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演艺生涯
邓丽君第一次到香港是在1969年12月27日,参加香港工展会, 为华侨日报所发起之“助学救同运动”义卖白花油, 共筹得款项5,100港元, 以全场最高成绩获选为“白花油皇后”。自此以后,香港成为她最喜欢的地方之一。邓丽君表示, 这是她第一次到香港, 但因为工展会的义卖很忙,而且香港电视台也一再请她上节目, 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好好玩一下。
70年代香港工展会所举行的义卖,由每一位影歌星负责义卖一种产品,义卖的成绩端看义卖者受欢迎程度所决定,邓丽君于1969年以16岁之龄夺得义卖的冠军,成为香港历年义卖史上最年轻的小皇后。
1970年7月31日18岁的邓丽君随“凯声综合艺术团”50余人再赴香港登台演出,她更成为整个综艺团的台柱。此时的邓丽君已经风靡港九,名气仅次于盈泪歌后姚苏蓉。邓丽君随“凯声”到香港后,留给人们的印象是非常好的,她还是个十八岁的女孩子,保有这个年龄的纯真无邪,样子不属于冶艳,却是极为秀美,至于酬劳,大约唱一场下来有一千多元,可是邓丽君说,她第一次踏上舞台的时候,只拿到五块钱台币,算是来回的交通费,但是当时我只要能站在台上演唱,就很满足了。
1970年,“七海影业公司”在香港开拍电影“歌迷小姐”,女主角为邓丽君,男主角为张冲,并邀请十余位歌星在电影中客串演唱,主题曲“迷人的小姐”由百代公司灌成唱片,邓丽君在片中饰演爱唱歌的活泼少女“叮当”,张冲饰演大歌星“蓝云”,蓝云在听了叮当的歌之后大为赞赏,决定将她培养为一位出众的女歌星。
1972年1月邓丽君参加香港工展会义卖白花油,义卖筹得港币6,500元居冠,19岁的她再度荣获慈善皇后,可见她的魅力扶摇直上。 直到1973年底,国语时代曲在香港已经开始走下坡,但21岁的邓丽君仍是最具号召力的一个人。邓丽君第一次在香港举办大型演唱会是在24岁(1976年3月27日),于香港利舞台(LeeTheater)举办三场蚌人演唱会,邀请日本二十人大乐队伴奏及本乡直树为中间串场之特别来宾,两人在日本时已合作过多次,邓丽君在中间还独自吹奏了一段“横簧”,是在日本学的,只学了两个月而已。1977年3月26日香港举行“第一届金唱片奖”颁奖典礼,25岁的邓丽君以“岛国之情歌第二集─今夜想起你 / 泪的小雨”获奖,成为台湾歌星唯一获奖之人。
在1978年的一个访问中,邓丽君说:“我是最近这一年才开始听自己的歌,听听觉得还过得去,以前呀,我根本不听自己的歌,我不敢听,觉得自己不知道唱的是什么东西,那个感觉糟透了,我不在家的时候,妈妈常放我的录音带听,只要我收工一进门,第一件事便是奔去扭掉它!真的,我以前从来不听自己的歌。”邓丽君唱歌有一个习惯,她喜欢在歌曲的过门,或者在吐字之尾加一声“噫”,很轻,很野,也很有青春气息。
1980年12月18日,邓丽君28岁,在香港推出第一张个人粤语唱片“势不两立”主打歌曲为电视剧“势不两立”之主题曲“风霜伴我行”,发行后不久便成为白金唱片。由于受到空前的欢迎,邓丽君于1981年4月在香港“利舞台”作七日九场之个人演唱会,创下个人演唱会场次最多之纪录,两日内便被抢购一空。邓丽君再接再厉,在1982年1月8日至11日于香港湾仔伊莉莎白体育馆展开演唱会,8日的首场是慈善演出,总共五场,反应非常热烈,宝丽金公司将当日盛况修辑灌成双唱片集,上市不久即成为白金唱片。 邓丽君演唱生涯最盛大的一场演唱会于1983年12月29日举行,在香港“红馆”举行十五周年纪念巡回演唱会,反应热烈,由四场追加至六场,演唱会创四项新纪录,总计观众达10万人。
