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台版繁体《黑胶唱片收藏图鉴》&《黑胶版位攻略》黑胶必备工... [复制链接]

查看: 4369|回复: 15
1#
《巴赫,上架中!》介紹100年來的私房推薦錄音,蒐羅從入門聆賞到進階的優異演奏






淘宝点击购买


作者简介:

周靖庭,音乐文字工作者。喜欢听音乐、买唱片、逛菜市场。

2020《爵士喫茶案內所》

2021《爵士試聽間》

2021《台湾人ジャーナリストが見たニッポンのジャズ喫茶》

2015- 《音响论坛》杂志专栏主笔



本書以10套巴赫的經典器樂作品為主,介紹100年來的私房推薦錄音,兼談作曲家的樂曲設計。

書中跳脫名演名盤的榜單思維,重新蒐羅從入門聆賞到進階收藏皆宜的優異演奏。






(封底折口附有QR Code,掃描即可下載《爵士喫茶案內所》PDF,下載期限至2025/12/31。)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24/11/1 0:15:43 执行 设置高亮 操作
分享 转发
专业经营进口影音期刊书籍,黑胶唱片。淘宝店铺   http://57art.taobao.com 移动电话 18621605073    微信messiah57art  QQ 173124890  新浪微博 weibo.com/art57  
TOP
2#

一场跳脱榜单、直抵音乐核心的寻宝之旅  赵聪推荐(现代音响技术,Stereo Sound中文版,资深编辑)

在浩瀚的古典音乐世界中,约翰·塞巴斯汀·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的名字犹如一座巍峨的灯塔,指引着无数音乐爱好者。然而,面对其卷帙浩繁的作品与层出不穷的录音版本,无论是初入门者还是资深乐迷,都可能感到迷茫。周靖庭先生的《巴赫上架中》一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跳脱了传统“名演名盘”的榜单思维,旨在重新搜罗从入门聆赏到进阶收藏皆宜的优异演奏,为所有爱乐者带来一份独特的“挖宝”乐趣。

作者周靖庭与他的“私房进货”哲学
本书的作者周靖庭是台湾资深的音乐文字工作者,也是古典音乐台“这周听什么”节目的主持人。他曾著有《爵士喫茶案內所》、《爵士试听间》等多部作品,并长期担任《音响论坛》杂志专栏主笔。周靖庭以其独特的视角,将个人在唱片行“进货”的幻想,转化为这本充满私房推荐的出版物。他深刻理解听音乐的个人化特质,因此在书中避免强调“哪份全集最值得入手、哪些名演最经典”。相反,他更乐于提出一些相对低调但同样精彩的录音版本,期望这些推荐能成为乐友们下次在唱片行挖宝时的意外之喜。这种不拘泥于传统、强调个人发现的理念,使得《巴赫上架中》不仅仅是一本推荐录音的指南,更是一场引导读者深入音乐、感受音乐魅力的旅程。

内容概览:巴赫的10套经典器乐作品
《巴赫上架中》一书以巴赫的10套经典器乐作品为主轴。这些作品涵盖了巴赫创作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包括:创意曲(BWV 772-801)、管弦乐组曲(BWV 1066-1069)、布兰登堡协奏曲(BWV 1046-1051)、小提琴协奏曲(BWV 1041-1043 & 1060)、大键琴协奏曲(BWV 1052-1059)、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BWV 1001-1006)、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 1007-1012)、键盘习作第一辑(键盘组曲 BWV 825-830)、键盘习作第四辑(郭德堡变奏曲 BWV 988)以及赋格的艺术(BWV 1080)。此外,书中还包含“古乐漫谈”、“鲁特琴上的巴赫”和“鲁特琴奇想六篇”等章节,丰富了读者对巴赫音乐背景和不同乐器诠释的理解。

