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12-8-2 23:58:00 发表 我就按正超距来调我的单声道头了,无难兄怎么会忽然想到这种问题?得闲不如听多几张好碟算了。 |
这个问题来自SP,SP的信息就在底部,唱针也就是感知底部的信号,老式的单声道唱头有很多是双针的,也就是分为粗纹和密纹,但头子都是一样,那么俺就想是不是唱头就只会感知上下的运动呢,如果这个看法成立的话,那么单声道唱头的调整就会简单许多许多,而且效果不打折,等回头俺再问问老彭,现在已经知道的唱片问题正如2楼同学说法一样,有文章为证:
引用网络文章:
唱片的构造
1887年爱美尔.白莲娜(Emile Berliner)设计出一种供留声机使用的薄形录音圆盘,取代了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在十年前发明的管状录音圆筒而风行于世,从此诞生了唱片这个名副其实的称呼。
唱片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用来贮存声音信号的物体,它用尖刀刻纹的方法记录声音,称为机械录音。早年的唱片在录制时,音乐家们面朝大喇叭筒使劲的表演,让声音灌进筒里,传给筒底的金属振膜,膜上的刻纹刀受到声波的驱动,随着振幅的变化在旋转着的蜡盘或蜡筒上留上弯弯曲曲的纹槽,因而有人把这个过程十分形象地叫做灌唱盘。声音信号被记录到蜡盘上以后,经过真空镀膜和电铸等工艺制成金属模版,再用它压制出千万张塑料唱片,这样的产品算是最原始的直刻唱片,直刻的意思表示声槽是由声源直接刻录而成。
自从出现电子管后,唱片的生产也实现了电气化,刻纹刀改为电动式的结构,新式的录音胶片淘汰了昔日的蜡盘,演员可以在传声器前轻松愉快的献艺。声频电流经过电子管的放大再去驱动刻纹刀,在胶片上雕出精密的纹槽,从而使唱片的音质有了明显的改善。声音信号虽经历了声→电→机械的转换过程,但记录的毕竟是声源的第一手材料,所以仍然算是直刻唱片。
由于磁性录音技术的日益发展,唱片厂放弃沿用多年的直刻工艺,改用磁带先将声源录下,然后从磁带放音再翻刻到胶片上去,因此刻纹机又被唤做翻片机,尽管这种作法有利于节目的加工和保存,但却使唱片的电声性能受到磁带本身品质的先天性限制,实际上唱片成了磁带节目的复制品。
现代化唱片刻纹设备在技术上是相当先进的,频率特性、信噪比、失真度、动态范围和串音等主要技术指标与磁带录音机相比均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使唱片的这些优点能充分发挥,许多国家都很重视直刻唱片的研制,经常有保真度很高的名牌唱片供应,深受广大声频爱好者和专业人员的欢迎。
刻录唱片原版时,加热到一定温度的刻纹刀在胶片的表面一边振动、一边雕削着胶膜,根据刀杆振动的方向可将声槽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制式。纵向刻纹是留声机初创期的主要制式,现除玩具唱片外已不在使用,横向刻纹成了单声道唱片唯一的制式。由于刻纹刀尖端的断面近似地呈三角形,因此无论纵向或横向制式,刻出的都是宽窄不匀的声槽。
声槽剖面呈V字形,相邻两槽的间距(俗称陆地)不能太窄,否则要串音。唱片表面每厘米径向长度内所刻录的声槽数目称为声槽密度。声槽左右两壁的夹角叫包含角,通常在90°左右;槽的宽度与深度不仅取决于刻录时的入刀深浅,也跟声音信号的变化有关。老式唱片声槽密度低,槽口较宽,故称粗纹唱片(Coarsegroove record;Standard play),因噪声大,放唱时间短,近年来已不多见;密纹唱片(Microgreove record;Long-playing record)的声槽较细密,最窄的宽度仅1/20mm,但它噪声小,保真度好和放唱时间长。
立体声唱片是在一个声槽里同时记录两个声道的信号,一般把左声道的信号刻录在声槽的内侧一壁,右声道则刻于外侧一壁。每个声道的刻录方向皆垂直于各自的壁面,并与刻纹刀的中心线保持45°的关系,故称为45°/45°制式。
刻录声槽颇似犁地开沟,刀杆与胶片表面常保持一定的倾斜度,衡量的方法是:在刀杆活动支点和刀尖之间作出一条联线,该直线与胶片平面的夹角称为垂直刻录角。这个角究竟多大为宜,若干年来未曾统一过,直到70年代后期国际上才明文规定以20±5°为标准。由于立体声唱片的声槽里含有较多的纵向成份,因而选择最佳的垂直刻录角对降低失真、改善音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唱片纹槽是一根连续不断的阿基米德螺线,由外至内依次为:引入槽、声槽、引出槽和终止槽。引入槽的螺距很宽,放唱时,唱片由这里开始导入声槽;相邻的节目之间夹有历时3、4秒钟的无声槽,称为过度槽,螺距也较宽,令人明显易辩;声槽的末尾和引出槽衔接,唱针经此滑行至终止槽;终止槽是一个闭合的圆环,防止唱针继续向内滑移而划伤片芯。片芯上印有节目内容、转速以及立体声/单声道的识别标记等,片芯当中的圆孔有7.24mm和38.20mm两种直径,后者多用于自动换片的唱机。
唱片有16、33、45、78 R.P.M.(转/分)四种标称转速,外径也有175、200、250、300mm四种标称转速,外径也有175、200、250、300mm四种通用尺寸,不同的转速和尺寸各有其主要用途。
唱片原以虫胶为主要原料,因质脆易裂,现改用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树脂为主要成分,质地硬中带韧,性能经久不变,唱片电声技术指标亦大为提高。
唱片常用制造工艺有两种:(1)压纹法,将已压成一定厚度的塑料薄片烘软,在施加压力的模板下成型。它主要用于生产薄膜唱片,片厚常在0.5mm以下;这种唱片最薄的仅有0.15mm,也能双面放唱,可供装订在期刊里。(2)塑纹法,把熔融的塑料置于施加压力的模腔内成型,产品多系密纹唱片,声槽部分的厚度为0.6~1.2mm。
唱片不仅易用机械方法大量复制(如薄膜唱片每分钟可生产20~30张,复制速度与节目长短无关)。而且唱片重放节目中的某段内容极为简捷,还有耐久贮,耐辐射,不怕强磁场的侵袭等优点。一百多年来,唱片为人类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声音档案,历经创新改革,迄今为止,仍然是家用电唱设备中保真度最好的节目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