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线材折腾记 [复制链接]

查看: 4158|回复: 11
1#
昨天“蓝色苹果”和“过去”两哥们来我家听新买的linn落地箱ninka。由于小区保安防得严,没有带前后级、解码。不过要让烧友不折腾是不可能的。如何折腾呢?就是线呗!

一大早我就跑到音响市场买了4个香蕉插,把功放一端的线材重新剥线、安装。线是30元一米的华敏(还是双线分音线),香蕉插是1块钱一个的头——将就着听呗。由于香蕉插的铜头空间有限,我不得不把双线接法又改成单线,为了防止短路还用黑胶布把另外两个头绑好。这点小活我居然折腾了一个多钟头。

下午苹果和过去都如约赶到。苹果这家伙真够疯狂的,信号线和喇叭线各带了两、三对,还有一条电源线,一看就是疯狂型的玩家,除了几张原版外还带了几张刻录碟,有三菱黑胶和三菱深蓝,看来中毒不浅——相比起来,我的刻录碟全部是1块多的明基,嘿嘿……

说明一下我的器材:
音箱:LINN-NINKA
功放:凤之声-FA10
cd:原创-A8S
音频线:新德克音频线100元一对
喇叭线:华敏喇叭线30元一米
最后编辑hav
分享 转发
TOP
2#

从换碟开始,换线也随之进行。先换喇叭线,说实话,啥牌子我记不清了,也不想关心,但据说全部都是2k以下的东东,大多数是网购所得。换了条喇叭线,声音的确有了改变,顺滑了不少。然后换电源线,背景噪音也小了一些。

不是心理作用,这是的确是真的,虽然不象换器材那样脱胎换骨,但明显的区别还是有的,不需要金耳朵,泥耳朵都听得出。线材无用纯粹是胡扯,估计鼓吹这个理论的人都没有换过线吧。
TOP
3#

好文章,在HAV兄家听到的声音比我想象的声音要柔顺许多,整体呈现LINN的风格,换线后声音变化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有的线换上后有点"虚不受补",看来LINN还是会挑周边配套东东的.虽然听的时间不长,但已让我挺满意的了,换CD和功放的事情可先搁置一边以后再说.对了,那个越南的菠萝蜜非常好吃^-^
TOP
4#

中间还出了一段小插曲。蓝色苹果拿了张“女声天碟落地”,老婆立刻就喜欢上了其中的几首歌。不过现在哪里有bt种子?干脆用这张三菱深蓝现场抓轨!

没想到liteon的刻录机不太配合,分析gap的速度狂慢,我们都听了一个钟头的音乐,那张碟的gap都没分析完!难道是碟片有问题?放入上个月刚入手的原版dg碟,仍然如此。

据说是eac和某些光驱兼容性不好,没关系,家里的光驱还有好几台,我就不信,哼哼……
TOP
5#

hav 在 2006-1-8 10:19:42 发表的内容
试听完毕已经快6点了,过去中途退场,据说是要“赶场”听另外一套proac+炮的系统;我们的苹果同志坚持到所有的线材都试听完一遍。应该说,换掉3条线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声音的毛刺感去除得差不多了,而且润泽了很多,人声也更加自然。三条线下来,就象换了某件器材似的。

热情的苹果要借条线给我听一段,我拒绝了——其实他早就提过,我就和老婆也早商量好了:在三大件(如果前后级算一件的话)配齐之前不玩线。从理性角度出发,线材起的是最后的调音作用,要是现在就中了线毒,等器材到手以后再换线岂非更加痛苦?而且linn也有自己品牌的喇叭线和信号线,价格还很便宜,将来直接采购也许更加适合。

送走苹果,我们又换回了自己的华敏/新德克线。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中高频的毛刺感又回来了——其实和苹果、过去来之前没有区别,只是和苹果的3条线一对比,差距还是明显的,声音的自然程度也差多了。

人耳朵的记忆是有限的,再听上半个小时,我的耳朵又重新适应了自己的系统。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金线银线,比较也不如自己的廉价线。

发烧路漫漫,何必着急,慢慢来吧。



看来HAV兄早就想好了要上全套linn啦
TOP
6#

买linn那天,苹果在百韵的小店听过凤之声和lk85的表现,当时的情况他还记忆犹新。他进门的时候我正在放蔡幸娟的人声,着实吓了他一跳:挺好的嘛,你的功放没必要换了!

由于客厅的空间比较大,可能有20多平方吧,落地箱的气势和规模感颇能展露一二。虽然音响摆放不对称,而且是长边,客厅没有做任何吸音扩散处理,但也让在6/7平方斗室苦苦发烧的过去羡慕不已。虽说我的高低不对称系统和百韵店里的全套linn相比还有差距,但从效果看达到店里全套linn的8成表现应该没有问题。人说听音环境是最好的器材,这话一点不假!曾经还打算出掉凤之声买个声音细腻的廉价功放,现在看来似乎真的没有太大必要。

哈哈,linn进家门第一天的时候声音有点紧,中高频尤其是高频偏亮,听了一个来礼拜,看来箱子的确有了改善,中高频虽然还有一点点过,但已经好了非常多,声音的毛刺感也小了不少。把箱子从*墙拉出40cm左右还是有效果的,音场好了不少。苹果和过去听了好一阵,都没有提换线的事。
TOP
7#

理性的发烧,佩服。
TOP
8#

喇叭线换过2/3条,有的自然清秀,有的生猛有力。用“过去”的话来说,“这才象吃饱了饭唱歌的声音”。但“吃饱了饭”的声音并不讨好人,娇嫩的女声听起来就象粗壮结实的非洲女歌手,细腻甜润变成了韧实醇厚,太不爽了。从个人来看,我还是喜欢自然清秀的风格。之所以买了炒作并不厉害,据说性价比也不是很高的linn, 就是喜欢那种轻松自然的音乐味道。改变了风格的linn,又有什么意义呢?

那条电源线也是linn的品牌,据说可能是假货,因为linn的代理曾说linn没有出过电源线,不过那条电源线声音不错,即便是假的也非常适合linn的风格。

中途还换了几条信号线。信号线的作用也不是微不可闻的,但的确不如喇叭线,似乎也不如电源线明显。对于音色的细微变化,俺老婆全都听在耳朵里,还不时评点一二,相比起来我就显得超脱得多,整个下午基本都在扮演主人的角色,只是偶尔客串一下烧友。
TOP
9#

试听完毕已经快6点了,过去中途退场,据说是要“赶场”听另外一套proac+炮的系统;我们的苹果同志坚持到所有的线材都试听完一遍。应该说,换掉3条线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声音的毛刺感去除得差不多了,而且润泽了很多,人声也更加自然。三条线下来,就象换了某件器材似的。

热情的苹果要借条线给我听一段,我拒绝了——其实他早就提过,我就和老婆也早商量好了:在三大件(如果前后级算一件的话)配齐之前不玩线。从理性角度出发,线材起的是最后的调音作用,要是现在就中了线毒,等器材到手以后再换线岂非更加痛苦?而且linn也有自己品牌的喇叭线和信号线,价格还很便宜,将来直接采购也许更加适合。

送走苹果,我们又换回了自己的华敏/新德克线。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中高频的毛刺感又回来了——其实和苹果、过去来之前没有区别,只是和苹果的3条线一对比,差距还是明显的,声音的自然程度也差多了。

人耳朵的记忆是有限的,再听上半个小时,我的耳朵又重新适应了自己的系统。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金线银线,比较也不如自己的廉价线。

发烧路漫漫,何必着急,慢慢来吧。
TOP
10#

不错的经历,好支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