为初入门者指路:循序渐进的聆听建议
对于初入门者而言,本书的章节安排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聆听路径。作者建议可以从“创意曲”开始,理解巴赫音乐的“DNA”;接着通过“管弦乐组曲”和“布兰登堡协奏曲”感受其乐曲设计的充实与舞曲和协奏曲的多样性;再逐步深入到小提琴与大键琴协奏曲的特点及独奏家的风采,直至巴赫的经典独奏作品,如无伴奏小提琴、无伴奏大提琴、键盘组曲和郭德堡变奏曲。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有助于新手逐步建立对巴赫音乐的认识和欣赏。巴赫生涯晚期的对位法巨作“赋格的艺术”,其复杂性在各种演奏中也带来了聆赏唱片的乐趣。

深入“创意曲”:巴赫乐思的DNA与多样诠释
书中对巴赫音乐的解读,处处闪耀着独特的洞察。以“创意曲”为例,作者深入探讨了“创意”二字的真正含义。它并非指瞬间的灵感乍现,而是修辞学中“Inventio”的引申,意指“构思取材”或“熟练的发想”。巴赫在创意曲中,通过精细、技艺化的探索,依循乐思动机构建出有机的音乐美感,尝试“创生乐曲的意趣”。这些乐曲不仅具有教育用途,更浓缩了巴赫的音乐思维,如同理解其作品的“钥匙”。巴赫要求演奏者达到“如歌之演奏技艺”(cantabile),即悦耳、动听、声部线条富有表现力,同时强调音乐的结构在有限的篇幅内进行多样的变化,展现出巴赫将多样乐思藏于一套乐曲之中的精妙。后世如贝多芬、孟德尔颂、萧邦等作曲家都曾研究或使用创意曲作为教材,足见其深远影响。

对于资深乐迷而言,书中对各种录音版本的细致比较和个人化评价,无疑是一大亮点。作者不拘泥于“一線名家”,而是期待各世代的优异演奏能被更多听众遇见。他提出“聆听音乐有时是在‘录音与录音之间的距离’摆荡”,通过比较不同演奏家的风格、乐器选择和演绎理念,展现了巴赫作品丰富的诠释可能性。例如,在创意曲的钢琴录音中,他对比了Glenn Gould和András Schiff的演奏,Gould以其对乐思架构的剖析成为“纵轴”,Schiff则以乐器歌唱的匀称熙怡成为“横轴”。书中还推荐了Tatiana Nikolayeva、Aldo Ciccolini、Marcelle Meyer等钢琴家的版本。此外,大键琴(如Blandine Verlet、Elisabeth Joyé版本)、翼琴(如盛原、Benjamin Alard、Jaroslav Tuma版本)、弦乐合奏(如Janine Jansen领衔版本)乃至爵士改编版(如Andrei Pushkarev的颤音琴版本)的推荐,更是展现了巴赫作品超越**和乐器界限的魅力。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Sei Solo 的孤独与世界
在谈及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时,作者引用了乐谱封面上的字眼“Sei Solo”,巧妙地指出其“六首独奏曲”与“你是独自一人”的双重含义。这不仅暗示了作品的独奏形式,更隐喻了作曲家在孤独中构建一个完整音乐世界的哲思。巴赫通过多声部技巧,使得小提琴这一单一乐器,也能兼具和声与对位的功能,极大地拓展了小提琴的技法。书中对Henryk Szeryng、Christian Tetzlaff、Sigiswald Kuijken等小提琴家的录音进行评论,让读者在聆听中感受作品的深奥与演奏者的匠心。甚至还提到了以“巴赫弓”演奏的版本(Rudolf Gähler),这种弓能够同时拉奏多条弦,使得小提琴听起来如同管风琴般雄伟,为作品带来了截然不同的诠释。作者还探讨了变奏曲的概念之所以历久弥新,是因为这个形式多少符应了人类的规律——人生总有循与环不断地刷洗。

