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切利比达克聆听进行时 [复制链接]

查看: 10616|回复: 39
1#
切利的廉价套装到手了。当年切利的正价片初出江湖的时候,我因为对切利的看法有所保留,故而只收了EMI的布鲁克纳全套和勃拉姆斯交响曲的几个单张。现在好了,一网打尽。
这个套装音质绝佳,价格更是无比的好。

先听《图画展览会》。无比的震撼!切利用他的招牌式的“慢”、用他的高度聚焦的解析力来诠释我们听熟了的《画展》。   指挥仿佛是用高亮度的探照灯、高解析度的显微镜来照亮、透视莫索尔斯基的每一页乐谱和每一个音符,清晰无比,巨细靡遗。在切利音乐进行的时候,仿佛全世界都停止了活动,整个世界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音乐观照的对象身上——指挥就有这个本事!切利的这个《画展》具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直透人心的沉重感和悲怆感。听惯了那么多种《画展》,只能说都差不多。切利的这一个,绝对的不一样!!!

再听莫扎特《第40》。失望!在把碟片放入唱机的时候,我已经在心里用切利的方式“演奏”那开头的主题了。可是音乐一响,不对。人家切利这回不玩了!也是怪啊,恨就恨切利的一个“慢”,——怎么这么慢啊!可当他不慢的时候,反又让人失望。也许老切利是闹着玩呢吧?听着听着,好像切利是在说:这回的菜跟他们一样!可是这有意思吗?你们要听这样的,我也会,可这还是切利比达克吗?
最后编辑wangfeng202 最后编辑于 2012-01-06 17:57:50
分享 转发
TOP
2#

为啥觉得画展基辅大门那段的高潮有气无力的……
TOP
3#

透明度再好就就OK了~
TOP
4#

几个视频里,CELI排练莫扎特还是很意大利的灵活的。
所以了解一指挥一定要把他年轻道年老,不同作曲家的作品听了才能做结论。
拿他60年代前的录音谁又能想到他的晚年。
瞧一瞧,看一看啊!61490600上海古典群,,想来的多发言++
TOP
5#

原帖由 vadervader 于 2012-1-6 20:06:00 发表
几个视频里,CELI排练莫扎特还是很意大利的灵活的。
所以了解一指挥一定要把他年轻道年老,不同作曲家的作品听了才能做结论。
拿他60年代前的录音谁又能想到他的晚年。

不用意大利,斯图加特就很快。
TOP
6#

原帖由 xiaocao 于 2012-1-6 18:44:00 发表
为啥觉得画展基辅大门那段的高潮有气无力的……

经过前面那引子和9段音乐的铺垫,还会觉得有气无力吗?这就是切利的力度!不这样就不是切利!
TOP
7#

其实前面我觉得都不错
就是到了最后一段泄气了……
TOP
8#

原帖由 xiaocao 于 2012-1-6 21:50:00 发表
其实前面我觉得都不错
就是到了最后一段泄气了……


最后这一段不这样就不行,前面的9段都“很切利”,最后一段必须“最切利”!
TOP
9#

以这种同一额缓慢的分析的观点去表现音乐
遇到布鲁克纳基本上是对的
遇到勃拉姆斯海顿很可能是对的
遇到柴可夫斯基贝多芬等也就有时是对的……有时是很糟糕的……

最好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作品
TOP
10#

原帖由 xiaocao 于 2012-1-6 22:24:00 发表
最好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作品

其实切利做到了,《画展》和莫扎特《第40》就完全不同。
但是:《画展》是彻头彻尾切利式的音乐,有着无可替代的、独一无二的审美价值;《第40》跟其他人的差不多,意义不大,听和不听都一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