样的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更为适合。对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是件有着影响深远的大事,这次比赛对于中国几百万正在学习钢琴的青少年来说正是表现身手的好机会。
殷承宗谈到此次大赛得到厦门市政府以及文化部的全力支持,他也在于去年12月回到中国,与厦门爱乐乐团,及其他两位音乐家合作演出,为大赛捐得100多万元的经费,他将于今年5月24日,到香港为大赛举行筹款音乐会,目标是100万港币。他介绍,目前世界各国的著名音乐家都收到了邀请,俄国、美国、中国、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罗马尼亚韩国的著名音乐家已回复将参加大赛评选工作,他同时透露,波士顿众多的钢琴小明星们当中,也将有人参加比赛。
柴可夫斯基的“四季“套曲
殷承宗自幼师从俄国老师,后又去俄国留学,并在俄国获奖,五十年来他弹奏俄罗斯的作品无数,包括“四季”的一些片段,但是把柴可夫斯基的“四季”从一月到十二月连续演奏,对殷承宗来说也是第一次。他介绍说柴可夫斯基的“四季”虽然在技巧上并不是一部最高难的作品,但却是一部艺术上表现力极强的作品。这是柴可夫斯基36岁盛年创作的作品。这部作品中倾注了柴可夫斯基对俄国一草一木的热爱,是一部融汇着喜怒哀乐感情的作品。
殷承宗向记者透露,俄罗斯钢琴流派强调歌唱性,要有把旋律通过琴键手指流淌出来的感觉,“四季”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像“四季”里的十月,表现着悲伤与伤感,因为俄国十月间将开始面临漫长的冰雪季节;而作品中的四月,则充满了对春天到来的欢快,俄国春天的短暂,让人缓解珍惜。柴可夫斯基的“四季”,几乎是国际大赛的必弹曲目,曲中的十二个月,月月都有自己的意境。
中国的“四季”古典
也许是一种巧合,殷承宗在下半场要演奏的是中国古曲,《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和《百鸟朝凤》,其冬梅,春江,朝凤,秋月,也正表现了自然界的“四季”万象。
有评论称,殷承宗在钢琴作品民族化上,有着三大贡献:黄河协奏曲;钢琴伴奏红灯记(戏曲)及中国古曲。他个人一直认为,要了解中国音乐,一要研究中国的戏曲,研究中国的古曲。三十年前,为着能带着中国的钢琴作品出访演出,1972年殷承宗受命组织班子创作作品。他带领一批音乐家吃住在北京的北海公园,用一、二年的时间创造了《十面埋伏》、《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百鸟朝凤》等一批作品。(关于创作古典的故事及每首曲子的含义,本报将会在系列访谈的第二篇中向读者们介绍)
殷承宗说30年来,这些古曲,让他越弹越觉得有味,特别是来美国这二十年来,在借鉴了许多外国作品后,对这些中国古曲又有了新的理解,有着新的发现。此番波士顿之行,也是他钢琴生涯中首次将这些古曲汇集在一起演奏,他希望波士顿的听众能够喜欢。

