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SHM-CD介绍之二:卡拉扬指挥的布鲁克纳全集限量版 [复制链接]

1#
让卡拉扬在一生之中不断追寻重新诠释的乐曲,布鲁克纳的九首交响曲无疑是最具份量的。直到卡拉扬过世之前,仍然在持续进行新版布鲁克纳交响曲的录音工作,可见布鲁克纳在他心目中的份量。这是卡拉扬在七○年代末期所完成的全曲录音,在卡拉扬的引领之下,柏林爱乐展现的无比精致的高密度演奏,当弦乐部整齐划一的齐奏响起,或是泛着金黄色光泽的高贵铜管轻微的响鸣,都会带给听者无比的感动与启发。
布鲁克纳,奥地利作曲家。布鲁克纳首先是一名卓越的管风琴演奏家,他1851年起为圣弗洛里安的正式风琴师,1855年任命为林茨大教堂风琴师,1868年迁居维也纳。布鲁克纳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的音乐创作基本是宗教的而非世俗的。他崇尚瓦格纳,在他的交响曲中,往往是瓦格纳的宏大和宗教的崇高交织而成的那种瑰丽他扩展了传统的奏鸣曲形式,特别重视小结尾,使它的发展尤如第三主题,以三个主题来增加对比。他的开头往往在平静中充满庄严感,而各部分之间以长大的止来划分层次,主题又往往使用三连音节奏。
当布鲁克纳在不断修改或首肯别人为他“修改”自己的交响曲时,也许不会想到,在他死后(或者说走向他一生所歌颂和憧憬的天国之后),世上会有那么多人推崇他的音乐。在他生前,倒霉、晦气的事总少不了他,误解、谩骂、嘲笑、诋毁。。。。。。使他不断对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产生怀疑,而只有退回到心灵的角落,退回到信仰的坚实堡垒中,他的内心才是幸福的、充实的、顽强的,甚至是无畏的。
他其实并不懦弱,对一切困厄不只不逃避,还很爱考验自己。他从一名圣佛罗里安教堂儿童合唱队员到十七岁成为乡村教师到三十二岁成为林茨礼拜堂的管风琴师再到维也纳音乐学院的教授,全靠辛勤的劳动,扎实的功底,高超的学识和能力。他曾经历母亲去世、婚事告吹、生活困顿,屡遭阻滞,但矢志不渝,都因对上帝的虔诚和对音乐的热爱。他一生数历考验,包括多次高难的测试大关,皆表现出众,例如维也纳音乐理论教师考试,布鲁克纳有问必答,无人可及。审查员惊呼:“该是由他考我们的。”但他似乎没什么值得骄傲的,相反,他谈不上自信,有时甚至有些自卑。他身材矮小,衣着老土,很难用大智若愚去形容他的为人处事,因为他几乎就是愚的,他的形象很容易让人想起一个卡通人物--笨伯。但漫画里的笨伯前面还有个定语:聪明,布鲁克纳却没有,那他有什么?他有木讷、憨厚、谦虚、恭敬,有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赤子之心,有对上帝的虔诚和对艺术坚定不移的信念,当然还有由此而产生的耐性和毅力。至于天赋和才华,那是语言文字触及不到的领域,是神赐给人类的礼物。有一种人,似乎就为了某种目的降生,象天使,就是为了传达上帝的信息来到尘世一样,目的非常简单,但简单的往往最难,因为最简单的事物里往往带着最多的真理,往往包含着通向永恒的种子。由此,他写出了博大深邃、壮美崇高的音乐,它们波澜壮阔、庄严雄伟。布鲁克纳拙于事功,也拙于口才,但用作品道出了一切。他穷尽了一生来表达对上帝的敬畏,只知有神,不知有己。他全部的创作即是对上帝奉献出全部的自我。奇怪,这种不强调自我的风格却成就了一个完满的自我。聆听者很容易从江河般宽广悠长的旋律或脉搏跳动般的节奏起伏中认出他的音乐。这些作品为他赢得了尊严和后世的敬仰,而他又为音乐和艺术赢得了神圣的光环。但大家都不会忘记,这些作品命途多舛,为了得到上演的机会,不得不作出各种各样的妥协。如果说妥协也是一种艺术的话,布鲁克纳则绝非个中高手。他的作品往往受到以汉斯立克为首的乐评家的劣评甚至恶毒攻击,以致许多指挥家都不愿首演,他的许多作品都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岁月才得见天日,如《第一交响曲》经历了二十五年,《第二交响曲》、《第四交响曲》分别是二十二年和十六年,“第五”二十三年,“第六”则是十八年。他无奈,以他温厚的本性,也不会参与论战。当他成名后,一次奥地利皇帝问及他的要求与愿望时,他只表示希望汉斯立克不要再骂他。
自然,时间是公正的,历史是公正的。大家都知道最终的结果,是谁被载入音乐史,谁万古流芳。在我的心目中,他有着比海顿、门德尔松、舒曼以及后来的马勒、理查•斯特劳斯更崇高的地位。我愿意在3B之后(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加上第四B--布鲁克纳。他战战兢兢,非贝多芬式的狂才,但作品内容严肃而深刻,音乐处理得富于哲理和戏剧性,作品史诗式的规模等都与贝多芬相似,连瓦格纳也说:“只有布鲁克纳与贝多芬最相近。”布鲁克纳没有勃拉姆斯的世俗性,但同样深沉、含蓄、温暖和宽厚。与巴赫相比较显得最有意思,巴赫一生都“为上帝传声”,作品自上而下,大度而平实,从容而镇定,清澈而澄明。而布鲁克纳一生都朝向心中的天国,作品自下而上,充满敬畏、超越和升华感。也许此说未必允当,但我愿坚持“偏见”。音乐本来属于人人,属于向往和追求真、善、美的心灵,布鲁克纳的音乐也不例外。但我猜想那些并不真正懂得爱的意义的人,那些心胸狭隘的人,那些自私的、功利的人,那些浮躁、缺乏耐心的人,也许会觉得布鲁克纳的音乐冗长沉闷,无法承受,而与听者是否有宗教信仰或宗教情愫并无多大关系。没有什么音乐比布鲁克纳的音乐更不适于这个时代了,但也没有什么时代更需要这样的音乐了。当然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音乐能给这乾涩冰冷的工商业时代和喧嚣浮躁的当代人带来慰籍,注入温暖了。听布氏的音乐,总令我想起一件事:学生时代,同学打架斗殴,班主任要求在作文中评论此事件,一位基督徒同学写道人要争斗乃由于不信耶稣,老师读其文章,引来全班哄笑,现在想来,很是后悔。年幼无知是一回事,同学之论的确如天方夜谭。然而细想,如每个人皆觉“举头三尺有神明”,坏事怕是会少做些,纷争自然也多不起来(这是否痴人说梦?)。
布鲁克纳所作的九部交响曲和三部宗教合唱,是德奥系音乐作品的最高成就之一。交响曲中尤以后三部最为成熟完美,其中又以“第八”为代表。他的“第七”相对较为通俗,篇幅稍短,更易为听众接受。“第九”总被人称作布氏的“天鹅之歌”,我认为这是后人的牵强附会,贝多芬有写“第十”的愿望,马勒的“第十”谱子都出来了,如果舒伯特不早夭,德沃夏克不亡故,交响曲创作是否止于“第九”实未可知。真正称得上“最后”的,近、现代怕只有西贝柳斯“第七”、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五”,尤其是肖氏最后一部交响曲,我们分明听到了一个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对世界的告别。但布鲁克纳没有,如果天假以年,相信他还会倾尽他的热忱和才智,继续赞颂他心中的神,为人类的音乐文化增添更丰厚的财富。他的《第九交响曲》不但不是“诀别”之作,反而是想从更新的高度去展现他内心的虔诚和热切,可惜终没有完成。
卡拉扬的这套布鲁克纳是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录制的。这时候的录音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原先DG出的西德版已经非常不错了。现在这套SHM-CD限量版在音质上更加提升,音场宽广,各组乐器的定位非常准确,而且声音趋近真实,尤其是大提琴----柏林爱乐的大提琴,少了后期制作的调制,多了一点现场大提琴略微吵耳的真实感,要知道可以把大提琴的现场感表现出来是多么不容易。可能有很多人喜欢经过调味的大提琴的声音,可是真实的大提琴的声音就应该接近现在这套SHM-CD里的感觉。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SHM-CD介绍之二:卡拉扬指挥的布鲁克纳全集限量版

