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旧谋新
评McIntosh MA6400综合扩大机赖英智
原厂公布规格:输出功率100瓦/4欧姆,频率响应20Hz-20KHz±0.5dB,输入灵敏度2.5mV(唱头)/250mV(高电平),总谐波失真0.005%,互调失真0.005%,IHF动态余裕2.4dB/4欧姆,阻尼系数大于40,杂音比100dB(高电平),最大输入讯号250mV(高电平),输入阻抗47K欧姆(唱头)/22K欧姆(高电平)。外观尺寸44.5x13.7x46mm(宽x高x深),重量18.6公斤。售价:240,000元,代理:功学社(02-23254321)<图片> 声音特色:稳重、宽厚、暖和,不特别强调解析与透明,很舒服耐听,具有人性化的声音。表现音乐成绩不错,AV用途则嫌爆发力与速度感不够。注意事项:以搭配中高效率喇叭为宜,传统饱满音色是专治刺耳喇叭的良医。试听搭配器材:Naim NACD3唱盘/Naim NAC92前级/Naim NAP90后级/Naim Credo喇叭。Luxman L-500综合扩大机搭配Sonus Faber Guarneri Homage喇叭。线材包括Straight Wire Mastro、MIT MI-330E CVT、Ensemble、v.d.H MC Silver IT、Power Station、Power Source等。在114期的「走进McIntosh世界中」专辑里,我们知道了有关McIntosh的历史传承与经营哲学、变压器秘密等。与McIntosh同时期出现,甚至稍晚成名的其它厂家,如今还有几家能像他们一样坚持传统、并不断发扬光大的?虽然McIntosh的幕后老板换人,不过在前线作战的武器并未改变,而且随着AV市场活络,McIntosh早就洞烛机先,推出许多相应产品。挟着高人一等的技术却不墨守成规,反而日新月异追求进步,这种「舍旧谋新」的精神,或许是McIntosh最值得珍视的财产呢。 音响史上最精彩的一场大战,是五○年代末McIntosh与Marantz掀起的,当时不是拼价格(一部后级才卖几百美金,也没什么降价空间),而是彼此利用广告宣传,夸耀自己的技术比较先进,制造品质比较精良等,当然也顺便教育了消费大众,开启了Hi-End音响的大门。结果大家都知道,Marantz在六○年代就败下阵来,只剩McIntosh称霸诸侯。如果McIntosh固守真空管市场,或者一昧往专业扩大机发展,可能他们就不会风光这么久。回顾一下历史,McIntosh是最早推出晶体扩大机的音响大厂之一,McIntosh也是最早推出CD唱盘的音响大厂之一,McIntosh更是最早迈入影音系统的音响大厂之一。谋新,但又不完全「舍旧」,具体成果可以在这部MA6400综合扩大机身上看到。 目前McIntosh的综合扩大机有两款,另一款输出功率150瓦/4欧姆的MA6800,外观看起来与MA6400差不多,售价却已经登上Hi-End级数,会花那么多钱买一台综合扩大机的人应该不多吧?MA6400在美国相当畅销,主要是同一价位带的综合扩大机竞争对手不多,比较具有知名度的只有Air Tight ATM-4(3395美金)、Audio Research CA-50(3495美金)、Class* CAP-100(1995美金)、Copland CTA-401(2700美金)、EAR 834(3595美金)、Jadis Orchestra(2995美金)、Krell KAV300(2350美金)、Luxman L-507s(3600美金)、Mesa Baron(3995美金)、SONY最高级的TA-N90ES(2700美金)等产品。这些产品中不少真空管制品,有「恐胆症」者自然避之大吉;或者是功率太小(Copland只有30瓦,Jadis 40瓦,EAR再加10瓦),难以应付大食喇叭;或者是外型不够讨好,缺少当传家宝的气质…。