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Brahms小奏 [复制链接]

1#
[upload=jpg]Upload/20056271285412906.jpg[/upload]
此片CD名气不大,
请点评.
本人还是比较喜欢Schneiderhan的演奏,纯正的德国风味.
分享 转发
TOP
2#

证明,真正听过的人不多啦.
人都喜欢热闹,
TOP
3#

施耐德汉的片子我见到就收。
TOP
4#

不是没有听过,是胡说八道的人多了,会说的都走了.
TOP
5#

Violin Sonata No.3 in D Minor, Op.108

        与其前两首小提琴奏鸣曲相比,这首奏鸣曲的钢琴声部与小提琴更加不可分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勃拉姆斯在这里采用四乐章的奏鸣曲形式。乐曲强有力的性格呈现出戏剧效果。在开始乐章,小提琴和钢琴共同分担主题:小提琴呈示主要主题,从长音到快速的经过音都富有抒情感;钢琴呈现的第二主题由渐进的进行构成两小节的动机,紧接是踌躇的符点节奏。展开部大量地关注于对主要主题的详述。完整的再现部和从主要主题发展出的尾声结束。

  柔板乐章是勃拉姆斯最令人喜爱的创作之一,这是一首柔和的充满情感的器乐赞美歌,感人的旋律和温柔的和声被评论家认为是“勃拉姆斯的作品中没有比这更雅致的了。”

  第三乐章 在总谱上指示应“多愁善感地”演奏。用准确控制激情的间奏曲和精彩的动机发展部代替了传统的谐谑曲。

  奏鸣曲式的终曲乐章重返第一乐章中带有冲动的主要主题,生动流畅,富有表现力。由钢琴奏出的和弦主题与之相对比,第一主题的不稳定情绪在乐章的其余部分占主导地位。有评论甚至认为:“第三小提琴奏鸣曲的每个乐章都那样完美,而在这终曲乐章,似乎已达到了顶峰。”
TOP
6#

到处发,没什么反应,我来踢一脚

这个要买毛飞主奏,l粥大叔伴奏的版本
TOP
7#

这张片演奏的非常好
TOP
8#

Violin Sonata No.1 in G, Op.78
Violin Sonata No.2 in A, Op.100
Violin Sonata No.3 in D Minor, Op.108

除歌剧外,勃拉姆斯堪称任何作曲形式的大师。虽然他的小提琴奏鸣曲仅有三首,但只要聆听过勃拉姆斯这几首晚年室内乐的乐友,一定对此留有深刻印象。乐曲继承了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的衣钵,其风格特色形似且神似,甚至更具深邃与内秀的魅力。第一号与贝多芬的最后一首(第十号)连调号都一样,为G大调,又因为乐曲的旋律出自勃氏的艺术歌曲,因此也被昵称为“雨之歌”。第二号有两个昵称:即“名歌手”(因开头三个音与瓦格纳的同名歌剧相同)和“腾恩湖奏鸣曲”(因此曲完成于瑞士腾恩湖畔)。第三号曾被克拉拉·舒曼称为“最好的杰作”。
TOP
9#

勃拉姆斯的小奏是同类曲目中最有听头的(比贝多芬的温柔,比法国作家的深刻),这张片子从来没有听过,很向往,手边有以下几种:

1、DG祖克曼和巴伦鲍依姆。音色甜蜜如初恋情人,录音极佳。
2、RCA谢林和鲁宾斯坦。随意自然,古典风范。
3、BMG大卫和李赫特。愁苦郁闷不能自拔(特别是No.3的慢板,简直拉成了二泉映月)。

个人平时兼听1、2;心情很差的时候听3,颇有疗效。
TOP
10#

[upload=jpg]Upload/200562912272055579.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62912313033679.jpg[/upload]
配上楼上所讲的二套CD.
TOP
11#

此碟我个人认为:风格很正统,技术处理一般.
听听SUK/KATCHEN或者ZUKERMAN/BARENBOIM吧,俺好像挑不出毛病.
TOP
12#

沃尔夫冈·施奈德汉50年代在DG的录音
ORIGINNAL  MASTERS系列

奥地利小提琴家沃尔夫冈·施奈德汉2002年以88高龄去世,今年是他90诞辰,这个专辑算是一种纪念吧。该专辑的大部分作品几年前由日本DG出过,音响效果应该比现在的套装要好很多。当时定价较高,仍有很多“施奈德汉迷”不吝千金,整套购买。一般爱乐者对施奈德汉的认识始于那张“企鹅三星戴花”的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其超凡脱俗的平静之美是无可替代的,那几乎就是德奥小提琴乐派演奏贝多芬协奏曲的“绝响”。在日本出的那套唱片里,除了协奏曲之外,还有一些奏鸣曲,特别是莫扎特和勃拉姆斯、弗朗克的奏鸣曲,遗憾的是,DG新出的纪念版只收了协奏曲。如果在两套唱片之间进行选择的话,DG新版比日本版也仅有价格上的优势了。

