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7日,陈萨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了她当年的最后一场巡演,幕落留音,佳人倩影,回首在音乐世界里和陈萨的交集,不知不觉已经十七年了。
肖邦比赛
2000年波兰华沙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当国人为李云迪获得首奖而欢呼雀跃时,获得第四名以及波兰舞曲特别奖的陈萨也吸引了我的目光。虽然当年只看到几张照片,但这位有着孩童般可爱笑颜的美眉给人一分亲切的感觉。从这两年披露的肖邦比赛记录片中能看到陈萨当年比赛中端庄大气的台风。
CD留音
在陈萨发行的一系列CD中,个人比较喜欢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和拉赫玛尼诺夫作品集。肖二的第二乐章,乐音璀璨灵动,意境梦幻如烟,缥缈的乐思沉静而悠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听完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之感。拉氏作品的韵味很合我意,轻松入耳,畅快入心。
从CD收集来看,很幸运能得到陈萨当年肖邦比赛的现场录音。当年的现场录音,李云迪和第二名Ingrid Fliter的一套双张比较常见,而其他选手的则几乎见不到。过去的十年间,有幸在德国、波兰和北京找到了包括陈萨在内的参赛选手系列比赛现场录音,聆听品味,颇有乐趣。这套唱片很有特色,除了给一些选手出了单张唱片(比如李云迪、陈萨、Ingrid Fliter、安宁还有科布林等),其余唱片按照曲目类型汇编成集,如此,在一张唱片上就能欣赏到十几位选手演奏同一或相似曲目。一场比赛,大众往往记住的只是综合成绩位居前列的选手,其实,很多情况下是,作品一A选手演绎的颇为出色,作品二B选手演奏的很是动人,即每位选手都有自己的拿手曲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个人至今对获得那届比赛第六名的佐藤美香演奏的肖邦夜曲印象深刻。
纪录片留影
纪录片之一:陈萨和母亲回顾了童年的学琴经历,父亲的严格监督,母亲辛勤的带着女儿奔波于成都和重庆之间的火车旅途中,家人对于陈萨学琴的全身心支持和亦师亦友的陪伴相信会令陈萨受益终身。恩师但昭义说与陈萨在音乐上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顺畅和愉悦的。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陈萨谈到她幼年学琴时的心境,得益于父亲和周围很多人从事音乐工作的缘故,大家对音乐发自内心的热爱深深感染着陈萨。她在练琴时大部分时间是一种“享受音乐”的心态,较少为练琴的枯燥和艰苦而烦恼。我想,陈萨是幸运的,因为有太多的琴童在练琴时的痛楚要多于快乐,他们在幼小的年纪还无法体会乐曲中丰富的情感和人生感悟,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纪录片之二:钢琴教育家阿里瓦迪携陈萨和另外两位中国学生录制电视台节目,讨论中国人的肖邦情结及作品展示。陈萨演奏了波兰舞曲和“一分钟圆舞曲”等,自信、感性、流畅、如上等葡萄酒散发出浓郁爽口的回味,是我对其演绎的直观感觉。演奏肖邦作品的人很多,乐音精准、技巧超群者众多,但有韵味者寥寥。因为“韵味”是文化、经历、感悟的交融,非开悟者不能体现。陈萨的演绎是有“韵味”的,是值得细细去品味的。
纪录片之三:陈萨和傅聪先生一人一架钢琴,探讨着作曲家通过乐谱所引导的无限可能性。看得出,傅聪先生对陈萨是颇为关爱和欣赏的,两位爱乐者在肖邦音乐世界中产生的共鸣令人动容。陈萨最新发表的德彪西前奏曲集,傅聪先生在90年代也曾经发表过,陈萨对德彪西作品的兴趣是否也受到了傅聪先生的影响?
电台留声
陈萨参加过许多电台音乐访谈节目,其中在2012年和2015年作客于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的“音乐虫聊天室”。在2015年的一期节目里,陈萨和主持人高健畅聊了音乐会曲目“贝多芬第二钢琴协奏曲”和肖邦“43首玛祖卡”,可爱甜美的声音,富有个性和独到的见解,还有那份率直和童真,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
友人印象
乐友大叔在法兰克福停留期间曾谈起陈萨的逸闻趣事,她的可爱的孩子气、她的执著、她的较真,皆散发着艺术美眉甜美的光辉;同学之一,身为二胡演奏家的舒兄提起陈萨的那份自豪和骄傲;深圳的学弟小江提到师姐的那份崇拜和赞美……
而我对陈萨音乐会的直观感受,将在下一篇文字中与大家分享……
荷塘乐色小张
2018年1月6日于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