由于前次邓丽君之粤语专辑大受欢迎,旋即于1983年3月推出第二张粤语个人唱片大碟“漫步人生路”。据香港统计,从邓丽君出道以来到1983年4月为止,邓丽君已经在台港发行了109张唱片。1983年5月21日香港宝丽金总裁郑东汉颁奖给邓丽君,邓丽君自1975年加入宝丽金以来,唱片销售超过500万张创下纪录,且尚不包括日本之唱片在内。 邓丽君在东南亚打出名气后,在香港每晚从夜总会出来,不少歌迷争着请她签名和索取照片,连平日逛街也受到歌迷层层包围,邓丽君因此大感不便,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乾脆易妆出街,果然瞒骗不少歌迷,邓丽君因此认为计谋得逞,颇为自豪,对人炫耀其易容有术,化妆得宜。
香港,没有一个新闻界的朋友对邓丽君有恶感,因为这位小泵娘,见了人总是甜甜的,远远地便跟人打招呼,和记者约见面访问也绝对不迟到,她的观众缘也是很好,登台演唱都很乖巧,获得许多歌迷捧场,每当邓丽君出场的时候,总是先向观众先行个见面礼,声声亲爱的叔叔,伯伯,婶婶,哥哥,姐姐,你们大家好!听起来是多熟络,亲切,惹人好感,为人平易,又有礼貌,既不高傲,又不逞强,表现的不卑不亢,深得人们的喜爱。不只做人如此,邓丽君唱歌时也爱讲笑话娱乐观众。歌星要在一个场子中突显自己,真的要花一点脑筋,不是人家这样我也这样就可以名成利就的。邓丽君之所以红遍半边天,理由很简单──她懂得制造气氛,这便是特色。
日本演艺生涯
1973年,来自台湾的欧阳菲菲,和香港赴日发展的陈美龄,双双拿下唱片大赏,日本宝丽多唱片公司因此对其他亚洲地区的歌手感到兴趣,派出了星探,希望在香港物色一位具青春气息,稚气未脱的女歌手。 他们在香港找了三个月,遍寻不着,一天,在东方歌剧院,唱着歌曲的年轻少女,眉宇间尽是清新,甜甜的笑容掩不住稚气,日本星探梦寐以求的新偶像,终于出现了!星探马上把宝丽多公司在香港的负责人郑东汉找来,他也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迫不及待的打听这位出色的少女歌手。 她的名字叫做邓丽君,一个可爱的台湾姑娘;宝丽多唱片公司二话不说,就和邓丽君签了约,把她送上日本舞台。
1974年3月1日,邓丽君第一次来到日本,宝丽多公司招待她和妈妈住在大饭店里,可不到一个月,邓丽君瘦了好几磅,吓坏了唱片公司,原来她住不惯饭店,也吃不惯日本菜,公司阿莎力地要她们自己找房子,一切费用公司负担。最后,邓丽君决定在东京原宿,明治通和表参道十字路口的占美大厦四楼后座安定下来。 1974年的房租,一个月就是五千港币,唱片公司眉头也不皱,只要邓丽君住得舒服;这种待遇,怕是现在赴日发展的徐若萱、温翠苹也只能羡慕罗! 有了自己的窝,邓妈妈就可以每天烧几样邓丽君爱吃的小菜,而楼上住着山东籍华侨,没事也能聊上几句,在饮食正常,乡情得以慰藉的情况下,邓丽君安下了心,准备在日本全力冲刺!
邓丽君在日本推出的第一张唱片是“无论今宵或明宵”,当时宝丽多公司有意将邓丽君塑造成陈美龄一样,穿着超短的迷你裙,配合著“偶像型”的手势,在台上演唱。但是这种矫揉造作的演唱风格并不适合邓丽君,因此这张唱片只登上了排行榜第七十五名,销售十万多张,成绩并不理想。 1974年6月5日,推出第二张唱片“空港”, 随即进入排行榜第41名,不到一个月又挤进前15名,并且在三周内,大卖二十万张,总销售量超过七十万。台湾小泵娘,终于在日本扬眉吐气了!
