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rtwangler指挥Beethoven(转自中国爱乐网)
声明:所有转载文章均只代表原作者和原译者的观点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乐
发信人: pagnini (斯特拉底瓦里),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初听Furtwangler1944年贝三录音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Feb 6 10:23:23 2001)
昨天从Isaiah那里买来,兴奋得连听2遍,由于sbtbear等人的强烈要求,先把听后感
写出来,以后有了进一步的感受,再慢慢补充。
这个版本是1944年富氏在柏林开完三场音乐会后到维也纳所举办的音乐会之一,同场
演出的应该还有贝一交响曲,但录音资料现在看来已经丢了。录音师是大师的一名挚友。
演出引起很大轰动,随后未经指挥家同意而发行的LP唱片(Urania公司)销售了好几万
张。待到发觉时已经晚了。此时盟军攻克柏林,录音母带被苏军带走。此时这个录于
44年的录音更被认为是为纳粹唱赞歌而被各国严禁发行,一直到富氏被解禁。1994年,即
版权法规定的50年期限到达之后,各个录音公司争相出版这个录音版本多达十几个,
但公认最好的当数Tehra版,即我现在手头这版。
事实上,我已经拥有富氏在1953年那个EMI录音室版,也是和VPO,但听来没什么感觉,
只是觉得速度仍然很慢,但绝没有富氏那种特有的张力和随意发挥的特点。后来才得知,
这位临去世仅1年的大师那时耳朵已经部分失聪,是靠助听器来指挥乐队的。
相比53年那版,这个44年的现场版显然要杰出得多,乐队显出一种恢弘、大动态的气概,
以及那种富氏特有的张力和压迫感,都被VPO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唯一可以跟这个版本
有一拼的是Klempere那个EMI的mono录音(爱乐乐团)。2个版本可以说各有所长。Klem-
pere那版,显得很严谨,强奏部分显得很有那种德奥控制力,节奏也十分规范,音色并
不纯属于那种厚重的德国音色,而是凝重稍带清丽,小提琴声部尤其明显。而富氏这个
版本,由于是现场演奏,有观众的助兴,对大师来说如鱼得水,乐队与指挥浑然天成,
在张力十足的轰鸣声中透发出一种紧张的感觉(或许是由于纳粹的高压所为?)。
这个版本,全然没有战后指挥家,包括以霸道而著称的卡拉扬的那种力度不足的毛病,
乐队焕发出一种极符合作曲家原意的爆发力与张力,是目前为止偶最喜欢的版本。
sbt,不要说148元,就是1480元买下也很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