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芭蕾》是一部很有观赏性的舞蹈作品,大多数段落的群舞和一些双人舞非常精彩,一些造型有一种经典般的视觉效果。舞台处理、光影的设计也很漂亮。芭蕾舞是典型的古典艺术,但在西方也得到一些后续的发展,《摇滚芭蕾》就是芭蕾“现代化”的作品之一,因此,这部作品带有典型的现代舞色彩,带有它的创作时代的西方舞蹈艺术的印记。很多段落,看起来更像是芭蕾舞演员跳的现代舞。
深圳的演出市场历来反应都比较迟缓,不太轻易接受一些新的优秀作品,原本《天鹅湖》趋之若鹜,改编版的《天鹅湖》冷冷清清,甚至同样是柴可夫斯基三大芭蕾舞之一的《睡美人》同样是观者寥寥。因此,《摇滚芭蕾》在深圳市场反映平平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中央芭蕾舞团12月2日深圳大剧院上演的《摇滚芭蕾》虽然很精彩但是却遭遇票房冷潮,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或许是不关紧要的一点,我认为是推广的定位问题。“摇滚芭蕾”作为主题,很简洁明了,但是却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喜欢摇滚的,觉得这是“芭蕾”,喜欢芭蕾的,觉得这是“摇滚”,两头不讨好,存在一个目标观众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其实,如果能突出平克·弗洛伊德,可能更有宣传效果。因为至今为止,弗洛伊德乐队的骨灰级的乐迷世界各地都很多,深圳也不少少数,而且这些乐迷的数量不会比喜欢古典音乐的人数少。
《摇滚芭蕾》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这个问题可以从它的音乐开始谈。编舞者罗兰·佩蒂是法国著名芭蕾舞大师级人物,30多年前他的女儿给他介绍了平克·弗洛伊德的音乐,他一听感到非常喜欢,便打算用弗洛伊德的音乐来编一台芭蕾舞,于是后来有了这部摇滚芭蕾。平克·弗洛伊德的所有专辑都是由一个统一主题的,尤其是他们的《墙》,被认为是摇滚音乐的顶峰之作,当之无愧的至尊经典。但是,也许是为了编排舞蹈的需要,罗兰·佩蒂没有选择弗洛伊德的某一部作品的作为芭蕾舞的音乐,而是剪接了弗洛伊德的几个专辑的若干片断,编辑成为这部作品的音乐,因此,导致作品缺乏一个主题,一方面是音乐集锦,一方面也是舞蹈集锦。平克·弗洛伊德的作品大都有深刻的思想性,反对战争、赞美和平、表现人类的苦难等思想,但是在法国人罗兰·佩蒂这里,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艺术之美,缺少思想之美,因此,作品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当然不是要求所有芭蕾舞都有震撼力,但是既然选择平克·弗洛伊德的音乐,就不能不让人对此有所期盼。个别段落的独舞、双人舞的编排其实也乏善可陈,尽管有中芭优秀演员的出色表演。当然这些瑕疵并不影响这部作品成为一部优秀的极具观赏价值的作品。
中央芭蕾舞团引进这个作品,是值得肯定的。芭蕾舞虽然是古典艺术,但是也经历其相应的发展阶段。这部摇滚芭蕾作为芭蕾舞发展的一个阶段的重要作品,有其独特价值。当然,这毕竟是三十多年前的作品,并不能代表芭蕾舞最新的风貌。作品带有浓重的现代舞色彩,体现的是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面貌、精神风貌,并不能反映当代的世界芭蕾舞最新信息,希望中国芭蕾舞团继续引进最新的芭蕾经典,为中国观众勾画一个相对完整的芭蕾舞发展轨迹。
深圳的演出机构将这部作品引入深圳市场,同样也是一件可以绝对肯定的事情。目前的票房遭遇当然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但是问题的存在肯定有其原因,这个事实中,或许并没有过错的一方,不论是主办者,还是演出者,还是观众。这只能说明相关机构还需继续在为深圳的文化市场付学费。不过我觉得可以放心的是,这些学费不会白交,各方面的积累正在进行中,包括市民艺术需求欲望和消费习惯的心理积累、文化市场经验的积累、城市整体文化氛围的积累等等,只是希望这个积累周期越短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