邓丽君在台湾所唱的歌曲,不少译自日本,因此她在旋律和风格方面都很熟 悉。但是日文发音就可整惨了她,她说:“注音符号、国字、英文音标、罗马拼音全部用上了 ,整个歌谱满满是注解 ,光是念都很吃力 ,还得配合音乐出来 ,况且歌词的内涵,感情都还要了解,最后再揣摩出表情和动作,好辛苦!”。幸好日本固定的打歌方式,她在三、四个月间,只要反覆唱同一首歌,苦练了半年之后,她终于把发音的习惯纠正过来,只是马不停啼地四处宣传、演唱、接受访问,却是比在香港和台湾时累得多。 她说:在日本唱歌对她的影响很大,以前唱歌对她来说只有一个“唱”字 ,对于歌曲的情感表达,不敢逾越;到了日本后,才晓得“表演”是怎么回事,她学会了放开和尽情,对于她来说,这是跨入了另一个阶段。
1974年10月17日,邓丽君参加第七回新宿音乐祭,这是日本歌坛每年定期的“音乐祭”之一,由富士电视台举办,在新宿“厚生年金会馆”举行,邓丽君得到评审585票的肯定,获得“银赏”,这是他在日本发展得到的第一个奖项。 每年日本歌坛大概会出现一千位新人,经过唱片大赏淘汰剩下五、六位,几年以后,通常只有一、二人还能留在歌坛,由此可知日本歌坛中竞争之激烈。 1974年11月19日,邓丽君以“空港”获得全日第十六回唱片大赏“新人赏”,她泣不成声地演唱,不光是感叹自己的努力得到回报,更甚之是一个来自外地的小女孩,终于能在日本歌坛占有一席之地。
在日本,邓丽君的生活完全不自由,一个星期有六天属于公司 ,剩下一天才是自己的;每天时间填得满满,不是上电视电台,就是到处演唱、灌唱片。在一个月仅有的四天休假里,她总是睡到下午两三点钟,然后带着妈妈,开着白色小金龟车去买东西或是看电影。 邓丽君后来搬到东京涩谷明治神宫前六丁目,那是一处颇为清幽的高级住宅区 两旁有露天咖啡座 ,在东京有“日本香榭丽舍”之称,附近地区又名“小巴黎”, 旁边就是高级服装商店区,她有空时 除了陪邓妈妈逛街,上百货公司购物外,便躲在家里,看书练歌,生活恬静而有规律。饮食方面,邓丽君最爱吃日本的生鱼片 尤其是爱吃生鱼片寿司。 日子虽然过紧凑,但是邓丽君说:“日本歌坛的环境很健全也很单纯,歌星只要专心一意把歌唱好,其他一概不必烦脑,而且还可以经常看到国际知艺人的歌舞表演 以及日本全国性的职业与非职业的歌唱竞赛,作为自己学习改进的借镜”。
刚到日本时,唱片公司希望把邓丽君塑造成陈美龄第二,要她把头发留长,又要她穿一些有袖子,有领子的衣服。刚开始邓丽君乖乖地留了一阵子长头发,后来自己愈看愈腻,偷偷剪成了短发,上节目时被公司发现,幸好样子很俏皮,唱片公司就当做没看见,什么也没说。
1976年 ,邓丽君偶尔穿了一次中国式旗袍上电视,两侧开着高叉,一截玉腿半掩半露,结果意外获得热烈好评和极佳的印象,很多歌迷来信索取她穿旗袍的照片,更有歌迷在信中,写诗歌颂她的美腿,使邓丽君受宠若惊。 “我从未想过,我的腿部具有如此魅力。”邓丽君说 “我在日本唱歌,十分不利,因为和我差不多外型及歌路的女歌星不少,所以公司为我设计穿着旗袍的形象而已。” 她开玩笑地说:“日本人赞美我的腿漂亮 ,我说因为脸蛋不好看嘛 ,只好穿开高叉的旗袍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啦。” 其实邓丽君刚到日本发展时,就有报纸杂志对她一双修直的美腿大书特书,称为“脚线美”,穿上四寸的高跟鞋后,更是颠倒众生;就现在的美感来看,邓丽君虽然算不上九头身美女,但是腿型的线条,可是不输现在的大众情人-萧蔷美眉的长腿喔!
