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震撼人心的一张唱片——伯恩斯坦指挥肖五 [复制链接]

查看: 9286|回复: 39
1#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从创作之日起就充满了传奇色彩,它发表于1937年,是他在受到斯大林政府公开点名批评后首部发表的重要作品(之前的第四被他自己于首演前收回,于25年后才公开发表)。这部作品按作者本人的说法是“一个苏联艺术家对于公正批评的实际的,创造性的回答”。按照乐评的分析,这部作品对于老肖是一个真正确立作曲家个人风格的作品,就如《英雄交响曲》在贝多芬创作生涯中的分水岭般的意义。而且,这部作品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和贝多芬的《命运》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说一个于四个乐章中反复出现,多次变形的节奏动机,类似于贝多芬对”命运的敲门声“的使用;这两部作品的发展变化,都是经历了四个乐章的挣扎和奋斗而于终乐章走向辉煌。在管弦乐的技巧上,有大量借鉴和发展了马勒和柴可夫斯基的特点。
在肖氏的晚年,他在别人笔录的自传中又说道:这种快乐是在威胁之下捏造的而成的,这就好象有人用棍子打你,说“你的工作就是要快乐,你的工作就是要快乐。”而你站起来,浑身颤抖,口中喃喃有词地离开:“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快乐,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快乐”。这段描述无疑有增强了这部作品的神秘感。
首演指挥家穆拉汶斯基把这部肖五和柴五视为苏联最伟大的交响乐作品,他从这部作品开始了和肖斯塔科维奇的合作关系,并终生宣扬他的音乐,首演了他后面多部交响曲,而且是备受争议的“肖八”的题献人。他把这部作品大幅跳跃下行的引子描述为“落在身上的拳头”。[upload=jpg]Upload/200512423541895650.jpg[/upload]
伯恩斯坦在60年代初就曾经率纽约爱乐访问莫斯科,并演奏过这部作品,肖斯塔科维奇当时也有到场并和他合影留念,CBS公司在60年代早期立体声时期就留下了伯恩斯坦指挥肖五的立体声录音。时隔20年后,在CBS公司首批发行的数码录音唱片,他又再度录制了这部作品,而这一次,伯恩斯坦的指挥艺术已到达炉火纯青的境界,把这部原本就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和色彩对比的作品以用极度抒情的手法来演绎,与早年的录音相比,这次录音有着极大幅度的对比,浓厚的悲剧张力,伯恩斯坦好象被催了眠般(有同期演出的影象资料发行过,可以参考),把纽约爱乐逼到了极限边缘。当时有乐评这样描述“这次演出会使人忘记他之前听过的任何一次”。
我对早期数码录音的效果一直不是很看好,而且按照某些唱片介绍说这是个现场录音本来就不抱奢望,但我在听过之后,录音效果出乎意料,弦乐群交织绵密且保持了清晰的擦弦质感,木管的空气感和铜管的光泽都交代的很清楚,乐团有着很好的纵深感和空间感,水准极接近CBS在60年前后录制的瓦尔特那批唱片;而且有着非常宁静的背景和宽广的动态范围,末乐章中第一小提琴微弱的颤奏忽然转入大鼓全力敲击下乐团如火山爆发般的喷发又让人想起TELARC的发烧录音。后来又仔细看看唱片背面的资料,原来这次录音的监制和混音工程师,正是当年为瓦尔特晚年录制一系列立体声录音那位JOHN McCLURE。
(附图为LP唱片封面,售价80元,在海印购得。SONY目录上还有CD发行。)
分享 转发
TOP
2#

精彩!
邝版的LP与此CD是否同一版本?
[upload=jpg]Upload/20051259381391163.jpg[/upload]
TOP
3#

邝版又一大作,赞!
TOP
4#

伯恩斯坦的巨大魅力在于渲染剧烈的主题氛围给人感官刺激的同时,又能恰如其分的表现音乐思想。痛并快乐。
TOP
5#

写得妙,赞!
TOP
6#

他在CBS(SONY)有两次立体声录音的肖五,如果是1980录音的就是上面介绍的那张。
TOP
7#

还能买到么?
TOP
8#

有眼无珠啊!今天刚从海印回来,明天又要去?。。。
TOP
9#

邝版什么时候对伯恩斯坦来了兴趣?
TOP
10#

哇,McClure这么老了还跑到日本现场去负责录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