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慕尼黑爱乐的俄罗斯作品 [复制链接]

1#
虽然今春天气不好,雾霾横天,禽流感横行,还是不断有大乐队及小乐队奔赴中国,——四、五月以大剧院为代表的古典音乐市场异常地热闹——竟也出现了不好选择的局面,老有同时开场的演出让你不好选择。

昨天的大剧院好不热闹,马泽尔率慕尼黑爱乐献演。马老可真不像是83岁的老人,那精神头,那健硕的脚步,经常一路小跑着上台——我们真心祝他健康长寿。我发现马老喜欢俄罗斯音乐,我记得十年前听他在保利剧院的开场曲目就是《荒山之夜》。这次一开场又是柴科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莉叶》序曲,下半场又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上半场还有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协奏曲)。

我向来不喜欢俄罗斯作品,这次即使是马老棒下的慕尼黑爱乐也改变不了。听下来倒真是让我觉得我是真不喜欢,这绝不是乐队的问题,乐队超棒——那只能是作品的问题。是俄罗斯的民族性问题,一切俄人的所谓艺术,整个感觉下来,其底质就是两个字——粗俗, 这在音乐中我早就体味过了,这一次更增加了我的感受——以后,我恐怕是再也不会听了。这种粗俗,让他们只适合写些场景音乐,如《春》这样的作品,这种音乐配上性感的舞蹈,可能有些意思,但单听音乐,——乏味得很。那《荒山之夜》和《图画展览会》之类不也是场景音乐么?

俄人的粗俗让他们在人文社科领域毫无建树,没有任何值得阅读的作品,这种感觉性的粗放倒是适合写小说和干革命——所以,他们很出了一些小说家和革命家;至于音乐么,就只能写些场景式的小品,那魅力,是只消三分钟就可消磨掉的。他们对人类历史进程也没起什么好作用。昨读一本杂志,一份调查表明,竟有49%的俄人认同斯大林的清洗——不可救药的愚昧,可怕的野蛮和粗俗。

刚读完茨维塔耶娃的诗集《致100年后的你》,初看意像很美,也很有些精致的味道。但细看通读下来,便会发现那内质里的本质,还是逃不掉“粗俗”二字。她本出身书香门第,嫁个脑袋进水的丈夫,本已在捷克,却要回国——因为“伟大的俄罗斯土地上有“真理”“,这位诗人也认为是这样,于是双双回国,先是丈夫被枪毙,然后是这位女诗人困生活无着,欲求一洗碗工的工作而不得,最后上吊而死,他的儿子暴毙于前线。这母子二人本来是在法国巴黎的,但这位诗人却对法国文化颇有微词,认定只有他们的俄罗斯才有”真理“和”诗歌“,但法国至少可让她生活下去,伟大的俄国”真理“和”诗歌“却要了她的命。——而我读下来,在三分钟的感动后,我发现她的诗歌,连 同一切俄罗斯的伟大艺术,其实只是些 媚俗的似是而非的含糊意思表达——那离”真理“,还远着呢,他们所认为的这种真理,着实害人不浅。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3-05-17 00:48:51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3/6/19 17:01:3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

回复 1# shenming 的帖子

兄去听了最近开幕的2013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节了么?
TOP
3#

拜读!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13-4-25 8:43:00 发表
虽然今春天气不好,雾霾横天,禽流感横行,还是不断有大乐队及小乐队奔赴中国,——四、五月以大剧院为代表的古典音乐市场异常地热闹——竟也出现了不好选择的局面,老有同时开场的演出让你不好选择。

昨天的大剧院好不热闹,马泽尔率慕尼黑爱乐献演。马老可真不像是83岁的老人,那精神头,那健硕的脚步,经常一路小跑着上台——我们真心祝他健康长寿。我发现马老喜欢俄罗斯音乐,我记得十年前听他在保利剧院的开场曲目就
TOP
4#

回复 2# haskil 的帖子

那能不去么?——听了假声男高音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

回复 3# qsyd 的帖子

久违了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6#

有时粗俗不见得是坏事,大家都玩高雅、精致,粗俗就感觉标新立异了!且看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全是粗俗的题材---取材于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体裁;粗俗的画风---大刀阔斧、惊世骇俗的笔触,让法国人觉得这是对油画的亵渎、是垃圾!但与同时代的法、德绘画相比,他又是那么的不同凡响、富于原创性,所以成为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不粗俗就完蛋了。。。
TOP
7#

shenming一定和布伦德尔谈得来,呵呵。虽然不能同意,但是一家之言也很不错啊。

我个人是不喜欢描述式音乐的(此种极致是李斯特的交响诗,避之唯恐不及),老柴、李斯特、德沃夏克以及捷克匈牙利的一众大师,确实不是日常首选。曾经1个月天天听康塔塔,有滋有味,换成老柴德沃夏克肯定是不行,即便是他们的室内乐也不行。

