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发烧“路 [复制链接]

查看: 3879|回复: 14
1#
工薪族,上海,35周岁。
18岁那年,家里有了录音机用来让我学习英语考大学,结果被用作流行音乐播放机,那时候喜欢上保尔莫里亚乐队。外公在厂文工团当过乐手,从未教过他所有的下一代,我也从没有想过会和音乐沾边,今天来讲还是喜欢而已,只是不一般的喜欢。
1990年,参加工作。这一年所有的薪水不用上交父母,干了两件印象深刻的事情。一件是花了200块买了布料请裁缝师傅做了身西装;二是到上海虬江路(当时是有名的电子街),在一位懂行的同事帮助下,自装了功放、土炮音箱,音源是那台录音机!从此算是上了“发烧路”
1年以后,狠心买了爱特牌CD唱机,770元,3个月的基本工资。唱片正版100多,贵!根本就不考虑,盗版摊位也很少,休息日从家里出发,去一趟就是一天,15元-50元一张。那时候听张蔷、邓丽君的歌,还有就是特别讲究音效的片子,什么火车、飞机、大炮,反正很神奇。唯一有价值的正版就是“蓝雨衣”,也是听说有名,盲目买下,如今看来算是买对了,嘻嘻!
工作上渐渐顺利,逐步担任一些重要工作,音乐上也就断断续续,算不上发烧,但也从不间断,只是精力投入不多,就这样持续了好多年。现今,家里还留存着我的那套土炮音箱。
2002年,搬了新家,买了斯巴克AT-88,思奔达书架箱,并重操“旧业”,同时下决心,CD只买正版,不然对不起家里的器材,对不起自己的耳朵,时间是宝贵的!上有老、下有小,偷偷积攒的私房钱,化整为零的把那些正版大片请回家:麦景图测试片、克莱勃《命运》、卡拉扬《第九》、《白老头》、《蔡琴民歌》等等。要知道,买的时候我并不清楚内容!
2004年,工作到了低谷,情绪低落,士气不振,懒得说话,多听音乐多看书,似乎是唯一能让我保持平静的办法。
。。。
现在,除了流行音乐,古典对我来说只是一扇刚刚开启的大门,已经看到了她的神秘莫测,却精彩无限!
分享 转发
TOP
2#

我从WALKMAN 开始,我还记得,我有盘DG的小提琴四季,和老柴的1812,现在还在,但已经放不出来了
最后编辑cdma0510
TOP
3#

我的第一个器材是SANYO收录机。
最后编辑Nordic
TOP
4#

真情流露。佩服。
TOP
5#

clk 在 2006-1-9 11:04:41 发表的内容
我是从收音机开始的。。。。。。


我也是
TOP
6#

我是从收音机开始的。。。。。。
TOP
7#


我的器材是我的耳朵 ~~ 我的第一张古典CD是在垃圾场里淘的 随后在无意中上了淘宝 结果“掏包”不断~~  
——————————————————————————————————————
一路行来,悲感交集。 庆幸的是, 喜得庄严,悲得勇敢。  

这叫为艺术付出,值得的。
TOP
8#

相信不少人有此经历哟~
TOP
9#

我的第一部“发烧”器材是AIWA的磁带WALKMAN,现在回想起来BBE和DSL电路的音质还真是很不错啊。。。
TOP
10#

我现在还没有进入发烧阶段
原因是money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