“郭德堡变奏曲”:结构之美与无尽可能
而《郭德堡变奏曲》作为巴赫晚年的键盘乐杰作,在书中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剖析。作者详细介绍了其“一段曲调与各式变奏”的构成,以及其中蕴含的“三、二、一”结构:三十二小节的曲调开发展开成三十二个段落,每逢三的倍数便是一首卡农,而整体大架构又建立在“二”的二元概念上(变奏与主题、作品一分为二)。这种精密的结构与技巧上的炫技,使得郭德堡变奏曲成为无数演奏家前赴后继的巅峰之作。在录音推荐中,除了再次提及Glenn Gould和András Schiff的经典版本,还有Cédric Pescia、朱晓玫、Rosalyn Tureck、Wilhelm Kempff、Beatrice Rana、Igor Levit等钢琴家的精彩演绎。此外,还探讨了大键琴(如Eva Nordenfelt)、管风琴(如Jean Guillou、Martin Schmeding)、手风琴(如Teodoro Anzellotti、Andreas Borregaard、Janne Rättyä)、翼琴(如Jaroslav Tuma)、鲁特琴(如Wolfgang Rübsam)等不同键盘乐器,甚至合奏版本的魅力,展现了这部作品“丰饶无尽”的诠释可能性。书中还特别提到《十四首卡农》(BWV 1087),其主题来自郭德堡变奏曲低音主题的前八小节,而巴赫在著名的肖像画中手持的正是该曲的第十三首变体。

为何巴赫备受尊敬?音乐的“可听真理”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巴赫之所以受到如此尊敬,正如Reddit论坛上的讨论所指出:他的音乐是“可听的真理”。他以纯粹的专业技能和对主题的掌控,将当时的音乐流派推向了巅峰,成为了复调音乐和对位法的宗师。他的作品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结构完整,每一个音符都精确地服务于整体的美感,达到了人类难以想象的创作水平。巴赫的音乐超越乐器本身,能够触及音乐的普遍真理,并且他通过《平均律键盘曲集》等作品,奠定了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和声语言基础。尽管有人可能觉得巴赫的音乐“机械和没有灵魂”,但这往往取决于个人喜好和演奏方式(例如用古乐器演奏的声乐作品更能展现其情感和丰富性)。巴赫在音乐史上的巨大影响,使得他之后的所有伟大作曲家都曾研究并敬仰他。

巴赫一生极多产,其作品以质量俱佳著称,除了歌剧,几乎涉猎了当时所有的曲种,包括清唱剧、受难曲、神剧、经文歌、弥撒曲、圣咏、各种乐器的独奏曲、组曲、室内乐及协奏曲等等。他终生自学作曲不辍,研究前人至晚辈的作品。巴赫的音乐主题清晰,旋律精致、复杂,转调及和声自由,着重情节铺陈与衔接。他精通对位法,作品中频繁运用对位营造厚实多层次的织体。巴赫的作品不仅是灵感创造,更是排列组合与理性推导的再造物,展现音乐的纯粹性。

回归本真:在聆听中发现乐趣
在信息爆炸的数字**,周靖庭先生也坦言自己曾患有“信息焦虑症”。他对抗这种焦虑的方法,是“好好聆听手上有的唱片,不带成见地去听它,去写它”。这与本书的精神不谋而合:在海量的音乐资源中,回归最本质的聆听,通过个人的感受去发现音乐的乐趣和价值。这种“在唱片行挖宝的实体乐趣,还没绝迹”的信念,使得这本书在推荐录音之余,更传递了一种对音乐纯粹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专业经营进口影音期刊书籍,黑胶唱片。淘宝店铺   http://57art.taobao.com 移动电话 18621605073    微信messiah57art  QQ 173124890  新浪微博 weibo.com/art57  
TOP
3#

第一章  全文试阅

——|创意曲|——

  创意曲的「创意」到底是什么呢?打从第一次知道这套乐曲开始,这问题就在我心里徘徊不去,时不时地像游荡的幽灵般喃喃细语:创意到底是什么呢。如果用日常会话里面的创意来理解,好像只是灵光乍现的念头,但这似乎不像巴赫想传达的乐念,一开始这名称实在令我大感困惑,后来才稍微有些许体会。