好文,顶
TOP
3#

回复:SHM-CD介绍之二:卡拉扬指挥的布鲁克纳全集限量版

总觉得老卡的布鲁克纳全集(BPO)太豪华了,听着觉得有点奢侈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4#

回复: SHM-CD介绍之二:卡拉扬指挥的布鲁克纳全集限量版

这个要顶,不过我的是80年代数码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5#

回复:SHM-CD介绍之二:卡拉扬指挥的布鲁克纳全集限量版

全集里第二也是这个版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6#

回复:SHM-CD介绍之二:卡拉扬指挥的布鲁克纳全集限量版

全集中1.2.3.都是数码版的,7.8.是之前模拟版的。7.8.数码版的LP比较贵。
TOP
7#

回复: SHM-CD介绍之二:卡拉扬指挥的布鲁克纳全集限量版

原帖由 江月 于 2008-8-22 9:46:00 发表
总觉得老卡的布鲁克纳全集(BPO)太豪华了,听着觉得有点奢侈


同感
欢迎光临上海小古唱片屋: http://shop37048759.taobao.com/
http://gustav.taobao.com
TOP
8#

回复: SHM-CD介绍之二:卡拉扬指挥的布鲁克纳全集限量版

原帖由 票友 于 2008-8-22 21:39:00 发表
全集中1.2.3.都是数码版的,7.8.是之前模拟版的。7.8.数码版的LP比较贵。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