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摆位+避震梁老师的钨钢砂 [复制链接]

1#
一、摆位
   因为客厅不对称,4.5*5.4的空间,好在是横厅,座位右侧后连着餐厅,不是那种一边阳台一边餐厅(这种最不好处理),所以有完整的背墙和侧墙,左侧墙中间有个飘窗。
   接上系统一听,声音偏向右侧,尤其是中低频,音场重心不对。
咋弄呢?以前是独立听音室,完全没有这种处理经验!因为是客厅,不能加声学道具,系统的定位就是背景音乐,坐下来仔细听听也能过得去就行。
按经验左右摆好箱子,往外移右箱,移了17公分(就是不对称摆位)才声音居中!不能接受!找避震梁老师、飞韵美曹总、威虹的摆位贴子,想来想来去,实践吧,自己瞎YY没啥用!

措施一:右侧墙角放二个空气净化器的滤蕊(带包装,备用的)和一只AV箱子(孩子上初中,还看啥电影),右中间再摆些稍大件的东东,减少一些驻波,打乱反射。其实房间最重要,二是电源,可惜这儿不方便整这些。只能在有限的环境上找最佳妥协点了。
措施二:屁股朝天摆位!!!更重要的是把所有避震道具、银线之类的全拿掉(会严重影响判断)!!!
1、先把CD左右信号输出接到功放的二组不同输入端上,因为后面是单只箱子独立摆位,这样切换对比方便。音量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大点,胆机注意安全。第一步,前后移,调低频(用男声,乐器别太复杂的就行;大提琴、倍大也很好,在两子箱同时调的时候也很好用,关键是听着不累),在听低频弹性的同时注意一下鼓和人声的位置,指前后。有弹性和暗劲的位置,听那个弗拉明哥西班牙舞曲那个地板声会有点怕,巨大的能量感,这就是暗劲。左右箱对比着听,很直观。往前拉,往往量感会下降,有效下潜频率会上升,但清晰、层次和弹性会上升。
第二步,左右拉(男声、女声),调中高音的衔接和高音,同时注意一下鼓和人声的位置,指前后。我的箱子是marten的duke,按说明书分频点是3000,所以听到的声音(严格讲叫基音)其实主要是下面的单元发出的,高音单元负责的是泛音,就位数的基音。这个过程中,你会明白,人的位置是怎么左右前后对应移动的,这个体验很重要。
标准:高频明亮、通透不扎耳、尤其是小提琴高把位会有往上升腾的感觉。
  
  这两步是在干嘛呢?因为房间不对称,我自然会更多关注会不会影响重心和中心结像。影响重心偏不偏,无非两个原因,一是左右声压差、二是相位差。前面二步的本质:第一步是回避或减少低频驻波影响,其次是量感、弹性和延伸准确。当然,同时也形成箱子和座位的关系(其实是相位关系,锁定了一个坐标轴)。第二步,其实也是人和箱子的关系,当然也有反射的影响(低频挺影响音场宽度的,一定的反射也会扩展宽度)。这样,第二步带来低、中、高频的角度差异(指离轴扩散、衰减是不一样的,不是物理角度,加上环境影响,会更加不同),左右移就是尝试组合的合理点,不同加不同就是基本相同嘛。中高频衔接和高频是主要矛盾。这两步都提到注意人声的位置,因为结像是全频的,无非高频更敏感。听的时候注意了就会明白我说的什么意思。脚在后面,身体在中间,头在前面,最后的结像不可能有形体感。第三步,可以尝试调调内凹,它会对全频有影响,当然对反射声也在取舍。这是在红(那个字不让显示)裸裸地调整相位组合关系。所以,我把它放在最后,不是不重要,前二步是最基础的。第三步的尝试会能你了解房间声学特性和角度影响,大概有个角度的了解和体验就行。一侧摆完,摆另一侧。对称房间,直接镜像就行。
2、同时接上两箱。正式第三步(也可以从刚才比较理想的内凹角度开始)。通过无数次的摆位,我发现左右间距在特定位置不太会出现左右的严重不平衡,奇怪的是这个位置恰恰是声音比较好的位置附近(第二步的位置)。
这个时候,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是箱子水平(当然之前也是基本水平的),因为后面的移动不会超1.5CM,音箱1米多高,倾斜会放大角度影响的,也是上下两只单元离墙距离差可能5、6MM。我不太喜欢内凹,也不建议通过靠内凹来过度强化结像,这种结像往往是尖头的,不是全频的。然后小角度内凹、左右、前后拉吧,也可以切到单只箱再细调。因为毕竟不是摆位高手,多听些日子,再微调,再听,再微调。但基本上都MM级的。