总之,在「物竞人择」的市场考验下,McIntosh MA6400综合扩大机以不卑不亢的声音表现,中间路线的价位,配合那蓝绿灯光相间的优雅面板,很容易就脱颖而出。 MA6400综合扩大机同时具有McIntosh家族中「旧」的传统与「新」的功能。旧的传统包括透明面板、功率指示表、绿色商标、锁螺丝的喇叭端子、自家绕制的变压器等,它们使MA6400一看就蛮典雅、蛮有份量,蛮有价值的样子。新的功能像是复杂的遥控、前后级可分离使用、可外接环绕声处理器、可与其它McIntosh家族器材进行连动等,它们使MA6400方便融入流行的影音系统中。 我们就从「旧」的部份开始看起。McIntosh引以为傲的面板就不说了,当Power On上,功率表蓝色的灯与绿色的商标浮现,感觉煞是迷人。McIntosh为了营造这份效果下足苦心,除了透视极佳的压克力外,面板的许多地方都要以灯光照明,于是开机一段时间后,散热器的部份没什么温度,反而靠近面板处暖洋洋的。MA6400的旋钮开关部份都采用Alps产品,不知道McIntosh怎么弄的,它们转起来的厚重质感与古董机非常相似。MA6400最吸引人的面板,有时也会造成负担,例如我在看投影电视时,功率表晃来晃去的针太清楚了、太亮了,反而造成干扰,最后只好把MA6400综合扩大机转个方向,眼不见为净。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MA6400的喇叭端子上。它可以接A/B两组喇叭,但用的却是与MC275类似的小型螺丝端子,以目前流行的粗大喇叭线来看,根本没几条线可以让MA6400固定住。我端详了好久,才想起家里有一组Linn的喇叭线可以裸线接驳,不过接好后已经满头大汗了。我们知道裸线的接触与传导性最佳,现在要买这种小螺丝端子说不定比香蕉插座还贵,足见McIntosh在一些小细节上的固执。不过从功率级连到喇叭端子的线细细的,似乎说明MA6400不是大电流的设计,原厂也不期待你用麻绳般的发烧喇叭线。 很令人讶异的是MA6400综合扩大机并没有和大哥们一样,在输出级的地方也使用自耦式变压器。包括最高级的MC-1000后级在内,McIntosh在晶体扩大机上使用输出变压器,不仅是结构上,在声音上也塑造了特有的风格。如果搭配McIntosh自己的喇叭当然没问题(阻抗很平均维持在4欧姆),遇见阻抗变化在2-12欧姆之间乱窜的喇叭,工作起来可能就不是那么顺畅,所以McIntosh干脆在MA6400综合扩大机中废除了这项设计。不知道是否有关,MA6400的IHF动态余裕(Dynamic Headroom)高达2.4dB/4欧姆,规格非常的杰出(一些高级扩大机都不到2dB,甚至在1dB以下)。 完善的电源也是MA6400综合扩大机的长处。一些日制综合扩大机同样提供电源插座,方便用家从机器上共享一个电源,通常我们绝不建议音响迷这么做。看到MA6400为了两个额外插座,特别在电源输入端做了一个黑盒子,并以粗壮的线连接,我突然想到早期Audio Research SP-3前级的设计,配搭D-75、D76后级时也是从它那里取电,还上过TAS的A级榜呢,所以让环绕声处理器等从MA6400身上取电应该是没问题。MA6400综合扩大机的心脏是一颗巨大的EI变压器,连同每声道一同打上McIntosh商标的30,000μF/63V滤波电容,再加上每声道两对精选日制功率晶体,构成100瓦/4欧姆的输出功率。 MA6400很贴心的保留了三个「古老」设计,它们是高、低音与响度调整。过去我也曾提过,只要是设计精良的高低音调整,实在没有理由排斥,日本Accuphase所设计的高低音调整与响度调整,甚至比某些前级还要精密,对音质的污染也降到最低。在这种情况下,你不需要急着换喇叭、换唱盘,甚至换空间,高低音不足或过多等困扰,均能迅速获得解决。McIntosh MA6400不需要你多花一文钱,免费附赠几个有用的大补帖,就算精密度不如Cello,还是很划算啊!