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客厅与音乐厅的一步之遥》小毛居家音响样板房 案例一 [复制链接]

1#
唯有赤子之心

方能触及心驰神往之境





前言


小毛在之前的工作室测评及线下体验活动时,一直致力于将展示的器材按照品牌样板房的标准进行调整。今年受到疫情影响,不得不暂停这样的活动形式。从一站式音响顾问创立之初的愿景出发,我希望能将资源整合的同时,把每位客户家的系统调整到接近样板房的重播水准。

委托人李先生(化名)是我五年前的老客户,当时他还在用一套ELAC组合,没想到五年后的新居系统跃升为一套50w+的高级系统。虽然钱是没少花,但他一直觉得声价不符。他不确定到底是搭配原因还是调教问题。吓得他迟迟不敢配线,生怕推倒重来损失太大。于是联系我提出以下顾问服务内容:

1、环境调整,音箱摆位
2、带一套同档次的功放对比试听,排除搭配问题和喇叭本身素质问题
3、带一套档次跟系统相当的线材,看看系统调整好后配贵价线的差别能有多大

系统清单
音源:二嫂N01
Nas:qnap453dx
交换机:melco s100
线性电源:uptone js2
前级:宝达1110
后级:宝达1160
音箱:B&W 803D3
电处:Ps audio p10
墙插2个,日本jimbo
线材以跟机线和入门级及DIY为主

看了这份系统配置,我觉得三大件拆开讲都是很经典的产品,但放一起是否搭调,环境和摆位对声音有多大影响只能实地看了才知道。在没去之前不能轻易下结论,可是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充分。



我通常会把这样的咨询项目比作一场手术,在手术前我们要做充分的检查和评估,确保手术当天顺利进行。于是我提前两周约李先生做了一次远程系统诊断,把涉及到供电、环境、摆位、避震的环节都排摸一遍之后,再结合他本人的听感描述及录音做术前检查指引。


委托人术前检查
*检查电源相位是否正确
*根据系统功耗,把音响那路空开由原来的16A换成32A
*建议后级直接墙插取电听几天,加深印象
*确认系统避震情况
*为电视机准备合适的罩子

说回音响样板房的理念,由于小毛有提供本地器材上门试听服务,这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选购,降低了盲狙的风险。但同时,我要对品牌负责,我必须尽力将试听器材在客户家中调整到一定水准,确保器材正常发挥,以免客户对产品误判。所以小毛的器材上门试听不是简单的收费试听,而是要跟客户做充分的前期沟通,并得到一定的调整授权后才会接单的咨询服务。



小毛术前准备
*准备VTL-TL6.5前级/S200后级,选这套前后级首先是价位跟李先生的Boulder套装接近,其次我用VTL推过B&W,两者搭调,可以满足李先生的诉求。再者,李先生抱怨目前系统乐感一般,这正好是VTL的强项。

*线材准备了一副Signal Projects Hydra喇叭线和平衡线。B&W钻石高音犹如一把利刃,用好了削铁如泥,用不好反而伤到自己。考虑到高频要延伸得够尽,中高频要兼顾密度的同时还要保有鲜活的质感。同时,低频要快起快落有张力。经过仔细考量,选择了这套线材。当然,没开声之前什么都不好说,线材是要用来搭的,而不是靠吹。系统表现夹杂了环境的变数亦是不容小觑变量之一。
分享 转发
TOP
2#


手术当天

下午1点半,我们准时来到了李先生家,器材设置在20平米的精装修房的客厅中,一边是阳台,另一边为过道。首先,李先生告诉我,空开换成32A后,后级直接上墙插取电,声音比以前宽松了。由于兼顾了日常起居,客厅在放了茶几、沙发和各种软饰后并没显得有太大的调整空间。


(SA垫片仿制品)


另外,我最担心的问题还是发生了。当我去查看803D3下面的垫片时,发现颜色不对,用手一模,确认那不是正品SA。我心里一凉,今天够呛。大家不要以为喇叭下面的垫片只是单纯的防划伤功能,在系统调试到位的情况下,对全频段的影响是很大的,不亚于线材。李先生灵机一动,叫个闪送从我工作室里去拿一套。事后证明,这是明智的选择。

整个下午我把调整基本分三个步骤:
1、环境调整
2、喇叭摆位
3、功放、线材对比试听

由于垫片一时半会儿还到不了,我先让李先生通过不花钱的家居环境调整开启当天的诊治。

值得庆幸的是,李先生的听力很敏感。各种调整他都能敏锐地察觉到,但系统目前的声音根本听不出其真实的价值所在。声音整体没有脱箱,听得出被吸得很厉害,中频齿音较重,低频有驻波、沉下不去。感觉就像葫芦娃身上被妖精缠绕了绷带,声音机械,情感差,音量开大后就开始刮耳。

首先,我帮李先生一起,把两个茶几抬到了过道。即使是中小音量聆听Diana Krall,他都觉得人声有肉了,不像原来声音边缘那么犀利,三频也更加流畅。

接下来我走到器材架前,不经意间看到前级和交换机上压了大小压镇各一块。我问李先生是否有对比过压与不压的区别?回答是No!我随手拿下压镇,哇!还挺坠手。还是Diana Krall,细节比原来多,人声喉音出来了!

