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眼中的DVORAK的大提琴协奏曲 [复制链接]

查看: 7255|回复: 31
1#
        首先说一句,我刚知道这个论坛,用了3天的时间把这134页帖子基本上都浏览了一遍,深知这里的众位DX都很有见地,我也只是个大二的学生。但我现在确实想找个地方倾诉,希望不会贻笑大方吧。
    我是天津人,好多人都说天津人很恋家,开始我不愿承认,直到来秦皇岛念书,才知道这说法是不无道理的。说了这么多,引入正题吧,在我初到这个就要到关外的地方的每晚,都有一首曲子陪伴我,那就是DVORAK的大提琴协奏曲。
     当时我在听的时候,突然间觉得似乎对作者表达的感情是那样的感同身受------我是那么自豪而又自信的走出了家门,家人也只是在默默的祝福我,然而,大提琴的声音却是一段下行音,因为每当夜幕降临时,昔日的好友已不在眼前,留下的只有空虚和寂寞。
背景里交响乐团自始至终都在奏出的一段旋律也许就是家乡的声音吧。大提琴的声音不断的在颤抖,又不断的变弱,于是我就在这入睡了。
    进入第二乐章,虽然是慢板,但他的情绪是最丰富的,诸位有没有听到那大提琴抽噎的声音,然而家乡的音调是那样的亲切,每当我受了委屈,它就象母亲一样抚摩着我,就好象摇篮曲那样,于是大提琴也唱着那家乡的曲调,附和着...........
        异乡的土地再好也比不过家乡,“再好的L。A也留不住我”,我的去意已定,无论那背景里是什么样压迫的声音,终于,我回来了,家乡的声音是那么的亲切,一切终于都回到我的身边。。。
    那时,我听的时候手里有老卡和罗斯特罗波维其的版本,还有伯恩斯坦与麦斯基的,再有就是马友友与马泽尔的,听来听去我还是喜欢罗斯特罗波维其的,他的琴音最饱满,而且,他本人是被苏联认为是持不同政见者,从而辗转逃到美国的,其际遇与DVORAK的应该最近。我本人十分不喜欢麦斯基,至于马,我还是觉得他的东西有点女性化,这首曲子也许他不是很合适。
    后来,我又买了杜普蕾和皮亚蒂戈尔斯基的,我也比较喜欢杜普蕾的版本,但她和巴伦伯依姆的合作,也许就没有了罗斯特罗波维其那样的内涵了。
    首次撰文,望各位DX不吝赐教
分享 转发
TOP
2#

lld2x1515 在 2003-9-14 17:14:17 发表的内容
是,是,我也有此意,还想请教,还有一个好象是SZELL在DG出的,但大提琴不知是谁

富尼埃,法国的长老级大师。这是名版,建议收藏。
TOP
3#

罗斯托科维奇和杜普蕾都值德留。我认为罗斯托科维奇的演绎可算得上最好的,杜普蕾刚好相反,可作另类版本。
TOP
4#

这是DG富尼埃版,DG唱片中的必备名版,录音有DG少有的厚润,富尼埃的情感表达非常好,乔治塞尔的伴奏真是一绝,两人配合默契,把大提琴情感强烈的吟唱特征烘托得非常出色,是我最喜欢的版本。[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50411757091.jpg[/upload]
TOP
5#

还有RCA LIVING STEORO的皮亚提哥斯基版,他在作这个录音时已是暮年,作为客居美国多年的音乐家,他对作品的感情有着很深的认同,琴声非常内敛,没有强调一,三乐章的张力,而是以作品内在的情感去感动听者。是一个最对味,最耐听但未必是最吸引人的演绎。
该版的CD已转让,LP唱片暂缺,图片欠奉。
TOP
6#

部分图片是从其它网站转摘。
TOP
7#

说到富尼埃,我更欣赏他的巴赫无伴奏。过耳难忘。
TOP
8#

这是罗斯托波维奇和卡爷合作的名版,录音也是DG中少有的佳作,大提琴一出声,就可以感受到演出者过人功力,器材好的,可以听到琴声带有点轻微的“呜呜声”,除了他之外,只有杜普蕾能拉出这样的琴声来。(他们用的是同一把名琴,被拿破伦以马刺损坏过后被修复一新,杜退出后,现在由马友友使用,但这特有的鸣声已听不到了)。卡爷以指挥《自新大陆》交响乐的手法和强度来驱策乐团,幸好罗能与之抗衡,第一,三乐章很令人兴奋,但协奏曲的融和感,作品感人致深的第二乐章味道打了折扣。[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5054386640.jpg[/upload]
TOP
9#

这是MERCURY斯塔克版,TAS榜,以录音效果出名,琴声很凌厉,擦弦质感很强,大提琴独有腔声很少;演绎方面,感情太冷漠,原作中对家乡,对多年往事的思念之情表达欠佳。[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5033658063.jpg[/upload]
TOP
10#

是,是,我也有此意,还想请教,还有一个好象是SZELL在DG出的,但大提琴不知是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