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怀念桂林。那些如画的风景。阳朔圣诞放烟花的晚上。西街,Jeanson的酒吧,阿江的乐队,啤酒鱼,田螺酿,漓泉......
我们离开时的眼泪......
我想我是再也回不去了......
没有西藏的磅礴气势,没有大理的风花雪月,桂林温情而宁静......
借一些图片,怀念我的家乡。
象鼻山——桂林的城徽
[upload=jpg]Upload/20054118231076738.jpg[/upload]
傍晚——
[upload=jpg]Upload/20054118244935129.jpg[/upload]
雪景—— 很多北方人以为,南方是没有雪的,他不知道桂林是一个奇特的地方...
[upload=jpg]Upload/20054118251685732.jpg[/upload]
某导游写的解说词:
桂林的山水代表,桂林的城徽——象鼻山
象鼻山原名仪山、漓山、沉水山。又因山东的水月洞有如象鼻,且整座山酷似一头驻足漓江边畅饮江水的大象,故名象鼻山,简称象山。坐落于桂林城南漓江西岸,漓江与桃花江的交汇处。海拔220米,相对高度55米。
关于象山,有一传说——
昔日玉帝南巡,途经桂林时,驮宝瓶的神象病倒了,玉帝将其抛弃在漓江边,驱队逐行。神象得到漓江畔人们的照顾和治疗,很快恢复了健康。它为报答恩情且看到桂林山清水秀,决定留下替人们耕田,看管庄稼。玉帝得知后认为有辱天庭,就派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捉拿神象。可神象誓死不归,奋起抵抗......战斗持续了7天7夜,又饥又渴的神象来到漓江边,正当它伸出长鼻卷水畅饮时,偷偷尾随而来的李天王高举宝剑,从上向下朝着象背狠狠一插,杀死了神象。神象立身不倒,化为石山。
山顶上的普贤塔行如刺死神象的剑柄。因此塔基座第二层正北面刻有一菩萨像,像上方刻有“南无普贤菩萨”而得名。建于明代,高13.6米。
(普贤菩萨是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坐骑就是大象。“大象驮宝瓶”在中国及亚洲很多国家的传说和习俗中,象征着和平幸福。)
象山临江处有一洞口,仿佛是象鼻与象腿之间构成了一轮临水皓月。(宋人有诗云:“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此洞名“水月洞”,此景名“象山水月”。水月洞东临漓江,西有桃花江,若在丰水季节,江水从洞中穿流而过。在桂林,有山便有洞,但水流贯穿的洞却寥寥无几。明月之夜,泛舟江上,舟入洞中,如临拱桥之下。
在清代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从北面攻打桂林城就是以象山南麓的云封寺作为指挥部,在山顶架设大炮烘击城内的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