一般来说,器材达到一定级别,其本身的机箱和避震就会在设计时做考量。如果我们额外增加物品压在机箱顶部会改变整个机箱的谐振频率,对于本身单薄的机箱而言或许可以起到一定的正面效果,但对于机箱够结实的器材而言可能会画蛇添足。



说到这里,我讲个题外话:之前艾盛张总告诉我,他们有经销商希望VTL把部分机型做得大一些,这样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审美。得到原厂的回复是:如果机器本身散热不存在问题,那就没必要加大箱体。除非是把功率做大,如此一来整个机箱用料厚度以及线路板的布局都要彻头彻尾重新设计。他们不会为了做大而做大,一来没那必要,二来那会破坏机箱本身的谐振,对声音有影响。



下一步,我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靠阳台的单人沙发上,这个沙发相当于一个贵妃椅的功能。沙发以厚海绵为主要材质,作为强吸音体放在听音空间一边会导致单边吸音过重,影响左右声道平衡和整体音色。当我们把它挪到走道后,李先生立马惊叹道:人声变圆润了,不像原来那么突兀,歌手唱歌时口水在舌头和上颚间的粘连声也听到了。

接着,我们把正墙两边的吸音和扩散道具都拿掉,对比试听。显然那种*宝上购买的廉价海绵制的低频陷阱把活生感、能量感吸掉不少,当然,好处是让低频干净了些。但今天李先生不用担心这些重新回归的驻波,我们可以通过摆位最大程度地去避开它。如果不行,我们再想办法治疗。

直到目前为止,一分钱也没花,但得到的效果都是正面的。所以,我要拜托各位烧友,自己多“锻炼身体”,不要东西买了就万事大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千古不变。我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委托人以后能自己做一些简单的判断和取舍,必尽大家的钱都是辛苦赚来的。技多不压身,学会了自己受益。

伴随着快递的铃声,今天的手术正式开始。我们赶紧换上正品SA垫片。李先生立马说道:“声音流畅度、节奏感更好,原来声音有被切割的感觉,速度感也有所提升,怪不得你前面说今天可能要尴尬了。通过这几步的调整,整体脱箱感、鲜活性也有提升。

由于全新的垫片需要耦合,且胆机需要预热,所以我提议利用这段时间同时进行耦合、预热、摆位,否则时间来不及。为了让李先生尽量能够听到VTL本底的音色,我特地给S200后级用了跟机线,6.5前级直接用了Boulder 1110的跟机线。神经线用了Signal Projects Hydra XLR,过机线用了他的音神入门线。喇叭线由于他的天仙配插拔不方便,所以干脆直接先用2.5米的Signal Projects Hydra开声,稍后再换了对比。
TOP
3#


按照标准作业流程,我先设定中心线位置。然后把两只喇叭尽可能保持左右距离一致,先用简单的人声、器乐调整间距。同时加以交响、贝司、鼓乐测试前后间距。当播到交响乐时,明显听到有驻波。我发现电视柜后的那块地拉幕没有放到底,且支数很高,我请李先生将其放到最低。驻波有所减轻,但已然存在。原先把喇叭拉出较大距离,李先生表情较为凝重。随后我再以歌剧、交响等各种音乐检验,一点点往回推,他的神情也跟着放松下来。


小毛并非圣贤,摆位时需要通过移动喇叭对房间的声学特性进行探路。您可以理解成把自己的耳朵当做麦克风,通过喇叭位置的移动来寻找房间最佳的耦合点。基本上把人声播得平顺悠扬,让低频下潜下去又不至于有驻波和阻滞,声音的空间感、流畅度、节奏感,全频段的张力浮现时就基本上成事儿了。然后再精调左右喇叭的内凹角度,将结像定位做最终校准即可大功告成。


(MOSFET/真空管混血架构设计的VTL TL-6.5前级)


此时,胆机也已进入状态。Didonato《Stella di Napoli》的第一轨03秒突然一下的乐团齐奏仿似深水炸弹,低频下潜得很深,且张力十足,底盘完全不溃散,李先生形容这一下就像在拍一个充气到刚刚好的皮球。拜钻石高音和VTL所赐,花腔女高音绕梁三日,厅堂感极强。光是这首曲子李先生已经感觉到系统的起伏感和乐感有了脱胎换骨的提升。