(之二)
《十面埋伏》埋伏了十年
作为《十面埋伏》的主创者、首演者或者可以说到目前为止的唯一演奏者(因为次曲的曲谱到现在还没有发表),殷承宗对《十面埋伏》饱含了感情。他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创作岁月。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可以说让完全“冰冻”的中国文艺界,出现了一线春光,文化大革命后不能弹的西洋乐曲由可以弹了。伦敦交响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先后到中国访问,中国的音乐家也开始有了出访交流的空间。古典的钢琴创作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催生出来的。
殷承宗回忆说,当年他接受了日本的邀请,代表中国举办独奏音乐会,日本方面原本希望殷承宗能弹一半中国曲目,一半西方的曲目。可当时的文革中央只批准殷承宗演中国的曲目,殷承宗回忆称,大跃进、文革初期他写过一些民歌、秧歌舞等的曲目,但这些都是小品,无法作为钢琴的独奏作品。殷承宗提出成立创作小组,专门写一组钢琴独奏的曲目,为出访日本作准备。
创作小组经批准成立了,但对于一台独奏音乐会到底需要多少作品,创作如何入手?包括殷承宗、储望华、刘壮、黎英海、杜鸣心、王建中等在内的创作组成员心中也没有底,他们经过探讨觉得中国文艺的精华在古典与戏曲中,决定对中国古典进行改编。
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当时的北京市政府批准创作组住进了正在修理、不对外开放的北海公园。开始了为期近一年的古典改编工程。起初,北京市政府希望创作组人员住到北塔上面,但由于那边没有水,殷承宗他们最终选择北海进门处的一个图书馆。刚开始还有食堂可去吃饭,后来就全靠他们自己买菜做饭吃。记得冬天的一个晚上,厚厚的门帘子被大风吹起打碎了门上的窗户,把他们这群人冻得不行。
环境虽然艰苦,但也是世外桃源,安静的环境给了创作组成员许多自由与灵感。殷承宗说偌大的一个北海,当时除了偶尔能看到叶剑英、聂荣臻等几个靠边站的老帅们在钓鱼外,谁也看不到,北海公园非常的安静。殷承宗和他的同伴们在北海住了整整一年,72年的开放气氛以及住在北海的特殊条件,使得殷承宗由能弹肖邦、贝多芬等西洋作品。对他恢复弹奏钢琴的技巧很有帮助。晚上、周末常常就是殷承宗等一两个单身汉住在那里。不仅弹什么别人不知道,就是弹到深夜也没人管。
创作组选定的古曲重点之一就是《十面埋伏》,据悉,《十面埋伏》在隋朝就有记载。写的是两千年前楚汉之争的故事。殷承宗说,当时他们找到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歌颂汉高祖刘邦,另一个是同情楚霸王的。为了创作改编此曲,他们拜访国乐老前辈杨阴柳先生,杨先生给他们讲解了许多关于古曲的知识,并告诉殷承宗要想学古曲,要先学打击乐,这对殷承宗影响很大。为做更深的研究,殷承宗前往了少林寺、洛阳、开封等地实地考察。并把那些从年老到年青的几十位琵琶演奏家能请到的都请到北海公园,不能请来的,就到他们的家里去,反复听他们演奏,让他们讲解古曲,给他们录音,记谱。
中国古老的乐曲都是口传心授,谱子是用文字记载的,直到上个世纪初才有了简谱,但简谱有它的局限性,诸如无法记录滑音等等,殷承宗他们第一次开始把古曲每一句、每个节奏都用五线谱记录下来。把每一个滑音、指法都重新整理。
经过几个月的创作,钢琴曲《十面埋伏》终于写完。殷承宗介绍说,《十面埋伏》是古曲中典型的“武曲”,能听出鼓声、号声、马蹄声、呐喊声,再现古战场的场面。此曲威风凛凛、非常挺拔。在创作中他们为了体现刘邦文武双全,特别加入了萧声。刘邦利用晚上的作战空闲,让张良吹起楚国的萧曲,使得疲于奔命的楚军在安徽乌江边上听到自己乡音,而涣散军心。
《十面埋伏》创作出来了,但如何弹好这个曲目,对殷承宗来说是另一个挑战。他说:《十面埋伏》不同与包括《黄河》在内以前所弹奏过的任何一首曲子。《十面埋伏》让在钢琴上完全再现琵琶所表现的意境,难度可想而知。殷承宗常常与琵琶演奏者一起弹奏,一弹就是十几个小时,以至于最后手都弹肿了,不得不到医院接受治疗。然而当时创作小组花力量最大,也认为是最忠实于原曲演奏方法写的《十面埋伏》在审查时却没被通过。这首曲子用殷承宗的话说就是“《十面埋伏》被埋伏了十年”,1983年才在香港进行了第一次的演奏。而由过了十年,在1993年殷承宗把《十面埋伏》搬上了纽约的卡内基剧场。
