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被忽视的一代巨匠___米尔斯坦 [复制链接]

查看: 9111|回复: 30
1#
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出生于1904年,但也有说是出生于1902、1903年的,7岁时在母亲的要求下开始练琴,而他本人则到了11岁在奥尔班上受到师兄弟们的熏陶才爱上了小提琴直至终身不渝。11岁时他已能在格拉祖诺夫院长的指挥下独奏他的协奏曲,米尔斯坦没遵守原谱作了改动,而格拉祖诺夫居然同意了他的改动。
海非兹于1916年在纽约登台一举成名,米尔斯坦迟了13年,1927年在史托科夫斯基指挥下与费城乐团演出格拉祖诺夫协奏曲,当时的海非兹已是如日方中,没有人能动摇他的地位了。
几十年来米尔斯坦的声望屈居于师兄之下,他在琴上的造诣和贡献也不为普通乐迷所了解,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的却是两个字“单纯”,米尔斯坦终生不忘他母亲的教训“不要标榜自己,它将会沾污你的艺术”。他的录音很少,EMI公司有十多张、DG公司的六七张,还有其他公司的一些现场录音,总共就二十来张,比起海非兹实在少得可怜。但他的技巧却不输于任何人,包括海非兹。
海非兹是一座覆盖冰雪的火山,即使是最纯情的“圣母颂”在他手中也会令你激动到透不过气来;米尔斯坦则相反,他象一幅淡墨的中国山水画平淡中见自然,初听不一定吸引人,但越听越好听。两人对比最明显的柴可夫斯基和格拉祖诺夫小协,都是两人的拿手好戏。海非兹的老柴出名是兴奋、刺激和热情,听米尔斯坦的只觉得他像一位飘逸的君子,十分潇洒。毫不刺激,但有些段落却比海非兹还快,还有勃拉姆斯和布鲁克,可听起来却不觉的快。
还有他的揉音,他是极少数的提琴家中似乎有意不用揉音来使音乐更好听的,因为他的揉音并不是快不起来,从他的圣桑B小调协奏曲中第二乐章的结尾就可以知道,他是极少数能在泛音上用揉音的人,其对揉音的运用应该是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但他却很少用激烈的揉音,这就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音乐见解问题。
海非兹独特如天鹅绒般、甜美柔润嘹亮的发音,完美无懈的技巧是如此令人兴奋,让人一听难忘;相比之下,米尔斯坦嘹亮带有内劲的发音,简朴的揉音,同样完美的技巧却不带刺激性,虽然风格超然但难以吸引一般听众。也因此更吃亏的是两人的曲目范围,海非兹的拿手好戏也是最受欢迎的西贝柳斯、艾尔加、苏格兰幻想曲等,都不在米尔斯坦的清淡的范围内。而米尔斯坦的拿手好戏如德沃夏克、圣桑B小调协奏曲等也不在海非兹范围内,特别是米尔斯坦的两套巴哈无伴奏(1957年、1975年),一直以来都被公认为经典演绎。米尔斯坦之所以不走红由于他是简朴的古典派,而海非兹则是二十世纪的浪漫派。
可各位知道米尔斯坦的偶像是谁?
有经验的乐迷不难猜中,是克莱斯勒。
米尔斯坦回忆在1925年他与霍洛维兹在法国第一次听克莱斯勒演奏会时的情景,他说:“我们两人坐在那里目瞪口呆如受了催眠,直至一个人走来说:音乐会已完了。”
最后编辑我爱LP
分享 转发
TOP
2#

米的好录音不好找
TOP
3#

yilinliulin 在 2004-11-25 12:35:21 发表的内容
米尔斯坦现在已然和他生前一样成为乐迷们的大热门,楼上这位DX看来迷M大师不浅,但有一点,M的揉音不是用得极少,而是没有成为他的主要特点,但他实在是一位非常全面的技巧超卓、琴音醇美的小提琴大师,我一直不能明白为什么是米尔斯坦却能把巴赫小六无演奏得如此成功。


同意.
我意思是他的揉音用得不如海非兹等人激烈,唱片上没有表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音色较为清谈.
TOP
4#

柴可夫斯基小协.其中三张是同一录音[upload=jpg]Upload/200411251151594293.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4112511512329051.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4112511515069255.jpg[/upload]
TOP
5#

羡慕啊!!!!!!!!!!!
TOP
6#

羡慕楼主有那么多的好片。
不过米尔斯坦的名气也够大了,用“忽视”一词似乎不太准确。
TOP
7#

没有人会忽视这一位大师的,只不过他留下的好录音不多.
TOP
8#

以下是我收藏的一些唱片[upload=jpg]Upload/2004112511472372797.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4112511475448682.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4112511482173529.jpg[/upload]
TOP
9#

米大师现在很热门了。
TOP
10#

他的最后演奏会
很喜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