Haitink的马勒No.4第一乐章旋律优美,层次丰富。整个音场**感和舞台宽度及深度都是李先生之前从未感受到的。大提琴组擦弦时松茸厚实,久违的现场感降临到这间20平米的空间。李先生道:“即使我没坐皇帝位,依然感觉得到面前硕大的舞台,我原本一直以为是喇叭不行。

最后我切换到穆特《穿越星空》第九轨《The Duel (from The Adventures of Tintin - The Secret of the Unicorn)》,庞大的乐队规模感、深邃的音场、穆特老道地运弓、乐队齐奏时的张力。此时此刻,房间有限的空间早已消失,让人完全置身现场。此时,司机电话来了,催促着要拿功放回去。最后间隙,我请李先生再听一下熟悉的曲目,然后我们接回Boulder前后级。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穆特的这张《穿越星空》专辑,我已经把他的CD、黑胶和高清文件都收齐了。只要您不排斥穆特的演奏风格,这张专辑尽快收藏。这应该是幕特有史以来演绎和录音最佳的专辑。鉴于穆特新冠肺炎检测呈阳性,是否会影响其日后的演奏状态还不得而知。也不要等到日后头版难觅踪影了才想起来去买。CD分普通版(塑料盒装)、精装版、豪华版(多5首曲目和DVD访谈花絮)、纸盒简装版(买LP附送),大家直接买豪华版就可以了。这张碟的片基品质也回归到了以前欧洲版PMDC**。





由于Boulder塞在墙角的器材架上且太重,李先生无奈,只得放弃喇叭线的比较。但我还是建议他把能用的Hydra平衡线放在神经线位置。开声,由于Boulder阻尼系数较高,再听穆特整个规模感小了一圈,小提琴也变得更加纤细,声音相比VTL的丰润显得更为理性。



李先生感叹道:”没想到VTL的推力和控制力一点都不比晶体管差,而且乐感更是他的杀手锏。这跟传统胆机的染色完全是两回事。就在李先生还在回味先前的鲜活感时,司机的敲门声提醒我们今天的手术该结束了。

临走前,我帮李先生把茶几和单人沙发一一复原,而且是每搬回一件家居就听一耳朵,以再次验证这几件家具对声音的影响。李先生表示,虽然有影响,但已经比没调之前好太多了,现在即使东西都复位,声场、平衡依旧,结像也明确。他在考虑怎样做太太工作,把大茶几换小,把电视柜调整掉。

当天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录音,实在是时间匆忙给忘了,但我相信以后会有机会听这套系统,届时再为各位朋友奉上。
TOP
4#

1 分钟前 上传
下载附件 (276.22 KB)


案例小结

*客厅党不要抱怨环境问题,多问问自己已经做了哪些努力


*不要忽略配件对系统的影响,避免造成瓶颈效应


*各种配件买回来都要仔细听过,用耳朵发烧,避免视觉发烧,心理发烧


*“坐得住,能感动”是检阅两声道Hi-Fi不变的真理,多听现场是王道


*器材档次能靠钱砸,但好声音要花功夫去调


*“单兵”作战能力强固然重要,但“团队”合作更重要



委托人心得

这样的一站式音响顾问服务对于普通烧友来说是相当有益的,虽然烧友自己可以看一些调音和搭配的文章,但因为实战经历有限、经验不足;所以通过自己去调整挺难有突破性的提升,最终反而会陷入迷茫。

通过这次咨询服务,也体验到了调好一套系统要牵涉的面比较广,我平时工作繁忙也挺难去做这样系统化的调整。这个服务已不能简单地说是上门调音,而是有整体兼顾和宏观把控的高端咨询服务。

就此次诉求和最终达到的效果来说,虽然三大件都是不错的产品,但在没有调音摆位之前感觉结像平面化、整个声场没有打开,声音就像被困在笼子里。用我太太的话来说就是:“现在的声音活了”。虽然她不是发烧友,但我每次更换器材她都能切中要害地说到点子上。

总体而言,通过这次调整把系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原先就是一堆插了电的机器,现在整个前端能够较好的衬托出喇叭,应该说系统注入了“团队合作”的氛围。这次服务是超过我的预期的,和之前的声音相比,起码提升50%,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器材买回来如果不合适出二手是件恼人的事,有了这样的试听服务对我选器材非常有帮助,至少有了一个大方向的指引。最后在跟您的交流中也意识到了我在发烧理念上的短板,对于现场音乐会这块等疫情结束后要去补补课,把注意力多集中在音乐本身。总之,非常感谢您这次的咨询和指导!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家动手实践,用最省钱和直接的方式提升自己的系统表现,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近期精彩回顾


试听 Signal Projects Alpha信号线

发烧友的悲哀(附远程调音咨询案例二视频)


发烧辛酸史——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2019.12好有感觉音响游学——台北国际音响暨艺术大展

重磅来袭:工作室年度答谢暨上门调音项目首发

发烧随笔——两声道听音到底有没有标准


2019好有感觉音响游学——拜访蔡克信老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