位于面板最左边的高低音调整,可以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增减12dB的能量,建议用耳朵仔细的聆听判别,不要一下子就修正太多。一般很透明的小喇叭来说,不妨将高音衰减一点,低音增加一点,可以获得很平衡的声音。MA6400的响度调整位于右边下方,与平衡调整共享一个双联开关,它能在中低音域提供最大14dB的加强曲线。正常音量欣赏音乐,最好忘了响度开关,把它关到最小,只有在很低音量聆听时,才用它来添加点味素,效果蛮明显的。 从MA6400综合扩大机开关的配置(输入选择居中、音量在右、音质调整在左),内部接线的多与杂,零件的选用等地方,可以看到McIntosh并不依照「Simple is Best」、「最短传输路径」、「最大电源储存」、「军规级零件」这些Hi-End界奉为金科玉律的原则来设计机器(虽然MA6400的测试规格相当优异),「McIntosh流」的声音特色才是它们所需要的。这也是我感到很好奇的,在致力维护传统的同时,McIntosh如何因应新时代的需要?例如面板下一排按键式开关,这种设计几十年前就有了,McIntosh利用新的材料开发出阻抗更低、精密度更高的产品,于是一方面用起来古意盎然,一方面又不影响声音品质。又如消费者看不到的前级与唱头放大线路,McIntosh大量采用积体组件,对声音表现与减少空间也有帮助。最明显的变化,应该是那支密密麻麻的遥控器了,它可以搭配McIntosh的其它周边器材一起使用,功能之多保证让头脑单纯的老外们大呼吃不消。其实目前McIntosh线上的所有前级都已经配备遥控器了,即使是老一点的型号,也能透过接线与MA6400进行连动,看来以前级或综合扩大机为中心,进行家庭影音系统整合的设计构思,将会是McIntosh未来发展的重点。对了,MA6400还有一个环绕声处理器的输入/输出回路,McIntosh进军AV的企图显露无遗。 面对综合扩大机我通常第一个会问:它的推力够吗?然后才是:它的声音好吗?MA6400的第一个答案我无法给满分。自己没有使用过McIntosh的经验,过去听闻McIntosh的晶体扩大机必须越大功率越够看,其实瓦数不重要,输出的电流与阻尼系数比较能看出一部扩大机对喇叭的驱动与控制力。直到用MA6400搭配Sonus Faber Guarneri Homage喇叭才发觉:前辈们讲得没错。播放RR最新的爆棚录音「魔鬼圆舞曲」(RR-82CD,大植英次指挥明尼苏达管弦乐团),第一轨李斯特的「魔鬼圆舞曲」、第八轨圣赏的「骷髅之舞」、第九轨阿诺的舞曲,MA6400的功率表大概都在50瓦的区域活动,大鼓声一来整个音场会有些支撑不住,高音域也变得紧绷。我应该说Sonus Faber这对喇叭不太好推,以MA6400的售价,我期待McIntosh有更好的推力。McIntosh在这部综合扩大机上使用了「电源保镖」(Power Guard)的回路,当过度驱动发生切削时,它能把失真控制在2%以下(一般扩大机可能会高达40%),防止对喇叭单体造成伤害。所以放心啦,不论再大声MA6400都很安全的,只是帮它搭配效率高一点的喇叭表现会更理想(McIntosh喇叭效率均在87-89dB之间)。 最后我以Naim Credo喇叭为参考,使用的是分音器外置形式,声音宽松自然,高音非常漂亮,低音也够沉,重要的是它很容易驱动。这下MA6400如鱼得水,再来一张RR新的「Tutti」HDCD管弦乐精选集(RR 906CD),第一轨林姆斯基的短曲场面开阔,动态对比鲜明,三角铁清脆的响声格外引人注目,MA6400的原貌终于揭晓了。看来只要喇叭的阻抗变化温驯一些,MA6400都可以应付得不错。由于它的设计以4欧姆为基准,许多德国小喇叭或许能与McIntosh结成良缘,它的稳重、宽厚、暖和各性能赋予德国喇叭更平衡的听感;德国喇叭的快速、高解析与延伸佳的高低频则会强化McIntosh的音响性。