波士顿的听众第一次与《十面埋伏》的相识,则是在1989年,殷承宗第一次在哈佛大学剧场演出,将《十面埋伏》搬到了波士顿。
中国的“四季”
在殷承宗看来,古曲中武曲的代表作是《十面埋伏》,文曲的代表作则要数《春江花月夜》,这一文一武的曲子都令他非常喜欢。他说《春江花月夜》原为《夕阳萧鼓》,1925年上海国乐社把曲名改为《春江花月夜》。此曲被经常演奏,有琵琶、古筝,还有舞蹈。一次民乐合奏的《春江花月夜》令殷承宗很大的启发,在钢琴上表现各种乐器的音色风格。
殷承宗说《十面埋伏》是写实的作品,你一下子就可以听出埋伏、排阵、呐喊、大战……的声音,可《春江花月夜》是非常写意的,给观众极大的想象空间。此曲文静、美妙、古朴、典雅,给观众带来一个纯净、美妙诗情画意式的音乐世界。
《梅花三弄》中的三弄是三个变奏。殷承宗把这首曲子的主题归结为:干净、高洁、倔强,他说这首曲子充分表现了梅花在严冬中开放,梅花抗风雪的坚强性格。
《平湖秋月》是首广东音乐,他描绘了秋天在美丽的西湖上月光粼粼的美境。殷承宗介绍说:现在西湖还立着一块写着平湖秋月的石碑,此曲典雅、优美。
《百鸟朝凤》是源于河南豫剧,它原是唢呐演奏曲,为了改编及演奏好这首曲子,殷承宗两次去河南学习豫剧。乐曲中表现了盛夏百鸟大联欢的场面,还可以听到知了的叫声。这首曲子乐观、幽默、活泼、愉快,歌颂大自然。他说这首曲子在演奏技巧上比较难,因为它完全不同于西洋乐曲的音节。殷承宗透露了关于录制《百鸟朝凤》的一个小插曲。1988年在康州为此曲录音,美国录音师找了一间非常僻静的木结构图书馆。那间图书馆不隔音,附近时有火车经过,他们每次录音都要避开火车的时刻,但他们遇到了一个万万没有想到的问题。在不隔音的图书馆里弹奏《百鸟朝凤》,引来了林间的百鸟,美国录音师为了能让鸟儿远离那间图书馆,把鸟食撒得远远的。但乐声响起时,鸟儿仍然飞回来,最后那张带子上还是留下了鸟儿的叫声。
《十面埋伏》之外的四首古曲,非常巧妙地构成中国的四季,这里不仅有中国不同地方的四季美景,也表现了中国人向往的品格。
殷承宗说,他来美国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继续演奏生涯,另一个就是要把中国的乐曲介绍到美国来。此番波士顿之行,把这么多中国古曲放在一起来弹奏,在他的演奏生涯中也是第一次。
(之三)
殷承宗至今仍记得,他是站在家中小板凳,摇着78转的留声机,开始走进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世界的,那年他8岁。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流淌出的巨大悲哀让他感到害怕,但同时又使殷承宗当时小小的心灵感到强烈的触动。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又害怕,又想听。
与同龄人一样,五十年代放映的众多苏联电影中优美的音乐及动听的歌曲,给殷承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他仍然还记得那部描写集体农庄的电影《幸福生活》,以及电影的插曲《红梅花儿开》。
1954年,12岁的殷承宗来到上海读音乐附中,也正是从那时起,他步入了柴可夫斯基的《四季》。接触到了6月《船歌》与11月《雪橇》。
在上海,殷承宗先后师从四位俄罗斯老师。第一位老师是苏联专家谢洛夫(苏联著名画家谢洛夫的孙子)。与谢洛夫学习两年后,他跟随从莫斯科来的音乐专家塔图良学习。塔图良回国后,殷承宗遇到他第三位老师,苏联钢琴家阿尔札玛诺娃。而第四位老师就是被殷承宗誉为他恩师的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的苏联专家克拉芙琴科。他师从克拉芙琴科一共六年,期间在中国三年,在苏联三年。
殷承宗充满感情地说:没有克拉芙琴科的培养,就没有他对俄罗斯音乐深刻的理解。克拉芙琴科是俄罗斯最正宗流派的一代宗师中最后的一个。
1960年殷承宗来到了俄罗斯,在俄罗斯生活的那些岁月,使他不仅更加理解俄罗斯音乐,也深深地爱上了那片土地。
当时的殷承宗在白天8个小时练琴之外,每天晚上不是去看芭蕾,就是去听歌剧,去听音乐会。在列宁格勒小剧院二楼的包厢有着他固定的位子。他还常去美术馆看画展。这些艺术的熏陶,对于他更深刻地理解俄罗斯的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几年的俄罗斯生活,从地理、天气、人文等更直接地理解俄罗斯人的生活与感情世界,也深深地体会到了柴可夫斯基的《四季》。
