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买了套ICON系列的克莱斯勒,挺失望 [复制链接]

1#
看到坛子上有DX提到EMI ICON系列中的克莱斯勒用的是东芝EMI的转制,音质转得还不错,就从网上买了套。先听了一下1936年的贝小协录音,比较失望。底噪是处理的挺干净,但是泛音也都一起被处理掉了,小提琴的色彩和光芒消失了,乐队中各种乐器的音色也黯淡了,一团团的混在一起,定音鼓敲得不像鼓皮,而像纸箱子。听上去就像是把整个乐团放在一个木盒子里,人坐在外面听。再听下opus kura转制的同一录音,底噪声确实非常大,但是整个声音马上开扬起来。透过底噪,各种乐器的音色都基本正确,小提琴的声音很有光彩,声部的层次感也好很多。听大师们的历史录音,是要听干净的但严重歪曲的声音,还是努力追求本真的声音还原,我想大家不难作出判断。不知道为什么EMI的工程师会做出另一种选择。
本来还想收edwin fischer的那套,现在也犹豫了,可惜了EMI手里这些母带。。。
分享 转发
TOP
2#

可以两者做一下频谱 ,或者抓一份WAV来看谁的文件大 ,比较信息量大小。当然重要的还是还是耳朵收货 ,貌似现在玩LP或SP转录的日系小厂似乎都在走悦耳路线这条路子。
TOP
3#

ICON的克莱斯勒转录的效果相对于NAXOS还是很不错的了,
TOP
4#

Naxos的贝小奏不错啊。
TOP
5#

器材问题
TOP
6#

NAXOS转录的克莱斯勒,那些协奏曲,小提琴的声音都偏纤细了,质感比ICON的差。
TOP
7#

仔细看发现ICON里的转录,只要是曾经发行过ART版本的,都用了ART的转录,只不过包装上并未标明,看转录的年份,比如 P 2000,就会估计到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8#

原帖由 Dumbarton 于 2010-11-8 9:20:00 发表
器材问题

opus kura转制的1936年贝小协网上很容易下到,有这套碟的朋友,也可以比较一下。
TOP
9#

原帖由 江月 于 2010-11-8 10:01:00 发表
仔细看发现ICON里的转录,只要是曾经发行过ART版本的,都用了ART的转录,只不过包装上并未标明,看转录的年份,比如 P 2000,就会估计到

请教下,EMI是从哪年开始使用ART技术的?
TOP
10#

记得是97 98年左右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11#

了解一下自己的组合。
TOP
12#

我很满意这套......虽然录音太古老了。
小提琴偏突出,声音偏粘稠,乐队不清晰,是那个时代技术不发达的见证。

并非所有录音的底噪都被消除,如:G弦上的咏叹调(1904年)、无伴奏的柔板(1926年)......
opus kura的转制我也有,声音偏火燥、偏糙,不及这套动人......
opus kura的制品有的好(如埃奈斯库),有的很差(如绍尔的李斯特钢协,朦朦胧胧)。
最后编辑sutao0688 最后编辑于 2010-11-08 12:22:08
TOP
13#

原帖由 sunstone 于 2010-11-7 22:17:00 发表
看到坛子上有DX提到EMI ICON系列中的克莱斯勒用的是东芝EMI的转制,音质转得还不错,就从网上买了套。先听了一下1936年的贝小协录音,比较失望。底噪是处理的挺干净,但是泛音也都一起被处理掉了,小提琴的色彩和光芒消失了,乐队中各种乐器的音色也黯淡了,一团团的混在一起,定音鼓敲得不像鼓皮,而像纸箱子。听上去就像是把整个乐团放在一个木盒子里,人坐在外面听。再听下opus kura转制的同一录音,


此外,纠正一句,这些古老的录音已经没有母带了,它们都从78转SP转制,即使是EMI自己......

转制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视你手中的78转状况如何。
TOP
14#

原帖由 sutao0688 于 2010-11-8 10:51:00 发表
我很满意这套......虽然录音太古老了。
小提琴偏突出,声音偏粘稠,乐队不清晰,是那个时代技术不发达的见证。

并非所有录音的底噪都被消除,如:G弦上的咏叹调(1904年)、无伴奏的柔板(1926年)......
opus kura的转制我也有,声音偏火燥、偏糙,不及这套动人......
opus kura的制品有的好(如埃奈斯库),有的很差(如绍尔的李斯特钢协,朦朦胧胧)。

我觉得转制首要是做到尽可能大的清晰度和尽可能多的细节。失去了真实性,再动人又有什么意义呢。。。
TOP
15#

原帖由 sutao0688 于 2010-11-8 11:43: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sunstone 于 2010-11-7 22:17:00 发表
看到坛子上有DX提到EMI ICON系列中的克莱斯勒用的是东芝EMI的转制,音质转得还不错,就从网上买了套。先听了一下1936年的贝小协录音,比较失望。底噪是处理的挺干净,但是泛音也都一起被处理掉了,小提琴的色彩和光芒消失了,乐队中各种乐器的音色也黯淡了,一团团的混在一起,定音鼓敲得不像鼓皮,

原来是这样,那看来对于这些古老录音,EMI和其他公司相比也没有什么优势了。请教下,母带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广泛使用的?
TOP
16#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30年代——40年代间
TOP
17#

原帖由 sutao0688 于 2010-11-8 15:41:00 发表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30年代——40年代间

那很多老录音也可能是有母带的啊,比如这套里面30年代这些录音。
TOP
18#

请问一下楼主,小册子里注明的转录时间是哪一年的?超过1998年的一定是ART过的了,好象其中几张是出过ART版的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19#

原帖由 江月 于 2010-11-8 15:52:00 发表
请问一下楼主,小册子里注明的转录时间是哪一年的?超过1998年的一定是ART过的了,好象其中几张是出过ART版的

我今晚回家查一下,结果向大家汇报。
TOP
20#

原帖由 sunstone 于 2010-11-8 15:47:00 发表
原帖由 sutao0688 于 2010-11-8 15:41:00 发表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30年代——40年代间

那很多老录音也可能是有母带的啊,比如这套里面30年代这些录音。

那些30年代的录音母带早已报废

如果你有EMI老参考CD(录音时间大都在40年代以前),就会在封底最下的几行中看到——“从78'S中转制”
海菲兹、克莱斯勒、蒂博、科托、卡萨尔斯等等的参考系列CD,毫无例外都有这行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