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胶党】说说正切臂 从刻片到重播 [复制链接]

1#



黑胶唱片技术由留声机**至今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但在人类肉眼看不清楚的唱片沟槽之中,显然还有诸多微观的情境是我们尚未察觉的。

  


  

不论是留声机或是今日的黑胶唱片回放系统,原理都是将声音波形「刻录」在载体(唱片)上,再透过针尖划过刻痕拾取声音波形,将波形振动推动振膜由号角播出声音,或是将振动转为电气讯号送入功放。所以黑胶唱片回放的原理是「纯机械」方式是一种非常原始的方式,不过人们却能将这种机械方式做到非常精细,并整合电磁方式以失真极低的条件来回放声音。



  

而黑胶唱片的另一大优势,是唱片的复制是「翻模压制」,不会有电气讯号记录产生的有关失真,这种特性堪比现代数字讯号的复制。



德国Clearaudio TT3直切唱臂


不论现代数字讯号分辨率如何提升与算法如何创新,模拟回放技术已经是完全纯熟的产物。特别是在数字符串流播放当道的今日,藉由新的材质与进步的精密加工技术,模拟唱盘产品可说是百家争鸣;诸多改良的设计不断推陈出新,这样的盛况在黑胶唱片是主流讯源的**也前所未见,说现在是后黑胶唱片的**也不为过,当然这与当今黑胶唱盘都往高价位产品发展不无关连。为了吸引玩家的注目与挑剔的耳朵,各家都投入诸多技术,不论是材质、制震与加工精密度、还有直线循迹的正切唱臂等,几乎无所不用其极。



图片中的那台是VTL公司的刻片机,那个黑色像斗笠的东西就是刻片头


不过这么多技术,黑胶唱盘的概念依旧多是沿用「刻片机」的形式发展出来的;刻制唱片母版的刻刀头当然是正切的直线循迹设计,为了要在蜡质或是漆质(现今大部分都是金属材质了)母版的表面上刻录,刻片机转盘的扭距是必要够大,惯量(惯性距)要足够才能让转速稳定。现今黑胶唱盘的设计也是基于这个概念发展出来的。又重又大的巨型设计,是为要避免声音与外界的震动对于唱盘回放的影响;投入大量的心思开发唱头循迹角度更接近理想正切形态的唱臂,复杂的程度宛如钟表一般。


所以早期气浮正切唱臂对很多人玩黑胶唱盘的人来说,是个既爱又怕东西.宛如钟表机械的复杂程度,但这也是一个进入进阶黑胶殿堂最残酷的一扇门。通过了这一扇门,你才会完全臣服于黑胶唱片,那个接近没有失真的巡轨,极小的的炒豆声,超高的顺服度,鱿鱼片不再是问题。




原理:讲解正切臂工作的原理,基本上正切唱臂就是模拟刻片机,刻片机的工作原理,是完全不同于'臂型'唱臂。



请看看照片中的右方,那个就是刻片头,刻片时是'刻片头朝着唱盘的中心前进',而正切唱臂,也是用同样的原理来还原'刻片头'刻片的情形正切臂便是德国Clearaudio的招牌之一,今天介绍的TT-2与TT-3,则传承TT-1唱臂的技术精华,是Statement唱盘系统研发的成果向下延伸。




TT-2与TT-3传承自Statement TT-1的技术有哪些


第一、原本三滚轮的滑车系统,换成和TT-1一样的双滚轮滑车系统,而原本的「石英棒」轨道,也换成了「石英管」轨道,少了一个滚轮,自然摩擦力至少减少1/3,滑车的移动会更不受影响,震动或谐振所产生的失真更低。


第二、滚轮采用德国卡尔.蔡斯(没错,就是做镜头出名的那家)的订做组件,误差间隙仅2 Micron。


第三、唱臂线由原本的18公分,缩短为10公分,更短的讯号传输距离,进一步减少唱头拾取微小讯号的损失。




第四、两款唱臂都搭配了VTA动态调整,调整范围为+/- 2公分,等于上下可以有4公分的调整空间,几乎任何唱盘都可以轻松换装Clearaudio正切臂。



正切臂完全没有循轨误差,是近乎完美的唱臂设计理论,Clearaudio不希望价格成为LP玩家的进入障碍。所以TT-3唱臂虽然应用了Statement的技术精华,但Clearaudio想尽办法把制作成本压低,就是要让TT-3「飞入寻常百姓家」。

分享 转发
TOP
2#

谢谢分享
TOP
3#

如果技术发展   用光线读取黑胶  可能拾取的信息更多 更完整
TOP
4#

如果技术发展   用光线读取黑胶  可能拾取的信息更多 更完整
红点 发表于 2019/1/12 13:10:24
索尼公司曾经努力过,可惜市场不买账。
TOP
5#

激光拾取信号 如果声音好过唱针  且价格合适  现在市场应该有朋友接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