在日本有许多追邓丽君追到发狂的歌迷,有几个“永远坐头排的听家”,凡是邓丽君的演唱会,总在她面前出现,而且必买第一排的位子,痴痴地望着邓丽君,无论风吹雨打,一定出现。 “他们大概由廿岁到卅岁 ,大部份是男士,最初他们各不相干分别坐在第一排,后来有几个竟然坐在一起谈话了,显然他们互相认识啦。”邓丽君说 “对于他们这样拥戴,我只是感动,并不会真的动了感情,当然他们也没有办法和我认识交往,我不知道他们这样着迷是痛苦还是快乐,只好每次演唱,和他们目光接触时,就对他们微笑、点头打招呼,也算我是我的报答了吧?”
邓丽君又透露,其中有一两个“有办法”的男歌迷,辗转由公司介绍认识,由于她从未考虑要和日本男士交往,所以坚决保持距离。但是其中有一位,他只要能为邓丽君母女服务就高兴,完全不管邓丽君的反应如何。 这位男歌迷,在一家航空公司担任高级职员,常义务为邓丽君携带衣服,也常送她小礼物,他每天都会打听台湾的大新闻和天气,然后打电话到邓丽君家报告台湾当日新闻和台北天气 ,邓丽君因此称他为“乡情大使”;后来他在渡边公司的经理介绍下,和邓丽君正式会面。那一天,他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和邓丽君共进晚餐,她才松了一口气,知道他单纯的只是眷恋她的歌声,绝无其他目地,在他的影响下,一家人也都变成邓丽君的歌迷,这是第一位和邓丽君成为朋友的日本男歌迷。热情的日本歌迷最喜欢送礼物,往往一场演唱会下来,就会带回十几二十把的玫瑰花,她拾不得丢 ,都转送给邻居。要是像娃娃、熊猫等小礼物,她就以海运寄回来,给哥哥的三个小孩当玩具。
日本歌坛中有所谓的“五十圈”,也就是每周全国唱片销量统计前五十名 ,都会登载于全国报纸与各大杂志上。1976到1977年间,邓丽君每张唱片都进入了五十圈,这正是歌手是否受欢迎的指标。 直到1977年为止 ,邓丽君一共在日本出了八张大唱片,十二张小唱片 ,每张唱片都挤入排行榜前三十名,这在日本歌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在日本平均一个月作一次个人演唱会。”邓丽君说 “每一次个人演唱会长达一个小时四十五分钟 ,每次节目安排三十五首歌曲 ,包括中英日三种歌曲 ,每排一次全新的节目,大概要花三个月的时间来准备,光是最后一个月背歌词 ,就把我累坏了。” 但是日本观众高度的欣赏水准,让她在演唱会结束时,总会被观众的热烈掌声感动哭泣,因此就算再累再苦,她也愿意接受这样的考验。
“何日君再来”、“泪的小雨”和“高山青”,是邓丽君在日本开个人演唱会,或担任特别来宾时常唱的三首中国歌曲,她常常要教在场的日本歌迷或一起登台的日本歌手演唱,像山口百惠、梓道代和男歌手泽田研二等,都跟邓丽君学中文歌;而忙碌的邓丽君也趁此机会,和日本歌手成为好朋友。
1977年6月邓丽君接受访问,谈及她唱腔的变化,邓丽君表示,以前她的音调比较高,带有童音,但现今则较低且自然,可能是磨练多了,使音色更趋沉稳。 邓丽君在日本每次公开演唱时,一定有一首中文歌,其实这是渡边公司和她合约中规定的,她也十分乐意塑造自己,成为一个中国女歌手的形象,因次每次演出,她不惜在服装上花大钱,从台湾订制中国长袍作为演唱服装,这也是邓丽君今日仍能代表华人歌手的原因。
问到日本电视台的歌唱节目,和台湾有什么不同? 邓丽君说:“相信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地方,让歌唱者有如此热烈和尖锐竞争了,要竞争向上,要保持成就,也代表了获得高额的报酬,但是你便要不断地努力,提升自己,有了这些激励不坠的机会,正是我没有放弃,留在日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