饿俄罗斯有着独特的“四季”,殷承宗回忆着那里漫长的冬季,他说由于圣彼得堡已接近北极圈,有六个月左右是冰天雪地。常常气温零下20度到零下40度。上午10点多天刚亮,下午2点就又是傍晚了。天空总是低低的、沉沉的。当告别这样可怕的冬季之后,伴随着短暂的冬天的到来,人们兴奋得都跑到街上大喊大叫。柴可夫斯基四季的春天部分,就像一个小生命的降临,非常的宝贵欢喜。俄罗斯的春天很美,夏天不热,9月的秋天叶子就落了,10月已经很冷,就好像生命已经结束。只有在俄罗斯生活过才理解他们对四季深刻的感受。
在殷承宗看来,俄罗斯的钢琴学派与德、法学派有很大的不同。俄罗斯学派强调歌唱性,把乐器当成人生来歌唱。他说,从物理的角度钢琴是打击乐,俄罗斯学派要让钢琴家用心与手在钢琴上歌唱起来。在这方面,《四季》就是非常典型的。很多段落都是可以唱出来的。象一月、三月、四月、六月和十月。
《四季》另外一个特点是曲调的丰富与变化,殷承宗解释说,把变化多端的感情,在钢琴上细腻地表现出来是很难的。在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上,第一轮都要求选手弹《四季》中的一、二首。它是一块试金石,许多高水平、技巧很好的选手,在用最简单的手段、最少的音符来表现最丰富的感情时却败下阵来。
尽管40年来殷承宗无数次地弹奏《四季》中的一些片段,但完全地弹奏《四季》,今年还是第一次。也是作为第四届柴可夫斯基青少年大赛的主席,殷承宗对此次比赛的一份献礼。五月间,殷承宗将到俄罗斯录制《四季》的DVD。在音乐声中,人们将看到变化多端的俄罗斯十二月的景色、风土人情。这也是殷承宗多年来的梦想。
柴可夫斯基在青少年时就创作了很多著名的钢琴曲。时值正处于创作成熟期的36岁的他,接受某音乐杂志的邀请,每个月创作一首钢琴曲,形成了俄罗斯的四季。
一月:体现了在篝火旁,舒适的幻想。当中的一段是对未来的憧憬,是一种处于半梦幻状态中对未来的幻想,隐隐地有一些忧伤和疑问。
二月:俄罗斯的狂欢节。狂欢人群、舞蹈、杂技、魔术等所有的节目尽现在人们眼前。短短曲子写出节日的气氛。
三月:已感觉到春的气息,但春天还没有真正到来。云雀虽然欢叫,但仍能隐隐地感觉到忧伤。
四月:雪化了,春天来临。就像小生命的诞生,带来希望,到来一切。四月的俄罗斯在薄冰下已可看到河水潺潺地流动。
五月:白夜。这是俄罗斯在北极圈内独特的大自然奇景。白夜像节日一样。中学生在五月底毕业了,他们在涅瓦河旁尽情地玩上一个晚上。在美丽的白夜下,年青人憧憬着未来。开始谈恋爱,开始新的人生。
六月:船歌。这是钢琴套曲《四季》中最受欢迎,最受人们喜爱,也是最流行的抒情曲之一。在美丽的夏日夜晚,恋人相拥坐在船上,欣赏着美丽月色,船儿在湖上飘啊飘……好像是美丽的二重唱。
七月:割草者之歌。由于俄罗斯漫长的冬季,牲口没有草吃。农民们要在夏天割草、晒干,为牲口备料。这首乐曲中反映了农民粗矿、纯朴、乐观、豪爽的精神品质和劳动场面。
八月:收获。这是农民最忙碌的收割季节,一派喜获丰收的农村景象。同时八月也是人们举行婚礼的季节,乐曲中充满喜气洋洋、兴奋、激动的气氛。
九月:行猎。这是俄罗斯贵族、皇族们的习俗。在距离圣彼得堡四十分钟的车程,有一个名叫普希金村的地方。那里是贵族、皇族们每年九月狩猎的地方。乐曲中充满着狩猎前与师动众,为狩猎的到来兴奋准备着的场景。
十月:秋之歌。这段乐曲是殷承宗最偏爱的,也是经常被钢琴家们所弹奏的一首乐曲。殷承宗说:这首乐曲深刻、感人,是让人流泪的一首曲子。曲子旋律优美、简单、深刻。秋天来了,树叶落了,寒冷、漫长的严冬就要来临。此曲给人死亡即将来临时的感觉。
十一月:雪橇。此曲与六月一样是听众最熟悉的曲子。十一月的俄罗斯大地被冰雪覆盖,冰冷、新鲜、干净。人们把忧愁抛到九霄云外。在银装素裹的大地上,快乐的马车夫赶着雪橇飞驰在广阔的雪原上。马铃发出叮当叮当的声音,越来越远……
十二月:圣诞节。殷承宗解释说这不仅是基督教的圣诞节,也是俄罗斯传统的节日。每到十二月,便是舞会不断,一直充满了节日的气氛。所以这首曲子以圆舞曲的形式写成。同时讲述那里的习俗:算命来预测未来;女人来到湖边,看能不能找到自己未来的丈夫;姑娘脱掉脚上的鞋子,扔到大门外,表示驱除身上的邪气,换来明年的幸福生活。
在这十二月的乐曲中,情绪变化很大。每首曲子就像一幅小风景勾画出俄罗斯的风土人情。这部套曲是柴可夫斯基饱含着对俄罗斯一草一木深深的爱写成的。