  许多音乐名词在翻译上都有为难之处,因为每个词的肇始和演变都有其脉络。创意曲是由Inventio/Invention译过来的,它指向修辞法的Inventio,有构思取材之意;巴赫也许是将这概念对应至音乐上,它便暗示了音乐主题或动机的开展。于是,创意曲里精细的、技艺的、探索的成份其实多于瞬间灵感、瞬间创造的意味。也就是说,巴赫写的不是让灵感恣意流汜的破格新奇,而是尝试依循乐思动机而「创生乐曲的意趣」。

  所以创意这两个字,在此不妨解释成熟练的发想,熟练得足以使状似无机的音符结构突变出有机的音乐美感。这么一想,好像也符合巴赫对这套乐曲的设想。

——|诚挚的导引|——

  创作、教学、演奏在巴赫生涯里头是紧密相关的,创意曲集正是一例。整套创意曲最早是在1720年左右辑成,原本是巴赫为了长子威廉‧弗里德曼(Wilhelm Friedemann Bach)写就的乐曲,有十五首二声部的前奏曲与十五首三声部的幻想曲,后来在1723年重新整理成册,称之为「诚挚的导引」,并将前奏曲改称为创意曲(Inventio)、幻想曲改称为交响曲(Sinfonia)。后来中文也将创意曲与交响曲合并称作二声部与三声部创意曲。

  「创意」讲究的是音乐在精简框架中允宜地开展,「交响」则取其共声本意,强调对位声部相偕并进的趣味。由此可见,虽然创意曲本为教育用途,但这套作品其实也浓缩了巴赫的音乐思维,不妨把它当成一把理解其作品的钥匙。作曲家告诉我们,诚挚的导引旨在「引领键盘乐器爱好者与学徒,助其清晰地演奏两个声部,并掌握合宜处理三个声部之方式,进而领略良好乐思,尤其是从实践中达致如歌之演奏技艺,并凭此对曲构有所体悟。」这段话虽然不长,不过一面聆听创意曲、一面咀嚼这段话,会慢慢注意到两件事:

  第一,「如歌」说的是悦耳、动听、能够被耳朵捕捉的特质,但它需要声部线条表达存在感,还有演奏者的用心琢磨,不必然和绵长的浪漫式乐句处理划上等号。第二,音乐的结构是巴赫念兹在兹之事,摊开谱面,会发现每首乐曲的篇幅都很「有限」,但作曲家就是有办法在有限的长度里面变化材料,让音乐很紧密,又生出个性。创意曲几乎能拆解出巴赫其他作品的元素——舞曲、协奏曲、奏鸣曲、清唱剧、受难曲、半音的运用、娴熟的复音——或者说,巴赫把他多样多彩的乐思都藏在这套乐曲之中了。难怪后代作曲家对创意曲也有涉猎,像是贝多芬就研究过它,据说还有一套自己的抄本,门德尔颂也会演奏这套曲目,肖邦则用它当作教材。

  整套创意曲像是巴赫的乐思选粹,随着音乐进行,我们将听见乐思自时间的彼端生成、更迭,然后隐没……究竟是何等缜密的头脑才能在乐曲开头就顾及后续发展可能的雏型,还兼具情意的表述……真是难以想象。听不同演奏家和不同乐器诠释这般玲珑而精妙的作品,更让我着迷于巴赫作品之深奥。

——|钢琴录音选|——

  András Schiff版:Schiff的Decca钢琴版和ECM翼琴版都是聆赏这套曲目很合适的出发点,在他灌录Decca版的六年前还有份Denon版全曲录音,亦是我心头好。钢琴家青春繁茂的气息难再,如同常人的芳华气血,稍纵即逝,幸而那气禀昭昭的演奏与鲜活的钢琴质感由录音保存下来。听Schiff在此演奏的BWV 772a,每个小节都能听见似曾相识的动机,他洞视乐曲结构之明晰精准,恰好呼应着乐曲的简洁精炼;又如BWV 799,那强弱自如的发力配合略为稠密的线条,透着乐曲的深邃呼吸,曲终忽又一转,飘出清幽气息。

