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期待到此止步——记捷克爱乐乐团2007上海之行 [复制链接]

查看: 4177|回复: 10
1#
    刚从东方艺术中心回来,心中很是激动,耳中仍不时回响起一小时前的乐曲声,毫无睡意。想写下些许感想来让自己的内心得以平息,但如果说想用文字来让我安静的话,那是不太可能的,只因会写累的,也就无力再胡思乱想了——


    连续欣赏了两场捷克爱乐乐团的演出,给我的总体感觉是渐入佳境,但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这次来访的捷克爱乐真的是有备而来,从人员的编排:管乐部分就备有两套组合,八个低音提琴总共有八九十人,这不由让我联想到了去年来的柏林爱乐,人数之少让我惊叹,把贝多芬的第三演绎得毫无气势可言也就不足为奇了,可见今年捷克爱乐的重视程度;再从乐器的安排:整个演出配备了两架竖琴,其实竖琴只有在《我的祖国》第一曲目中几个小节才会用到,但捷克爱乐显然不愿在任何一个小节中有所疏漏。

    众所周知管乐部分是每一个乐团的软肋,无论是多棒的乐团,真所谓扬长避短往往乐团会用出色的弦乐部分来融合管乐部分,可是这次的捷克爱乐却反其道而行之,将管乐部分发挥到了极致,甚至将《我的祖国》第三曲目进行了大胆的改变,突出了本是处于低音部的单簧管的音色,这也难怪因为在《自新大陆交响曲》中的慢板乐章是最考验一个乐团的整个管乐部分的,无论是单簧管、双簧管还是巴松、长笛,甚至还有英国管。

   以上是我对于本次捷克爱乐乐团两场演出的总体印象,接下来分别展开一下——

第一乐章  牵强(记《我的祖国》全集)

在昨天演出之前对于捷克爱乐报道最多的新闻不是指挥马卡尔也不是某一位乐团成员,而是第一场演出的预定时间——《我的祖国》全集约70分钟,没有返场,这恐怕不是一般的乐团有这个魄力会在演出之前能做出的声明的吧。难道用70分钟就能抵过别人的90分钟抑或是更长的时间吗?虽然一场音乐会的好坏用演出时间去评判他是不客观的,但70分钟的确短了点,更想看看捷克爱乐凭什么这么有底气。
演出过后,我认为用“牵强”一词可以作为总结,无论是对指挥、乐队来说还是对于我们观众来说都显得有些“牵强”,对于乐迷素质还相对较低的上海乐迷来说,贝多芬、莫扎特等的重要作品我们已经熟悉差不多了,但对于斯美塔那这位“捷克音乐之父”、“浪漫主义时期的民族乐派代表人之一”的作品的熟悉程度还远未达到能欣赏《我的祖国》全集,充其量也就对第二曲目《沃尔塔瓦河》最为熟悉罢了,最多再加上《被出卖的新娘》序曲。因此在欣赏上首先打了折扣;同样我认为“牵强”一词也适用于捷克爱乐与马卡尔,因为对于任何一个乐团来说要在一场音乐会上完整上演《我的祖国》全集绝非易事,虽然我并不怀疑捷克爱乐的演奏水平,更不用说他们的情感的投入,但就我听过的唱片来说,现场完整上演并非明智之举,最成功的莫过于库贝里克1990的那个版本。难道马卡尔能挑战库贝里克?在整个演出的过程中马卡尔拿过第一曲目、第四曲目及第五曲目的单行本谱,其余均为背谱指挥,这似乎就能说明些问题。
我只对《我的祖国》第二曲目及第三曲目熟悉,于是只能谈谈这两个曲目,《沃尔塔瓦河》被捷克爱乐驾驭得很好,松弛有度,弦乐的表现很是出色,河水的流淌,三幅河畔人们劳作、欢庆的场面都引人入胜。第三曲目一改常态,将本属于单簧管的低音部分充分凸显出来,很有意思,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充满新意。

第二乐章  生疏(记《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早在半年前就看到了曲目单,捷克爱乐与王健合作的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很是让我期待,真想找找唱片中卡拉扬的柏林爱乐与罗斯特罗波维奇的影子,但是真正的名家永远只有几个,现今的马卡尔的捷克爱乐与王健显然远未达到名家的水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生疏”,这从王健与马卡尔无数次的对眼神就能感觉到,配合得很不默契,互相迁就而在某些音节中拖慢了节奏。还有个问题则是协奏曲演奏永远的痛,那就是“互不买账”这样说可能极端了些,但的确是个实际存在的问题,那就是独奏者面对的是整个乐团,而乐团要为一个人来服务作陪衬,如果没有绝对的权威性,那么在演奏中出现配合不和谐,从音量、速度上不配合都是可能发生的。我认为这次捷克爱乐与王健的配合或多或少的就有以上的问题,而使得整个演出不怎么成功。

第三乐章 联想(记王健返场曲)