  最后的结果,左右还是有点不平衡(刻意房间几何居中坐的话),听音位往左移了5CM(这个时候皇帝位比较宽,无非是面对面还是C位边上去面对面),当然把左箱子往前移2、3MM也行(本质是声压级调整,拉近了不就是这边更响)。这一步花的时间会多,精调往往需要更多CD参考。结像也是在这个过程得到形体感(人声就是把头、身子、脚放在一个纵轴上了,乐器也是这个意思)的,声音会慢慢站起来了,乐器间隔出来了,泛音把它们联起来、高低出来了。当然,声音立起来是个重要的转折点!然后你自然会关心层次、定位、堂音啥的,这个过程中就是取舍、调整。因为不是高手,我花了一个多月摆位。
3、上FE呀、木内、TAOC什么什么钉。这个时候很容易辨别变了什么,好了还是坏了,微调摆位能解决吗?也就是懂得解方程了,无解表示这钉不合适。
4、说明一下:这个时候配合侧墙吸收、扩散效果会更好,当然也会更难。现在房间,后墙和左后侧还是需要一点吸音措施,有些反射干扰,有空弄点好看的装饰一下。

二、玩了一下避震梁老师的钨钢砂,还是2017年买喇叭线时一起买的,也真有耐心放几年玩!其实是之间兴趣转移没有玩音响(烧钱的盆景!)。

大大小小各种塑料袋随机控制量,每包量都不太一样,其中两包量大些放在箱子顶上,倒来倒去太麻烦。

器材架,前些天收了个二手的TAOC SS三层,坚固稳重。
CD机是EMMlabs的合并机,放顶层(下面是木内金钉,垫和不垫挺明显的改善,EMMlabs绝对是本色级的CD!),机器顶上一包,层板上一包。备着大大小小换着试方便,先随机放了一包(相对多的),开上机器震半天。
插曲一下:下层是ASR电源、中层是ASR主机。FE中钉垫电源,某日垫到主机下,声音不对了,本想更上一层楼,结果累出一身汗,又换到死沉的电源箱下。以前这钉一直垫主机的,器材架变了的原因吧(声美力)。钉、垫、化震、谐震这些道具和手段在系统平衡的基础上,还是比较容易听出区别,只是无法都买来试,不过挺好玩。,细听下来,有意思。
1、声音内敛一些,凝聚一些,有内劲,钢琴最明显。高音顺滑圆润,泛音多了。
2、听到更多细节和弱音。
3、结像没有明显高度变化,感觉有点升高,但因为凝聚使得形体感加强,高度差更明显了。
4、不是很确定,但感觉低频延伸比较之前好些。
5、叫音场还是声场来着,演唱会录音,掌声范围明显大了一圈,刚收的邓姐演唱会二手CD。

功放,放了一包,不太明显。大概有这些变化。过几天试试这个量怎么把握,现在反正随意的。

梁老师是大内高手,看他的文章受启发挺多的。学习学习,得空整点小玩意,乐乐!
最想玩玩的道具:梁老师的电源线、信号线、木钉、日本tunetech的钉,最近穷,慢慢等机会吧,买了一阳台盆景需要重新积累子弹。好在,现在耐心足了。。。
日本皋月杜鹃快开了!!!!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9/12/3 19:25:46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以前喇叭线的贴子,写贴子越来越乱了,完全口语化了。。。。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40141.aspx
TOP
3#

着急给娃做饭,果然漏了一个重要环节:
第一步第二步,尤其是第二步,就是对比。环境基本对称的可以调一只,镜像摆另一只。不对称明显,每只独立摆,这样可以有明确的对比,对空间声学特性的感觉会建立起来。要注意的是:左右明暗是否差不多、左右厚度是否差不多,单只箱和侧墙的空间感是否差不多,也就左右箱都有最优位置,只是需要妥协,毕竟不是专业听音室。这种对比在两只箱同时放的时候,也要注意,这种对比的过程挺重要,互为标准,互为参考,并掌握前后左右微调的声音变化趋,有助于后面判断怎么调。
我在大致确定位置后,即中低频重心居中后,把两只箱子锁定了与后墙的距离(其实是妥协,我发现会出现舞台台有点斜,可以单只箱前后移动调整,后期微调时处理)。前后距离在微调阶段是同进退的,左右不同时进退,内凹不同时进退,最后就是不对称摆位,只是不明显。
最后调整的结果,量了一下,右箱还是会靠右一些,但视觉上已经感觉不出来,不是原来的17cm。