  Glenn Gould版:若把Gould和Schiff的演奏对照着听,彷佛能捉摸到现代钢琴诠释巴赫的坐标系,前者是纵轴,剖析乐思孕育出的架构,后者是横轴,诉说乐器歌唱之匀称熙怡。巴赫在BWV 773写下甚为抒情的卡农线条,扎实而不僵固,Gould循此踏上寻觅的路途,视线所及却是一望无际的清冷,而改造过的钢琴音声是那路途上一颗颗几乎要与时光绝缘的石——它不砥砺事物,它自身就是事物。再听BWV 776,不断迸现的涟音动机好像更能说明Gould改造钢琴的用意是要侧写音乐的机械性、侧写作曲家匠艺显现于线条的构成。Gould懂得创意曲关注线条的展延堆栈,他很讲求声部独立性,也许正是出于对复音织体的坚持,其演奏干爽分明,骨骼立体。

  Christoph Eschenbach版:有些人弹起钢琴非常地舒服自在,甚至从听觉就能想象演奏者泰然自若的神情,Eschenbach的创意曲听起来就是这么回事。巴赫在BWV 784让音乐张力均衡地堆积与释放,而Eschenbach轻轻踩着试探的步子,循环往复,声音是淡淡的、甜甜的,情绪则是浅浅的、涩涩的。在BWV 786,他随着自然的钢琴色彩去消化音乐中的忧愁与幽默,既有即兴风范,又不失感怀。

  Cordelia Williams版、Christian Grøvlen版:现代钢琴在录音团队的奥援下,很能表达截然不同的风味,有些录音能听见均匀丰满的现代钢琴声响,展现演奏者的速度与力度,有些录音则善于表达乐器质感之精纯和钢琴颗粒之晶莹。譬如Williams便属前者,其圆润饱满的钢琴声效注入曲子结构,乐句衔接的细腻度也听得见,她在微型风暴般的BWV 775弹出明显骚动,也在舞曲风的BWV 789弹出洗练雀跃的句子。Grøvlen则是后者的一个好例子,他在BWV 798奏得均质清新、晶莹剔透,心无杂念地遁入舞蹈与对位法的深度结合,而在声部紧密模仿的BWV 800,他让乐谱变成珠宝盒,一串串的音符成了彼此辉映的首饰。

  Tatiana Nikolayeva版:同样是现代钢琴,质朴枯淡也是种表现方式。BWV 795有半音下行的长线思索,是一出微型戏剧,也是一部史诗的开端;Nikolayeva以坚实触键弹出水落石出的况味,时而又似远方钟鸣般苍茫低回,声音生生灭灭,既空寂又完满,格局非凡。而抒情咏叹的BWV 797在她手上则洒落成映着静谧夜空的湖面,表面抹匀力度,实则每个音又有涟漪,音乐大致维持在低对比色调,待到最后六个小节,琴音和泛音枯荣共存,成了自己与内心深处的对话。

  Aldo Ciccolini版:回到巴赫提的「如歌」,Ciccolini琴键起落如歌,且线条不大肆铺张,亦是耐听之一枚。像是BWV 787有着严谨的构作,讲究音阶间隙,Ciccolini宽厚地哼唱至结束,反映其性格之温柔底色。又如BWV 790,和弦外音若有所思,把步履染得哀戚,许多优良演奏都让听者体会到巴赫果真懂得追索小调的韵味,而Ciccolini再使装饰音摇曳,温柔地拾起一段段乐句里的缠绵。

