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老富的“贝交”最感动 [复制链接]

1#
手头上的“贝交”版本十多种,有托斯卡尼尼、富特文格勒、卡拉扬、斯托可夫斯基、阿巴多、瓦尔特、索尔缔、小克莱伯、汪德、伯列兹等,尤其喜欢听富特文格勒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版本。说起富特文格勒,在没听他的录音之前,觉得这个名字念起来拗口,只知是个大师,但没进一步了解,当时心想大师多一个少一个无所谓。终有一次初会某资深的发烧友,在他处听熟悉的“贝九”时,我一下子被镇住了。虽说是单声道的录音,但那种音乐的壮阔的美感与浪漫的情怀,是我听过好多“贝九”版本所无法比拟的感觉。“谁指挥的”?“富特文格勒”!非常感人,棒极了,实在过瘾。虽然与人家是初识,但那种同好特有的共鸣就驱除了陌生,一落座就是大半天时间,接着又连续听了他的“贝三”和“贝五”, 那种崇高宏大的气魄、那种超越时空的美感、巨大的艺术力量是那么的震撼人心!这次不仅永远记住了大师的大名,而且很快就成了他的粉丝。他的“贝交”,是让我最受感动的版本!


我的几个“富”版:
[upload=jpg]Upload/200681111475757455.jpg[/upload]

上星期五才收的“上扬富版”:
[upload=jpg]Upload/200681111512592590.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scfan 在 2006-8-11 12:09:12 发表的内容
哈哈,好一句“现在赛尔也算大师了”

顺便问问,这套新版的旋律富特比DG的环保装声音好出多少?


哈哈,您这问题可是“与子之矛攻其之盾”啊。
在我的系统上的听感是“上扬”版比DG环保版厚实。
最后编辑MBL1521
TOP
3#

关山月2 在 2006-8-11 12:08:03 发表的内容
学者赵鑫珊的书中记载这么段话<大意>

"这个世界是万般精彩的,而一些人与事物是唯一性和不在重复的...只出现一次.......
....世上只有一个达芬奇,以后不会有;
;...世上只有一个莫扎特,以后不会有;
....世上只有一个贝多芬,以后不会有;
....世上只有一爱因斯坦,以后不会有."

世上只有一个富特 文格勒,以后不会有,只出现一次!


世上只有一个关山月,以后不会有,只出现一次!haha
TOP
4#

学者赵鑫珊的书中记载这么段话<大意>

"这个世界是万般精彩的,而一些人与事物是唯一性和不在重复的...只出现一次.......
....世上只有一个达芬奇,以后不会有;
;...世上只有一个莫扎特,以后不会有;
....世上只有一个贝多芬,以后不会有;
....世上只有一爱因斯坦,以后不会有."

世上只有一个富特 文格勒,以后不会有,只出现一次!
TOP
5#

[upload=jpg]Upload/20068111155458127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8111156911353.jpg[/upload]
TOP
6#

哈哈,好一句“现在赛尔也算大师了”