然而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听听还是觉得很好啊,特别是普罗科菲耶夫的芭蕾,其精灵古怪是莫扎特都没有达到的境界。
TOP
8#

大家畅所欲言,我这阵特别讨厌俄罗斯那一套。上次在莫斯科餐厅吃顿牛肉,——当然是中国人做的,到现在还恶心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9#

俄罗斯人还有一种俄罗斯式的“霸道”,狂妄地认为自己拥有真理,——这在这位女诗人身上亦有表现,这就是她的“粗俗”的一面,其实质是没有思考能力和无理性,在实践上表现为野蛮和疯狂。《春之祭》这样的作品无非就是一些无理性的喧嚣,没有任何精神性的狂吼,本质是发泄,应和的是人性中不太光明的东西——这种发泄不解决任何问题。而听者听完,不过是产生一种“拿起刀枪,奔向前方”的错觉,当他们真正地站在队列中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身不由已了——那结果,是迎来更悲惨的命运。俄罗斯这些东西不会将人类带到光明中去,只会走进向下的泥潭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0#

广袤的大地上,没几个人,而且极昼极夜外加天寒地冻,多少也理解一下人家。在这种状况下,沙俄贵族们已经很努力了,全盘法国化,学法语吃法国餐用法国装饰,可惜骨子里的东西难改变啊,你指望他们巴洛克那是不可能的。
TOP
11#

粗俗总比媚俗好,至少还有自己的个性,在当下国内处处媚俗的环境里,粗俗还是有它优雅的一面。
18世纪以前的俄罗斯还是野蛮人的世界,到了19世纪人家就已经人才辈出,特别在文学领域。
最近在读陈丹青笔录的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也刚好看了音乐台的俄罗斯的蓝光之夜,看到人家对文艺真挚的地方,想想我们自己有哪些呢?
TOP
12#

俄罗斯的艺术品(意识形态产品不算)的确大部分很粗俗,不过并非全部,也有一部分是‘粗犷’而非‘粗俗’的。我以为,艺术世界还是风格多些的好,如果音乐领域只有德奥的严谨深邃和法国的剔透精湛,也会觉得缺点什么....

另外,俄罗斯的科学成就虽然不如欧洲核心国家以及美国,但是仍然是科学大国,这几乎足以证明该国文化质地并非一无是处。可以说,劣质文化的国度是没可能做出科学贡献的。

至于那种真理在握的优越感,与东正教的历史有些关系,这个就不多说了。

不过话说回头,天朝建政之后处处以俄为师确实是一种放着一流不学非要学二流的脑残做法,当然,这与天朝开朝的农民革命家的心智能力有关。
TOP
13#

高水平的乐队使作品本身的贫乏、苍白和粗野尽显无遗,俄罗斯人绝写不出莫扎特那种纯净的快乐,也写不出海顿那种结构式的优雅;那我们就说激情,在这个领域他们就占先了么?贝多芬的激情虽不能说完全是善意的,但那总是从头到尾组织得严整有序的,他是不取得胜利绝不会罢休的,在他完胜以后,他还要加上打扫战场的环节(葬礼乐章),最后还要有一个庆祝的乐章。我们再说瓦格纳,瓦氏歌剧中的人物虽有种种人的毛病,但却一步一步踉跄挣扎着往上走,再说那豪情,是十个柴科夫斯基捆在一起也抵不上的。瓦格纳的歌剧豪情定要把人的毛孔都要唱透,他的歌剧听下来就像全身换了血一样。柴科夫斯基的激情则像一个醉汉,是刚刚勃起就已阳萎的无能和无奈表达——没有意志力控制的激情只能落得如此下场,本能式的冲撞经常会撞到死胡同里——没有一点思维能力是不行的,光凭着本能作曲永远也走不出家门口多远。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作为一种事件音乐,我们现在记得它只是因为上演时的故事,当春天的荷尔蒙又随着柳絮满天飞舞的时候,我们听到《春》起始的乐句,——野猫又开始叫春了——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4#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13-4-25 8:43:00 发表
刚读完茨维塔耶娃的诗集《致100年后的你》,初看意像很美,也很有些精致的味道。但细看通读下来,便会发现那内质里的本质,还是逃不掉“粗俗”二字。她本出身书香门第,嫁个脑袋进水的丈夫,本已在捷克,却要回国——因为“伟大的俄罗斯土地上有“真理”“,这位诗人也认为是这样,于是双双回国,先是丈夫被枪毙,然后是这位女诗人困生活无着,欲求一洗碗工的工作而不得,最后上吊而死,他的儿子暴毙于前线。这母子二人本来是在法国巴黎的,但这位诗人却对法国文化颇有微词,认定只有他们的俄罗斯才有”真理“和”诗歌“,但法国至少可让她生活下去,伟大的俄国”真理“和”诗歌“却要了她的命。


看着这段,突然想起了《法兰西遗嘱》,嫁接了法兰西的俄罗斯以及嫁接了俄罗斯的法兰西,哪个更为迷人又哀伤?

