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响迷最爱的女伶天籁 ─ Carol Kidd [复制链接]

查看: 5747|回复: 24
1#
音响迷最爱的女伶天籁 ─ Carol Kidd
杨德宜

六月25、26、27日三天,分别举办于高雄、台北与台中的Carol Kidd演唱会,您没有错过吧?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的那场演唱会,虽然音响效果不佳,观众在节目进行中一直换座位的动作也实在惹人烦,不过我们还是从中领略了Carol Kidd的演唱魅力。同时,「音响论坛」更在她抵台的第一时间,由主办单位安排下进行了专访,让大家对这位英国爵士女歌手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从十多年前「Carol Kidd」同名专辑的LP唱片少量引进市场后,Carol Kidd就是音响迷最熟悉的爵士女歌手之一,后来的「All My Tomorrow」更是发烧友人手一张的测试片。从这些年来本刊的器材评论里,您可以发现该专辑中最广为人知的「When I Dream」一曲,就是音响迷测试人声、定位的最佳利器。其实,Carol Kidd的歌声不只音响迷喜爱,她在许多国家都拥有广大的乐迷。从1991年开始,她就在法国与英国获得多项爵士音乐大奖与皇室勋章的殊荣,同时她也是40年来第一位踏入中国大陆的英国爵士艺人。去年韩国电影「鱼」(Swiri)选定「When I Dream」为主题曲,结果该片创下韩国电影史的最高票房纪录,「When I Dream」也蝉连了14周流行排行榜冠军。
在本地市场,Carol Kidd的名气虽然比不上国外流行歌手,但是她的歌声经常可以在电视广告中与公开场合里听到,基本上大多数爵士乐迷对她还是相当熟悉的。在记者会后,就有许多前往现场采访的媒体工作者请Carol Kidd签名,其中许多人还是全套专辑收藏的忠实Carol Kidd乐迷。不过,当我后来拿出自己珍藏的「Carol Kidd」同名专辑LP唱片,立刻就引起了她一阵惊呼……

听说Carol Kidd要来,杂志社里的同仁立刻集中手上的CD,交代我一定要请Carol Kidd签名。说实话,「音响论坛」见过的国际艺人不少,会让同仁们如此疯狂的也仅只一次而已。
Carol Kidd:「我的天!你怎么会有这张唱片?」

笔者:「十多年前买的,而且很不容易找。」

Carol Kidd:「当然不容易找到,我自己都没有呢!而且,看到这张唱片给我的感觉特别多,因为它是我的第一张专辑,而且是由我亲自制作的。」

笔者:「1984年,对吗?」

Carol Kidd:「对,那时我并没有和任何唱片公司签约,纯粹只是想制作一张自己喜爱的个人专辑,所以就找了钢琴、鼓手和Bass进录音室,花12个小时完成14首歌曲的录制。」

笔者:「12个小时就录完了?怎么可能会这么快?」

Carol Kidd:「因为每一首歌都是一次完成,不可思议吧!那三位参与伴奏的乐手都已经和我合作很久了,所以大家的默契都很好;而且,那些歌曲都已经在爵士俱乐部里唱熟了。」

笔者:「那么,为何会由Aloi Records发行呢?」(编按:Aloi Records就是Linn Records的前身)

Carol Kidd:「在那之前,我完全不知道Aloi Records或是Linn这家公司。在混音母带完成后,我就把它交给经纪人,告诉他:『我要由最好的公司发行,而且效果听起来要非常好』,结果他就找了熟识已久的Ivor Tiefenbrun,也就是Aloi Records的老板来听。Ivor听过之后非常赞赏,不但答应为我发行,而且马上和我签下了另外二张唱片的合约。于是,我隔年就录了『All My Tomorrows』,还有后来的『Nice Work』专辑。」

笔者:「从1984年到现在,妳一共录制了8张唱片,还有5套经选辑与重新发行录音,而且都是由Linn Records发行的。不过,这些年来妳得到了不少唱片与演唱奖项,一定有过大唱片公司找妳签约,对吗?」

Carol Kidd:「是啊。说实话,他们的提议曾经让我心动过,不过仔细考虑后我还是决定和Linn Records维持现有的关系。毕竟,要找到一位唱片公司老板和你签约很容易,但是要像Ivor这么了解Carol Kidd音乐的人就不多了。」
××× ×××
笔者:「对于本地的音响迷来说,后来的『All My Tomorrows』应该是最熟悉的Carol Kidd专辑了。不过与第一张专辑比较起来,1985年制作手法已经有着明显的不同了,这是因为交给别人进行制作的关系吗?」

Carol Kidd:「可以说是。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All My Tomorrows』也势必会朝着更为精致的方向制作,因为它是合约签订后的Project,所以我们有较为充裕的预算可以运用,在编曲、乐器配置上也宽松许多。后来制作人决定,基本上还是维持爵士鼓、Bass与钢琴的节奏组,看情况加入弦乐四重奏与其它少量的乐器,让伴奏的部分更丰富,也可以表现出与第一张专辑的不同之处。」