顺便问问,这套新版的旋律富特比DG的环保装声音好出多少?
TOP
7#

五十年后的富特文格勒(ZT)
2004年11月30日,全世界的音乐界都在纪念富尔特文格勒逝世50周年。半个世纪在音乐史上并不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尤其是对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而言。在这个时代里,我们只有很少的一点时间去发展,潮流的更替也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快。许多重要艺术家的光辉正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暗淡,他们所留下来的一些档案资料也仅仅是被一些热情的拥护者所重视。富尔特文格勒却是属于少数例外之一,他作为一个伟大指挥家的声望丝毫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下降,他在第三帝国时期的活动仍为人们津津乐道,他所创作的作品也日益受到演奏家和广大听众的重视。
现在富尔特文格勒仍然受到大多数人欢迎的指挥家。但是富尔特文格勒本人却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在业余时间玩玩作曲的专职指挥家,他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个作曲家——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但是他作为一个成功指挥家的职业活动却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使得他几乎没有什么空余时间来面对作曲上的挑战,而这种挑战占据了他大部分的青年时光。终其一生,富尔特文格勒都为此感到痛苦。他众多的兴趣爱好都体现出了深邃的智慧,他继承了传统的人性教育,闪烁着19世纪精神的光辉。他的愿望就是在个人生活和宽广的世界之间建立起联系的桥梁,他终生都认为音乐是达到这一目的“最伟大的方法”。他早年的作品包括钢琴小品、室内乐、歌曲,随后是两个大型作品:感恩赞和一首大型交响曲。前者于1910年首演于布列斯劳,而后者始终是一个草稿。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也仅仅是对一些规模庞大的作品保持兴趣。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为什么他不能像那些兼职作曲家一样创作,因为只有在给他充分的时间专注于作曲的情况下他才能进行创作活动。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在为他的第3交响曲忙碌,但是他已经听不到这个作品的演出了。
他去世后,许多著名的指挥家开始关注他的作品,近年来他的一些重要作品也被越来越频繁的演出,包括第2交响曲、钢琴协奏曲、钢琴五重奏等等。重要的总谱也已经出版。并有相关的录音面世。
富尔特文格勒作为一个作曲家的重要性仍然存在争议。即使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面,他的音乐也使被视为不属于20世纪音乐的任何一个流派,而是深深地根植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之中。富尔特文格勒为大型交响曲的结构框架问题寻找到新的结决方法,和与他同时代的其他作曲家都不一样。他并不认为自己的手法是过时的。如果你真正进入了富尔特文格勒作品中庞大的声响和精神世界,你就会发现他是一个平衡音乐结构和内容的大师,而且他的作曲技术也是相当的老到——尤其是配器。富尔特文格勒的音乐诚实质朴,没有任何华而不实的东西,反映了种种社会思潮变迁。正是由于这些,使得富尔特文格勒的作曲家身份在音乐史上得以保留。
“富尔特文格勒现象”
同样,富尔特文格勒在20世纪历史上的地位也开始确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富尔特文格勒现象”这个词。虽然这个词和富尔特文格勒本身——不论是他的音乐家身份,还是政治思想家身份,还是在特殊时期的独特地位——之间有多大关系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质疑,但是这个不确定的说法正好恰当的引起了公众的兴趣。
富尔特文格勒在当代历史学家的眼中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这些历史学家们都通过研究他来表明自己的是非善恶观。德国历史学家Fred K Prinberg在他那本讲述富尔特文格勒一生的著作《第三帝国时期的威廉•富尔特文格勒》中巧妙的描述这一点。这本书于1986年由F.A.Brockhaus在威斯巴登出版,1991年Quartel将其译为英文。在这本书里Prinberg仔细研究了大量的史实和资料,长篇累牍的描写了富尔特文格勒的政治命运。包括富尔特文格勒对社会民主的态度;他和纳粹野蛮行为之间的斗争和他保护德国音乐未来的愿望;他有时冒险的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但从没彻底的摆脱社会民主主义者给他带来的阴影。还有一些指责来自于那些时事评论家们,他们不能也不愿意接受富尔特文格勒所做出的留在德国直到战争结束的决定,全然不顾富尔特文格勒这样的决定实质上是将自己和许多他的同龄人、同事推入到一种逆境,生活在现实与假象之中。毫无疑问,所有这些都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去认真研究富尔特文格勒的时代和他的人格,但是其中大部分都忽视富尔特文格勒是一个音乐家这样一个事实基础,因此他们的只不过是象研究一个舞台或者电影角色的传奇经历那样研究一个叫富尔特文格勒的公民,其中充斥的大量的陈词滥调。丝毫无助于理解富尔特文格勒作为一个指挥家的地位。
富尔特文格勒永恒的礼物
富尔特文格勒在去世的时候已经无可争辩的成为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在1954年这句话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在现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即使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他们的职业活动也遍及全球各地。而富尔特文格勒在当时的影响范围非常有限,主要局限于欧洲大陆。在他1947年复出的时候,命运只留给他7年的时间。在这7年里他指挥了大量的音乐会,主要是在柏林。1950年他重新被任命为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在维也纳,他应成为维也纳爱乐乐团事实上的首席指挥,虽然并没有官方正式的委任文件。在夏季的月份,他带领维也纳爱乐出现在萨尔兹堡音乐节的舞台上。他也经常带领着两个乐团在德国、英国、瑞士、法国进行短期的巡回演出,甚至还去了埃及以及其他一些地方。有时候他还以客席指挥的身份和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瑞士、斯德哥尔摩的一些交响乐团或广播乐团合作。他的歌剧院出活动基本局限于萨尔兹堡,但有时候也出现在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或者维也纳国立歌剧院。1950年秋和1954年春他两次以客席指挥的身份出访拉丁美洲,这也是他晚年少有的几次离开欧洲大陆的演出。原计划由他带领维也纳爱乐乐团的美国巡演也因他的去世而取消。他的录音资料相对还是比较少的,也较少为人所知。他1948年后的大部分录音都是和维也纳爱乐合作在EMI公司录制的。

