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夏日“看”马勒 [复制链接]

1#
每年寒暑假都是我看书、听音乐的黄金时间,今年却因赶写论文而闲暇不多,但也因此而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庆幸。前天去逛一家极隐蔽的音像店,发现一套九张DVD-9的伯恩斯坦指挥、DG出品的马勒全集(D版),一个大盒子,包装很精美,13元一张。当时犹豫再三,亦未拿下,原因有二:一是我已有这套DVDD-5版,二是作为一个普通学生100多元也不是小数目。怎奈回家后,占有欲和爱乐欲折磨得我真是辗转反侧,晚上觉都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上淘宝查了下这套DVD的价格,发现13元一张还算便宜,于是就冲到店中,买下、拆封、回家、看碟。两天时间,一气看完,竟有虚脱之感,不禁赞道,“马勒,好个伯恩斯坦!”这套D-9无论是画面和音质都比我的那套D-5好很多,虽然偶尔还是会出现与价钱相匹配的“跳音”,但想到就是你真能亲临现场,身边也难免会有人发出这样那样的噪音,脸上竟不禁现出一丝笑意,看来阿Q的精神胜利法果然奏效。
在第九张排练与访谈中,伯恩斯坦说他对马勒的交响曲都做了某种意义上的“极端化”处理,这或许是我喜欢伯-马的真正原因。我一次次被画面上伯恩斯坦鼻尖硕大的汗珠、抽搐的表情、跳跃的身姿所打动,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被流淌于耳边的“时间激情”所打动!我狂爱这种人生大悲大喜的痛彻之感!在这个平淡的近乎平庸的时代,“艺术激情”或许是唯一尚未被权钱殖民的领域(或许还有性爱),也唯有在艺术激情(或性爱)中,久违了的狄奥尼索斯才会再次降临人身。因此,我不太喜欢布列兹的马勒,体验冷峻理性,我去看哲学书好了;我不太喜欢巴比罗利的马勒(第六慢乐章除外),我讨厌英国绅士式的温文尔雅;我不喜欢拉特尔的马勒,厌恶那种畏首畏尾、小心翼翼的铺陈……
归根结蒂,喜欢哪个作曲家和指挥家,是非常私人化的事情,私人化到如同做爱和写作一般,别人均无法替代,自己的感官知觉是否能产生“快感”方是硬道理!当然,各种榜单和好友推荐有时也能起到春药和灵感的类似作用——它让你聆听音乐时会不停暗示自己“这是一个伟大的演出”。因此,即使当你听后并无丝毫“快感”产生,却反倒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感官知觉错了,就像你服用伟哥癫狂之后,说不定会怀疑自己之前“没能力”,甚至会怀疑这种癫狂的真实。闲话不提,让我描述下自己听看这套DVD的感受。
马勒第一交响曲《提坦》第一乐章那由若而强的鸟鸣声声,以及终乐章几次管弦乐咆哮高潮方起,却瞬间即逝转入室内乐般的静默,让我想起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伟大诗作《杜伊诺哀歌》第七首:
哦,春天大概知晓——,此刻无处不承载
报道的音讯。那最初短促的试啼,
与幽静相衬托,入一个纯净的白日,
一个首肯的白日那无边的沉默。
尔后向上的梯阶,向上的音阶,

升向梦想的未来圣殿——;尔后颤音,
喷泉——为匆匆的水柱预定了跌落,
在允诺的游戏之中……届临夏天。
不只是每个夏天的早晨——,不只是
早晨怎样化入白日,因开端而灿烂。

…………
不只是临近的沉睡和一种预感,在晚间……
而是黑夜!而是夏天高深的黑夜,
而是星星,大地的星星。
哦,一旦死去,他们无限知悉,
所有的星星:因他们何等何等遗忘!
二者何其相似乃尔!对于我个人而言,马勒第一让我真正明晓了“现场”对马勒是多么重要。即使是一支二流、甚至三流的乐团也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冲击,有时这种冲击竟远胜于在家中独自聆听那些优秀版本。以上的话源自两年前的一次现场聆听经验,乐队由四川音乐学院学生组成、指挥朱其元、最低票价20,噱头是马勒第一“西南”首演。虽然乐队有种种不尽人意之处(如号有破音、弦乐编制不够),但“现场”的号鼓齐鸣至今仍回响在我心中。加演的威尔第“西西里晚祷序曲”则让我感受到了威尔第的伟大,可回家翻出卡拉扬的版本一听却感觉这首曲子不过尔尔——只是因为音响效果不够。
第二交响曲《复活》,乐团是伦敦交响乐团,地点是一座大教堂,这便为“复活”做足了气氛。最令我感动的是终曲,贝克与路德薇唱到:
一切都不会失去!
你都拥有,对,你都拥有
所有你所渴望的
拥有你所爱的,你所奋斗的
啊!信吧:你绝非枉生为人
绝非枉然活命,枉然受苦

