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楼上的,转贴----
拉威尔同样被作为“色彩大师”来看待,最能代表的作品应该就是舞剧《达夫尼斯与克洛埃》了,这是作曲家最为辉煌的乐曲。斯特拉文斯基曾经称赞其“不仅是拉威尔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全部法国音乐中最美的作品。”无论这样的称赞是否过于夸张,但是对这部作品的赞赏自然溢于言表——这个有着令人心醉的乐队色彩、富有感观美的和声和放浪的节奏的音乐是那么富于魅力。
拉威尔的创作其实很有意思,一方面他很喜欢改编作品,另一方面,他的作品总是和舞蹈有着密切关系。他写过四部舞剧(但是舞剧本身都没有他的管弦乐有名)——《达夫尼斯与克洛埃》、《鹅妈妈的故事》、《阿德拉依达》和《波莱罗》,这其中只有《达夫尼与克罗埃》能够真正归入舞剧体裁,是拉威尔惟一的一部独幕舞剧。
《达夫尼斯与克洛埃》是拉威尔受到当时最活跃的贾吉列夫剧团之邀创作的,大概在1909年着手开始创作,在1910年5月完成了钢琴谱的初稿,1911年他又进行了一次大幅度修改,把结尾处的群舞部分全部重新写作,把长度增加了一倍。最终,作品于1912年6月8日在巴黎上演,皮埃尔·蒙特指挥,莱昂·巴克斯特(Leon Bakst)任舞台设计,福金(Fokine)为舞剧编舞。舞剧的演出并不成功,引起麻烦的不是只有拉威尔的音乐——整个乐队都快要被结尾处群舞的复杂节奏搞疯了,还有舞台设计过于现代,以及主演尼基斯基与编舞福金对角色理解上的争论等等问题。最终,作为芭蕾舞剧《达》剧并未受到欢迎,但是作为音乐会曲目,却成为20世纪的经典作品。
这部舞剧的男主人公达夫尼斯是希腊神话中宙斯的信使赫尔默斯的儿子,舞剧讲述了达夫尼斯与克洛埃之间失而复得的纯洁爱情故事。全剧共分三场,前后两场描写古代中亚细亚牧民安闲的田园生活和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其中插入海盗抢走克洛埃的混乱场面,最后则是在牧神潘的帮助下两人重新相聚的场面。我们现在听到的主要是两部大型管弦乐组曲的形式,其中“第二组曲”取材于第三场音乐,这几乎是拉威尔管弦乐作品中知名度最高的作品。第一组曲的的三段标题分别为“夜曲”、“间奏”、“战舞”,第二组曲则分别为“日出”、“哑剧”、“集体舞”。这里选取的“集体舞”作为全剧的结尾,是一个长达5分钟的级进式的篇章,在长笛甜美、精湛的颤音引导下,由宁静的喜悦转为大众欢腾的场面,音乐一下子加入猛烈的节奏,一时间气氛热烈,打击乐的每个成员都全力以赴的加入其中,在这里短小的篇章中,很难让读者完全了解拉威尔在第二组曲中所展示的令人叫绝的独创之处。拉威尔具有明快色彩和新颖别致的配器在最后这一篇章显示出极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