笔者:「我知道妳向来只为了兴趣演唱,而且多半是在爵士俱乐部与节奏组搭配。换句话说,1985年是你第一次尝试较大的乐器配置编曲,对吗?」

Carol Kidd:「就正式演出或录音来说,是的。不过,演唱时的感觉和普通小编制搭配时并没有两样,只是我得先和乐手们合一次,后来再单独录制歌声的部分。」

笔者:「妳是说在录制多轨的乐器部分时,妳会先唱一次Lead Vocal Track,然后再Overdub一次,是吗?」

Carol Kidd:「对,就是这样。不过,我不见得会选后来唱的Overdub那一次来混音。你知道,当录音室里的所有演奏者 - 包括歌手 - 一起演奏时,感觉总是特别容易掌握住。虽然从录音师与制作人的立场来说,歌声的部分最后再重录一次比较『完美』,但是感觉往往不会比最早唱Lead Vocal那一次来得好。所以在录制『All My Tomorrows』的时候,我虽然每一首歌都唱二次,但是最后纯粹是凭感觉来选的。」

笔者:「直到现在,妳还是采用这种制作方式吗?」
Carol Kidd:「不,有点差异。应该这么说,一直到今年新录制的专辑之前,我都是交给专任的制作人负责,所以基本录制模式都差不多。」
××× ×××
笔者:「谈谈妳的新专辑吧!」

Carol Kidd:「这张专辑对我来说是一种新尝试,因为我不但录制法兰克辛那屈的著名歌曲,而且我亲自担任制作,所以请来了他生前的专任编曲,以管弦乐团的编制重新诠释法兰克辛那屈的音乐。你知道,要安排几十个人的管弦乐团和你预先排演到非常熟练几乎不可能,所以我得在指挥的协助下直接进入录音室录制,这对我来说并不容易。后来,我决定将每一首歌录制二次 - 歌声、管弦乐团和所有伴奏乐器一起,演唱的方式会有些微的不同,然后回到控制室仔细听过。如果我对刚刚演唱的歌声部分不满意,就会再重新单独录制我的演唱。」

笔者:「会不会发生一种情况:妳对刚刚录完的二种版本都不满意,但是旁边的工作人员听了却非常欣赏,一直要求妳采用其中一个版本就非常完美了。」

Carol Kidd:「当然有,而且经常发生,他们总是认为我太挑剔了。不过,对于专辑里的每一首歌曲,我都非常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所以到最后都还是会重新录过。」
(此时一位同行团员表示,Carol Kidd对作品的挑剔程度真是严苛无比,而且极端『固执』,只相信她自己的标准)

笔者:「在过去,妳多半录制Standard Jazz,这些歌曲在过去已经有许多知名歌手演唱过了,正如同妳这回选择法兰克辛那屈的著名歌曲一样。我感到好奇的是,在录制这些歌曲之前,妳会很认真去参考、甚至揣摩别人的诠释方式吗?」

Carol Kidd:「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从某个方向来说,是的,我一定会先了解别人曾经如何唱过,否则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唱(编按:Carol Kidd不讳言的表示她并不懂得看乐谱)。不过,那些歌曲大多数都是在我十几岁时就学会了,可以说是已经哼唱了大半辈子,所以我早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诠释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并不认为自己有揣摩别人唱法的机会。」

笔者:「包括法兰克辛那屈的歌曲吗?」

Carol Kidd:「喔!他的歌曲更是如此。我在很多年前就认识法兰克,他在1990年邀请我为他的演唱会暖场,可以说更是激励了我的职业现场演唱生涯。为了纪念法兰克,我特别规划了这张新专辑,其中包括了法兰克著名的歌曲如『Fly Me to the Moon』、『New York New York』等。这张专辑的录制工作目前已经全部完成了,应该在十月左右会正式发行。」
后记
无论是在访谈过程中,或是国际会议中心舞台上的Carol Kidd,都和这十多年来透过唱片表现出来的她一样亲切。不同的是,以前在音响系统上那美得近乎不真实的歌声,这次在我们眼前活生生的真实了。听完她的现场演唱,想起二位歌坛名人曾经给她的赞誉,我们了解Carol Kidd确实不负她的盛名。
法兰克辛那屈:「Carol Kidd是英国爵士乐界最后一个秘密。」
汤尼班奈特:「Carol Kidd应该是世界知名的歌手……她先前藏到哪里去了?」■
「When I Dream」专辑的故事