尔后,第一小提琴奏出可抚平任何伤痛的柔音,合唱团接着唱出:
凡被创造的
都要消逝去
凡消逝去的都要复活!
我的眼泪一下夺眶而出。合唱团或轻吟“不要颤栗了”,或力吐“作好准备通向永生”。随着伯恩斯坦跃地而起,弦乐与女高音一起发出:
噢!痛苦!你无孔不入
我今已逃离你
噢!死亡!你无坚不摧
我今已战胜你
凭我得到的一双翅膀
在爱中振翅高飞
我要翱翔而去
(此时的伯翁早已大汗淋漓,挥舞着双臂,真有恨不生双翼之态)
向着那肉眼所不能见到的光芒
(我想到但丁《神曲·天堂篇》中“我看到了上帝,他是一束光”时的情景)

我要先死而后生
在管风琴和乐队的衬托中,人声唱到:
复活吧
对,复活吧
你将会,我的心,
就在瞬间
你奋力而为的
走向上帝,走向上帝
将引领你走向上帝!
镜头随着壁画一步步移向教堂穹顶,最终定格于大能、静穆的神像上。我想如果我在现场的话,真的会立即皈信基督教,这就是艺术的力量之所在。西方音乐就如其宗教一样,始终充溢着爱与不爱、信与不信等撕心裂肺的情感挣扎。这是一种没有被“中庸平和”之气所腐蚀的文化,它没有被“谋略权术”所侵害、不随处杀机暗藏、阴谋诡计丛生,更不颓唐的如同阳痿一般让人生厌……一句话,爽快的让人“提劲”的文化。
第三交响曲,除朦朦胧胧的开篇与慢乐章收尾给人印象深刻外,童声在二楼与伯恩斯坦遥相呼应,唱出那段天使之音“Bimm bamm,  bimm,  bamm……”第四交响曲室内乐式的宁静,第五交响曲的反讽与自嘲,第六交响曲末乐章震慑人心的锤击(原来是用大木锤砸出来的,一年前我坐在音箱前听此交响曲——伯翁的2CD,终曲时以为完了,谁料却被突如其来的锤击震得跳将起来)胡子拉碴、满脸颓废的伯翁,第七交响曲的夜色号角,第八交响曲终曲时,两侧包厢上号声齐鸣,第九交响曲末乐章禅宗式的静默,第十交响曲“慢乐章”的百转千回,以及充满中国式五音阶的《大地之歌》,每个乐章中间均插入一幅中国画。伴随着路德薇渐弱的“永远、永远”,我蓦地想起四年前第一次听完《大地之歌》时,写下的诗句:

我行走在马勒的大地
唐诗一颗颗飞散
心情一片片
破碎
弥漫

九张DVD无不精彩纷呈,我不想再一一付诸文字,写于乐尽处是需要勇气的。
尤需提及的一点是,第九张DVD,是伯恩斯坦59和大地之歌的彩排及访谈,它让我得知如此感人的音乐到底是如何“做”出来的。当然,最让我惊喜的是:伯翁居然和我一样,每次听第九交响曲都会在耳畔回响起英国诗人济慈《夜莺颂》中的诗句:
我在黑暗里倾听:
呵,多少次
我几乎爱上了静谧的死亡
……
噫,这是个幻觉,还是梦寐?

那歌声去了:——我是睡?是醒?