我也不是太喜欢俄罗斯音乐,但是却很喜欢俄罗斯文学。相比音乐作品,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更为真挚深沉。

伟大俄罗斯土地上有真理——俄罗斯民粹派常用的论调,不过这不能代表所有俄罗斯人。陀老作品中也经常表现出“罪人”对于俄罗斯土地的迷恋,但当他发现自己的“情感中心”观点被民粹派的“情感至上高于真理”绑架的时候,也写出了现代寓言《宗教大法官》来反击,捍卫真理捍卫精神自由。

西方的理性至上在俄罗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这归咎于民族性。谁好谁坏其实无法评价,但我觉得总归要好于邯郸学步。坚守这种民族性差异、价值观差异,是俄罗斯与西方世界的裂痕无法完全弥合的原因。或许也正是俄罗斯现在能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原因吧。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我的博客:www.MeeWuu.com | 迷雾森林
TOP
15#

个别人或都一部分人不喜欢,并不代表它就是不好的,是垃圾的,也不代表它表不是好的,不是伟大作品,个人喜好不同而已。


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作为一种事件音乐,我们现在记得它只是因为上演时的故事,


这话不对吧,比如当天如果斯特拉文斯基当时还在舞台上拉了一垞屎,我想今天也会有人记得它,但他这垞屎不会收藏到今天让人参观瞻仰吧,只有他的音乐还保存,还有人演奏,还有很多人听。对不。
TOP
16#

回复 15# Rossi 的帖子

这纯属我个人观点——欢迎批驳,有根据的没根据的都可以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7#

听音乐可以兼容并蓄,也可以偏执唯我,都没有错。个人有一段时间唯德奥是尊,就不喜欢法国音乐德彪西,拉威尔腻腻歪歪的音色,柏辽兹华丽空洞,现在听多了德奥,反倒觉得法国挺好。记得狼多二米的西方音乐史给法国音乐很大篇幅,而给民族乐派很少,认为老柴是二流作曲家,就是西方的视点了。
TOP
18#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13-4-26 9:27:00 发表
高水平的乐队使作品本身的贫乏、苍白和粗野尽显无遗,俄罗斯人绝写不出莫扎特那种纯净的快乐,也写不出海顿那种结构式的优雅;那我们就说激情,在这个领域他们就占先了么?贝多芬的激情虽不能说完全是善意的,但那总是从头到尾组织得严整有序的,他是不取得胜利绝不会罢休的,在他完胜以后,他还要加上打扫战场的环节(葬礼乐章),最后还要有一个庆祝的乐章。我们再说瓦格纳,瓦氏歌剧中的人物虽有种种人的毛病,但却一步一步踉跄
好一篇文采飞扬的废话——以s兄的风格批驳
TOP
19#

回复 18# 莱纳 的帖子

这个评论很到位,——我喜欢,我们的生命都是一种浪废,打发时间而已,——我们还能干什么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0#

以我自己的观点,说俄罗斯19世纪的作品有些“粗”倒还确切,刚刚昌盛的国家总难免暴发户的心态,而且他们想表现的是传统西方优雅了几百年的文化内容,和伟大相比,柴氏也确实显得二流。但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俄罗斯几位天才早已和西方的并驾,硬要说《图画展览会》是场景音乐那也是拉威尔改的,关穆索尔斯基什么事?说到《春之祭》,它可是20世纪现代Classical Music在西方上演和出片最多的作品,在这个月就有EMI新发的Simon Rattle与柏林爱乐新录的版本,两月前伦敦爱乐隆重上演新导的版本,你可以看到英国卫报长篇累牍的评论,以下就摘个片段用来说明问题:“So there’s nothing so old as a musical revolution. But even if it’s true that Stravinsky plundered traditions both ancient and modern to create The Rite, there’s something that, finally, can’t be explained away, something you should feel in your gut when you experience the piece. A century on, the truly shocking thing about The Rite is still with us, right there at its climax. A good performance will merely pulverise you. But a great one will make you feel that it’s you – that it’s all of us – being sacrificed by Stravinsky’s spellbinding and savagely cruel music.”
最后编辑jm 最后编辑于 2013-04-26 14:02:4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