  Marcelle Meyer版:虽然这份演奏是上个世纪中期的历史录音,蒙尘的音质仍不掩其演奏之灵动透亮。听Meyer弹奏精致又轻快的BWV 785,那手指尖端有光荧荧,旋律攀折未见一丝一毫的勉强,随处是甜美歌唱。再听BWV 792,她把原曲的清丽开头弹得氤氲缭绕,明明是库朗舞曲风的流动,音色却如梦初醒般地迷蒙,综合在一起,竟带出田园诗趣的开阔舒畅,加上结尾优柔扬升,充分表达了愉悦乐想。

——|大键琴录音选|——

  Blandine Verlet版:Verlet有两份全曲录音,早先是Philips版,后来是Auvidis版。其Philips版便已展示大键琴的多声部能够多么立体、生动,她的BWV 788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声部间藕断丝连的亲昵感,纠葛的内蕴无以名状;她也在BWV 796弹出大幅动感,且心情的快甚于节奏的活泼,能听见Verlet调控速度,让密实音符明确呈现前行的姿态。而Auvidis版会听见Verlet以中庸句法让大键琴得以陈述自身明亮清脆之曼妙,当我听这份录音的BWV 774和BWV 783会有种奇妙的错觉,因为我无法分辨那是快活中的均衡还是均衡中的快活,但无论何者,都吸引我。

  Elisabeth Joyé版:我想,作曲家会提醒演奏者需要琢磨如歌般的乐句,可能有个原因是大键琴的声音天生注定会快速消散,所以需要想方设法去调度音符。不过,听Joyé演奏大键琴,那顺畅的态势好像在说这项乐器有着浑然天成的声部独立性与歌唱性;她能从绝妙韵律中带出音符的接续,自然推展成乐句,且复音线条总保持优雅的行进距离,使声部对话融洽地交织在一起。听她诠释BWV 779,果然张力明快,充满动觉喜悦,再听半音阶起起伏伏的BWV 782,Joyé彻底抓住对位线条,让双叙事线并进,而且那彷佛随时要下沉的琴音甚至还有点魅惑听觉……

——|翼琴录音选|——

  盛原版:盛原造句流畅,常能阐述栩栩如生的乐想。他用翼琴演奏的BWV 781,除了乐句熨贴在吉格舞曲般的节奏上,颤音更是处理得精细美好。听过这般浑然一体的演奏,会相信巴赫在写下第一个颤音记号的时候就已预见了第二十小节开始的连续颤音,还能想象他在写出这些颤音时的会心微笑。又如盛原演奏的BWV 794,不只让密接的声线听来透明生动,还点出协奏曲似的欢腾,很是耐听。

  Benjamin Alard版:Alard的翼琴录音有着较为浓厚的色调,听起小调乐曲相当对味。听他弹奏BWV 780,声部交织出深浓的绯红色暗影,便心想,是啊,这首曲子就是有那般苦闷情热。再听他弹奏BWV 793,主题动机反复缠绕,就觉得这绕不开的纠结以这等翼琴声响传达也真贴切。

  Jaroslav Tuma版:虽然翼琴音量不大,但在录音中的表现幅度可不小。若说盛原的演奏清澈、Alard的演奏动情,Tuma的演奏则可以说是奇异。听BWV 778,Tuma细微的力度变化让乐句走得心事重重,使大量颤音不再像装饰,而是无可抗拒的暗郁。还有BWV 801,他快速音群弹得不快,却有凝缩的张力,因为每个音确实地邻接,使音符之繁密与不和谐衬出奇想曲般的意念。

