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巴卡洛夫的《探戈弥撒》,好碟!! [复制链接]

查看: 1439|回复: 1
1#
很早就喜欢探戈、皮亚左拉。
这张唱片是以前收的YLJ,一直很喜欢。
前不久去选音箱,就带了这张碟。
用好的器材一放,不得了!
在场的烧友都问是什么碟,并把CD编号抄了去。
最喜欢的是巴卡洛夫改编皮亚佐拉的《Libertango》,由巴卡洛夫亲自演奏钢琴,中间的一段幻想段落足以激起任何一个爱乐者对探戈音乐的迷醉之情。





CD编号:463 471-2


回归浪漫 激情再起——巴卡洛夫的《探戈弥撒》
●李 峥

  20世纪音乐的历史自德彪西开创了印象派风格之后开始发生根本性转变,而勋伯格的12音序列则彻底否定了传统。随后,各种实验性音乐风行一时,出现了诸如音色音乐、拼贴音乐、具体音乐、微分音音乐、噪音音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空间音乐、第三浪潮音乐、简约派音乐等众多音乐流派,这些实验性作品不乏个性独特、形式新颖的佳作,并为音乐的表现手法开辟了新的道路,但它们大多抽象难懂,缺乏对感情的表现,距离广大听众较远。直到80年代出现了新浪漫主义音乐,这一状况才得以改观,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作曲家们开始更注重追求旋律化和单纯化的作曲风格,更多地从民间音乐甚至流行音乐中寻找素材,使得音乐的可听性大大增强。在这些作曲家中,尤为突出的一位是阿根廷作曲家皮亚佐拉(APiazzolla,1921—1992),他的全部作品都以拉美风格为基础,这体现在他的作品几乎都引入了探戈(Tango)——这一颇具地方色彩的形式,并经常在作品中使用手风琴——这一具有南美特色的乐器,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探戈歌剧《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玛丽娅》,在歌剧中,他引入了浓厚的民间风格和新颖的流行唱法,旋律优美,富于激情。在皮亚佐拉之后,阿根廷籍的另一位作曲家巴卡洛夫(LBacalov,1933—)继续了皮亚佐拉的风格,下面将介绍的由DG公司最新出版的《探戈弥撒》即是他创作于20世纪末的新作(片号:463471-2)。
  尽管巴卡洛夫是阿根廷作曲家,但他一直生活在罗马,作为一个异乡人,他无时不在怀念故乡布宜诺斯艾利斯,他将这种怀念融入探戈的节奏中,而对他来说,探戈并不仅仅是舞蹈节奏,它还包含了对整个生命旅程的思考——随着岁月的消磨,昔日的故乡不再,昔日的生活不再,一个异乡人感受到一种无可归依的伤感,他将走向哪里?这也许是这部作品所要揭示的内容吧!而这一作品所采用的距今已近千年的弥撒曲形式,为此作凭添了许多悠远的感觉和冥想的意味。一千年来,历代的作曲家们不断更新着这一古老形式的内容,今天,巴卡洛卡再次赋予了它全新的、更为丰富的内容,揭示了现代人的激情。作为弥撒曲,巴卡洛夫并未如常规的那样使用拉丁唱词,而使用了西班牙文唱词,因为他是阿根廷人,他说:“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只有一个上帝,我们信仰的差异并非最重要的。”的确,在这一作品中,作者表现了人类所共有的感情世界,表达了人类所共有的坚定信念。
  《探戈弥撒》为次女高音、男高音、手风琴和混声合唱与乐队而作,按弥撒曲的常规分5个乐章。
第1乐章“慈悲经”:
  “上帝,赐我们怜悯。”
  这一乐章采用行板速度,以混声合唱缓缓开始,手风琴与之相和,深沉而哀婉;然后男高音与次女高音分别深情加入,伴以大提琴与小提琴的柔美旋律,合唱随之应和。
