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历史录音,历史录音是我们的圣经:珍珠之上的珍珠,进入我梦中的但丁和小丑打开我多来米的历史录音耳朵.
如果不收集那些单声道的历史录音,算什么唱片发烧友呢?我们的音乐听力已经被蒙尘很久.当然我有的收集者朋友就收集DDD的录音,可我独爱那些音效"不忍卒听"的单声道历史录音,那些可觅而不可求,有的时候要找好几年还不能拿到手的历史录音唱片.
我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历史录音主义者.
要是只收藏一张唱片,我买哪一张唱片呢?曾经有一个人这样问我,这个问题他问了有一万年.
那就是买那张"歪脖子的科尔托"吧.这是我给他的回答,曲目是肖邦的前奏曲,EMI的参考系列,80元可以听很多次的历史录音.
要是买N张历史录音唱片,听那些以往的年代,把"昨日的世界"听到过瘾,那事情可没有那么简单了,你要在这个商业时代开动你的历史录音唱片"地下通道",才可以找到一些历史录音唱片,所以.面对我的少得可怜的历史录音唱片,我有时会觉得,收集,聆听历史老唱片,是我的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一个空幻的爱乐之梦罢了.
如何定义历史录音唱片呢?卡爷60年代的贝多芬算不算历史录音唱片?如果不算?那为什么索弗隆茨基1960年那个双张"旋律"版最后音乐会就算?
或者,在一些人看来,霍洛维兹那些50年代的唱片是不算的,但切里比达奇在几年前还是大公司出的终结版就算是100%的历史录音,比如他的慕尼黑布鲁克纳系列.真的是毫无道理.
或者我自己奇怪的历史录音买片规则;前几年,我莫名其妙地对海飞兹的小提琴唱片有恶感,说什么也不去买他的东西,后来转念听了他的小提琴,好听极了,他的唱片我现在是见一张就买一张,他是我的历史录音收藏;我收藏历史录音的初衷,是因为当下演奏家的唱片只有好的辉煌的技术而没有感动人心的文化,人文层面和强烈的精神气质,当下的演奏家的商业化和从音乐大赛里杀出来的诠释让人无法取得共鸣:比如,你会容忍那个造秀狂朗朗的拉赫吗?那充其量是一个音乐"黑打工"和"马戏"版.所以,我把唱片的收集眼光转向那昨天的世界,转向那精神的乡愁和故乡(说句题外话,我发觉我现在也热中看老黑白电影了,那是一种享受,一种真正可以叫做电影的艺术)
基于这样的考量,我现在收集了不少让我心水的历史录音唱片(在专家的眼里,它们或许真正不算历史录音,所谓历史录音的定义他们还没搞完整呢):比如前苏联"旋律"厂牌鲍罗丁四重奏的老肖合集,也是不少人的镇宅之宝呢;
还有前几年卖到没人要的飞记钢琴小双张,里面其实很多历史录音宝贝,现在绝版不复出了,也是收藏的一个方向.我最近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130元拿了套尤金娜的哥德堡,以前大量有货的时候我妄念做怪,一直没动买的念头,现在满世界都找不到了才知道是宝贝了.
当然,不能不说的还有老富的"乌拉"版的贝多芬,我第一时间就买下来了,伴随着我度过了我的唱片战时时光;老大师的唱片我是见一张就收一张,倒不在乎是什么公司出的,EMI的参考或NAXOS的历史系列我都买过.门格尔伯格是我最喜欢的老一代指挥家,他的唱片我可以买到的全买了,后来看NAXOS的历史系列又出了(粉红色的,大师叼个烟斗),一激动又买了,其实没必要,曲目我全都有了.什么时候办个老门的版本重复的展览会,倒是可以派上用场.
所谓买历史录音,就是买一种叫做沧桑的惊喜,就是去买买不到的唱片.我的唱片肯定会被那些音效派的唱片发烧友嘲笑了.
有一段时间我狂迷"珍珠"版的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