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瞎子阿炳与《二泉映月》 名曲背后的故事 [复制链接]

1#
二胡曲《二泉映月》是中国近现代民族器乐曲创作的优秀代表,以逻辑严谨的结构以及对人生的深切感叹,展现了古老民族的东方神韵。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第一次聆听这首乐曲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说:“这乐曲太感动人了,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二胡曲《二泉映月》的创作者叫华彦均,在他的无锡老家,人们都叫他“瞎子阿炳”。《二泉映月》的发现
    1949年的春天,与阿炳熟识的黎松寿到南京就学于刘天华大师的大弟子储师竹,一次练习手指时无意拉了在阿炳那儿听到的一个旋律,不想老师马上追问音乐的来历,得到的回答是:“无锡一个卖艺的,瞎子阿炳。”
    1950年9月,中央音乐学院的专家杨荫浏等人带着一台进口的钢丝录音机来到无锡,找到民间艺人“瞎子阿炳”,要为他的演奏录音,阿炳听他们说明来意后,回答说:“我已经两年不演奏乐器了,技术疏荒了”。据说,两年前,有老鼠咬断了阿炳的琴弦,他就不再拉琴了。杨荫浏等马上买来二胡、琵琶,并好言相劝,阿炳同意了演奏,他说:“太久没演了,让我练上三天再演奏吧。”于是三天后,在根本不知录音为何物的情况下,阿炳拉了三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其中第一首便是后来的《二泉映月》,三个月后,阿炳吐血病故,这六首乐曲也成了绝唱,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阿炳的名字和《二泉映月》传遍了全国,走向了世界。民间艺人“阿炳”
    华彦均(1893?-1950年)的乳名叫“阿炳”,是无锡东亭人,父亲是一位道士,擅长演奏二胡、琵琶、三弦等乐器,从小时候开始,阿炳就跟父亲学习乐器,由于天资聪颖和练习刻苦,他13岁时就已熟练掌握二胡、琵琶、三弦和笛子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阿炳的命运比较曲折,儿时丧母,二十丧父,三十多岁时双目失明,生活无着,只好流落街头,靠卖艺为生。五十多岁时,吐血病故。他妻子在29天后紧随着死去,让邻里多少唏嘘了一阵,但也仅此而已,当时在大家看来,这不过是一起屡见不鲜的不务正业者的潦倒———少年得志形骸放浪,结果留连烟花巷患了眼疾,弄瞎了眼,又抽鸦片烟,败尽了家业,落得一辈子卖艺讨生活。
    然而,正是这位曾放纵于世俗享乐,又饱偿了人间辛酸苦难的艺人,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传世之作。阿炳卖艺几十年,根据生活体验,创作改编、演奏了许多与时代息息相关的作品,在抗战时期,他在街头编唱过《汉奸的下场》等小调;其中二胡曲《听松》以南宋岳飞抗金的史实寄托了对民族解放的期望。抗战胜利后,阿炳又编唱了《前走狼,后走虎》等在街头演唱,现在他留下的作品只有《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传世之作《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阿炳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这首乐曲原为道教的唢呐曲,在阿炳流浪卖艺的过程中,反复演奏、加工、创作,引入了苏南一带的山歌、小调、江南丝竹、滩黄腔甚至广东音乐《三潭映月》的音调,经过了久远的年代才磨合而成,阿炳称之为“依心曲”或“自来腔”。作品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远。流露出如泣如诉、如悲如怒的情调和对理想境界的憧憬,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70年代以来,不断有音乐家对该曲进行改编和演奏,使它的影响跨出了国门。幸运与遗憾
    阿炳生前的照片来自于当时日寇占领无锡期间所发的“良民证”。它是阿炳本人一生中照过的唯一的一张照片。阿炳的音乐生涯,没留下什么其他的音乐资料,唯一的一次录音,也就是1950年的那次录音,第二年,当杨荫浏等人再去无锡拜访阿炳时,发现这位艺人已不在人世。应该说,这是中国民乐的幸运,但同时,又是遗憾,据说阿炳会拉的作品有300多部,而那次录音的钢丝只够刻上六首。
分享 转发
TOP
2#


插句题外话:今天的花花公子们该吸取点什么教训呢?
TOP
3#

中乐的极品,可惜!
TOP
4#

瞎子阿炳: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ntypeid=11&titleid=53937&page=1
TOP
5#

这里好寂静啊!就听听松,静赏二泉月吧!哈哈![upload=jpg]Upload/2005618175078325.jpg[/upload]

龙音之经典1950阿炳录音:
[upload=jpg]Upload/200561819524473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6181103968077.jpg[/upload]
TOP
6#

讓人心酸的往事
TOP
7#

阿炳演奏此曲,和后人大不相同,既无泉又无月,只有无言。
TOP
8#

好像在哪看过这文章

二泉映月--------------既无泉也无月,只有孤凄及心中的希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