(之四)
日子过得很快,殷承宗说上次波士顿的音乐会盛况时仍历历在目,可转眼已经两年了。两年前的四月,殷承宗是从波士顿拉开了他钢琴生涯五十周年全球巡演独奏音乐会的序幕。他穿梭奔波于美国、大陆、台湾以及俄国各地,先后在波士顿、亚特兰大、明尼苏达、皮斯堡、旧金山、达拉斯、华盛顿以及中国大陆的长沙、武汉、四川、河南、北京、上海、杭州、云南、贵阳、厦门、鼓浪屿,以及台北、台中,去年二月在纽约的卡内基大厅,将巡回演出落下帷幕。
钢琴生涯五十周年巡回独奏音乐会的美国行起始于波士顿,而中国大陆的序幕则是在殷承宗的家乡厦门鼓浪屿拉开他怀念着自己的家乡,回忆着九岁那年姐姐帮助张罗的在毓德女中礼堂举行的生平第一场独奏音乐会。五十年后的故乡行,殷承宗与厦门爱乐乐团,与著名指挥郑小瑛合作,在厦门人民大会堂他演出了自己获奖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以及黄河协奏曲。殷承宗说,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场面非常热烈,连过道里都坐满了观众。
此番的巡回演出,无论是福建的山区,还是边远的贵州贵阳,不仅很多地方对殷承宗来说是第一次,那里人们对钢琴的热爱,也让殷承宗感动,许多从乡下赶来的观众,都是农民的子弟。孩子们的认真,孩子们的守秩序给殷承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殷承宗说,古典音乐在西方经历过辉煌,但现在已经有些消沉和低落,而这些经典的音乐作品,在中国正在蓬勃兴起。据说大陆仅钢琴的学童就有不止五六百万。这与西方年青人热衷流行音乐形成了对比,让殷承宗感慨与欣慰。
巡回大陆行,让殷承宗更为难以忘记的是他在北京、上海、杭州进行了钢琴伴奏《红灯记》专场的演奏。这是他继1974年以后,相隔25年再次弹奏《红灯记》。当年《红灯记》铁梅的扮演者刘长瑜,李姥姥的扮演者高玉倩都参加了演出。刘长瑜并做主持人演唱了《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高玉倩虽然年事已高,也朗读了一段李姥姥说家史。场面之热烈,掌声、叫好声不断。还有人自告奋勇上台来唱,《临行喝妈一碗酒》成了全场的大合唱。
殷承宗称,刚刚过去的这两年间,是他自1983年来美国后最忙碌的两年。在这段时间,殷承宗去俄罗斯演出了三次。2000年12月他带圣彼得堡爱乐乐团到台北、台中举行了两场音乐会。2001年他特地为庆祝他的老师85岁生日而举行音乐会。
殷承宗概括自己这两年为三件大事而忙碌,除了五十年钢琴生涯的巡回演出之外,他在策划第四届柴可夫斯基青少年音乐比赛。为了能让这次国际最高水平的青少年大赛在国内,在他的家乡举行,他穿梭于俄罗斯与厦门之间三、四次。俄罗斯柴可夫斯基比赛的秘书长也到厦门实地考察了三次。殷承宗觉得,柴可夫斯基青少年国际音乐比赛,是当今世界最有声望的大型多项青少年音乐大赛。它在大陆举行,将对中国音乐的发展,青少年的表演与艺术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
一年半来殷承宗为了这次比赛从协商、实地考察,到大赛章程、评委的邀请,如何宣传等各个环节,都参与策划,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与心血。厦门没有举办过这种大赛的经验,殷承宗从剧场的安排,钢琴的选择一一参与建议,为了资金的筹备,殷承宗发起中国三位曾获得柴可夫斯基大赛的得奖者联合举行音乐会。他们是1962年获得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第二名的殷承宗,获得1986年柴可夫斯基小提琴比赛第二名的薛伟(40岁),获得1998年柴可夫斯基大提琴比赛第二名的秦立巍(25岁),去年12月25日这具有重量级的三位老中青的同台演出,为大赛筹得了一百多万人民币的启动基金。
为了这次大赛,殷承宗他们已经在北京、莫斯科举行了大型的记者招待会,他透露,目前大赛的评委已经确定下来。钢琴、大提琴、小提琴,每组九位共二十七位评委,他们将来自中国、香港、美国、俄罗斯、德国、罗马尼亚、奥地利、日本等国的音乐大师以及各大音乐名校的校长和教授。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到厦门参加这次大赛,来厦门听音乐会。在此番大赛期间,还将举行柴可夫斯基作品专场音乐会,此次大赛将于今年10月18日至31日举行。殷承宗决定从今年夏天起放下手边的一切工作,全力以赴。
两年来所忙碌着的另一件大事,也许也是殷承宗今后十年所为之忙碌的事,用他自己的话说,要把一生所弹奏的作品录制成VD、DVD留下来。虽然这几十年来殷承宗录制了许多带子,但他认为不够系统。同时他要把自己所有的弹奏的作品都留在中国。他计划将自己所弹过的所有精品,分类、分期、分批地录制下来、保留下来。殷承宗希望可以录制了一张中国作品专辑,十五张外国专辑。去年他在中国唱片公司可以录制了一张中国古典与京剧和舒伯特八首即兴曲。今年将录制一张柴可夫斯基的《四季》与柴可夫斯基的其他一些作品,并在俄罗斯拍成DVD。
虽然平日里非常的忙碌,但殷承宗仍有很多学生,让他骄傲的是去年在纽约举行的纽约爱乐青少年演奏家比赛,在120名参赛者里的三名获奖者人中,第一名、第二名选手,都是他的学生。
“911”的那段日子,他前往华盛顿、亚特兰大演出,为援助受难者家属而举行了CD义卖。在演出中殷承宗弹奏了《美丽的阿美利佳》,这首曲子他会在1976年尼克松第二次访华时在人民大会堂演奏过,尼克松非常的喜欢。他把这首曲子献给受难者。
目前,他已答应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他的作品专辑。包括文革前他创作的一些作品。由于许多谱子到目前都没有正式出版过,整理工作将花费大量的时间,殷承宗对记者说:实在太忙了。
TOP
10#