看完九张DVD,一个人的夏夜更显漫漫,无心睡眠!想来是异乡求学的陌生感,让我一听倾心地爱上了马勒的音乐,这种爱从仿黑胶引进拿索斯版、黑色CD的马勒第一开始,那难以忘怀的“鸟鸣声声”。当看到马勒自我介绍的三重无家可归之感时——奥地利人中的波西米亚人,德国人中的奥地利人,整个人世间的犹太人,我“强说愁”地比附上自己的三重无家可归之感——城里人中的乡下人,四川人中的外省人,以及浩渺无穷宇宙中的有限、有死之人。如若说贝多芬给予了我存在于世间的勇气,马勒则让我领会到此种勇气是如此来之不易。想来自己听古典音乐已近十年,每当翻检CD时,其间的种种情景都会浮现眼前。
除去随处可闻的《命运》“砰、砰、砰”敲门声不提,第一次正式听古典音乐,是在中学课堂上。音乐老师用卡带式录音机放“斗牛士之歌”,当时兴奋异常。随后听借来的一盘阿炳亲自拉奏的《二泉映月》,耳边真的出现了“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的效果,几天真的不知肉味,当然也和学校食堂的菜里本来少肉有关。大一时,从不太宽裕的生活费里抠出了200多元钱,买了第一台CD机(雷登牌),因还没买CD,便借来同学的《天鹅湖》,一个人笨拙地在教室取碟、放碟、感动。而后的一个多月,自己冒着大雨、撑着伞跑遍大半个成都,只为寻觅一家便宜的音像店——能多买几张那种仿黑胶拿索斯引进碟,谈妥价钱后背了鼓鼓一包回寝室,我从这种引进版封底介绍第一次知道了“企鹅”带星、带花。
当然,还有一个阴寒冬夜,与一碟友蹬着破自行车,兴冲冲赶到打口碟卖主家中去抢新到的货,碟友看到ABQ的门德尔松四重奏被先到之人抢走,尔后有一段时日,每一提及此事都会恨恨不已,那是我第一次听说日后成为自己除布什之外最喜欢的四重奏组——ABQ。我则买了卡拉扬数码版“德九”(封面一个小男孩蹲在河边那种)、大禾花的舒伯特3&8交响曲和吉列尔斯的“鳟鱼”,而因囊中羞涩和当时极其讨厌肖邦,而最终放弃了阿格里希的肖邦&李斯特钢协。今天,很喜欢肖邦,所以想到放弃了一张好碟亦如那位碟友一般恨恨不已——虽然此碟并不难买,但抹不掉的是那段遗憾之情。冬夜独坐学校荷花池边听余丽拿的“梁祝”,感动的一塌糊涂;而卡拉扬D版的62年贝九则让我血脉贲张。最值得一提的是,每次一风闻学校里两家打口商家要到古典新货,或生或熟的一帮人竟提前两个小时,如临大敌式的蹲守在摊位前。货一到,个个如同红眼斗鸡般出手,我则根据早已烂熟于心的各种榜单飞快地先抢一大批,然后再一张张排出,拣选自己最喜欢的作曲家的版本,付钱后仍会流连着摊位不肯归去,仿佛被自己因经济原因放弃的CD,是因经济原因而弃置不养的婴儿。过几天我仍会去看看它们是否还健在,是否价格已降到我能“收养”的程度……
就这样,我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古典音乐。有时看着一大堆CD,我不禁反躬自问,自己究竟为何喜欢上古典音乐呢?我不想把它归于自己天生品味高雅等冠冕堂皇的理由,或许最初就是出于青春期的“标新立异”——想与那帮沉溺于靡靡之音的同龄人划清界限,自命清高?……原因是追溯不清的,譬如爱情一样,反正已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再溯源只能说明你爱的不够痛彻淋漓。提及爱情,我的女友亦与我喜欢古典音乐有关。她忆起一次大快朵颐之后,与我对坐于公园的幽篁之下,她问我“相信永恒吗”,我说“相信”。紧张的静默。随后我谈及自己“如何喜欢古典音乐,尤其是马勒,一个让我听其音乐时会产生看卡夫卡小说一样快感的作曲家”,她立马被震住了。一个早已化为泥土的奥地利人竟成了我们的月老,缘分何其荒诞与偶然?当然,看着一大堆每一张都凝结着一段青春回忆的CD,它让我知道自己曾经那么有激情、曾经年轻过,它同时也不断提醒我——你的目的和财力都不是“收藏”。
因此,一个作品的一个版本详听十遍,远胜于你有一部作品的十个版本,这点清醒不但帮我抵御占有更多版本的虚荣心,也让我不像有些碟友那样耻于买D版、引进版、高仿版以及打口版。试想,几十年后连这副皮囊都要“浪于大化之中”,遑论这些身外之物?