50年后的格局完全变样了,但富尔特文格勒的音乐依旧存在,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没有人认为它是守旧过时的东西。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富尔特文格勒协会,其中以法国、美国、日本的协会最为活跃。各个年龄层的音乐家都或多或少受到富尔特文格勒演绎风格的影响,虽然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唱片接触到富尔特文格勒的。而且人们对富尔特文格勒留下的这些录音的兴趣正在逐渐增加而不是减少。富尔特文格勒从30年代开始的所有的录音室录音都能在各大唱片公司的再版目录中发现。此外就是他在战争时期留下的大量在柏林爱乐大厅和维也纳音乐之友大厅的现场音乐会录音和广播录音,这些录音尤为重要。更不用说他晚年的那些现场音乐会的录音。这些录音全面的记录了他在柏林、维也纳、萨尔兹堡的音乐活动,如果把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些录音也记录了他和其他一些非德国乐团的演出活动,如和斯卡拉歌剧院、意大利广播乐团的合作。这些现场录音的资料一部分是属于广播档案,还有一部分属于私人收藏。而且这些资料大部分都是一种小胶片的形式,从来没有制作成一种稳妥的储存媒介使这些录音的到必要的保护。更有甚者,一些海盗版的小公司在发现世界范围的富尔特文格勒热的时候利用这些珍贵的资料来谋一己私利,丝毫不注意资料的保护。最近十年来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
不少唱片公司为了纪念富尔特文格勒逝世50周年陆续出版一些纪念的录音。包括DGG以Original Msaters出版一套6CD的套装;Orfeo公司在10月底就出版了一套8CD的“富尔特文格勒在萨尔斯堡”的特辑;Tahra公司借富尔特文格勒协会的资源便利出版的一套3张的纪念CD是套装;最瞩目的纪念出版,是Archipel公司找出了富尔特文格勒为希特勒53岁生日而演出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音乐会实况。这个录音以前一直是传说中的神话。
面对如此丰富的富特文格勒遗产,我们不仅仅只是去保护收藏,更重要的是去仔细聆听、体味。此能不亏于富特文格勒为我们留下的永恒的礼物。
最后编辑MBL1521
TOP
8#


我只想要单张的战时“英雄”和“合唱”。
TOP
9#

audio 在 2006-8-11 13:23:01 发表的内容

我只想要单张的战时“英雄”和“合唱”。


如果是要老Melodiya版那不好買到,要費心,而且不便宜..
我辛苦弄了幾張老Mlodiya 貝4,5`9  3張,,,,貝3錯過了..一直等不到.

