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请教:如何欣赏赋格?大家听的懂赋格吗? [复制链接]

查看: 3262|回复: 7
1#
我感觉赋格很难听懂。

赋格听上去的感觉就是乱糟糟的,没有旋律性。

最著名的赋格作品要数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了,平均律里每首曲子都由一首前奏曲加一首赋格组成,那些前奏曲都还是很有旋律性的,听起来也比较容易,也很好听,但一到了赋格,就失去了旋律性。我感觉《平均律钢琴曲集》里没有几首赋格是好听的。

巴赫比较有名的赋格还有《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这首也一样,托卡塔部分旋律性强很好听,但赋格给人感觉就乱了。

其他有名的赋格作品还有贝多芬的第29钢琴奏鸣曲的第四乐章。一般来说,一首在艰深的作品听上两三边之后总会有点感觉,总会抓住其旋律线,但贝多芬第29钢琴奏鸣曲第四乐章听了好几边,感觉乱糟糟的,还有贝多芬为弦乐四重奏也写了首“大赋格”,也是一样听不懂,说起这首大名鼎鼎的“大赋格”,其手稿前段时间刚被人发现,最终被一位英国人以130万英镑的价格拍走。

后来听人介绍说,赋格是有一个主题的,在某个声部上出现主题后,会将主题的旋律变化后移到另外一个声部上进行“对题”,主题与对题通过对答方式完成旋律。音乐进行时,一个声部的旋律好象在逃跑,而另一个声部的旋律在追赶,这种多个声部通过一问一答,你追我赶的方式完成音乐。而“赋格”这个词的原意就是“逃跑”的意思,简单的赋格只有两个声部,而复杂的赋格会有三到四个声部或者多达五个声部。

最简单的赋格有两个声部,后来又看到资料说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48首赋格里只有唯一的一首赋格只包含两个声部,其他赋格全部在三声部以上。

但听音乐时,如果声部少的话,还可以听出一问一答,你追我赶的特点,这样听听确实比较有意思,但声部一多,根本就听不出来了,给人的感觉就是很乱,乱糟糟的。

难道创作赋格这种作品的目的就是给学音乐学作曲的专业人士学习乐理用的,而不是给大家欣赏的?难到赋格的作用就像是一般的练习曲一样?只给人练习或学习,而不是欣赏用的?(虽然后来很多优秀的练习曲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大家听的懂赋格吗?觉的赋格好听吗?还望传授下欣赏赋格的经验。
分享 转发
TOP
2#

UP
TOP
3#

其实我觉得象我们这样的业余爱好者,在听音乐的时候更多的是依靠感性来听的,又不是专业研究者,听着好听就听,觉得不好听就不听或少听。有必要去非要把不喜欢的听成喜欢的吗?这样不是很累?
TOP
4#

谢谢楼主,偶从你的问题贴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原来“赋格”的原意就是“逃跑”的意思,呵呵,真有趣!
TOP
5#

<<平均律>>赋格听不懂,但挺好听的
TOP
6#

我觉得复调的对位是如此的精妙!和谐的妙不可言!
TOP
7#

学些乐曲知识,一次听一个声部,多听,就这样
TOP
8#

我也觉得不好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