——|弦乐版录音选|——

  虽然改编版的录音越来越多,但在键盘乐器之外,我最钟情的始终是小提琴家Janine Jansen领衔的弦乐合奏版,她和中提琴家Maxim Rysanov与大提琴家Torleif Thedéen连手,将创意曲层层迭迭的线条梳理得一清二楚。BWV 777的音阶行进和切分节奏改编给二把提琴,当小提琴之妖娆搭上中提琴之烟韧,还有那沙沙擦弦声,只闻声线分进合击的默契和谐,表情精微。BWV 791是另一经典示例,巴赫以一部低音和两部模仿呼应的上声部做出三重奏鸣曲般的充实感,在这份弦乐改编版里,神来一笔的大提琴拨奏赋予乐曲进行的方向性,小提琴和中提琴则唱出附点的情感意向及装饰音型的飘逸之美。整份演出处处是灵活唱和的线条,表情丰富得不可思议,弓弦各自的利落刻划皆具存在感,可谓一听难忘的诠释。

——|爵士版录音选|——

  听过古典乐坛诸家以不同线条浓度去描摹「一曲一世界」的创意曲小宇宙,最后来张爵士乐的版本如何?爵士风格的演出同样能让我们听见演奏者之乐思,以及如歌之技艺……(未完)




专业经营进口影音期刊书籍,黑胶唱片。淘宝店铺   http://57art.taobao.com 移动电话 18621605073    微信messiah57art  QQ 173124890  新浪微博 weibo.com/art57  
TOP
4#




专业经营进口影音期刊书籍,黑胶唱片。淘宝店铺   http://57art.taobao.com 移动电话 18621605073    微信messiah57art  QQ 173124890  新浪微博 weibo.com/art57  
TOP
5#

好书!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6#

现在才入门黑胶的,只能选复刻了吧。
TOP
7#

一直没有入手黑胶,买本书过过瘾也挺好
TOP
8#

#出版社结业#

黑胶烧友玩家必备工具书,《黑胶唱片收藏图鉴 LP玩家实用事典》台币480元和《黑胶版位攻略 LP标签大蒐密》台币580元,内容权威详尽,全彩色印刷,台湾进口书籍。

两本合购淘宝最低售价248元,现结业成本价清货仅198元,全新正版,全国包邮。
阿里旺旺留言HIFI168烧友,店主改价198元。


点击购买






大花、小花有何意?

六眼、两眼作啥用?

影子狗、半月狗、邮票狗……众多狗标差别在哪儿?

国外收藏家又如何称呼这些标签?

新手伤脑筋,老手也怕误踩地雷,

小心:别砸下大钱却换来不值得投资的版位。

手边备妥《黑胶唱片收藏图鉴》,从此免当冤大头!

按图索骥,辨识版位,比对标签,

陪伴发烧友在碟海中寻觅荒岛经典名盘──

资深 LP 玩家侯宏易,提供您完整安全的购片保值秘技。

■ 第一本探讨 LP 黑胶唱片 的中文专书 ■




作为复古时尚的象征,黑胶唱片悄悄掀起了流行风潮。LP 的温暖音色早已掳获人心,首刻名盘更让人梦寐以求,经典黑胶正以「准古董」之姿,不断飙高身价。

搜购、抢标这些宝物时,如何破解卷标中隐藏的识别密码?行家挑片的诀窍又在哪里?《黑胶版位攻略》揭露收藏家不欲外流的私房窍门,解读隐身于版位中的蛛丝马迹。

收藏专用【决定版】特点:
各大唱片品牌按照「罗马字母」顺序排列,容易查阅
开本大小适合随身携带,「版位对照表」方便买家速见快查
精选 405 款标签大搜密,主流唱片品牌/珍稀版位一网打尽
全彩超大圆标 + 设计重点提示 + 日本制高级纸 = 版位差异一目了然








专业经营进口影音期刊书籍,黑胶唱片。淘宝店铺   http://57art.taobao.com 移动电话 18621605073    微信messiah57art  QQ 173124890  新浪微博 weibo.com/art57  
TOP
9#

回复 6楼云雾萦绕的帖子

二手黑胶的市场还很大,而且古典和JAZZ大多是二手,古典类便宜的有日版,DG公司的也大多价格不高。
TOP
10#

回复 6楼云雾萦绕的帖子

有大把的原版古典可选,市场存量很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