如果他牌的貝3,,9 ,,應該容易些,,只是聲音合不合意罷了..
TOP
10#

富特文格勒指挥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一个经典版本

贝多芬:第九交响乐
演唱: Seefried, Wagner, Dermota, Greindl
演奏: 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 富特文格勒
编号: Orfeo C 533 001 B
  富特文格勒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版本众多:1937年在伦敦的现场录音技惊四座,Music & Arts以全价版发行。1942年在柏林和柏林爱乐录制的版本由Briem, Anders 及Watzke等演唱。Crotchet平价版发行。1951年拜鲁依特的演出博大而精深,由施瓦普科芙等演唱,EMI发行。1954年在瑞士洛桑和爱乐管弦乐团的最后演出充满了悲壮之情,演唱阵容有:Schwarzkopf,Cavelti,Haefliger及Edelmann等。全价版发行。
我这里向大家介绍的Orfeo中的贝多芬第九,和其他众多著名版本相比,自有其特别之处,首先这是一个之前从没有发行过的版本,也就是说这是最新的一个老富演绎的贝九,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它成为众爱乐迷们争相收集的精品。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录音的时间与那个1951年拜鲁依特版的录制时间仅仅晚了一个月不到。然而风格却大相径庭,这个维也纳版的第九无论从演奏技巧还是表现深度来看,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从第一个乐章的第一个音符开始到最后一个乐章的最后一个音符止,无不体现出这种神圣庄严的气氛,深刻而感人。    
老富录制的贝九不仅是宏伟壮丽,极具传奇色彩,而且版本众多,经久不衰。光是唱片录音就至少有十一个出名版本,且各有特色。在维也纳爱乐的三个贝九版本的录音中,老富对节拍的控制显得十分缓慢,在第一乐章就能明显的感到,这和战时在柏林的录音相比,更显城府老练,然而缺少了这份激情,我们便很难体会到贝九壮丽宏伟之势。让我们再回到这个维也纳爱乐版上来,在乐曲的第14分钟38秒处插入了一个长笛独奏,这种出乎意外的手法给人以新奇的感受,其实这本来就是作者注明的,而在现场音乐会上常常被遗漏了。如此独一无二的演奏,一定能让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乐章结尾部分处(17'18)的和弦也不同于大多数深思熟虑型的结构,老富的演绎条理清晰,轮廓分明,细节和表情的处理都合乎乐思固有的分寸感。
更有趣的是,原本的“慢乐章”却快的出奇,是我收集的所有贝九版本中最快的一个。在这个维也纳版本中,音色饱满,极具感染力。华丽的音色配上赞美诗一般美妙的旋律,老富的这一个最后的第九无与伦比。
贝九的最后一个乐章是著名的合唱,老富的版本堪称经典。我敢说没有哪个贝多芬迷在听到这张唱片时不为之狂热的。要说其中不足之处,便是在整体动态层次的震撼力度上稍显单薄,(这一方面可以说是卡拉扬+柏林爱乐组合的强项)然而在如此庞大宏伟的作品结构之下和当时单声道录音技术的局限,不免有点挑剔之嫌。在1951年的拜鲁依特版本可谓是前无古人,后不见来者,它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不可动摇。即使是从上面提到的动感层次来看,也处理得非常好,强悍有力。而在1942年柏林版本中却是一种愤怒的激情,这使整个结构也因此显得凌乱不堪。柏林爱乐一直是以带给听者一种不可抗拒的震撼力而著称,这确实是一个事实,可是这一点使得耐听性大大下降。维也纳版和拜鲁依特版十分的相近,在时间上也仅仅相隔一个月,在老富所有的贝九中,一个比一个来的激烈,然而这比战时带有血腥气息的狂热有很大的区别。
要拿这套维也纳版本的贝九和其他老富的版本比较,我认为这是最杰出的。首先应归功于维也纳爱乐那独一无二的优美音色,那是充满色彩的,饱满而华丽的,这是柏林爱乐或拜鲁依特所不及的。弦乐声部温暖如歌的特性,突出的柔韧性和力度上的细腻变化能产生最动人的艺术效果,声响也极具深度,完全没有1942年柏林爱乐那粗糙的杂音,这样流畅的线条带给我们至高无上的听觉享受。比之拜鲁依特那松散的演奏更是让人惊喜万分。其次,在木管乐器方面也是同样的恢宏壮丽,木管和铜管声部使用了特殊规格的口径的乐器,其声音圆润,统一。从音色到乐手位置的安排都显示出维也纳爱乐高水准的职业敬业精神。最后不能忽视的一点是维也纳爱乐的合唱团,在合唱团与乐队的平衡上做的恰如其分,把人声和器乐的融合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却又没有混为一团,各自又有极强的透明感,这一点在1954年法国Tahra公司出版的富特文格勒的唱片上也同样清晰可鉴。老富曾说过:"这个乐团之所以能无可匹敌,归功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它的维也纳化。"
这个版本很值得收藏,我敢说你听了之后一定不会失望的。(转帖)
最后编辑大嘴英雄
TOP
11#

经典的东西需要反复咀嚼,很长时间没有听富的唱片了,昨晚重听44年的英雄交响乐,那份触及灵魂的感动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
[upload=jpg]Upload/200681114505698723.jpg[/upload]
TOP
12#

老富的上扬版贝交,是不是全部都是单声道的?
TOP
13#

仁厚里权少 在 2006-8-12 14:10:24 发表的内容
老富的上扬版贝交,是不是全部都是单声道的?


老富应该没有立体声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