威尼斯有一种平底狭长的小船,叫做“刚朵拉”。船歌就是起源于贡多拉船工所唱的歌,广泛流行于意大利。十九世纪成为一种人们所喜爱的浪漫抒情曲体裁。船歌的曲调淳朴流利,优游自在,通常为6/8拍子,强拍和弱拍有规则地交替和起伏,描写船的摇曳晃动。

1876年,柴可夫斯基应彼得堡《小说家》月刊发行人贝纳德的约请,每个月为《小说家》的音乐附刊写一首钢琴曲。贝纳德按照十二个月令的时序,选定了十二首诗,提供给柴可夫斯基,作为十二个曲子的标题。其中六月用了普列谢耶夫的一首诗:"走向河岸——那里的波涛将喷溅到你的脚跟,神秘的忧郁的星星会照耀着我们..."

柴可夫斯基根据这首诗,写成了一首船歌。全曲分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同一个主题,旋律深情婉转,略带忧伤,象一首浪漫曲。虽然没有用6/8拍子,但4/4拍子从强拍到弱拍一摇一摆的节奏。同样体现了轻舟荡漾的形象。中段速度转快,节奏也活跃起来,并从小调转入了大调,从四拍子过渡到三拍子,写出了“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形象;歌声桨声,溶成一片,还可以听到浪花飞溅的音响。第三段的旋律,在每个乐节的收尾,加进了陪衬的声部,原来的“独唱”,变成了“二重唱”;歌声此起彼落,表现得更为气韵生动。最后,小船渐渐离去,波浪轻微的拍击声消失在远方。
TOP
11#

好唱片,去买一张
TOP
12#

TOP
13#

贴出来让大家下载吧。
TOP
14#

还没听过这个四季,有空听听
TOP
15#

贴出来让大家下载吧

贴出来让大家下载吧
TOP
16#

好听
TOP
17#

原来大师有那么多故事,等我都去买张钢琴版四季来听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