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乐家的社会属性影响他(她)对音乐的表达么? [复制链接]

查看: 3741|回复: 18
1#
古典音乐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反映的是人类共同的喜怒哀乐,因此它应该是超越国界、超越民族的、超越政治信仰的。它应该是纯粹的形而上的体验,它提供给人类的美的感受也应该是相似的。
但音乐家是有国籍的,是归属于某个民族的,是有某种政治立场的,这样的差别在他(她)们的音乐表达中有差别吗?
社会主义苏联的里赫特、大卫演奏的贝多芬在西方反共的听众的眼里有没有红色的印象?(他们可都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的),内田光子演奏的莫扎特在中国人听来有没有邪恶的联想?
俄国的钢琴家弹奏肖邦的(革命)时,有没有异样的感受?法国人聆听(1812)时体验到的是那种激动人心的喜悦还是灰溜溜的酸楚?福特文格勒、卡拉扬在二战期间为纳粹演出的瓦格纳与战后为盟军演奏的瓦格纳有区别么?(犹太人认为是一样的)
想听听各位大侠的说法
分享 转发
TOP
2#

公牛 在 2006-8-2 0:42:17 发表的内容
你觉他有就有、你不觉他有就没有,只有作曲家心里有!

同意。去臆想作曲家的创作思维没什么意义,重要的是自己怎么去理解。听音乐的时候总做出一副冥思苦想状也太累了吧,应该让自己乘上音乐的翅膀在天空,大地,宇宙间翱翔
TOP
3#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4#

你觉他有就有、你不觉他有就没有,只有作曲家心里有!
TOP
5#

人是社会的人,只要他(她)在这个世界上就离不开政治、经济,但是音乐是无国界的,谁能说鲁宾斯坦讨厌德国人,他就不演奏贝多芬了,谁能听得出他的演奏里有仇德情节。施瓦茨科普夫亲纳粹也许是有难言之隐,谁又真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呢?
音乐就是音乐,不要把音乐往政治上扯,除非有人想利用它。
TOP
6#

说说我提出这个问题的缘由
我一直认为美的音乐应该是超越国界、超越民族、超越政治信仰的,它吸引人们的魅力正是能触动人类心弦的魔力,也就是说它的魅力在于它反映的是人类精神领域内的共同的东西,所以才有classicail(经典)之说。
最近看了一部殷大师在文革期间录制的《黄河钢协》,大师紧锁眉头,情绪激动,几乎将全身的力气都用于打击钢琴,钢琴发出的巨大声响几乎掩盖了整个乐队,倾泻的那种狂热和冲动让我震惊,我理解的《黄河钢协》是反映中国人民在抗战中展现的波澜壮阔的情怀,而不是殷大师表现的那种宗教般的狂热和冲动。
我没有经历过文革,但我知道那段焚琴煮鹤的历史,我相信殷大师的演奏是真情的流露而不是虚伪的政治表演,由此联想,身受某种政治情绪感染的音乐家,在对音乐的理解上是否也打上了政治的烙印呢?
这就引发了我关于《音乐家的社会属性影响他(她)对音乐的表达么?》的思考。
TOP
7#

如果盲听一首乐曲(特定的民族调式除外),不管是哪个作曲家还是哪个演奏家,肯定是听不出他的社会属性。这是音乐的非语言性。
对于一位指挥或是演奏家而言,你能听到他的独特的技术处理,以及由此而表达出的不同情感。某些技术可能属于某种流派。但这只是一种表达方式。非洲土著学会了某某学派的表演艺术,光从听觉上来说你听不出他的非洲土著气息。
对于一位作曲家来说也是如此。肖七被称为列宁格勒,但听过这首乐曲后你肯定得不到一点这场战役的信息。你只是从中感受到了不同的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世界,你能从中感受到喜悦,悲伤,愤怒。绝望。。。。。。但音乐不是一块画布,任何作曲或演绎技巧都不能直接地描述一幅形象的凤景画。只有通过联想或想象才能感悟这一点。不过这种通过听觉转化为形象的理解方法或是说感悟都是不正确的欣赏音乐的方法。
TOP
8#

山东大王


级别: 论坛博士后
发帖: 2185篇
来自: 上海市
鉴定: 未知地区
注册: 2004-7-6
  
                

--------------------------------------------------------------------------------


这些想法好像都来自听众吧
根音乐家没多大关系  

此言差亦,音乐家也是有强烈的政治取向和民族尊严的,鲁宾斯坦战后就拒绝到德国演出,而且申言及其厌恶德国人(但还是要演奏贝多芬),这种情绪到晚年才渐渐淡化。施瓦茨科普夫在战争期间与纳粹比较亲善,恐怕心里还是在热切的歌颂纳粹的丰功伟绩,
TOP
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0#

谢MBL1521慷慨赠车,不过开法拉利在北京这么堵的路上跑实在是糟践了。哈哈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