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想问问,这里有多少人经常去星海或者其他音乐厅听现场的? [复制链接]

查看: 8211|回复: 40
1#
我觉得很多人很舍得花很多的钱去买唱片,但就绝少去听现场音乐会。

大家不妨讨论讨论。
分享 转发
TOP
2#

“如果我住在广州,相信会把买音响唱片的钱都用在听现场音乐会上.”
是啊!想去,可惜离广州市远!这也是广州乐迷的福气!
TOP
3#

xineng 在 2004-3-20 2:19:54 发表的内容
我觉得很多人很舍得花很多的钱去买唱片,但就绝少去听现场音乐会。

大家不妨讨论讨论。


這帖子出了那麽多天,竟然一個回應也沒有,難道 168  的 DX 只會躲在家裏聽 HI-FI 而從不去聽現場古典音樂會?
TOP
4#

大部分都是二三流水平的演出,偶尔有较高水平的音乐家或乐团演出,每年只有一,两次顶级水平的音乐家演出的机会。
如果想听广交,建议花50元办张会员卡,在演出当天的早上,会员可以免费听排练,一年有效。
TOP
5#

我有幾位在十多二十年前到英國留學的朋友,他們告訴我當他們在英國留學期間,每年都會去倫敦聽幾次音樂會,或看幾次歌劇或百老匯式的音樂劇。他們省吃儉用幾個月後便會在星期五或六乘個多兩個小時的火車到倫敦的音樂廳或歌劇院的票房等候退票,因為在倫敦,幾乎所有演出的著名歌劇,音樂劇和古典音樂會的票都在六個月前賣清了,﹙要知道十多二十年前在倫敦聽古典音樂會或歌劇的票價最便宜的也超過五百元,加上交通費和午餐晚餐的支出便接近一千大元了﹚,要即場買票進場是絕對不可能的,但知門知路的人都會在退票處耐心等候,十有九次都會有收穫的,但其中有一位朋友告訴我他試過一連五個週末都失望而回,白白浪費了幾十小時的交通時間和數百元的交通費。倫敦的天氣大多寒冷潮濕多雨,每次音樂會役加上舟車勞頓,返家時多己過了午夜。如是看歌劇或音樂劇的,因完場時火車服務大多己停頓,便要預先電告在倫敦居住的親友,要在當晚借宿一宵。

未知上面各位 DX  看完本文有何感想?
TOP
6#

近几年新年音乐会都去了,在一楼酒会(其实自助餐而已)后再听音乐会。每年大约2-4次不等,有幸听过阿卡多、帕尔曼的演出。值得一题的是一位去年获得香港国际摄影沙龙金奖并代表其他几名获奖者上台接受曾荫权颁奖的朋友(资深音响发烧友,现中国摄影家学会会员),现场拍下了两位大师的演出风范,阿卡多的照片用镜框镶好送我一直挂在书房墙上,另一张帕尔曼用下颌夹着琴特有的"入定"的照片也在我处珍装着。后者听说已发表并获奖。
最后编辑Dr.PAN
TOP
7#

现在才看到
由于我们这里离广州远,而且音乐会在晚上,所以虽然对星海神往已久,但始终到现在还未入内听过演奏.
曾经到东莞影剧院(场地很小,离我们这里有一小时车程)听过两次演出,笫一次是叶泳诗指挥广州交响乐团的新年音乐会,另一次是彭家鹏指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巡回音乐会.记忆犹新.
如果我住在广州,相信会把买音响唱片的钱都用在听现场音乐会上.
最后编辑kennyl
TOP
8#

去过,不常去,这几年总共5次,主要原因:1、票价贵。2、时间有时不就。3、乐团或曲目不一定吸引。象广交的票价便宜但不想去听。
TOP
9#

koo 在 2004-3-27 16:54:54 发表的内容
去过,不常去,这几年总共5次,主要原因:1、票价贵。2、时间有时不就。3、乐团或曲目不一定吸引。象广交的票价便宜但不想去听。


1、票價貴?只花三、五張進口 CD 的價錢便有一百幾十人在台上為你提供活生生的古典音樂,還有一千幾百人陪你一同欣賞,怎也比單獨一人在家對着一堆機器好吧。
2、時間有時不就?一整年有近百場演出也就不了時間?單是想說出口也感到有點難過吧。
3、樂團或曲目不一定吸引?我們不時連吃晚飯也可以將就將就,偏是聽音樂會就那麽執着,有時小樂團或不太喜愛的曲目也可能帶來意外的驚喜。
4、廣交的票價便宜但不想去聽?票價貴是問題,票價便宜也是問題?正是票價便宜才要多去捧場和給他們打打氣。
你認為對嗎?woo 兄。
TOP
10#

对录音和音响工业感激零涕。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