调好后,平时反而很少在皇帝位听,坐在左墙这边的沙发上也挺好听。
TOP
4#

回复 1楼yangxfeng的帖子

版主设精了,我再改改吧
TOP
5#

一、摆位
   因为客厅不对称,4.5*5.4的空间,好在是横厅,座位右侧后连着餐厅,不是那种一边阳台一边餐厅(这种最不好处理),所以有完整的背墙和侧墙,左侧墙中间有个飘窗。
   接上系统一听,声音偏向右侧,尤其是中低频,音场重心不对。
咋弄呢?以前是独立听音室,完全没有这种处理经验!因为是客厅,不能加声学道具,系统的定位就是背景音乐,坐下来仔细听听也能过得去就行。
按经验左右摆好箱子,
yangxfeng 发表于 2019/12/3 18:53:21

谢谢yangxfeng兄,很详尽的介绍,我也来补充一下,请参阅:


魔法幻声-避震梁的校声基本法() 钨钢珠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2a7230100bgyc.html

钨钢珠沙和小女的头发




原厂IBM3800巨型激光打印机使用的钨钢珠沙

TOP
6#

再补充一下规律:
在完成第一步和第二步后,内凹尝试后,就基本上获得一个比较合适摆位的区域,前后左右可以移动的范围很小,几厘米的活动量,且把它叫甜区吧。
如果按左右看是这样子的:左墙——死区——甜区——死区——甜区——死区——右墙,前后也一样。下面的规律仅对甜区内有效,也就是这个规律不是线性的:
1、结像高度:往中间移,会增高;但进死区后,动态会乱。
2、往外移:音场宽度会增加,找与1的妥协。
3、动态和活跃度:往外移会增加。最近一次的调整:八只眼的青叶城CD,有几个声部和声的曲子,感觉乱,有点吵架似的,往外移了2MM解决了。感觉声音沉闷的可以往外移移试试。
4、往外移,整个声场会扩大,空间感会高大些。
5、背景的明亮度:不太好描述,其实指声场,天空中星星多与少的感觉,往外移,星星变多。音乐主体是往内会更明亮些。
6、结像实体感:声音尖尖,减少内凹或者往内移一些。口型偏大,往内试。实体感差,往外试。
7、声音冲出来,往前试试。
8、内凹角度感觉是最难的,轻易就会改变定位、层次、音场形态,每次移动要小。当然也是在找到甜区后会变得有规律,激光笔调角度和手电调角度带来的感觉肯定不太一样。
9、用词说明一下:因为实在记不清概念了,我上面指的音场指音乐主体的空间,歌手和乐器;声场大概指整个音乐空间。
10、上述这些移动都是2-3MM,不会超过5MM每次。然后听段时间,问题往往是不经意见发现的,不经意往往是多次引起你注意了,这样反而不会误判。
大概记得这些,仅参考。
TOP
7#

谢谢yangxfeng兄,很详尽的介绍,我也来补充一下,请参阅:


......
避震梁 发表于 2019/12/4 9:48:47


以前我试过细砂袋,声音很死,音场会压下来。
我用的MARTEN原装脚架,用过类似蓝丁胶一样的东西(也是原配的),压紧,把箱子粘脚架上,但是吃中频,声音变糊些。所以一直没有找到脚架和箱子的联接方式,用钉实在不安全。
钨钢砂好像不会出现声音发死的感觉,看了你的联接网页,听感还蛮符合的。。。

TOP
8#

以前我试过细砂袋,声音很死,音场会压下来。
我用的MARTEN原装脚架,用过类似蓝丁胶一样的东西(也是原配的),压紧,把箱子粘脚架上,但是吃中频,声音变糊些。所以一直没有找到脚架和箱子的联接方式,用钉实在不安全。
钨钢砂好像不会出现声音发死的感觉,看了你的联接网页,听感还蛮符合的。。。

yangxfeng 发表于 2019/12/4 10:42:33
有空多看我的博客和微博,例如避震梁的校聲基本法,調音時可以更加容易得心應手。
TOP
9#

很好的心得,很详尽的介绍。赞!
TOP
10#

经济不好,天气冷,不花钱再体验摆位
原因有二:
1、中心结像很稳定,但两边的定位有时候会顠移,音场总体感觉太靠后。
2、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51712-8.aspx,威虹周总的摆位解答,好奇,便于更深入理解,实际再摆位体验一下。

操作:因为之前基本框架已接近准确,移动带来的变化已经有预判,房间的声学特性心中有概念。但为了操作准确,还是从头再来,但音箱宽度就是之前的距离,就是只调前后和角度。