     施奈德汉的经历应该说比较丰富独特,先后担任过维也纳交响乐团和爱乐乐团的首席,还组建过很有影响的弦乐四重奏团,后来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和琉森音乐学院任教。他的妻子是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首席女高音伊尔姆加德·西弗丽德,二人在乐坛堪称人人艳羡的“神仙伴侣”,许多作曲家都为他们专门创作为小提琴和女高音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马丁和亨策的作品。在这套专辑里有施奈德汉演奏的马丁小提琴协奏曲,以施奈德汉与作曲家的亲密关系,虽然他不是该作品的首演者,但却是最重要的传播者。这个1955年的录音是该曲的第一次录音室录音,由安塞美指挥,原本在DECCA发行,后来还出过马丁重要作品的“小双张”,这次被DG收过来与其他协奏曲合为一处,对于错过DECCA的收藏者来说是一次超值的补偿。施奈德汉演奏的这部作品音色极为纯净,音响自然清丽,弥漫着虚无缥缈的高洁之气。也只有听施奈德汉的演奏,才能体会到这部协奏曲的高贵和精
妙。虽然是单声道录音,却丝毫不感觉音场的逼仄和声音的干枯,反倒是觉得更真实,更有临场感。

    1953年录于柏林耶稣—基督教堂的贝多芬D大调只在音响效果略逊后来的立体声版,但肯彭的指挥更有动力感,与施奈德汉的配合也更有互文性。他们都没有孜孜以求作品深刻内涵的企图,只是自然呈现音乐的美感和欢乐昂扬的情绪,力度运用十分均衡,旋律起伏如呼吸一般顺畅平展,乐思演进如涓涓细流,蜿蜒远去,无止无歇,直入天际,不知所终。这种对音乐的诠释精神在今天是那样匮
乏少见,更可见施奈德汉所代表的德奥学派风范确如过眼烟云,不可重现。不像
那版立体声录音用的华彩乐段是标新立异的钢琴与乐队改编版,1953年的录音采用的是传统的约阿希姆写的华彩乐段,听起来更加自然完整,风格一致。

      同样的认识当然也来自他演奏的勃拉姆斯D大调、门德尔松E小调和布鲁赫G小调。勃拉姆斯是施奈德汉的第二次录音,与其搭档的再次回到肯彭,施奈德汉在此表现出少见的抒情性,这也许是因为他采用的是其恩师温科勒的华彩乐段而引发的思念感恩之情吧。

    门德尔松和布鲁赫的协奏曲已经被施奈德汉在音乐会上演奏了三十多年,这是两首他驾轻就熟的作品,与他合作录音的两位指挥家都是当时的年轻才俊,他们配合非常默契,曾成就一系列精彩音乐会和几款名录音。特别是匈牙利指挥家弗里恰伊,他指挥的勃拉姆斯大提琴、小提琴二重协奏曲和贝多芬的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三重协奏曲,小提琴演奏都是施奈德汉,这两个录音堪称该曲目最佳录音,其命运当然也未遭到像别的录音那样被埋没已久。也正因为有弗里恰伊和施奈德汉的风格接近,因此去掉了门德尔松的许多脂粉气,使他和布鲁赫一样,突然一下子大气起来,放到贝多芬和勃拉姆斯中间也显得分量接近了。

      施奈德汉的巴赫不算精致,缺少巴罗克音乐的纤美细腻,这其中有音响平衡的原因,也可能是琉森节日弦乐团素质稍差,声音不够干净所致。但施奈德汉毕竟是他那个年代最著名的巴赫演奏家之一,他的巴赫自成一种韵味,琴声委婉,音色浓郁,充满持续的热情,技巧又非常娴熟流畅。如果想领略他的真功夫,可以重点听作为补白的D小调第二《帕蒂塔》,其中有著名的“恰空”。

      还是与琉森节日弦乐团合作,施奈德汉的《四季》录音在50年代甫一问世,便被评为最佳版本之一。不似今天的《四季》录音多追求音响效果,搞得各种“发
烧版本”多如牛毛。施奈德汉的时代很少有德奥学派的小提琴家演奏或录制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的代表性作品《四季》,施奈德汉的演奏同样呈现出独有的风格特征,当然在今天看来离美轮美奂尚有距离,可听性也稍有不如,不过,这么严整
规范并且在形态上无比平衡的《四季》现在实在是想听到都很难了,还是让我们尽可能平静下来,好好体味施奈德汉的宝贵录音吧。一旦你爱上施奈德汉的琴声,鲍姆力口特纳指挥的琉森节日弦乐团也有它屡屡显露的迷人之处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