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雷的《安魂曲》是—部独特的作品,在古今所有安魂曲中如此抒情动人的作品非常罕见,将近两个世纪以来,几乎每位《安魂曲》作曲家都把重心放在“末日经”上,都在挖掘“末日经”的震撼效果,做得最彻底、最有成效的就是前面提到的、同是法国人的柏辽兹。
福雷却摈弃了这段最常见的《震怒之日》的经文,对于那些关于最后审判日中,上帝惩罚罪人的恐怖场面,福雷一一回避,连淡淡地一笔带过都不存在,因此不再有任何“恐怖”的意味。他把重心摆在“安息”这个字音以及它的意义上。以“安息”开头,也以“安息”收尾,整体上追求一种温柔、宽恕与希望。
在他的《安魂曲》中没有最后的号角声、也没有泪水和被惩罚的痛苦、更没有末日判决的恐怖。他是带着赞美与抒情的感触来描写死亡的,希望死亡之翼不至于让人们感到恐惧惊惶。
为此,福雷特意在最后加了—段普通安魂曲中所没有的《在天堂》,那种庄严、梦幻,使人陶醉不已,也许1910年福雷写给朋友埃曼努尔的信中有一句话最能概括这部作品的要义,福雷写道:“我的安魂曲.写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理由,如果一定要我讲的话,那么创作它是为了愉快和喜悦!”
1、《进台咏与慈悲经》。
贝多芬《皇帝协奏曲》的引子是从乐队三次合奏出响亮的和弦开始,引出钢琴三次自由的华彩乐段,钢琴兴起的浪潮遍及键盘的整个领域,雄壮的音调直接切入乐章的基本主题。他在这里表现了一种英雄式的豪迈。
瓦格纳《黎恩济》序曲中开始时的一段慢速度的引子与《皇帝协奏曲》如出一辙,用小号三次吹出了持续长音A,三次引出了乐队的主导动机,所不同的是用单件乐器来引出了乐队。来表现一种号召与希望。
福雷《安魂曲》的引子,应该说是很好的借鉴了这种手法。三次管乐齐鸣(其中二、三次用的是下行音符),管乐的三次不安和骚动,引出三次安祥的“请赐予他们永远的安息”的首句合唱,把作品领进了庄严的气氛之中,当管乐渐渐放下威严,和合唱完成了一次比一次圆润和安详的应答之后,音乐转入行板。男高音与女高音在管风琴伴奏下相继演唱起大段的十分优美的抒情旋律。进入到更为热烈的《慈悲经》中,福雷让合唱反复吟诵“天主垂怜我等”的经文,情绪渐渐热烈起来,在达到高潮后不久,力度随之渐弱,该乐章在令人顺服的极弱的音响中结束。这个乐章是整部《安魂曲》中最动人的篇章之一。
2、《奉献经》。一开始,女低音与男高音在D大调上相隔六度,作卡农进行,这段旋律类似古老的无伴奏教堂风格音乐。同样的音乐在E大调与D大调反复之后,男中音唱起—首朗诵调般的歌谣:“主啊,我们献上颂赞的牺牲与祷告,为了我们今天献祭的亡灵。”对往昔心灵解脱的祈求表现的更为坚定不移。最后回复到开头的复调合唱之中,以B大调“阿门”的祈祷,预告着短暂而又辉煌的《圣哉经》的到来。
3、《圣哉经》。这是整部《安魂曲》中最动人的篇章之一,在小提琴独奏与竖琴的陪衬下,女高音、男高音与男低音以齐唱方式,时起彼伏地呼唤“圣哉、圣哉、圣哉”,十分抒情且催人动容。当进入歌颂救世主的“和撒那”时,铜管进入了呈示,气势顿时恢弘起来。但很快就被独奏小提琴以浪漫的、华彩般的演奏接替,合唱声渐弱,将音乐引领到夜曲般的一片静谧中。下面我们完整地欣赏一下这段《圣哉经》。
4、《主耶稣》。在管风琴伴奏下,女高音(有时候会使用童女高音)唱起祈求哀恳的唱词:“仁慈的主耶稣,请赐予他们安息,赐予永恒的安息”。纯净的音色配合透明般的伴奏织体,音乐显得特别超脱、特别怡然。
5、《羔羊经》。这段音乐同以往出现过的四段音乐有所不同,配器上增加了铜管的分量,管风琴的应用也相当突出,合唱与乐队以更虔诚的旋律交织在一起。中间频繁的转调使《羔羊经》在色彩方面远比前面的段落复杂并丰富得多,结束时,乐队和合唱再现了引子中的管乐与合唱的应答以及安祥的旋律。
6、《请拯救我》。,似乎是延续了《羔羊经》的情绪,这个部分同样是比较戏剧化的,男中音在压底的合唱声部慈祥的拥抱中吟咏,并不断增加音量与情绪的张力,当唱到“愤怒的日子”和“要以权力与火焰来审判这世界”时,铜管加入,合唱团突然放大音量,将整部作品的情绪推向富于热情的高潮。
7、《在天堂》。在管风琴的伴奏下,女高音唱出柔和的曲调,深情地祈求解脱。弦乐与竖琴渐渐加入,轻轻地在合唱声中摇曳。乐曲中间情绪有所高涨,但很快又恢复以往的平静之中。整个乐章都被温柔的三音节的和声安抚着,宛如在梦境中,安详平和地推进,最后作品在“赐予永远的安息”的歌声中安静地悄然离去。下面我们把最后乐章《在天堂》完整的欣赏一遍。
这个作品乐思安详、旋律畅美,和声的组合精湛而敏感。女高音和男中音在其间穿梭,令合唱效果更为迷人。它不仅篇幅短小,规模也显得精巧,充满安详宁静。称它是一首赞美诗、或是一首小夜曲也不为过。
福雷自己的说过:“我的《安魂曲》被人批评没有表现出对死亡的恐惧,它被人称为死亡的摇篮曲,而这正是我对死亡的感觉:一种快乐的救赎希望,一种能触及永善的未来,而不是为逝去的人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