一、前后调整理解:音箱对低频的重播基本上是360度发射的,尤其是后导向管式的。低频受房间尺寸(驻波,房间模式等)和家具摆位影响很大,尤其是后墙、两侧靠墙的通道,房间八角、中心点是能量最强的地方。后墙反射回来的声音和正面的声音融合,会导致相位滞后(因为反相),而两只箱子接上后,低频相互交涉会消弱部分,这是需要低频比人声靠前些的原因吗?我不知道了。
二、前后摆位:我把箱子直接拉离现在的位置(更近座位),正面摆位,侧向距离按原位置。然后单只箱子以2CM为单位推向后墙,一开始鼓声很明显在箱子外后面,“咚咣咣”,得听“咚”,“咣”的声音是往外漫开的,一直推,然后感觉“咚”一点点到箱子这个位置,这时候感觉不是特别明显,移的距离可以以5MM左右为单位。人声开始也在后面,慢慢地靠前。这个时候基本准确了,前后前后多试试,会出现“咚”单元的位置。左右箱子因为空间不对称会出现差异,这样你也比较左右空间对低频的影响。客厅不能搞太多的声学处理,独立听音室墙角可以调整一下,这是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是“咚”单元上了,但人声在箱子左后(左箱),也就是人声跑箱子内侧后面,可能箱子离侧墙太近?,往中间移一点就好了,也可以侧墙挂点吸音材料(这个措施更好)。一只箱子调完,再调另一只,尽量两只箱子感觉差不多。我的器材架放在左墙角附近,挡住了低频的通道,有心情的时候得换个位置,纯体力活!!
三、角度调整理解:其实调整之前,已经有角度了。如果是正三角摆位,箱子和人的角度是60度,也就是轴向是30度,我的位置比较远,也就是轴向在30度内。箱子在轴向上,不同频率的扩散效率、衰减程度是不一样的,频率越低扩散效率越高,频率越高,距离衰减越厉害,还有侧墙的反射因素。寻找角度就是在寻找这个平衡点。
四、角度摆位:从正面摆开始,锁定一只脚钉位置为基点,然后5MM为单位旋转,总体变化是声音开始变厚,然后变尖利。重点是人声纵向调直,声音会比较温暖厚实。其实是中高频、中频和低频连贯了,有了丹田之气。
五、没有调整音箱间距,这个需要听的唱片较多调整。
六、摆位结果:箱子往后墙移了3-4公分(一般不用尺子),角度比原来小了一点点。
七、声音变化:
1、整体音场往前移了一些,层次更分明,比之前整体靠后挤在一起强不少。
2、人声往前了一点点,更厚实,结像更明确。
3、动如脱兔,需要快的时候跑得起来了。
4、定位飘移的问题,缓解不少。后墙有玻璃面,唉!
5、竟然听到了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一些低频细节。
TOP
11#


悲剧呀,一直纳闷怎么会要移3公分多,原因如图:两箱中间放着这个


,过些日子,LP上架后,再细调摆位吧。。。生命不息,摆位不断。
TOP
12#

我的系统也是人声靠右,学习下怎么摆位。
TOP
13#

我的系统也是人声靠右,学习下怎么摆位。
云雾萦绕 发表于 2019/12/16 20:19:34
我的也是偏右的,因为环境不对称,我是这样解决的:
1、右边墙角弄点低频吸收的东东,如纸箱子、海绵卷,如果左边是开放空间,如餐厅,我也不知道怎么弄
2、摆位准确,尤其是低频、中频准确,这是基础,这可以增加抵御环境不平衡的能力
3、左边的箱子摆前些即距离人近点,或者左边比右边内凹大点。
4、环境不对称最大的问题倒不是结像居中,是两边的声音温度不一样,厚薄不一样,质感不一样。

这样下来,我的结像居中问题已经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TOP
14#

摆位真得很费体力,每次摆好后,还要调2只音箱的水平和8个脚钉的落地。真的很麻烦。
器材无止境,理性发烧是正道!
TOP
15#

回复 13楼yangxfeng的帖子

非常感谢您的详细指导,等有空再慢慢摸索了。
TOP
16#

摆位真得很费体力,每次摆好后,还要调2只音箱的水平和8个脚钉的落地。真的很麻烦。
老龚 发表于 2019/12/17 16:35:50
是的,书架箱子还行。耳力一般,所以得挑心情愉悦的时候,这种对比有趣也可能烦,也可能被拉回原址而白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