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片文章,唱个反调
你有尼尔杨, 我有卡拉扬
CD唱片:三十而殇
王俊
■ 王俊
对乐迷来说,昨天是一个重要纪念日,然而知道的人却寥寥无几。30年前的4月15日,在奥地利萨尔茨堡的复活节音乐节上,权倾乐坛的“指挥皇帝”卡拉扬发表了一场激情澎湃的演讲,主题为“CD数字音频系统”。那场演说通过电视和广播转播,让全球的乐迷第一次听说了一个叫CD的东西。卡拉扬说:“它可以与从煤油灯到电灯的伟大飞跃相媲美,它将彻底改变音乐。”
一年零四个月后,飞利浦公司位于德国汉诺威的一条生产线上一片片手掌般大小、散发出彩虹般光芒的塑料盘片呈现在人们面前,上面刻录的正是卡拉扬在汉堡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理查·施特劳斯《阿尔卑斯交响曲》。以后的三十年间,CD几乎统治了人们的听觉。
卡拉扬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在于其无与伦比的音乐控制力,更因为其天才的洞察力和预见性。1981年春天,当他的老友、日本索尼公司总裁大贺典雄带他在索尼的合作方飞利浦公司实验室第一次听到CD录制的音乐时,卡拉扬便深为震撼地认为,CD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音乐寄主,并由此热情百倍地成为CD的义务宣传员。
卡拉扬和大贺典雄成为CD诞生的“接生婆”,是各有渊源的。拿现在的话来说,搞音乐的卡拉扬就是那时候的“数码达人”,他毕业于维也纳工程技术大学内燃机专业,热爱飙车、开飞机和轮船,对技术的进步有着天然的敏感和爱好。而职业搞技术的大贺典雄却恰恰相反,曾是一位男中音歌唱家兼指挥家,毕业于慕尼黑音乐学院,与卡拉扬因为对飞机驾驶的共同爱好而结识。两人将技术和艺术融合在一起,而且彼此欣赏和互补,联手促成了CD的发明。
卡拉扬向来认为,在音乐厅内除了几个最好的座位之外,其他座位上听到的音乐都不完整,而完美的录音制品却可以让每个人都坐在最好的位置上听音乐。而大贺典雄则对当时的磁带每听一首稍长一点的交响曲就要翻面而打断音乐的完整性,感到无法容忍。于是,当CD这种形态初露端倪时,这对跨国挚友一拍即合,一个主内(研发),一个主外(推广),共同让CD走到了人们的音乐生活中。
最动人的一段佳话是,如今的CD之所以直径为8厘米、最大容量均为74分钟,也是大贺典雄根据卡拉扬指挥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时间长度而制定的。可以说,没有卡拉扬和大贺典雄的推动,CD将永远停留在实验室,不可能成为后来那样廉价而优质的音乐载体。
令人惋惜的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以MP3为代表的数码音乐席卷而来,令CD由大众再次走向小众,其使命已经如日薄西山,光芒一点点暗淡下去。直到2011年3月底,索尼在全球最大的光盘厂宣告倒闭。CD唱片三十而殇,令无法适应产业转型的音乐再次面临生存的困境。
亲手扶植了CD的兴盛,又亲眼看到CD的油尽灯枯——此时,已经91岁高龄的大贺典雄如果想起当年死在他臂弯中的老友卡拉扬念念不忘的CD情怀,不知会发出怎样的感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