(已转发国学数典,http://bbs.gxsd.com.cn/viewthread.php?tid=328789&page=1&extra=)
最后编辑lukekeats 最后编辑于 2009-07-23 09:18:35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8/5 9:09:3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伯恩斯坦的这个dvd版马2应该是他所有马2里面最感人,最动情的一个了
TOP
3#

好文章,我多少次下定决心要开听马勒,都是无果而终。希望能借你这篇雄文,重新去亲近马勒。
伯恩斯坦DGG数码录音版的马勒,算是黑胶里最贵的了,是不是买得起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重要的是买不到。这个我有库贝里克版的,卡拉扬版和,还有几张horeinstein的,好像是第二,应该拿出来听听。
ABQ的门德尔松四重奏,黑胶里算是少见的货色,至少我现在还没有。
大家爱乐的过程都是从磁带、D碟开始的,买来买去,财力上升,自然就开始收藏了,所以没有什么以引进版为耻的说法。不同的时间段罢了。二十年后,你应该不会再买引进版或者打口碟了。
TOP
4#

偶代表天价音响器材商,谢谢老马爷爷了。是您的作品让大动态的天价器材买得更好了,马爷爷的作品最容易在小功率系统下变成一锅粥的。
TOP
5#

最近.我也很想.收.伯恩马勒.一 .二 .四 .五 .要单碟.cd.但不知那个公司出的好板....请各位提供一下..谢谢!
TOP
6#

回复 4# 挠挠 的帖子

呵呵!马勒的作品当然器材越好欣赏效果越佳,但我认为他的音乐打动我之处不在音效,我看这套DVD所用的配置估计在论坛里算极差的:海尔DVD,长虹电视,三诺150元的音箱。有时音响好配置好,反而让人更多关注音效,忽视音乐本身。
TOP
7#

回复 5# HE.R 的帖子

“伯恩马勒.一 .二 .四 .五 .要单碟.cd.”
DG正价的我都有,很不错,SONY版的没听过。
TOP
8#

不解马九情

......
100_3566.JPG (, 下载次数:7)

jpg(2009/7/20 14:47:47 上传)

100_3566.JPG

TOP
9#

好文章!!!!!!!!!!!!!!!!!!!!
个人淘宝店:sacd.taobao.com
TOP
10#

哇,左下那个是小平爷爷嘛?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11#

有点神似
TOP
12#

回复 10# weiarc 的帖子

呵呵,是德国指挥家赫尔曼-谢尔欣吧,刘雪枫在爱乐上曾极力推荐他指挥的马勒。
TOP
13#

这个谢尔辛马九第一乐章可谓神速哇
欢迎光临上海小古唱片屋: http://shop37048759.taobao.com/
http://gustav.taobao.com
TOP
14#

哈哈,支持lz,而且同好于伯恩斯坦、布莱兹、拉特、巴比。。。。。

很惊喜地发现lz也提到了阿炳。。。。
TOP
15#

哈哈,与二楼同感。这也是本集中演奏最精彩的!伯恩斯坦在sony中的马勒全集cd环保装里用了同一个录音。其他各首都是1960年代在美国的录音。
TOP
16#

您好 我记得sony中的马勒全集cd环保装里的马2是另一个马2   这个dvd版的马2 视频版是dg的版权  音频是sony的版权  sony把这一版录音发在了皇家系列 royal edition里了  而不是他的sony全集

我记得是这样的  欢迎指正

原帖由 mzl 于 2009-7-20 23:15:00 发表
哈哈,与二楼同感。这也是本集中演奏最精彩的!伯恩斯坦在sony中的马勒全集cd环保装里用了同一个录音。其他各首都是1960年代在美国的录音。
TOP
17#

LZ 好文!

马勒的这套D9我已收了,但一直没有耐下心来全部看完。只是第五看了2遍。另外阿巴多在卢森音乐节的那套马勒,基本也收齐了。

看阿巴多的马2,当女高音唱起后,不知不觉的泪水就流下了,感动莫名!

伯恩斯坦的马2还没敢看呢!
TOP
18#

原帖由 kreisler 于 2009-7-20 14:48:00 发表
......
马九情:
照片 030.jpg (, 下载次数:3)

jpg(2009/7/21 13:43:42 上传)

照片 030.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9#

原帖由 hanson681 于 2009-7-20 23:34:00 发表
您好 我记得sony中的马勒全集cd环保装里的马2是另一个马2   这个dvd版的马2 视频版是dg的版权  音频是sony的版权  sony把这一版录音发在了皇家系列 royal edition里了  而不是他的sony全集

我记得是这样的  欢迎指正

[quote] 原帖由 mzl 于 2009-7-20 23:15:00 发表
哈哈,与二楼同感。这也是本集中演奏最
是这个吗?伦敦交响乐团的。
照片 029.jpg (, 下载次数:2)

jpg(2009/7/21 13:49:48 上传)

照片 029.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0#

情真意切的好帖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