第2乐章“荣耀经”:
  “荣耀归于至高的上帝,
  和平归于尘世的人们,
  我们赞美你,我们感谢你,
  噢上帝,天国之君。”
  这是一个欢腾的乐章,以乐队全奏引出男高音欢快的歌声,乐队部分恢宏炽烈;乐章中间段落十分抒情,由次女高音与男高音交替演唱,并伴以柔声的合唱,手风琴的适时加入增添了几分怀旧气氛;这一乐章在气势辉煌的合唱中结束。
第3乐章“信经”:
  “我信唯有一个上帝,
  唯有一个全能者,
  唯有一个开天辟地者,阿门。”
  这一乐章采用了一种叫“Milonga”(米隆加)的阿根廷歌曲的速度和节奏,伴以手风琴的演奏,轻快活跃,热情奔放;在乐章结束时,转而变得十分宁静,在富于冥想的气氛中结束。
第4乐章“圣哉经”:
  “圣哉,圣哉,圣哉,
  万军之上帝,
  你的荣耀充溢天国与尘世。”
  这一乐章以手风琴独奏引出,大提琴随后加入,柔缓地奏出一段持续约2分15秒的引子,之后合唱以小快板的速度神圣而庄严地出现,合唱最终达到光芒四射的高潮。
第5乐章“羔羊经”:
  “上帝的羔羊,
  带走尘世的罪孽,啊!
  怜悯我们,
  赐我们和平。”
  这是作品最长的乐章,采用行板速度;次女高音深情的演唱伴着手风琴的应和引出末乐章,然后男高音的演唱与大提琴相应和,富于浪漫气质;在这一乐章中有两段较长的手风琴独奏段落,颇具特色;而在这两段手风琴段落之后的合唱,尤其是合唱引出的次女高音独唱,十分安祥宁静。最后,两位独唱者与合唱柔和地唱出“赐我们和平”,结束全曲。
  《探戈弥撒》是近些年来少有的优美作品,它体现了人们对于浪漫激情的怀恋,它证明人们天性中对美的追求是永恒的,也许在新的世纪里,在我们听够了足够多的噪音之后,该会有更多的优美音乐出现吧?但愿如此!
  这张CD除《探戈弥撒》外,还收入了3首探戈作品,一首是巴卡洛夫创作的,另两首是巴卡洛夫改编皮亚佐拉的作品。巴卡洛夫的《神圣探戈》(Tangosaín)为手风琴、钢琴和乐队而作,皮亚佐拉的《探戈狂想曲》(Adiós Nonino)和《探戈册页》(Libertango)原为手风琴和钢琴而作,巴卡洛夫配以乐队,其中《探戈狂想曲》是首足以激起人们浪漫情怀的迷人之作。这些动人音乐的演绎者分别是指挥家郑明勋、男高音多明戈、次女高音AM马蒂内丝、手风琴演奏家HU帕萨雷拉和圣西里亚国立音乐学院乐团与合唱团。身为西班牙人的多明戈出色地把握住了作品所表现的激情,而马蒂内丝的演唱则令人心醉神迷,圣西里亚国立音乐学院乐团与合唱团的演奏和演唱散发着不尽的活力,郑明勋在指挥了梅西安等人的一系列现代作品之后,再一次成功指挥了这部当代作品,他通过自己对作品的成功诠释,证明了在音乐中民族和信仰的不同并非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音乐所传达给我们的精神和情感,而这也恰恰体现了巴卡洛夫创作《探戈弥撒》的宗旨。
  20世纪音乐将在今天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而成为历史,《探戈弥撒》似乎传达给我们一个信息,即21世纪的现代音乐将结束上个世纪的实验,并走向其自身的成熟,多种风格将会融合于一体,一种或多种新的风格将要产生,而总的趋势将是浪漫化和旋律化,并且比上个世纪的音乐要更注重音乐的精神与内涵,毕竟人是有思想的。也许未来的音乐历史会这样记载:巴卡洛夫的《探戈弥撒》是引领21世纪音乐风格的重要作品之一


[upload=jpg]Upload/2005431724171439.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马丁内斯表现一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