说实话到现在我还不知道王健加演的曲目是什么,但这并不怎么重要,因为王健的独奏一曲为我们展示了他作为当今世界数的上的大提琴演奏家的功力,他加演的曲目让我联系起了法国电影《悲伤在日出前终结》中那个因中年丧妻而变得沉默寡言,整天只与大提琴为伴的男主角,在无数次地拉响琴弦时让人感受到的是无尽的忧郁、哀伤与无助。王健的一曲给我的就是这个感觉。

第四乐章 辉煌(记《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

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是我最为钟爱的交响曲,这次有原汁原味的捷克爱乐的现场演绎当然不容错过,感觉很不错,正是我之前说的捷克爱乐渐入佳境的例证。打第一个乐章奏响,就给我以无尽的震撼力,第一乐章整个感激就是演奏得极为饱满当第一乐章结束时就如同整部交响曲演绎完毕的感觉让我如痴如醉。第二乐章最为著名的慢板乐章,乐团的整个木管乐部分的功力显现无疑,单簧管、双簧管、巴松、长笛都很出色,本乐章独有的英国管更是出彩,充满了德沃夏克对于故乡的怀念加上《海华沙之歌》灵歌元素引人入胜,将这个作品充分演绎。第三、第四乐章快板和火热的快板也很到位,美中不足的是结尾略显草率了些,这大概与马卡尔的衣服不整有关吧,因为在第四乐章演奏过程中,指挥曾有近20秒在整理不知出了什么问题的衣服,在这期间指挥棒被夹在马卡尔的牙齿中,因为《第九交响曲》马卡尔是背谱指挥演奏的,但可喜的是乐团在整个意外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演奏毫无影响。可见如果说演奏《我的祖国》全集是捷克爱乐独有的话,那么《自新大陆交响曲》才是他们最拿手的。

第五乐章 顶峰(记捷克爱乐返场曲《第一号斯拉夫舞曲》,作品72号)

在《自新大陆交响曲》的完美演绎后,长达十分钟的掌声终于让捷克爱乐给我们带来了第一首也是唯一一首返场曲,马卡尔选择了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第二组曲中的第一号,将本次捷克爱乐上海行的演出推到了顶峰,在本曲中我们听到了斯拉夫人的淳朴与独有的幽默的感觉,让我回味无穷。


    两天的演出就在此结束了,对于我来说近一年来的期待也随之止步,“渐入佳境”的马卡尔的捷克爱乐乐团并没有让我失望,也许要等到捷克爱乐的再次来访不知什么时候了,但有这一次足以!
最后编辑智灵 最后编辑于 2007-11-19 00:47:25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期待到此止步——记捷克爱乐乐团2007上海之行

强烈一顶~
没米了~今年好乐团太多啦~:'( :'( :'(
新年换个新头像~
购碟,换碟的兄弟来:http://shop33919193.taobao.com/
TOP
3#

回复:期待到此止步——记捷克爱乐乐团2007上海之行

羡慕啊。
TOP
4#

回复:期待到此止步——记捷克爱乐乐团2007上海之行

除了梅塔和以色列爱乐的新年音乐会以外,今年该来的大牌都已先后登场,楼主不妨横向比较一下
TOP
5#

回复:期待到此止步——记捷克爱乐乐团2007上海之行

捷克爱乐的我的祖国演的相当不错的。不想提伏尔塔瓦河,这个太熟悉了。第四乐章才是我看的重头戏。弦乐穿梭在管乐里面的效果做的非常棒,而且,我相信斯美塔那的那种气质大概也只有捷克爱乐才能展现的如此令人神往。最后一个乐章当中有一段木管鲜嫩欲滴,波希米亚森林音响传神地展现在听众面前。
TOP
6#

回复:期待到此止步——记捷克爱乐乐团2007上海之行

原帖由 arthur 于 2007-11-19 11:08:00 发表
捷克爱乐的我的祖国演的相当不错的。不想提伏尔塔瓦河,这个太熟悉了。第四乐章才是我看的重头戏。弦乐穿梭在管乐里面的效果做的非常棒,而且,我相信斯美塔那的那种气质大概也只有捷克爱乐才能展现的如此令人神往。......


比较赞同这个说法。
对楼主的看法持保留意见。
TOP
7#

回复: 期待到此止步——记捷克爱乐乐团2007上海之行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王健加演的曲目应该是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中的第一组。和DG独家签约后,他专门录制和发行了这套组曲。据说王健十分喜爱这组曲子。
和我同去的朋友也说他应该加演一个炫技或者通俗点的曲目,不过这也就体现了音乐家个人的性格吧。
TOP
8#

回复:期待到此止步——记捷克爱乐乐团2007上海之行

鄙人很想和古典音乐爱好同仁们有更深一步的交流,一下是鄙人的MSN:wsy2407@hotmail.com,期待你的加入,谢谢
TOP
9#

回复:期待到此止步——记捷克爱乐乐团2007上海之行

23日朋友送票去听思匹瓦科夫.
TOP
10#

回复:期待到此止步——记捷克爱乐乐团2007上海之行

不去支持一下祖宾梅塔吗,我可是他的FANS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