日本人喜欢拿McIntosh搭配Tannoy喇叭,甜美多汁、带点晕黄的透明度,以及饱满有肉的中频,堪称是美声的代表。 我最近一次接触McIntosh的经验,是以豪华的两件式C100前级、MC1000后级搭配Tannoy龙头老大Kingdom。虽然那个场地不是很理想,却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香港金弦的「跨界大提琴」与「卡门打击乐」,当中许多金属敲击乐器的泛音与激起的空气流动感,Kingdom表现得可圈可点。「双鼓竞奏」里快速猛烈的抽击,丝毫不输Westlake大型鉴听喇叭,阵阵声波打在皮肤上几乎有点刺痛!McIntosh一点都不糊、一点都不慢、一点都不虚嘛,它与Tannoy发出既中性又富音乐感的声音。 类似的印象缩小比例在我音响室中重现,我对于综合扩大机提出的第二个有关声音问题,MA6400有足以自傲的成绩。以音响二十要来简述,大家会有比较完整的概念:它的音质外硬内软,像是上等的炭烤牛排,在香酥表层下有着丰富的肉汁,不特别细致但很圆滑。它的音色是淡黄的,带着暖意的,不强调亮度的。MA6400综合扩大机高低频两端延伸平整,没有炫耀的部份,例如三角铁或铙拔、合成乐器极低频等,它都不如参考机Naim来得鲜明活泼,反而是音乐的灵魂-中频部份,McIntosh以宽松但有密度,饱满而不肥腴的方式保持绝对领先。用McIntosh欣赏人声、爵士乐、小编制的古典乐非常合适,秘密就在于它们令人难忘的中频表现,有血有肉有感情,MA6400当之无愧! 速度感、冲击性、爆发力、解析力、透明度等项目,比较不是MA6400所追求的。可是真要挑剔,又说不出它有什么缺点。RR「魔鬼圆舞曲」在明利波里市管弦乐厅中排列的乐团层次分明,乐器比例恰当,宽深距离都拉得很开,甚至连音乐厅高度都能看得到,一种临场气氛油然而生,谁还会去计较速度感?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哥与英国柯芬园剧院合作录制了一张24 Bit/96KHz的DVD,在其它扩大机上或许能感受到剧院中的微弱骚动与乐器惊人的细节,但MA6400却带来较悦耳舒畅的听感,我认为那就叫音乐!别误会这部综合扩大机听起来朦胧不清,从音乐厅中的空间感描绘、动静之间的动态对比,以及分辨不同录音差异的能力,都能证明MA6400该有的都有。播放侏罗纪公园第二集「失落的世界」,这类AV的场合我会希望MA6400有比较猛劲的冲击效果,高音更直接一些,低音更凶悍一些,否则它虽然让配乐美极了,恐龙却太乖了。 McIntosh惯有的稳重感,当然在MA6400身上也能找到,除了下盘稳固,经由它唱出来的乐器形体感都都很饱实,即使是光耀夺目的铜管亦然,鼓声更不用说了,它们绝不会只有小小的一个点,而更接近真实乐器的表现。在正常状态下不紧张、轻松自然的个性,是MA6400的优点之一。相较之下,参考机的Luxman似乎过于内敛含蓄,而Naim又偏向华丽鲜艳,它们都不如McIntosh来得顺畅、毫无压力。如果把解析力、透明度、速度感这些特质加诸MA6400身上,也许那份春风拂面,很有韵味的感觉就会消失了。「舒服,就是一种美!」-McIntosh MA6400如是说。 最后我仍要替McIntosh辩驳一番:如果你印象中McIntosh仍带着古董机那种肥肥的、浓浓的、慢慢的、不太透明的声音,忘了它吧,MA6400根本不是那回事!事实上我听过一部几乎有九成新的「老MC275」管机,它的声音一点都不老,论音响性甚至可以和许多现代管机一较长短呢。只不过我们接触到的也许是稍有年岁的机器,因此有不正确的观感,MA6400再一次让我重新认识了McIntosh。至于MA6400与其它McIntosh的前后级会不会有声音上的差异?我相信是有的,因为结构上就不同嘛,但自己没比较过,差距多大就不敢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