1985年录制的「All My Tommorows」,可以说是Carol Kidd目前为止最成功的一张专辑,唱片公司Linn Records在发行12年后还推出了金装版,使它成为Carol Kidd唯一的镀金CD。不过,其中最著名的歌曲「When I Dream」,又曾经收录在1992年的同名专辑当中,这令人不禁好奇:Linn Records为何在12年间将同一首歌曲发行三次?
这次藉访问Carol Kidd之便,我拿到了先前一直没有收藏的「When I Dream」专辑,打开内页说明才知道这是一张非常有意义的CD ─ Carol Kidd要将所有版税收入捐出给慈善团体。这张专辑由一位人权斗士Terry Waite促成,CD内页中有一篇他所写的背景故事,编辑部特别翻译刊载如下。
我和Carol Kidd相遇的故事,要回朔到1980年代初期的一趟日本之旅。当时在前往日本的长途飞行中,我和邻座的旅客聊了起来,我们发现彼此都对音乐感兴趣,而且开始谈起了音响器材,因为他似乎对音响的学问非常了解。下飞机之前,他说自己的名字叫作Ivor Tiefenbrun,是一家专门生产高级音响器材的Linn公司的老板。不过,下飞机后我就把那段对话过程给拋在脑后了。
1987年一月,我在贝鲁特试图营救人质时被逮捕,而且在前四年被单独拘禁在牢房里。那段期间,我作过许多梦,其中有一次令我印象特别深刻。我梦见我独自走在海边,而且发现我迷路了,感觉非常孤单而且害怕。忽然间,有一些身影从沙滩走向我,牵着我的手走到一个安全的小镇,而且后来我认出那些身影就是我的小孩。不过,当我醒来后,试图将梦中的片段拼凑起来,却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
五年后,我终于获释回到家乡,一下飞机简单对媒体说过几句话,我就迫不及待赶往机场边的一幢小建筑物,与我的妻子Francis,还有我的孩子们见面。大家都喜极而泣,然后我的孩子们说:「爹地,是所有的帮助让你安全返家的。」接下来几天,他们一直重复着同样的话,这时我才了解那场梦 ─ 家庭总是能够引导你方向。
我收到了数千封寄来的慰问信,其中有一封来自Ivor Tiefenbrun,他还记得多年前的那趟飞行,以及我们之间曾有过的对话,并且表示要送一对Linn最顶级的喇叭给我作为礼物。我前往Linn的伦敦经销商Steve Martin先生处,Steve向我展示了那款喇叭,并且播放最美妙的录音 - Carol Kidd演唱「When I Dream」。我在第一时间就为Carol的歌声而倾倒,因为她有着那么美妙的音准与无与伦比的节奏感。那歌声令我深深感动,而且让我回想起单独监禁时的那场梦,所以我就将那张专辑列为我的「荒岛唱片」收藏。在那之后,Carol主动和我联络,她为我的遭遇与选择她的唱片而感动落泪。她告诉我,自从她的吉他手在四○年代早期过世以后,她就无法在公开场合演唱「When I Dream」;不过,现在她可以继续唱这首歌,并且将版税收入捐给我指定的慈善机构。因此,这张特别录音所得到的版税,将会捐给国际特赦组织,与Y-Care非洲工作团体,并且希望能有多余的经费帮助福克兰群岛上的教堂。
在过去几个月里,我和妻子有机会对Carol更加认识 - 不仅认识她美妙无比的歌声,更了解到她是一位慷慨的女性。Carol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她是最不平凡的平凡人。」这也是Carol谦虚个性的最佳写照。从飞机上的对话、那场梦境、英国最佳的爵士歌手,它们将会成就世上无数的新希望。感谢您购买这张CD,它肯定会带给您聆赏的享受,同时也带给许多受苦受难者新希望。
它会让更多的梦想成真。
Terry Waite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211295480097.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song 在 2003-8-12 20:21:35 发表的内容
这张我前两天买到了。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220194336453.jpg[/upload]


大哥,这张声音是不是很轻啊??
TOP
3#

我的是D版,的确很轻,不知正版如何?
TOP
4#

JAZZ 里面 Carol Kidd 的确很难排得上号的
TOP
5#

金姐的歌声令人平和。
TOP
6#

她的歌是软到好象是女人化在你身上一样,所以最好是只听歌,不要看她人,
TOP
7#

"音响迷最爱的女伶天籁 ─ Carol Kidd"

看来我不是音响迷,因为我觉得她只是一般。
TOP
8#

有张他的碟,最近找也找不到,沮丧啊,我已经翻了一遍了,她的D版很难找到的,
TOP
9#

KEN 在 2003-8-12 20:41:19 发表的内容
"音响迷最爱的女伶天籁 ─ Carol Kidd"

看来我不是音响迷,因为我觉得她只是一般。



     可能你和我一样,不是太喜欢爵士罢?
TOP
10#

欢迎leslie到"音乐唱片",您关于carol kidd的背景介绍我很喜欢,我是从韩国电影"鱼"中听到"When I Dream",过耳不忘,又在基点听到才了解carol kidd,您的贴子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她!谢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